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场下镍电沉积层织构及表面形貌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志勇 孙孟良 +6 位作者 范峰 彭麟 陈昌兆 高波 应利良 鲁玉明 蔡传兵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22-1426,共5页
研究了磁场作用下电沉积Ni金属膜的生长过程,磁场与电极表面夹角取35°。测试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基底织构和磁场对薄膜的织构和表面形貌均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薄膜的面外织构由(111)为主变为(200)为主,面内织构显著改... 研究了磁场作用下电沉积Ni金属膜的生长过程,磁场与电极表面夹角取35°。测试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基底织构和磁场对薄膜的织构和表面形貌均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薄膜的面外织构由(111)为主变为(200)为主,面内织构显著改善;晶粒尺寸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显著增大。在电流密度较小时,磁场的作用比较显著,使得面外(111)晶面取向受到抑制,(200)取向得到增强,面内织构也有一定的改善。同时,磁场使晶粒变小,形状更加规则,整体也更均匀。还对磁场、电流和基底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镍金属膜 织构 磁流体动力学效应
下载PDF
蛇床子素逆转人膀胱肿瘤T24/ADM细胞耐药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晓华 张绍谨 +3 位作者 郭祥 孙孟良 李沁鹏 刘红耀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7期7-9,共3页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osthole,OST)对T24/ADM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及对P-gp表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筛选OST对T24/ADM细胞无毒或低毒浓度,以筛选出的浓度作为耐药逆转的实验浓度。分别利用MTT法分别检测阿霉素(adriamycin,ADM)、氟...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osthole,OST)对T24/ADM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及对P-gp表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筛选OST对T24/ADM细胞无毒或低毒浓度,以筛选出的浓度作为耐药逆转的实验浓度。分别利用MTT法分别检测阿霉素(adriamycin,ADM)、氟尿嘧啶(fluorouracil,FU)及顺铂(cisplatin,DDP)对细胞株T24和T24/ADM以及OST处理后的T24/ADM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流式细胞仪测定OST对T24/ADM细胞上P-gp表达的影响。结果浓度17μmol/LOST对T24/ADM无明显细胞毒性,T24/ADM对ADM、FU和DDP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倍数分别为18.86、5.09、3.28,使用17μmol/LOST处理后T24/ADM对上述ADM、FU和DDP的敏感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ADM对耐药细胞株的IC50由(0.962±0.017)μg/mL降至(0.364±0.031)μg/mL,逆转指数为2.64;FU对耐药细胞株的IC50由(0.723±0.003)μg/mL降至(0.463±0.021)μg/mL,逆转指数为1.56;DDP对耐药细胞株的IC50由(0.664±0.007)μg/mL降至(0.587±0.016)μg/mL,逆转指数为1.13,使T24/ADM细胞内P-gp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下降了16.32%(P<0.05)。结论蛇床子素在体外能部分逆转T24/ADM的耐药性,逆转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gp蛋白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T24/ADM细胞:耐药逆转:机制
下载PDF
血清PCT及D-D检测在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以及预后的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爱光 周康 +3 位作者 孙孟良 田国欣 马红军 王雪 《临床肺科杂志》 2018年第5期828-83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对于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诊治的急诊脓毒症患者80例进行研究,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37例、严重脓毒症组30例、感染性休克... 目的探讨早期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对于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诊治的急诊脓毒症患者80例进行研究,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37例、严重脓毒症组30例、感染性休克组13例,根据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54例、死亡组26例,检测并对比各组患者血清PCT、D-D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血清PCT、D-D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感染性休克组三组患者的血清PCT[(3.54±1.26)ng/m L、(10.93±2.89)ng/m L、(17.62±3.08)ng/m L]、D-D[(1.59±0.63)mg/L、(3.32±1.20)mg/L、(5.03±1.85)mg/L]、WBC[(13.58±2.77)10~9/L、(17.19±3.02)10~9/L、(21.63±5.94)10~9/L]、APACHEⅡ评分[(11.63±4.15)分、(15.26±5.58)分、(20.41±6.33)分]、死亡率(5.41%、43.33%、84.62%)均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8.853,F=33.627,F=29.084,χ~2=30.082,P<0.05),感染性休克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94.58±9.77)%,比例高于脓毒症组(83.52±8.610)%、严重脓毒症组(85.00±9.14)%(t=4.410,t=3.309,P<0.05);入院24h内,死亡组脓毒症患者的血清PCT(12.69±2.98)ng/m L、D-D(4.39±1.69)mg/L,均高于存活组(6.63±2.52)ng/m L、(2.03±1.17)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87,t=7.278,P<0.05);当血清PCT值为7.86ng/m L时,PCT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灵敏度为82.90%、特异度为78.42%,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47;当血清D-D值为2.63 mg/L时,D-D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灵敏度为76.51%、特异度为70.84%,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97。结论早期检测血清PCT、D-D对于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降钙素原 D-二聚体 脓毒症 预后
下载PDF
