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大佛寺、金佛寺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Hf-O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孙宝璐 钱青 张建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091-3108,共18页
走廊过渡带大佛寺花岗岩为弱过铝质(A/CNK=1.03~1.06),SiO_2(76.7%~78.9%)、全碱(Na2O+K2O=7.7%~8.3%)、Rb(303×10^(-6)~383×10^(-6))、Nb(32×10^(-6)~42×10^(-6))、重稀土(Yb^8×10^(-6))含量以及和FeOT/MgO(6... 走廊过渡带大佛寺花岗岩为弱过铝质(A/CNK=1.03~1.06),SiO_2(76.7%~78.9%)、全碱(Na2O+K2O=7.7%~8.3%)、Rb(303×10^(-6)~383×10^(-6))、Nb(32×10^(-6)~42×10^(-6))、重稀土(Yb^8×10^(-6))含量以及和FeOT/MgO(6.3~7.6)、Ga/Al(>3×10-4)、Rb/Ba(3.0~6.2)比值较高,MgO(~0.1%)、CaO(0.5%~0.6%)含量较低,Ba、Sr、Eu、Ti强烈亏损,属A型花岗岩,其源岩可能为泥质岩。大佛寺花岗岩中锆石δ18O和εHf(t)值分别为7.8‰~8.6‰(平均8.24±0.13‰)和-4.8^-2.0,Hf同位素两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1540~1717Ma,岩浆温度达到~820℃以上。北祁连造山带北缘金佛寺花岗岩为过铝质(A/CNK=1.0~1.1),SiO_2(65.5%~75.0%)、MgO(0.6%~2.2%)、Fe2O3(1.9%~5.2%)、TiO_2(0.3%~0.8%)含量变化较大,其主量和微量元素特征与北祁连造山带的柴达诺花岗岩相似,源岩可能包括杂砂岩和角闪岩。金佛寺花岗岩的锆石δ18O为7.4%~9.7‰(平均8.03±0.36‰),εHf(t)在-0.5^+1.9之间,Hf同位素两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1289~1439Ma,岩浆温度达到800~900℃。走廊过渡带大佛寺花岗岩、北祁连造山带北缘金佛寺花岗岩的锆石U-Pb SIMS年龄分别为426.1±2.8Ma、424.0±1.6Ma,不同构造单元发育同时期岩浆活动以及A型花岗岩的出现,表明在~425Ma北祁连洋盆已经闭合,北祁连造山带及邻区进入到后碰撞拉伸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造山带 走廊过渡带 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下载PDF
重要的一课——上海市郊区渔民保鲜培训班记实
2
作者 郑福麟 孙宝璐 《海洋渔业》 1983年第6期F003-F003,共1页
为了贯彻全国海洋渔业会议精神,上海市郊区渔业指挥部和水科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于1983年8月首次联合举办了《水产品保鲜技术培训班》,来自市郊各县畜牧水产局以及渔业队的老大、干部40余人参加了学习。学员们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学习... 为了贯彻全国海洋渔业会议精神,上海市郊区渔业指挥部和水科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于1983年8月首次联合举办了《水产品保鲜技术培训班》,来自市郊各县畜牧水产局以及渔业队的老大、干部40余人参加了学习。学员们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学习保鲜基础知识,国外先进科技,观看录象与幻灯,进一步加深了‘对保鲜工作意义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郊 郊区 海洋渔业 畜牧水产局 渔民 培训班 科技 保鲜技术 指挥部 东海
下载PDF
葛云山博士在沪举办“水产品保鲜加工”讲习班
3
作者 张关忠 孙宝璐 《海洋渔业》 1983年第4期F003-F003,共1页
应农牧渔业部邀请,加拿大籍华人葛云山博士为我国举办“水产品保鲜加工”讲习班,于1983年5月12日在上海市东海水产研究所正式开学。来自全国水产院校、科研和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教师共40余人参加学习。在沪讲学期间,葛博士应上... 应农牧渔业部邀请,加拿大籍华人葛云山博士为我国举办“水产品保鲜加工”讲习班,于1983年5月12日在上海市东海水产研究所正式开学。来自全国水产院校、科研和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教师共40余人参加学习。在沪讲学期间,葛博士应上海市水产学会邀请,作了二次学术报告,还参观访问了上海市鱼品加工厂、上海水产学院和上海市水产供销公司第三批发部等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参观访问 农牧渔业 上海 公司 水产学会 企事业单位 举办 讲习班 批发部
下载PDF
浏河渔港和江苏省海洋渔业公司
4
作者 袁红楼 孙宝璐 徐吟梅 《海洋渔业》 1982年第2期F003-F003,共1页
浏河渔港初建于1959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壮大,现已成为一个具有海洋捕捞、渔轮制造、鱼品加工、水产供销、氧气制造和交通运输等联合配套的中型海洋渔业基地。渔讯季节,在港内还可容纳群众渔船上百艘。
关键词 渔港 海洋渔业 公司 海洋捕捞 交通运输 江苏 鱼品 季节 水产 基地
下载PDF
大陆俯冲界面之上大规模硅富集流体的地球物理学证据
5
