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重代谢术后维生素水平变化与脱发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李德品 孙欣 +4 位作者 卞晓洁 成晓亮 包军 孙喜太 葛卫红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3年第4期326-331,共6页
目的:探究减重代谢术后患者维生素水平变化与脱发的相关性,并筛选出与脱发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3月~9月入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普外科行减重代谢手术的肥胖患者67例,依据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时的皮肤镜影像学检查... 目的:探究减重代谢术后患者维生素水平变化与脱发的相关性,并筛选出与脱发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3月~9月入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普外科行减重代谢手术的肥胖患者67例,依据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时的皮肤镜影像学检查诊断分为未脱发组(24例)和脱发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月内及3月内维生素水平的变化量,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术后脱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患者脱发发生率为64.18%(43/67),开始脱发时间为术后(2.88±0.87)个月。脱发组患者术后1月内叶酸和25-OH VD水平的变化量明显低于未脱发组(P<0.05),术后3月内VB_(12)水平的变化量明显低于未脱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1个月时,叶酸、25-OH VD的变化量是患者发生脱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3个月时,VB_(12)的变化量是患者发生脱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减重代谢术后1月内低叶酸、25-OH VD水平及术后3月内低VB_(12)水平是术后脱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推荐术后3月内针对性补充叶酸、维生素D3和VB_(12),并定期进行维生素水平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代谢手术 维生素 脱发 营养缺乏
下载PDF
肥胖患者不同糖代谢状态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严重程度的影响
2
作者 陈有为 康星 +3 位作者 严雨 俞杭 陈思含 孙喜太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31-238,共8页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不同糖代谢状态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行减重手术的111例肥胖合并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糖代谢状态分为2型糖尿病(T2...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不同糖代谢状态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行减重手术的111例肥胖合并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糖代谢状态分为2型糖尿病(T2DM)组与非T2DM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NAFLD不同病理变化的发生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糖代谢参数与NAFLD各病理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采用Lasso回归对数据进行共线性分析;应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影响因素对NASH的预测价值。结果:T2DM组肝脂肪变性评分及NAFLD活动度评分明显高于非T2DM组(P均<0.05)。相比于非T2DM组,T2DM组患者肝脏脂肪变性较为严重且NASH及肝纤维化例数占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肝小叶炎症程度、气球样变及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空腹血糖、空腹C肽、HbA1c、HOMA-IR为NASH的影响因素;Lasso回归变量选择为BMI、HbA1c、空腹C肽、空腹血糖;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向前LR法及向前条件法排除相关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空腹C肽为NASH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显示空腹C肽预测NASH的曲线下面积为0.754(95%CI:0.609~0.899,P=0.001)。结论:当肥胖患者存在糖代谢紊乱时,会增加NAFLD肝脏脂肪变性的严重程度,并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向NASH及肝纤维化的转变;随着空腹C肽值的升高,发生NASH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空腹C肽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相关解剖要点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孙喜太 苏磊 +2 位作者 李强 周建新 孙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7期589-591,共3页
目的根据直肠癌根治术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要求,从肿瘤根治和膀胱功能、性功能保护的角度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关键步骤的解剖学要点。方法2006年11月~2008年8月施行32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从Toldt间... 目的根据直肠癌根治术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要求,从肿瘤根治和膀胱功能、性功能保护的角度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关键步骤的解剖学要点。方法2006年11月~2008年8月施行32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从Toldt间隙的分离、肠系膜下动脉的处理、侧腹膜的解剖、骶前间隙和骶直肠筋膜的分离、直肠侧韧带的分离及直肠前方间隙的分离6个关键性步骤对TME手术的相关解剖进行观察和描述。结果Toldt间隙和骶前间隙是一个相互延续的筋膜间隙,走行于该间隙的腹下神经与直肠固有筋膜关系密切。骶直肠筋膜是盆壁筋膜和直肠固有筋膜在盆底部的融合,是TME手术盆腔分离的重要标志。在精囊腺平面以下,直肠前方和前侧方的解剖层面最为致密,适度的牵拉暴露和锐性分离有利于寻找正确解剖间隙和保护神经丛。结论紧贴直肠固有筋膜分离并保持该筋膜的完整是直肠癌根治手术中贯彻TME概念并保护膀胱功能和性功能的基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 根治术
下载PDF
肝硬化大鼠出血性休克后血内毒素、TNF_(-α)、NO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门静脉压力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喜太 杨建忠 陈怀仁 《肝胆外科杂志》 1999年第2期148-150,共3页
此研究观察了肝硬化大鼠出血性休克后血内毒素、TNF-α、NO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门静脉压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出血性休克可以在门静脉高压大鼠引起明显的内毒素血症,以及继发性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升高;小剂量多粘菌... 此研究观察了肝硬化大鼠出血性休克后血内毒素、TNF-α、NO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门静脉压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出血性休克可以在门静脉高压大鼠引起明显的内毒素血症,以及继发性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升高;小剂量多粘菌素B的事先使用可以抑制这种反应。内毒素移位在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大鼠出血性休克后的高水平门静脉压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休克 门静脉压力 肿瘤坏死因子 NO 肝硬化
