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伤创面早期深度变化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家玲 王晓红 +1 位作者 葛绳德 陈玉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77-77,共1页
烧伤创面早期深度变化病理学研究孙家玲,王晓红,葛绳德,陈玉林热力对皮肤组织的损伤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目前临床上判断烧伤深度仍以经验为主,尚无一个客观的评价指标。另外,烧伤创面本身可以有继发性损伤和创面逐步加深加重... 烧伤创面早期深度变化病理学研究孙家玲,王晓红,葛绳德,陈玉林热力对皮肤组织的损伤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目前临床上判断烧伤深度仍以经验为主,尚无一个客观的评价指标。另外,烧伤创面本身可以有继发性损伤和创面逐步加深加重的变化。而实验性烧伤病理学检查能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灼伤 病理学
下载PDF
一种提高皮肤表皮郎格罕细胞ATP酶染色显示的改良方法
2
作者 孙家玲 王文正 +2 位作者 戴方平 陈玉林 葛绳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75-276,共2页
一种提高皮肤表皮郎格罕细胞ATP酶染色显示的改良方法孙家玲,王文正,戴方平,陈玉林,葛绳德严重大面积烧伤创面愈合的进程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而表皮郎格罕细胞(Langerhan’scell,LC)是一种在皮肤分布广泛... 一种提高皮肤表皮郎格罕细胞ATP酶染色显示的改良方法孙家玲,王文正,戴方平,陈玉林,葛绳德严重大面积烧伤创面愈合的进程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而表皮郎格罕细胞(Langerhan’scell,LC)是一种在皮肤分布广泛,具有重要免疫功能的细胞,在皮肤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表皮 郎格罕细胞 ATP酶 染色法
下载PDF
中药脱痂膏对烧伤创面的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俞为荣 孙家玲 +6 位作者 陈玉林 白刚 王璐 韦多 戴方平 刘世康 葛绳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7-168,共2页
目的:探讨外用中药脱痂膏对深度烧伤创面的脱痂机制。方法:取经脱痂膏和Ag-SD霜换药的深Ⅱ度烧伤创面组织标本及渗液,用抗CD68单抗标记深度烧伤创面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并计数创面渗液细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使用脱... 目的:探讨外用中药脱痂膏对深度烧伤创面的脱痂机制。方法:取经脱痂膏和Ag-SD霜换药的深Ⅱ度烧伤创面组织标本及渗液,用抗CD68单抗标记深度烧伤创面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并计数创面渗液细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使用脱痂膏的创面组织含有较多的CD68+细胞(巨噬细胞),而创面渗液细菌数量与Ag-SD组无明显区别。结论:脱痂膏通过招引巨噬细胞至创面局部,吞噬和分解坏死组织,从而达到脱痂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脱痂膏 巨噬细胞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胶原作为体内支撑材料的研究——戊二醛交联胶原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韦 孙家玲 +1 位作者 胡云风 郭恩覃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25-327,共3页
从猪皮真皮提取胶原,经胃蛋白酶处理后再组建成胶原溶液(20mg/ml),用0.06—0.1%戊二醛交联后,经冻干、漂洗后作家兔皮下埋藏,戊二醛胶原埋藏后的90天,有成纤维细胞侵入和新生的血管。并证明应用0.06%戊二醛交联也可达到预防胶原生物... 从猪皮真皮提取胶原,经胃蛋白酶处理后再组建成胶原溶液(20mg/ml),用0.06—0.1%戊二醛交联后,经冻干、漂洗后作家兔皮下埋藏,戊二醛胶原埋藏后的90天,有成纤维细胞侵入和新生的血管。并证明应用0.06%戊二醛交联也可达到预防胶原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戊二醛 交联 体内支撑物
下载PDF
胶原对小鼠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玉林 王韦 +2 位作者 孙家玲 葛绳德 林万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6-138,共3页
本实验将胶原用于小鼠烧伤创面局部,观察对创面愈合的影响,以探讨其应用价值。实验用18~22 g的小鼠20只,分为烧伤胶原治疗组和烧伤对照组。制作成7%Ⅱ度烧伤模型,伤后分别在创面涂用胶原和盐水(0.4ml/次,每日1次)。通过创面愈合率和... 本实验将胶原用于小鼠烧伤创面局部,观察对创面愈合的影响,以探讨其应用价值。实验用18~22 g的小鼠20只,分为烧伤胶原治疗组和烧伤对照组。制作成7%Ⅱ度烧伤模型,伤后分别在创面涂用胶原和盐水(0.4ml/次,每日1次)。通过创面愈合率和光镜的观察,发观胶原对创面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胶原 创面愈合 小鼠
