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媒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真实性在场”的隐退与复归——从高校思政课“隐性逃课”谈起 被引量:6
1
作者 孙凯奇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3-99,共7页
随着智媒时代帷幕的拉开,智能媒体与大众需求高度耦合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空前的冲击。高校思政课堂中“隐性逃课”现象折射出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张力松弛,从而引发对思想政治教育“真实性在场”隐退的反思。“装置范... 随着智媒时代帷幕的拉开,智能媒体与大众需求高度耦合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空前的冲击。高校思政课堂中“隐性逃课”现象折射出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张力松弛,从而引发对思想政治教育“真实性在场”隐退的反思。“装置范式”的宰制、“信息茧房”的隔离和“工具理性”的诱导,加深了教育主体游离于教育话语之外的风险,致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阵地失守、话语失声、进退失据的尴尬困境。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唯有把握时代优势,通过阵地的坚守与开拓、模式的扬弃与转换、导向的反思与革新进行实践转型,才能真正探索出教育主体与教育内涵“真实性在场”的复归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媒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真实性在场 隐性逃课
下载PDF
“信息茧房”效应下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守正创新
2
作者 孙凯奇 丁小丽 彭袁圆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S02期53-56,共4页
数字时代的传播环境变迁影响着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一方面,多元载体、媒体融合和科技赋能催生的多样化表达,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叙事空间;另一方面,制度模糊、“去中心化”和圈群固化的现实困境,为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 数字时代的传播环境变迁影响着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一方面,多元载体、媒体融合和科技赋能催生的多样化表达,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叙事空间;另一方面,制度模糊、“去中心化”和圈群固化的现实困境,为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分化、消解的潜在弊端。学生圈群“信息茧房”效应是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消解的外化表征,也是重新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着力点;“信息茧房”的瓦解与预防,也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守正与创新的重要战略。唯有严把信息入口、整合信息出口、强化精准供给,才能为夯实意识形态话语权占据主导地位提供现实基础;唯有推崇表达创新、强化氛围营造、发挥技术效能,才能为实现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创新开辟更大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信息茧房 高校意识形态 话语权建设
下载PDF
从“变量”到“增量”:短视频热潮下高校文化浸润的现实困境与空间转向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凯奇 冀文琦 马慧 《高校辅导员》 2022年第6期53-56,共4页
短视频以其直观的视觉呈现、便捷的制作流程、即时的信息搭载等特点迅速成为时下最流行的文化载体,带来青年学生社交娱乐、文化赋权、话语表达等方面的巨大变革。泛娱乐主义的兴起、无节制狂欢的持续、快餐化消费的冲击,致使短视频在高... 短视频以其直观的视觉呈现、便捷的制作流程、即时的信息搭载等特点迅速成为时下最流行的文化载体,带来青年学生社交娱乐、文化赋权、话语表达等方面的巨大变革。泛娱乐主义的兴起、无节制狂欢的持续、快餐化消费的冲击,致使短视频在高校文化浸润工作中制造出无法忽视的现实困境。短视频在高校文化浸润的受众群体、浸润方式和育人视角等方面,提供了超越以往的价值增量和逻辑进路。面对短视频带来的“变量”与“增量”,高校要通过形式跨界、理性嵌入、认同唤醒等措施,实现文化浸润工作的空间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文化浸润 网络文化 泛娱乐主义
下载PDF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研究——以东南大学测控专业为例
4
作者 丁小丽 彭袁圆 孙凯奇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第14期46-48,共3页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满足国家发展要求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为推动“三全育人”教育综合改革工作走深走实,东南大学推出了“本科生导师制”,为同学们制定更具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文章以“...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满足国家发展要求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为推动“三全育人”教育综合改革工作走深走实,东南大学推出了“本科生导师制”,为同学们制定更具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文章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依托,构建了本科生导师、辅导员、大学生“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学校创新型领军人才培养目标,在科学素养、创业教育、学术文化活动、校地融合及技能互助等方面,开展诸多合力培养创新人才实践探索,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 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科学素养 创业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