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髓源抑制性细胞免疫抑制功能及其在寄生虫感染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叶挺 曹建平 沈玉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5-513,共9页
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是一群未成熟的异质性髓系细胞,是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的前体。这些前体细胞在病理条件下可被募集到如淋巴结、脾脏、外周血及肿瘤微环境中,并进一步诱导活化。活化后的MDSC可以通过各种机制抑制T细胞免... 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是一群未成熟的异质性髓系细胞,是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的前体。这些前体细胞在病理条件下可被募集到如淋巴结、脾脏、外周血及肿瘤微环境中,并进一步诱导活化。活化后的MDSC可以通过各种机制抑制T细胞免疫反应,广泛存在于寄生虫感染的各阶段。本文就MDSC在寄生虫感染领域免疫抑制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抑制性细胞 免疫抑制 寄生虫感染
原文传递
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源外泌体体外刺激髓源抑制性细胞极化的研究
2
作者 孙叶挺 江楠 +4 位作者 姜岩岩 李腾 蒋小凤 曹建平 沈玉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5-180,186,共7页
目的探究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源外泌体体外刺激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二者协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生物学意义。方法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并收集培养上清,超速离心上清获得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外泌... 目的探究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源外泌体体外刺激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二者协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生物学意义。方法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并收集培养上清,超速离心上清获得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外泌体蛋白CD9和烯醇化酶的表达。取3只健康BALB/c小鼠,制备股骨髓系细胞,刺激分化为MDSC后,分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于6孔板中每孔加入1×10^(6)个MDSC细胞,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加入20μl外泌体(5μg)、白细胞介素-4(IL-4)(40 ng)和RPMI 1640培养基进行刺激。于刺激24、48和72 h后,分别收集3组MDSC,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单核型MDSC(M-MDSC)的细胞比例变化及其M2型巨噬细胞分子标志F4/80和CD206的表达情况。采用GraphPad Prism 8.0.2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见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源外泌体为圆形的膜状结构,直径集中在60~90 nm。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外泌体有特异性蛋白CD9和烯醇化酶的表达。外泌体刺激MDSC 24 h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M-MDSC占MDSC的比例分别为(77.14±0.78)%、(75.74±0.50)%,与阴性对照组的(78.13±0.8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4、3.45,P>0.05);刺激48 h后,阴性对照组、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M-MDSC占MDSC的比例分别为(80.47±0.85)%、(78.27±0.69)%和(68.01±1.33)%,其中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8,P>0.05),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意义(t=11.20,P<0.01);刺激72 h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M-MDSC占MDSC的比例分别为(50.03±0.59)%和(46.14±0.87)%,均低于阴性对照组的(74.9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2、23.18,P<0.01)。外泌体刺激MDSC 24 h、48 h和72 h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M-MDSC上表达M2型巨噬细胞分子标志的比例分别为(11.83±0.06)%、(12.48±0.12)%,(15.11±0.21)%、(15.42±0.27)%和(29.12±1.34)%、(31.83±1.27)%,均高于阴性对照组的(8.52±1.11)%、(8.79±0.35)%和(15.49±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源外泌体体外可调控M-MDSC向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且极化随刺激时间进程不断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外泌体 髓源抑制性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