针刺疗法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及对心肌保护作用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爱光 王欣 +3 位作者 田国欣 周康 孙孟良 石秦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研究针刺疗法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 目的:研究针刺疗法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针刺疗法治疗,实验组则应用针刺疗法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命体征、白细胞计数、PCT(血小板压积值)、IL-6(白细胞介素-6)、BNP(脑利钠肽)、hsCRP(超敏C-反应蛋白)、c Tn(心肌肌钙蛋白)、APACHEⅡ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以及心功能指标情况。I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88%,而对照组仅为6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体温、呼吸、心率和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实验组患者相应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PCT、IL-6以及BNP水平在治疗后均出现显著下降,且实验组相关水平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hs-CRP、c Tn I以及APACHEⅡ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且实验组各指标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AD(左房内径)、LVPWH(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在治疗后均出现显著下降,LVEF(左心射血分数)水平则显著上升,且实验组相关水平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治疗感染性休克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白细胞计数、生命体征以及心功能指标,还能有效降低患者PCT、IL-6、BNP、hs-CRP、c Tn I、APACHEⅡ评分,其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丹红注射液 感染性休克 心功能
下载PDF
等比例成分输血对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孙孟良 李爱光 +2 位作者 田国欣 王媛媛 高凡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9年第7期813-815,共3页
目的分析等比例成分输血对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收纳的创伤性凝血病患者58例,随机进行分为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根据新鲜冰冻血浆(FFP)以及浓缩红细胞(CRBC)的比例不同,对... 目的分析等比例成分输血对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收纳的创伤性凝血病患者58例,随机进行分为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根据新鲜冰冻血浆(FFP)以及浓缩红细胞(CRBC)的比例不同,对照组给予1∶2的输注治疗,研究给予1:1等比例成分的输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凝血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中心静脉压以及血压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研究组在输血人均费用上较对照组更低(P <0. 05),差异显著。结论通过对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给予等比例成分治疗后,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加快凝血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比例成分输血 创伤性凝血病 凝血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重症胸外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孟良 李爱光 +2 位作者 田国欣 周康 王媛媛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10期38-38,共1页
目的:研究应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重症胸外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盲抽法将其随机分为相同的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 目的:研究应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重症胸外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盲抽法将其随机分为相同的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肺部炎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52%远远低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11%,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 8%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14.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重症胸外伤患者时,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方式治疗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可以明显降低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提高对患者的临床疗效,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重症胸外伤
下载PDF
肾细胞癌组织中CD146表达和微血管密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孟良 刘红耀 +1 位作者 郭祥 张绍谨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2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组织中CD146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与RC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3例RCC组织及20例正常肾组织中CD146蛋白表达情况和CD34标记的MVD,分析CD146表达及MVD与RCC临床病理参数之...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组织中CD146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与RC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3例RCC组织及20例正常肾组织中CD146蛋白表达情况和CD34标记的MVD,分析CD146表达及MVD与RCC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D146蛋白在R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7%(39/43),高于在正常肾脏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0.0%(6/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77,P〈0.05)。其与肿瘤大小、转移明显相关(X2=7.57,r=0.62、X2=19.99,均P〈0.05),而与肿瘤病理类型无关(X2=1.37,均P〉0.05)。光学显微镜200倍视野下,RCC组织的MVD为78.00±23.10,正常肾组织为23.05±7.9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3,P〈0.05)。其与肿瘤分期、转移相关(t=2.37、2.10,均P〈0.05),而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关(t=1.33、1.46,均P〉0.05)。CD146蛋白在RCC组织中的表达与MVD在RCC组织中的水平有相关(r=0.74,P〈0.05)。结论CD146高表达与RCC血管形成有关;CD146表达及微血管生成与R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CD146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