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汀类药物代谢相关基因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个体化用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童明宏 丁慧 +3 位作者 蒋银婷 孙寒晓 宣彬彬 盛慧明 《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491-497,共7页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代谢相关基因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个体化用药及血脂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41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冠心病72例、脑梗死69例)及7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血清载脂蛋白A(apo A)、载脂蛋白B(apo B)...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代谢相关基因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个体化用药及血脂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41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冠心病72例、脑梗死69例)及7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血清载脂蛋白A(apo A)、载脂蛋白B(apo B)、载脂蛋白E(apo E)、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同时检测他汀类药物代谢相关基因ABCB1(2677G>T)、ABCB1(3435C>T)和SLCO1B1*5(T>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72例冠心病患者中选取41例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后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脑血管疾病组血清TG、HDL-C、apo A、Lp(a)、FF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血清TG、HDL-C、LDL-C、apo A、Lp(a)、FF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血清TG、HDL-C、Lp(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血脂项目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管疾病组、脑梗死组、冠心病组的基因分型和基因频率分布一致,均为ABCB1(2677G>T)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T等位基因频率、ABCB1(3435C>T)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T等位基因频率、SLCO1B1*5(T>C)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C等位基因频率。41例冠心病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血清TG、TC、LD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不同基因型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脂水平异常,同一疾病患者的基因多态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药物基因组学检测对指导他汀类药物临床降脂治疗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基因组学 单核苷酸多态性 冠心病 脑梗死
下载PDF
上海市长宁区人乳头瘤病毒与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混合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宣彬彬 谭美玉 +1 位作者 孙寒晓 盛慧明 《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859-863,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长宁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与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和淋病奈瑟菌(NG)的混合感染状况以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4496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和宫颈拭子样本... 目的分析上海市长宁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与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和淋病奈瑟菌(NG)的混合感染状况以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4496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和宫颈拭子样本,另收集113名体检健康者女性同类样本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 DNA亚型,PCR-荧光探针法检测CT DNA、UU DNA和NG DNA,分析这些病原体的核酸检出率及阳性分布。根据HPV的阴性、阳性及感染型别进行分组,分析各组CT DNA、UU DNA和NG DNA检出率差异。结果4496例样本中,UU DNA检出率最高(65.9%),其次是HPV DNA(23.9%),最低是NG DNA(0.9%)。正常对照样本UU DNA、CT DNA、NG DNA、HP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8%、3.6%、0.9%、22.1%。HPV DNA中检出率最高的型别为高危型HPV52,与其他型别相比,其CT、NG和UU的检出率也最高,分别为23.2%、2.9%和20.9%。在HPV阳性组中,UU、CT、NG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HPV阴性组(P<0.001)。随着HPV DNA亚型检出的增加,CT、NG和UU的阳性率也有所升高;四重及以上HPV感染的患者CT和UU的阳性率(20.0%和87.7%)明显高于单一HPV感染患者(10.8%和76.9%)(P<0.05)。结论上海市长宁区女性宫颈样本UU的检出率远高于HPV、NG、CT。随着HPV不同亚型多重感染的发生,其CT、UU及NG感染率也有所上升,并出现混合感染。建议出现HPV多重感染时,高度关注并发其他感染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沙眼衣原体 解脲脲原体 淋病奈瑟菌 混合感染
下载PDF
DNA倍体分析系统在输尿管癌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赵雪 杜广 +6 位作者 李东 屈平保 钱海宁 方震 王娟 孙寒晓 陈光亮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1215-1217,共3页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系统在输尿管癌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收治的102例输尿管癌患者(研究组)和88例良性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收集两组患者尿液...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系统在输尿管癌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收治的102例输尿管癌患者(研究组)和88例良性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收集两组患者尿液标本,分别采用液基细胞学(LBC)和DNA倍体分析系统两种方法进行检查,并将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02例输尿管癌患者尿液标本中,DNA倍体分析阳性检出率(65.69%)明显高于LBC检查阳性检出率(2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65,P=0.000);DNA倍体分析系统筛查对输尿管癌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LBC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5,P=0.043);DNA倍体分析系统筛查对输尿管癌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LBC与DNA倍体分析联合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8,P=0.029)。