下载PDF
Ⅲ型胶原在烧伤创面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王韦 胡云风 +1 位作者 孙家玲 许丰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2-24,共3页
胶原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材料已应用于临床。Ⅲ型胶原有粘附作用,抗原性低,无毒性,无刺激性,在37℃下能成膜,作表皮细胞培养的支持物时,有促使表皮细胞贴壁和增殖作用。我们将自制的猪皮Ⅲ型胶原应用于创面换药,能促进创面愈合,取得较满意... 胶原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材料已应用于临床。Ⅲ型胶原有粘附作用,抗原性低,无毒性,无刺激性,在37℃下能成膜,作表皮细胞培养的支持物时,有促使表皮细胞贴壁和增殖作用。我们将自制的猪皮Ⅲ型胶原应用于创面换药,能促进创面愈合,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烧伤 猪皮 创面
下载PDF
修复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韦多 葛绳德 +3 位作者 陈玉林 方勇 孙家玲 胡云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9-21,共3页
目的:动态分析烧伤创面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时空分布,以及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的变化,阐述上述变化与创面愈合的联系。方法:大鼠创面组织HE、VG、Alcianblue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免疫组... 目的:动态分析烧伤创面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时空分布,以及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的变化,阐述上述变化与创面愈合的联系。方法:大鼠创面组织HE、VG、Alcianblue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免疫组化及生化方法分别观察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变化。结果:中性粒细胞于伤后第1天最高,并主要分布于真皮下组织,第5天已恢复到正常水平;巨噬细胞与T淋巴细胞伤后第3天才明显增多,分别于伤后第5天,第7天达峰值,此期上皮细胞的迁移、增殖最为活跃;成纤维细胞于伤后第3天开始增加,并在上皮化接近完成、真皮层重建较活跃的期间增至最高值。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胶原与氨基聚糖都呈现从破坏分解到重新合成的变化模式。结论:中性粒细胞未参于创面的修复,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是创面的主要修复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细胞 细胞外基质 灼伤 大鼠
下载PDF
大鼠烧伤后肺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肺损伤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苓山 陈玉林 +1 位作者 贲道锋 孙家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67-69,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烧伤后肺中性粒细胞(PMN)浸润及肺损伤的时间过程。方法:大鼠背部皮肤浸入沸水10s,致15%TBSAⅢ度烧伤。伤后不同时间点杀死大鼠,测定肺净含水量、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肺间质及肺泡PMN的浸润。结... 目的:研究大鼠烧伤后肺中性粒细胞(PMN)浸润及肺损伤的时间过程。方法:大鼠背部皮肤浸入沸水10s,致15%TBSAⅢ度烧伤。伤后不同时间点杀死大鼠,测定肺净含水量、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肺间质及肺泡PMN的浸润。结果:烧伤后4~8h,肺PMN浸润及肺损伤明显;烧伤后12~16h,肺巨噬细胞数量增加,肺损伤及肺PMN浸润逐渐减轻;烧伤后20~24h,肺炎症反应基本消退。结论:大鼠皮肤烧伤可以导致远隔部位肺PMN浸润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中性粒细胞 炎症
下载PDF
烧伤皮肤组织制片法的改良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璐 俞为荣 +2 位作者 孙家玲 陈玉林 马大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21-122,共2页