作者 毛元彤 赵亮 +7 位作者 Marco G.MALUSÀ Stefano SOLARINO Silvia PONDRELLI 孙宝璐 Coralie AUBERT Simone SALIMBENI Elena EVA Stéphane GUILLOT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48-2863,共16页
俯冲带中的流体可能对俯冲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关于大陆俯冲期间流体规模及其作用的地球物理约束仍然有限.西阿尔卑斯造山带是全球保存最完好的大陆俯冲带之一,为认识大陆俯冲过程中流体作用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本文综合多种地... 俯冲带中的流体可能对俯冲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关于大陆俯冲期间流体规模及其作用的地球物理约束仍然有限.西阿尔卑斯造山带是全球保存最完好的大陆俯冲带之一,为认识大陆俯冲过程中流体作用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本文综合多种地球物理方法分析了西阿尔卑斯造山带地区的V_(P)/V_(S)比值,发现在俯冲区的上盘侧存在高V_(P)/V_(S)(>1.9)带,与部分蛇纹岩化的上覆地幔楔位置一致;而在下盘侧存在异常低的V_(P)/V_(S)(<1.7)带,异常深度浅于30km.本文认为,观测到的低V_(P)/V_(S)比值异常是由地壳内广泛分布的富硅岩脉导致,指示了在俯冲时期大陆俯冲界面之上可能存在的富硅流体流动.本文的结果暗示俯冲时期的流体流动可能降低了俯冲界面的有效应力,从而促进了大陆俯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阿尔卑斯造山带 地壳精细结构 接收函数 V_(P)/V_(S)波速比 硅富集
原文传递
深部碳过程动力学模拟:最新进展与工作流程设计
6
作者 赵亮 郭正堂 +11 位作者 袁怀玉 王欣欣 沈昊 杨建锋 孙宝璐 谭宁 张卉 刘永岗 李杨 王佳敏 纪伟强 朱日祥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4-460,共17页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板块构造运动能够在地质时间尺度(≥10^(6)年)上调节大气CO_(2)浓度的变化.随着观测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学术界对新生代及更深时以来的地球CO_(2)演化历史获得了逐步一致的描述,这使得定量确定板块构造动力过程与大气C...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板块构造运动能够在地质时间尺度(≥10^(6)年)上调节大气CO_(2)浓度的变化.随着观测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学术界对新生代及更深时以来的地球CO_(2)演化历史获得了逐步一致的描述,这使得定量确定板块构造动力过程与大气CO_(2)浓度变化之间的关联机制成为可能.未来研究的关键步骤之一在于发展计算构造碳循环动力过程的方法,为准确重建构造活动的碳通量历史提供平台.文章回顾了全球构造碳循环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了开展板块构造碳循环数值模拟研究的工作流程,包括四个步骤:(1)计算含碳矿物的运移过程,目的在于模拟物质之间碳吸收/释放;(2)模拟构造单元的碳循环,目的在于理解构造活动时圈层之间的碳循环;(3)模拟大陆汇聚-裂解场景引起的碳循环,目的在于探讨固体圈层在超级大陆汇聚-裂解周期的碳循环过程;(4)对比典型构造时期全球深部碳循环与大气CO_(2)浓度变化,目的在于获得固体-表层圈层耦合的定量认识.前两个步骤已有团队正在逐步攻克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后两个步骤尽管尚未见到报道,但最新板块构造重建和碳循环研究的进展为最终实现提供了数据和方法基础.从数值计算方法的角度而言,跨越固体-表层圈层的碳循环动力过程在流变参数、时间-空间分辨率上跨越十几个数量级,是实现数值模拟方法和实验需要攻克的首要技术难题.针对这个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边界参数条件关联的方法来实现固体-表生圈层演化数值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碳循环 构造CO_(2)模拟 边界参数条件关联方法
原文传递
新特提斯洋东南段动力过程及东南亚环形俯冲体系形成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丁巍伟 朱日祥 +5 位作者 万博 赵亮 牛雄伟 赵盼 孙宝璐 赵阳慧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7-701,共15页
东南亚位于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交汇处,两者复杂的叠加效应使得迄今对该区深部结构、地表岩浆响应及动力过程缺乏清晰的认识.本文基于最新获取的长周期天然地震观测数据和动力学数值模拟,对晚中生代以来新特提斯洋消亡和东南亚... 东南亚位于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交汇处,两者复杂的叠加效应使得迄今对该区深部结构、地表岩浆响应及动力过程缺乏清晰的认识.本文基于最新获取的长周期天然地震观测数据和动力学数值模拟,对晚中生代以来新特提斯洋消亡和东南亚环形俯冲体系形成的动力学过程进行重建.地震P波速度结构表明,东南亚深部有新特提斯洋俯冲板片的残留,并停滞于下地幔约1500km的深度.在爪哇至东帝汶俯冲带一侧新特提斯洋残留板片与上地幔的印度-澳大利亚俯冲板片相接,俯冲方向一致;而在苏门答腊俯冲带一侧,新特提斯洋残留板片与印度-澳大利亚俯冲板片断离,俯冲方向存在差异.东南亚环形俯冲体系的形成是晚中生代以来新特提斯洋东南段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北向俯冲以及太平洋西向俯冲共同作用的结果,前者以俯冲消减-地块拼贴为特征,形成东南亚现今大陆岩石圈和弧形的苏门答腊-爪哇俯冲带;后者以俯冲后撤-弧后扩张为特征,形成了东侧菲律宾俯冲带和一系列边缘海盆地.早白垩世以来新特提斯东南段的分支——北澳大利亚洋的扩张使得澳大利亚陆块长期停滞在南半球高纬地区,直到45Ma北澳大利亚洋发生相背俯冲,快速消减,澳大利亚陆块才开始快速向北漂移,其北端与巽他陆块拼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特提斯洋东南段 东南亚环形俯冲体系 北澳大利亚洋 深部结构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利用外荡发展网箱养鱼