下载PDF
Ⅲ段胆肠吻合在肝门部恶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附12例报告)
5
作者 孙喜太 周建新 +3 位作者 仇毓东 周铁 孙凯 丁义涛 《肝胆外科杂志》 2007年第5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Ⅲ段胆肠吻合在肝门部恶性梗阻姑息治疗中的价值及相关临床问题。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0月12例因肝门部恶性梗阻行Ⅲ段胆肠吻合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9.2岁。原发病分别为胆... 目的探讨Ⅲ段胆肠吻合在肝门部恶性梗阻姑息治疗中的价值及相关临床问题。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0月12例因肝门部恶性梗阻行Ⅲ段胆肠吻合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9.2岁。原发病分别为胆囊癌(6例)、肝门胆管癌(2例)、肝细胞性肝癌(2例)及胰腺癌(2例)。术前黄疸指数(274.4±134.9)μmol/L。经术前影像学评估后行剖腹探查,术中确认不可切除后行Ⅲ段胆肠吻合。方法在肝圆韧带左侧劈开肝实质,寻及Ⅲ段肝胆管后切开并与空肠行Roux-en-Y吻合。结果无手术死亡,所有病人术后血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8例恢复至正常。10例术后1~2个月拔除外引流管,2例术后终生带管。随访:4例已死亡,生存时间4~9个月,平均7、2个月。结论对于不可切除的肝门部恶性梗阻病人,左外叶肝胆管常能提供有效的退黄通道,Ⅲ段胆肠吻合克服了其它内、外引流的诸多缺点,姑息时间长,病人生活质量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肝内胆管 胆肠吻合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特点和防治 被引量:16
6
作者 孙凯 孙喜太 +1 位作者 汤澄 谢如钢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95-696,69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特点、治疗措施及预防手段。方法对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组病例中热电效应引起的胆管穿孔性损伤6例,迷走胆管漏1例,5例行手术治疗,2例经ERCP+ENBD治...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特点、治疗措施及预防手段。方法对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组病例中热电效应引起的胆管穿孔性损伤6例,迷走胆管漏1例,5例行手术治疗,2例经ERCP+ENBD治愈。结论对于手术操作者来说,过多地使用单极高频电钩电凝、电切产生的热电效应,造成损伤的胆管壁组织脱痂、坏死、穿孔,是造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发生的主要原因,ERCP+ENBD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迟发性胆漏 热电效应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EST序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尹卫民 孙喜太 周建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21-1323,共3页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05年1月~2009年12月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例共125例,其中93例采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32例为传统胆...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05年1月~2009年12月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例共125例,其中93例采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32例为传统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结果:93例中,91例获得了成功,无残留结石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EST+LC序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45例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6
8
作者 周建新 孙喜太 +1 位作者 吴星宇 丁义涛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76,共2页
肝门部胆管癌(H-CC)的治疗十分棘手,术后生存率较低.现总结我院1997~2001年间收治45例H-CC的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治疗 外科手术 BISMUTH分型
下载PDF
血管新生过程中CD105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姚永忠 潘一明 +2 位作者 孙喜太 仇毓东 丁义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824-829,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纤维蛋白基质及微载体的体外三维新生血管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研究CD105在血管新生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分离、纯化并培养HUVEC;建立三维新生血管模型:将HUVEC包被于微载体(Cytodex... 目的建立基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纤维蛋白基质及微载体的体外三维新生血管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研究CD105在血管新生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分离、纯化并培养HUVEC;建立三维新生血管模型:将HUVEC包被于微载体(Cytodex-3)上,然后将该包被有HUVEC的微载体包埋于纤维蛋白凝胶基质中,在培养体系中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完成HUVEC的出芽、分支、连接成网等过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管新生不同时期CD105的表达情况,并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干预CD105的表达,观察抑制CD105表达后HUVEC与血管新生过程的表形变化。结果包埋于三维纤维蛋白基质中的HUVEC出现出芽、分支、连接成网等典型的血管新生过程;在此过程中,CD105的表达在出芽早期及出芽分支期明显增强,而在出芽前及成网后的相对稳定期则呈不表达或弱表达状态。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抑制CD105表达后,HUVEC的生长及新生血管模型中的出芽、分支过程均受到明显抑制。结论CD105在血管新生的不同阶段表达水平不同,在出芽、分支期明显过表达;CD105参与了血管新生过程,抑制CD105的表达可以有效地抑制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CD105 三维新生血管模型 微载体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联合热疗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静 钱晓萍 +1 位作者 刘宝瑞 孙喜太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热疗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热疗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人肝癌细胞HepGⅡ增殖的影响。利用三维血管模型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热疗对HMVEC迁移的影响。利用鸡胚绒...