近年来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核酸分子杂交等新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病理学的研究和临床病理诊断,但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都必须建立在高质量的组织制片基础上,否则影响到实验结果。皮肤组织已被公认是最难制片的组织之一,而烧伤后... 近年来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核酸分子杂交等新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病理学的研究和临床病理诊断,但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都必须建立在高质量的组织制片基础上,否则影响到实验结果。皮肤组织已被公认是最难制片的组织之一,而烧伤后的皮肤组织制片则更为困难[1]。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切片 烧伤
下载PDF
严重烫伤休克大鼠肾脏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增加
10
作者 唐洪泰 朱世辉 +5 位作者 苏波 孙家玲 刘世康 葛绳德 夏照帆 陈玉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59-61,共3页
目的:研究正常和烫伤大鼠肾脏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方法: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烫伤后6,12,24h组。免疫组织化学采用ABC法。结果:正常对照组和烫伤各组部分肾小管和集合管呈阳性反应,尤以近曲小... 目的:研究正常和烫伤大鼠肾脏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方法: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烫伤后6,12,24h组。免疫组织化学采用ABC法。结果:正常对照组和烫伤各组部分肾小管和集合管呈阳性反应,尤以近曲小管最为明显,而肾小球未见阳性反应;烫伤各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阳性反应均较正常对照组强烈,以伤后12h组最强,伤后24h组次之。再次是伤后6h组。结论:VEGF可能参与烧伤休克的发生和发展,还可能与烧伤后肾功能损伤、创面愈合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灼伤 休克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免疫抑制对大鼠浅Ⅱ度烧伤创面转移生长因子α,β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衣承东 陈玉林 +8 位作者 程枫 方勇 沈洪兴 潘耀良 戴方平 孙家玲 葛绳德 许伟石 章有章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2-53,共2页
为将60Co照射造成免疫抑制,观察全身免疫抑制对浅Ⅱ度烧伤创面局部转移生长因子α、β(TGF-α,TGF-β)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组渗液细胞中这3种因子的表达极少。与免疫... 为将60Co照射造成免疫抑制,观察全身免疫抑制对浅Ⅱ度烧伤创面局部转移生长因子α、β(TGF-α,TGF-β)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组渗液细胞中这3种因子的表达极少。与免疫抑制组相比,烧伤对照组的PDGF和TGF-α在伤后1d和3d明显升高,而免疫抑制组无明显变化。TGF-β在两组均有表达。说明创面局部生长因子PDGF和TGF-α的表达减少是免疫抑制造成创面愈合不良的直接原因。TGF-β的变化反映其生物学作用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TGF-Α PDGF 免疫抑制
下载PDF
严重烧伤小鼠早期腹腔巨噬细胞CD14的动态变化
12
作者 贲道锋 陈玉林 +4 位作者 郇京宁 孙家玲 王璐 杨勇 俞为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烧伤后早期腹腔巨噬细胞(Mφ)CD14分子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BALB/c小鼠20%TBSAⅢ度烧伤模型,分离和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烧伤复苏组和延迟复苏组伤后12h内不同时间C... 目的:探讨烧伤后早期腹腔巨噬细胞(Mφ)CD14分子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BALB/c小鼠20%TBSAⅢ度烧伤模型,分离和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烧伤复苏组和延迟复苏组伤后12h内不同时间CD14的变化。结果:烧伤复苏组和延迟复苏组在伤后1h腹腔MφCD14表达就明显增加,复苏组、延迟复苏组阳性强度分别在伤后2,8h达到峰值,这种改变在伤后12h内呈持续状态。从伤后8h起,延迟复苏组小鼠上述改变均较立即复苏组明显。结论:在伤后过度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Mφ的激活及其反应性的增高,可能与烧伤引起CD14的上调,从而使其增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 巨噬细胞 烧伤
下载PDF
