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框玻璃幕墙硅酮结构胶粘结厚度设计方法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军进 李建辉 +3 位作者 黄小坤 李然 张晓通 孙在久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46,共8页
针对《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2003)中隐框玻璃幕墙硅酮结构胶厚度计算公式中的不合理性,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分析和理论推导,揭示了隐框玻璃幕墙硅酮结构胶在主体结构侧移下的变形机理,将隐框玻璃幕墙硅酮... 针对《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2003)中隐框玻璃幕墙硅酮结构胶厚度计算公式中的不合理性,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分析和理论推导,揭示了隐框玻璃幕墙硅酮结构胶在主体结构侧移下的变形机理,将隐框玻璃幕墙硅酮结构胶厚度计算公式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在主体结构发生层间侧移时,玻璃面板在硅酮结构胶的带动作用下会发生转动,硅酮结构胶只承担主体结构层间侧移的一小部分;硅酮结构胶剪切位移折减系数取值应在0.45~0.50之间;所得结论可为中国隐框玻璃幕墙硅酮结构胶的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酮结构胶 隐框玻璃幕墙 粘结厚度 变形机理 计算公式
下载PDF
装配式建筑外墙挂板系统的设计分析 “北京城市副中心”装配式建筑
2
作者 孙在久 汪建勇 向静 《中华建设》 2018年第7期104-111,共8页
随着整个社会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用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装配式建筑服务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发展装配式建筑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 随着整个社会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用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装配式建筑服务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发展装配式建筑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装配式外墙挂板作为建筑外帷幕构件,具有一般幕墙不能比拟的特点,其利用专业工厂设备和生产工艺,实现了幕墙的结构、防水保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保温一体板 外墙挂板 预制混凝土 城市副中心 工厂化生产 中空玻璃
下载PDF
隐框玻璃幕墙硅酮结构胶在主体结构侧移下的变形性能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晓通 王秀丽 +2 位作者 李建辉 刘军进 孙在久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49,共7页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给出的隐框幕墙硅酮结构胶粘结厚度计算中,假定硅酮结构胶发生的变形等于主体结构的层间变形并不合理。本文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不同玻璃面板尺寸、连接构造对硅酮结构胶变形性能的影...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给出的隐框幕墙硅酮结构胶粘结厚度计算中,假定硅酮结构胶发生的变形等于主体结构的层间变形并不合理。本文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不同玻璃面板尺寸、连接构造对硅酮结构胶变形性能的影响,揭示了硅酮结构胶在主体结构侧移下的变形机理。研究表明:在主体结构发生侧移下,当玻璃面板通过硅酮结构胶直接粘贴到主体结构上时,由于玻璃面板在硅酮结构胶带动下发生转动,硅酮结构胶只承担16%-35%的主体结构侧向变形;当玻璃面板通过硅酮结构胶、附框等连接到主体结构上时,由于附框与主体结构连接部位进一步吸收了结构侧向变形,硅酮结构胶仅承担5%-10%的主体结构侧向变形。本文结果对隐框玻璃幕墙硅酮结构胶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框幕墙 硅酮结构胶 侧向变形 变形机理
原文传递
超高层结构竖向压缩变形对单元式幕墙设计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枫 刘军进 +3 位作者 孔慧 程卫红 李建辉 孙在久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1-65,共5页
超高层结构竖向压缩变形不可忽视,其主体结构层间竖向压缩变形差可能对单元式幕墙节点的竖向变形间隙预留设计产生影响。以超高层工程项目为背景进行施工模拟计算,分析不同楼层区段幕墙构件安装完成后的层间竖向压缩变形差值,计算时考... 超高层结构竖向压缩变形不可忽视,其主体结构层间竖向压缩变形差可能对单元式幕墙节点的竖向变形间隙预留设计产生影响。以超高层工程项目为背景进行施工模拟计算,分析不同楼层区段幕墙构件安装完成后的层间竖向压缩变形差值,计算时考虑竖向荷载、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等因素的影响;考察各种因素的影响比例;比较不同高度超高层建筑的层间竖向压缩变形值对幕墙设计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层建筑竖向压缩变形值的增大一般不会造成超高层建筑幕墙的竖向变形预留间隙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压缩变形 单元式幕墙 施工模拟 收缩徐变
原文传递
超高层建筑幕墙地震作用设计取值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军进 张宏 +2 位作者 李建辉 孙在久 黄小坤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7,46,共6页
按《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2003)进行幕墙抗震设计时,风和地震作用的效应组合表达形式与现行其他国家规范以及欧洲标准有所不同。本文对幕墙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的幕墙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形式提出设计建议。结合试验数据以及... 按《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2003)进行幕墙抗震设计时,风和地震作用的效应组合表达形式与现行其他国家规范以及欧洲标准有所不同。本文对幕墙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的幕墙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形式提出设计建议。结合试验数据以及超高层建筑幕墙的实际特性,对幕墙位置系数、状态系数和动力放大系数取值进行调整。此外,在调整后的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形式和动力放大系数新建议取值的基础上,对超高层建筑顶部区域幕墙有无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值结果进行比较,提出一些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幕墙 超高层 地震作用 位置系数 状态系数 动力放大系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