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热疗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热疗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人肝癌细胞HepGⅡ增殖的影响。利用三维血管模型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热疗对HMVEC迁移的影响。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观察参麦注射液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参麦注射液在40μl/ml^160μl/ml浓度范围内,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内皮细胞存活率在82.0%~36.8%),均与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0.535,P值分别为0.0012、0.0043);具有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作用;而在40μl/ml^80μl/ml浓度范围内时,对人肝癌HepGⅡ细胞表现出亚细胞毒作用(细胞存活率在98.8%~76.2%之间);当浓度≥160μl/ml时对人肝癌HepGⅡ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细胞存活率低于50%)。40μl/ml^160μl/ml的参麦注射液与热疗联合应用在体外具有抗血管生成的协同效应。结论小剂量参麦注射液(40μl/ml^160μl/ml)联合热疗在体内外均具有抑制血管增殖和迁移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内皮细胞 抗血管生成 热疗
下载PDF
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序贯治疗肝外胆系结石7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尹卫民 孙喜太 周建新 《疑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05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71例的治疗经验。结果 71例中70例获得了成功,无残留结石和...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05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71例的治疗经验。结果 71例中70例获得了成功,无残留结石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p504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丽华 陈骏 +3 位作者 孟奎 吴鸿雁 孙喜太 仇毓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p504s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收集134例肝细胞癌、122癌旁肝组织以及44例正常肝组织,应用组织芯片仪制备600点阵的组织芯片,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法对组织芯片进行p504s标记,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p504s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收集134例肝细胞癌、122癌旁肝组织以及44例正常肝组织,应用组织芯片仪制备600点阵的组织芯片,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法对组织芯片进行p504s标记,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600个点阵的组织芯片实际有效率为98·5%(591/600)。p504s在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细胞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呈依次下降趋势,分别为90·2%(37/41)、80%(96/120)和48·8%(61/129),其中肿瘤与癌旁,正常与肿瘤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504s表达与肿瘤大小、血管侵犯、临床病理分期、分级和是否伴肝硬化等无关。结论p504s在肝细胞癌的发生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肝细胞癌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组织阵列分析 P504S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高通量组织芯片制作及其免疫组化结果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骏 吴鸿雁 +2 位作者 孟凡青 孙喜太 丁义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34-736,F0004,共4页
关键词 组织芯片 技术 免疫组化 可靠性
下载PDF
环磷酰胺联合热疗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静 孙喜太 +3 位作者 钱晓萍 刘宝瑞 邹征云 尹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应用热疗对体外血管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用MTT和记数法观察不同浓度的环磷酰胺对HMVEC的增殖和出芽抑制活性。结果环磷酰胺浓度在0.4mg/mL以下时对内皮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0.4...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应用热疗对体外血管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用MTT和记数法观察不同浓度的环磷酰胺对HMVEC的增殖和出芽抑制活性。结果环磷酰胺浓度在0.4mg/mL以下时对内皮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0.4~1.6mg/mL时,内皮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环磷酰胺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生成新生血管;环磷酰胺浓度0.1~1.6mg/mL时,对人肝癌HepGⅡ细胞株的细胞无细胞毒作用。结论环磷酰胺浓度0.4~1.6mg/mL时,明显抑制体外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且呈剂量依赖性;与热疗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内皮细胞 抗血管生成 热疗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血管新生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强 温泉 +3 位作者 张晓琦 吴凌云 孙喜太 丁义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4期25-26,共2页
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模型及第4代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观察乌司他丁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及乌司他丁对HMVEC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乌司他丁可以明显抑制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但是并不能抑制HMVEC的体... 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模型及第4代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观察乌司他丁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及乌司他丁对HMVEC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乌司他丁可以明显抑制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但是并不能抑制HMVEC的体外增殖。认为乌司他丁抑制血管新生的机理并非抑制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血管新生 人微血管内皮细胞 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模型