严重烧伤对小鼠CD14 mRNA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贲道锋 陈玉林 +6 位作者 杨勇 郇京宁 韦多 孙家玲 王璐 张素贞 方之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25-126,共2页
单核、巨噬细胞(Mφ)被激活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等重要炎性介质的最基本途径是脂多糖(LPS)/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复合物与单核细胞、Mφ表面的CD14结合,继而引发细胞内一系列反应[1]。CD14能提高免疫... 单核、巨噬细胞(Mφ)被激活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等重要炎性介质的最基本途径是脂多糖(LPS)/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复合物与单核细胞、Mφ表面的CD14结合,继而引发细胞内一系列反应[1]。CD14能提高免疫细胞对内毒素的敏感性,而使内毒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 烧伤 巨噬细胞
下载PDF
创面侵袭性感染组织病理制片方法的改进
14
作者 李全华 孙家玲 +1 位作者 富克远 葛绳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烧伤 创面感染 病理学 病理切片
下载PDF
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应用于即刻种植的细胞学研究
15
作者 吴群 陈必胜 +4 位作者 姜晓钟 陶长仲 戴方平 苏波 孙家玲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1996年第2期65-66,76,共3页
即刻种植(将种植体种植在新鲜的拔牙槽)较二期种植有其优越性.近年来,GTR技术(膜引导组织再生)利用生物相容性膜作为屏障阻止结缔组织、上皮组织长入某些区域,从而保证某些组织细胞如骨细胞在该区域生长修复,作为一种方法应用于即刻种... 即刻种植(将种植体种植在新鲜的拔牙槽)较二期种植有其优越性.近年来,GTR技术(膜引导组织再生)利用生物相容性膜作为屏障阻止结缔组织、上皮组织长入某些区域,从而保证某些组织细胞如骨细胞在该区域生长修复,作为一种方法应用于即刻种植以提高种植体周围的骨整合.本文应用牙龈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研究上皮细胞在致密型羟基磷灰石、加成型硅橡胶2种不同性质薄膜材料上生长情况,为今后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实验将正常人牙龈组织块分别与加成型硅橡胶、致密型羟基磷灰石联合培养8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晕(outgrowth)扩展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牙龈上皮细胞—硅橡胶联合标本第6、第8天生长晕扩大不显著(P>0.05),而致密型羟基磷灰石—牙龈上皮细胞联合标本第6、第8天生长晕扩展显著(P<0.01),提示硅橡胶能阻止上皮细胞生长,有利于骨细胞生长修复,这可能除了由于机械阻挡作用外还与其本身结构、化学成分有关,使上皮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符合GTR技术对非降解性膜的要求,此结果为临床应用GTR技术提供了体外实验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硅橡胶 细胞学 牙种植术
下载PDF
人牙龈上皮细胞在口腔 BMT 材料上生长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吴群 陈必胜 +4 位作者 姜晓钟 陶长仲 孙家玲 苏波 戴方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8-20,共3页
用龈上皮细胞在底物上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生长晕(outgrowth)扩展的程度,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贴附情况。细胞在1~8d的培养中在硅酮底物上形成的生长晕明显小于在羟基磷灰石上的生长晕。电镜观察见上皮细胞直接附着H... 用龈上皮细胞在底物上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生长晕(outgrowth)扩展的程度,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贴附情况。细胞在1~8d的培养中在硅酮底物上形成的生长晕明显小于在羟基磷灰石上的生长晕。电镜观察见上皮细胞直接附着HA,可见分裂相,上皮细胞不附着硅酮,少分裂相。硅酮作为生物隔膜材料(BMT)能阻止上皮细胞生长且对牙周病治疗防止龈上皮过长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 上皮细胞 生长 硅酮 羟基磷灰石 生物隔膜
下载PDF
上消化道疾病的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功能检查
17
作者 李向泉 许国铭 +3 位作者 陈菊初 张洪富 孙振兴 孙家玲 《上海医学》 CAS 1988年第10期578-580,共3页
