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华东地区能见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 1
-
-
作者
董芳淑
廉丽姝
孙博雯
程禛
朱艳冰
-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
出处
《气象科技》
2023年第4期510-519,共10页
-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ZR2019MD022)资助。
-
文摘
为探究华东地区能见度变化情况,利用1973—2020年的能见度数据、2014—2019年的气象要素和污染物浓度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分解、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能见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1973—2020年能见度呈显著(p<0.01)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315 km/10a,季节之间存在差异,夏、秋季能见度下降速率较大分别为1.681 km/10a、1.443 km/10a;冬、春季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分别为1.092 km/10a、1.091 km/10a。其中,1973—2012年能见度呈显著(p<0.01)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204 km/10a,2013—2020年能见度呈不显著(p>0.05)增加趋势,变化倾向率为2.229 km/10a,近8年(2013—2020年)来能见度存在明显改善。(2)华东地区南部、北部能见度较好,中部能见度较差。EOF分解第1模态表明华东地区能见度整体变化趋势一致,第2模态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3)能见度与相对湿度、PM_(2.5)、PM_(10)、SO_(2)、NO_(2)均呈负相关,与O_(3)质量浓度呈正相关,相对湿度是对能见度下降影响最大的因子,其次是PM_(2.5)质量浓度。气温和气压与能见度的关系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
-
关键词
大气能见度
华东地区
EOF
变化特征
影响因子
-
Keywords
atmosphere visibility
East China
EOF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impact factor
-
分类号
P427.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风能资源时空变化评估
- 2
-
-
作者
周钰淇
崔佳乐
孙博雯
邵莉莉
-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
出处
《海洋气象学报》
2022年第4期11-21,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1077)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202001BB050033)。
-
文摘
利用1979—2021年的ERA5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等统计方法,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关海区的海表风场与风能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季节变化特征以及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海域风能密度在不同季节表现出很大的空间差异,夏季的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冬季的中国南海,以及全年的热带南印度洋风能资源都极为丰富。(2)研究时段内,中国南海北部及附近海域、阿拉伯海西部、孟加拉湾西部以及热带西北印度洋风能密度等级整体较高。(3)研究海域的风能密度以年变化特征为主,其中中国南海风能密度的季节变幅最大且在春、秋两季表现出明显的转换特征。(4)在研究海区中,结合水深条件与风能密度时空变化特征的评估结果,可以重点关注台湾海峡、吕宋海峡、中南半岛东南沿海、阿拉伯海西部近岸海域及热带西北印度洋近岸大陆架海域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其他海域风能资源的储备。此研究可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风能资源的中长期开发规划提供依据。
-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海表风场
风能密度
-
Keywords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sea surface wind field
wind power density(WPD)
-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