8
作者 孙宝璐 《水产科技情报》 1979年第1期2-7,共6页
为解决青鱼天然饲料的不足,寻找新的饲沅,我们在1977年工作的基础上,1978年又以较大的规模在青浦县西岑公社养殖场,继续进行配合饲料饲养青鱼的试验。
关键词 配合饲料 青鱼 饲养试验 饲料配方 营养价值
下载PDF
Wedge tectonics in South China:constraints from new seismic data 被引量:1
9
作者 Tingzi Li Mingming Jiang +8 位作者 Liang Zhao Weihua Yao Ling Chen Yang Chu Baolu Sun Yinshuang Ai Bo Wan Klaus Gessner Huaiyu Yuan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4期1496-1507,M0004,共13页
Collisional orogens form when tectonic forces amalgamte fragments of Earth’s continental lithosphere.The sutures between individual fragments,or terranes,are potential sites of weakness that facilitate subsequent con... Collisional orogens form when tectonic forces amalgamte fragments of Earth’s continental lithosphere.The sutures between individual fragments,or terranes,are potential sites of weakness that facilitate subsequent continental breakup.Therefore,the lithospheric architecture of collisional orogens provides key information for evaluating the long-term evolution of the continental interior:for example,the South China Block(SCB),where the tectonic history is severely obscured by extensive surface deformation,magmatism,and metamorphism.Using new passive-source seismic models,we show a contrasting seismic architecture across the SCB,with three prominent crustal dipping structures across the Jiangnan Orogen.Combined with constraints from multi-disciplinary regional geophysical datasets,these pronounced dipping patterns are interpreted as relict wedge-like lithospheric deformation zones initiated in the fossil collisions that assembled the Yangtze Block and the SCB.The overall trend of these tectonic wedges implies successive crustal growth along paleo-continental margins and is indicative of northward subduction and docking of accretional terranes.In contrast,no such dipping structures are preserved in the Cathaysia Block,indicating a weak and reorganized lithosphere.The variations in the deformation responses across the SCB reflect the long-term modifications of the lithosphere caused by prolonged collision and extension events throughout the tectonic history of the SCB.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critical roles that suture zones played in the successive growth and evolution of the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osphere architecture Seismic receiver functions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 South China Block Wedge tectonic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