本文分析了10例正常人和88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功能,证实其在正常情况下有中和胃酸、减弱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球溃患者中和指数和粘液保护指数明显低于正常,可能是伴发胃部病变的一个原因,胃部疾病患者HCO3-和酸性... 本文分析了10例正常人和88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功能,证实其在正常情况下有中和胃酸、减弱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球溃患者中和指数和粘液保护指数明显低于正常,可能是伴发胃部病变的一个原因,胃部疾病患者HCO3-和酸性粘蛋白减少是病变损伤上皮细胞的继发结果,胃溃患者中性粘蛋白升高可能与胆汁返流加速可见性粘液分解有关,某些药物对HCO3-分泌可能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疾病 正常人 胃部疾病 病变 中和指数 胃粘液 粘蛋白 蛋白多糖 胆汁返流 胃液量 胃酸分泌
下载PDF
胶原人工皮覆盖大鼠自体微粒混合移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韦 陈玉林 孙家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56-258,共3页
应用胶原人工皮覆盖自体微粒皮进行了全层皮肤切除的创面混合移植。实验以猪皮和尸体皮作对照,结果表明,胶原人工皮与创面的粘附力和止血作用比猪皮或尸体皮好(P<0.01)。对创面的愈合作用三者相同(P>0.05)。因此,我们认为胶原人... 应用胶原人工皮覆盖自体微粒皮进行了全层皮肤切除的创面混合移植。实验以猪皮和尸体皮作对照,结果表明,胶原人工皮与创面的粘附力和止血作用比猪皮或尸体皮好(P<0.01)。对创面的愈合作用三者相同(P>0.05)。因此,我们认为胶原人工皮可以替代异体皮或异种皮暂时覆盖Ⅲ度烧伤切痂创面,而且愈合创面的皮下有新生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人工皮 皮肤移植 皮肤微粒
下载PDF
免疫抑制大鼠浅Ⅱ度烧伤创面白介素1、6和肿瘤坏死因子活性变化
19
作者 衣承东 陈玉林 +9 位作者 沈洪兴 方勇 潘耀良 戴方平 唐洪泰 孙家玲 葛绳德 许伟石 童善庆 胡宝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22-24,共3页
目的:研究全身免疫抑制对浅Ⅱ度烧伤创面的IL-1,IL-6和TNF活性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分3组:对照组、烧伤对照组和免疫抑制组。以60Co照射造成动物免疫抑制,烧伤对照组及免疫抑制组动物背部制备15%TBSA... 目的:研究全身免疫抑制对浅Ⅱ度烧伤创面的IL-1,IL-6和TNF活性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分3组:对照组、烧伤对照组和免疫抑制组。以60Co照射造成动物免疫抑制,烧伤对照组及免疫抑制组动物背部制备15%TBSA浅Ⅱ度烧伤,对照组动物假烫,各组创面两侧各植入海绵一块。观察各组伤后6h,1,3,7,10和14d海绵渗液中IL-1,IL-6和TNF的水平。结果:正常组渗液中3种因子均在极低的水平。与免疫抑制组相比,烧伤对照组的IL-1和IL-6在伤后6h明显升高,其值分别为(1.6±0.7)×103.(1.5±0.6)×104U/ml(p<0.01),IL-1在伤后14d再次明显升高,其值为(1.5±1.2)×103U/ml(P<0.01)。TNF在早期无明显升高,在伤后第10d有明显的升高,其值为63±37U/ml(P<0.01)。而免疫抑制组,3种因子仅在伤后1d有明显的升高,其值分别为IL-1(2.7±0.8)×103U/ml,IL-6(1.0±0.3)×104U/ml,TNF19.4±10.6U/ml(P<0.01),表现为孤立的、滞后的单峰。结论:免疫抑制时IL-1、IL-6和TNF的平衡失调是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灼伤 创面愈合 免疫抑制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大鼠
下载PDF
自异体表皮细胞混合培养悬液移植对大鼠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20
作者 俞为荣 苏波 +3 位作者 孙家玲 赵慧玲 陈玉林 葛绳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40-40,共1页
自异体表皮细胞混合培养悬液移植对大鼠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俞为荣,苏波,孙家玲,赵慧玲,陈玉林,葛绳德自从Green和Rhewald建立表皮细胞培养技术以来,培养的自体表皮细胞膜片已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皮肤缺损中,如... 自异体表皮细胞混合培养悬液移植对大鼠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俞为荣,苏波,孙家玲,赵慧玲,陈玉林,葛绳德自从Green和Rhewald建立表皮细胞培养技术以来,培养的自体表皮细胞膜片已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皮肤缺损中,如大面积烧伤创面和慢性溃疡创面等。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细胞 灼伤 形态学 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