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蛋白改良剂对米面团热力学性能及面包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司卉 杨杨 +3 位作者 任丽琨 徐悦 边鑫 张娜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9-161,共13页
以小麦面包为对照,探究大豆分离蛋白、豌豆分离蛋白、玉米醇溶蛋白、乳清浓缩蛋白和蛋清蛋白5种外源植物和动物蛋白质对米面团及面包的混合特性、糊化特性、流变学特性、比容和感官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外源蛋白可以降低米面团的... 以小麦面包为对照,探究大豆分离蛋白、豌豆分离蛋白、玉米醇溶蛋白、乳清浓缩蛋白和蛋清蛋白5种外源植物和动物蛋白质对米面团及面包的混合特性、糊化特性、流变学特性、比容和感官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外源蛋白可以降低米面团的回生值到最小为211 cP,使面包的比容增加至1.810 mL/g,硬度下降约55.3%,胶着性降低至2 710.12 g。其中植物蛋白中添加量为12%的大豆蛋白组面包气孔数量最多,质地细腻且颜色均匀,持水性及感官品质最好。动物蛋白中9%的乳清浓缩蛋白组面包硬度显著下降,约2 032.9 g(P<0.05),此时面团硬度最接近于小麦面团,弹性为0.82%,口感较软,对米面包质构特性改善效果最佳。结论:在植物蛋白中大豆蛋白添加量为12%、动物蛋白中乳清浓缩蛋白添加量为9%的条件下可以改善米面包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麸质 米面包 外源蛋白 品质改良 乳糜泻
下载PDF
自然发酵对大黄米加工特性及黏豆包熟面团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边鑫 陈镜如 +9 位作者 杨杨 范婧 王冰 邢童林 俞德慧 武娜 邢文静 孙司卉 葛红东 张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研究自然发酵对大黄米粉和生面团的加工性能及黏豆包熟面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发酵显著改善了大黄米粉的糊化特性(P<0.05),发酵4 d的大黄米粉糊化特性最佳,较未发酵大黄米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和回升值... 研究自然发酵对大黄米粉和生面团的加工性能及黏豆包熟面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发酵显著改善了大黄米粉的糊化特性(P<0.05),发酵4 d的大黄米粉糊化特性最佳,较未发酵大黄米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和回升值分别提高了1515 mPa·s、589 mPa·s、772 mPa·s、926 mPa·s、183 mPa·s,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变化不显著(P>0.05)。大黄米生面团在自然发酵后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损失正切tanδ值显著下降(P<0.05),发酵2 d大黄米生面团具有较好的粘弹性。发酵显著改善了大黄米黏豆包熟面团的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P<0.05),与未发酵黏豆包熟面团相比,发酵4 d的黏豆包熟面团的硬度和胶着性分别降低了628.73 gf、556.53 gf,黏性和弹性显著增加33.62 gf和0.05(P<0.05),咀嚼性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且感官评分最高为92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酵 大黄米 黏豆包 熟面团 糊化特性 流变学特性 质构 感官品质
下载PDF
非热杀菌新技术在保持食品品质方面的应用趋势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司卉 范婧 +5 位作者 任丽琨 马春敏 杨杨 边鑫 樊永祥 张娜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1-966,共6页
杀菌是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应用较广泛的4种新型非热杀菌技术,即高密度二氧化碳杀菌、电子束辐照杀菌、脉冲强光杀菌、声动力杀菌的工作原理与应用。新型杀菌技术与传统杀菌相比能更好地保持食品的色泽... 杀菌是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应用较广泛的4种新型非热杀菌技术,即高密度二氧化碳杀菌、电子束辐照杀菌、脉冲强光杀菌、声动力杀菌的工作原理与应用。新型杀菌技术与传统杀菌相比能更好地保持食品的色泽、风味及营养物质,且更加节能、安全、经济,因此新技术的发展将为不同种类食品选择最适合的杀菌技术及保持食品品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加工 非热杀菌 技术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