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动客车电动助力转向回正控制策略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万忠 施国标 +2 位作者 林逸 孙培坤 刘顺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1,共4页
以增强电动客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回正性能为目标,提出了模糊自整定PID回正控制策略.以转向盘转角传感器和转向盘转速传感器获取的转角和转速信号为控制信号,采用模糊自整定PID方法进行回正控制,输出回正控制电压,使助力电机将转... 以增强电动客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回正性能为目标,提出了模糊自整定PID回正控制策略.以转向盘转角传感器和转向盘转速传感器获取的转角和转速信号为控制信号,采用模糊自整定PID方法进行回正控制,输出回正控制电压,使助力电机将转向盘迅速带到中位.综合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的双重优点,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根据所设计的模糊规则在线修正PID控制器的参数,使控制器在不同工况下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提高了EPS系统的回正性能.仿真试验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改善车辆在低速时的回正不足,抑制了车辆在高速时的回正超调现象,使转向盘能够迅速回到中位,保证驾驶员的手感没有受到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客车 电动助力转向 回正控制 模糊PID 策略
下载PDF
力与位移耦合控制的主动转向系统协同优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万忠 孙培坤 刘顺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12-116,共5页
设计一种力与位移耦合控制的前轮主动转向(Active front steering,AFS)系统,使其同时具有主动转向和电动助力转向功能,不仅实现汽车转向轻便性和转向路感的完美融合,而且实现汽车安全性与灵活性的协调统一,是一种理想的汽车动力转向技... 设计一种力与位移耦合控制的前轮主动转向(Active front steering,AFS)系统,使其同时具有主动转向和电动助力转向功能,不仅实现汽车转向轻便性和转向路感的完美融合,而且实现汽车安全性与灵活性的协调统一,是一种理想的汽车动力转向技术。建立新型AFS系统和整车3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提出新型AFS系统的性能指标及量化公式,应用协同优化方法,考虑人机工程学、汽车安全性和转向经济性三个子系统,以转向路感为系统级优化目标,对新型AFS系统参数进行协同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协同优化的新型AFS系统可在保证系统具有较好的转向稳定性、转向灵敏度和转向能耗基础上,有效提高系统的转向路感,为新型AFS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主动转向 力与位移 协同优化
下载PDF
拼焊板零件变压边力鲁棒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春燕 赵万忠 +2 位作者 孙培坤 徐晓宏 王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9-732,共4页
针对拼焊板零件冲压成形过程中恒压边力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混合H2/H∞理论的变压边力控制方法,建立了变压边力混合H2/H∞控制模型,设计了变压边力混合H2/H∞控制算法和控制逻辑。采用该模型对拼焊板零件冲压成形进行反馈数值模拟,分析... 针对拼焊板零件冲压成形过程中恒压边力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混合H2/H∞理论的变压边力控制方法,建立了变压边力混合H2/H∞控制模型,设计了变压边力混合H2/H∞控制算法和控制逻辑。采用该模型对拼焊板零件冲压成形进行反馈数值模拟,分析有无变压边力混合H2/H∞控制对拼焊板零件成形缺陷的影响,并在变压边力冲压机上进行试验验证。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混合H2/H∞理论的变压边力控制方法可成功冲压出车身前围上盖板,可有效避免恒压边力下的起皱和破裂两种缺陷,该控制方法同时考虑冲压行程和压边板位置进行压边力优化,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工程 拼焊板 压边力 混合H2/H∞控制
下载PDF
集成主动转向功能的电动助力转向参数优化(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春燕 赵万忠 +1 位作者 刘顺 孙培坤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12年第1期96-102,共7页
建立了融合主动转向功能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新型EPS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整车三自由度转向模型;提出了新型EPS系统转向路感、转向灵敏度和转向稳定性的概念及量化公式;并根据多元函数有约束优化问题的特点设计了遗传算法。以转向路感为优... 建立了融合主动转向功能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新型EPS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整车三自由度转向模型;提出了新型EPS系统转向路感、转向灵敏度和转向稳定性的概念及量化公式;并根据多元函数有约束优化问题的特点设计了遗传算法。以转向路感为优化目标,以转向稳定性和转向灵敏度为约束条件,对EPS系统参数进行了多参数变量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应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EPS系统参数优化可在保证系统具有较好的转向稳定性和转向灵敏度基础上,有效提高了系统的转向路感,为新型EPS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电动助力转向 主动前向转向 路感 遗传算法
下载PDF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active steering system with force and displacement coupled control 被引量:4
5
作者 赵万忠 孙培坤 +1 位作者 刘顺 林逸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974-981,共8页
A nove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with force and displacement coupled control(the novel AFS system) was introduced,which has functions of both the active steering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Based on the model of the nov... A nove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with force and displacement coupled control(the novel AFS system) was introduced,which has functions of both the active steering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Based on the model of the novel AFS system and the vehicle three-degree of freedom system,the concept and quantitative formulas of the novel AFS system steering performance were proposed.The steering road feel and steering portability were set as the optimizing targets with the steering stability and steering portability as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s.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of multi-variable function,a multi-variable genetic algorithm for the system parameter optimization was design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based on parametric optimization of the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the novel AFS system can improve the steering road feel,steering portability and steering stability,thus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novel AF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转向系统 多目标优化 耦合控制 位移 多目标遗传算法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操纵稳定性 可移植性
下载PDF
基于质量工程的电动轮汽车差速转向集成优化方法初探 被引量:6
6
作者 赵万忠 王春燕 +1 位作者 孙培坤 刘顺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8-194,共7页
建立电动轮汽车差速转向和整车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提出电动轮汽车差速转向系统转向路感、转向灵敏度、转向稳定性的概念及量化公式,集成蒙特卡罗仿真的描述取样、带精英解的非劣前沿分级遗传算法和Taguchi鲁棒性设计方法,以转向路感和... 建立电动轮汽车差速转向和整车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提出电动轮汽车差速转向系统转向路感、转向灵敏度、转向稳定性的概念及量化公式,集成蒙特卡罗仿真的描述取样、带精英解的非劣前沿分级遗传算法和Taguchi鲁棒性设计方法,以转向路感和转向灵敏度为优化目标、转向灵敏度和转向稳定性为约束条件,对电动轮汽车差速转向系统参数进行集成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质量工程集成优化的电动轮汽车差速转向系统可在保证系统具有较好的转向稳定性、转向灵敏度基础上,有效提高系统的转向路感和转向灵敏度,为电动轮汽车差速转向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电动轮 差速转向 质量工程 集成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