下载PDF
术前精确定位指导肝内胆管囊腺瘤的治疗3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强 孙喜太 +1 位作者 周建新 丁义涛 《肝胆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观察肝内胆管囊腺瘤的临床、影像、病理及外科治疗特点,探讨该病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3例肝内胆管囊腺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诊疗策略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中2例男性、1例女性,临... 目的观察肝内胆管囊腺瘤的临床、影像、病理及外科治疗特点,探讨该病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3例肝内胆管囊腺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诊疗策略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中2例男性、1例女性,临床上均表现为上腹痛,黄疸等症状;通过B超、MRCP及ERCP等手段予以肿瘤的精确定位,分别采用肝叶切除及胆道引流,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明确诊断较为困难。精确定位对于肝内胆管囊腺瘤治疗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完整切除肿瘤是最佳治疗方案,可有效防止其复发及恶变;全肝弥漫性多发囊腺瘤可以通过胆道引流得到较好的短期疗效,是肝移植的良好适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精确定位 肝内胆管囊腺瘤 肝脏切除 胆道引流
下载PDF
肠外营养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乳糜性腹水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浩 孙喜太 席时富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PN支持和腹腔镜治疗乳糜性腹水的作用。方法:对1例乳糜性腹水的病人,先后应用单纯PN支持4周和PN支持+腹腔镜治疗1周,通过腹腔引流观察腹水引流量的变化,同时观察病人体质量和一般营养状况的变化。结果:在单纯PN支持的过程中,... 目的:观察PN支持和腹腔镜治疗乳糜性腹水的作用。方法:对1例乳糜性腹水的病人,先后应用单纯PN支持4周和PN支持+腹腔镜治疗1周,通过腹腔引流观察腹水引流量的变化,同时观察病人体质量和一般营养状况的变化。结果:在单纯PN支持的过程中,腹水的流出量逐天减少。恢复饮食后,腹水量又逐渐增多,体质量有所增加,血清ALB水平无明显变化。经PN支持+腹腔镜治疗1周后,腹水量明显减少。恢复饮食后,腹水量亦无明显增多,体质量有明显增加;血清ALB水平有明显升高。结论:应用PN支持和腹腔镜治疗乳糜性腹水,不仅能明显减少腹水量,而且还能较好地维持机体的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性腹水 肠外营养 腹腔镜治疗
下载PDF
接受代谢手术者术前及术后营养状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邱晨 褚薛慧 孙喜太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5-640,共6页
代谢手术即减重手术,是目前治疗病态肥胖的方法。作者对目前接受代谢手术者术前、术后最常见的10种营养元素,包括维生素B12、维生素B1、叶酸、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D、钙、铜和蛋白质状况的研究进行综述。接受手术者维生素B12、维生... 代谢手术即减重手术,是目前治疗病态肥胖的方法。作者对目前接受代谢手术者术前、术后最常见的10种营养元素,包括维生素B12、维生素B1、叶酸、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D、钙、铜和蛋白质状况的研究进行综述。接受手术者维生素B12、维生素D、铁和钙的缺乏最为常见;术前、术后定期对营养元素的监测是必要的,对患者的饮食和营养指导应该持续终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手术 营养状况 文献综述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体会(附25例报告) 被引量:3
19
作者 苏磊 孙喜太 孙凯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19-1020,1023,共3页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及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5例超声内镜拟诊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结果25例患者中19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诊断符合率76.0%;21例完成腹腔镜手术治疗,主要的手术方...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及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5例超声内镜拟诊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结果25例患者中19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诊断符合率76.0%;21例完成腹腔镜手术治疗,主要的手术方式为局部切除;4例(16.0%)中转开腹,主要原因为术中定位困难。结论超声内镜可以作为胃间质瘤临床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手段,腹腔镜手术切除胃间质瘤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间质瘤 超声内镜
下载PDF
结合激光微切割与cDNA芯片技术筛选胃癌进展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晓琦 李强 +10 位作者 孙喜太 吴凌云 温泉 张丽华 仇毓东 邹晓平 徐肇敏 陈隆典 于成功 张敏跃 丁义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1期1130-1133,共4页
目的:结合激光微切割(LMD)和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从中进一步确定在胃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都有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采用LMD技术,从17例胃癌患者手术标本中获取高纯度的正常胃黏膜细胞及原发灶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 目的:结合激光微切割(LMD)和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从中进一步确定在胃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都有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采用LMD技术,从17例胃癌患者手术标本中获取高纯度的正常胃黏膜细胞及原发灶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肿瘤细胞。用基因芯片比较其中2例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肿瘤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半定量RT-PCR方法验证芯片结果;并在另15份标本中,进一步确定在胃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都有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发现49个基因的表达在胃癌原发灶肿瘤细胞中比淋巴结转移灶明显上调,37个基因的表达明显下调,mRNA水平的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同时,筛选出4个在胃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都有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3个基因(OPCML,RNASE1和YES1)的表达规律与肿瘤抑制基因相似,即正常黏膜中表达最高,肿瘤原发灶次之,淋巴结转移灶表达最低;而另一个基因(AKC1)的表达规律则与癌基因相似。结论:采用LMD和基因芯片技术,成功筛选出胃癌进展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胃癌发生和转移的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微切割 基因芯片 胃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