结论DNA倍体分析系统在输尿管癌的筛查及诊断中能有效弥补常规细胞学诊断的不足,提高阳性检出率,是输尿管癌诊断的有效检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癌 DNA倍体分析系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1例COVID-19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宣彬彬 孙寒晓 +7 位作者 武娇祥 周丽达 陈佳婕 谭美玉 殳洁 李阳 陶生策 盛慧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149-1152,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单链正义RNA病毒,属于β类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CoV)同种属^([1-2])。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传染性和病死率都非常高...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单链正义RNA病毒,属于β类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CoV)同种属^([1-2])。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传染性和病死率都非常高,围绕该病毒的诊断和治疗亟待突破。尤其是对病毒感染免疫的研究将在实验室诊断和疫苗的研发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上海首例COVID-19患者整个诊治过程中的实验室指标变化进行报道,为COVID-19的诊断治疗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血清学抗体
下载PDF
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与妊娠糖尿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3
5
作者 乐江漫 李天园 +8 位作者 谭美玉 王亚捷 周丽达 殳洁 武娇祥 孙寒晓 宣彬彬 蔡徐山 盛慧明 《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795-79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与妊娠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孕24~28周时接受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272例,其中GDM患者178例(GDM组)、正常孕妇94例(正常妊娠组)。记录所有孕妇的一般资料,同时检测孕早期(... 目的探讨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与妊娠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孕24~28周时接受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272例,其中GDM患者178例(GDM组)、正常孕妇94例(正常妊娠组)。记录所有孕妇的一般资料,同时检测孕早期(孕周≤13周)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apo B10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空腹血糖(FBG)以及孕中期和孕晚期的血浆TMAO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GDM组孕早期血清TG、FBG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而GDM组孕早期血清ALT、TC、HDL-C、LDL-C、apo A1、apo B100水平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中期血浆TMA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GDM组孕中期与孕晚期血浆TMA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FBG、TG及孕中期TMAO水平升高是G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3.883、2.146、1.514,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805~8.353、1.245~3.702、1.079~2.125]。结论孕中期孕妇血浆TMAO水平与GDM的发病风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甲胺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妊娠糖尿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莉 翁巍 +7 位作者 孙寒晓 杜超 尹春荣 侯海珠 付娴婕 庄文芳 孙致信 刘立根 《血栓与止血学》 2017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本研究检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初步探讨它们在CITP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40例CITP患者,正常健康体检者20例,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淋巴细胞,Th细胞、Ts细胞、B淋巴... 目的本研究检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初步探讨它们在CITP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40例CITP患者,正常健康体检者20例,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淋巴细胞,Th细胞、Ts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表达率,测定CD^(4+)细胞中Th17细胞、Th22细胞、T-reg和Th1细胞的表达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IL-17、IL-22、IL-6、TNF-α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淋巴细胞总数、Th细胞、Ts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Th17细胞,Th22细胞表达率,IL-17、IL-22水平、IL-6、TNFα的表达水平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表达率上升,T-reg表达率下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ITP患者免疫自稳能力下降和Th1功能亢进可能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Th17,Th22可能与慢性ITP的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调节性T细胞 TH17细胞 TH22细胞
下载PDF
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周丽达 姚怡婷 +3 位作者 杭晨 谭美玉 孙寒晓 盛慧明 《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572-573,共2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导致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IM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发热、咽峡炎、皮疹和淋巴结、肝、脾肿大)和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导致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IM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发热、咽峡炎、皮疹和淋巴结、肝、脾肿大)和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咽部分泌物EBV DNA阳性、血清特异性EBV IgM阳性]确诊[1-2]。由于IM症状、体征的多样化和临床上不典型病例的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 流式细胞术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下载PDF
利拉鲁肽作用肠道固有淋巴细胞改善小鼠炎症性肠病
8
作者 李月 孙寒晓 +2 位作者 殳洁 李咏梅 盛慧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4-751,共8页
目的·明确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GLP-1RA)利拉鲁肽在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目的·明确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GLP-1RA)利拉鲁肽在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DSS和无菌水配制成3%DSS的饮用水,小鼠自由饮用7 d,构建小鼠IBD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饮用无菌水,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利拉鲁肽组(饮用无菌水,腹腔注射利拉鲁肽0.6 mg/kg)、模型组(饮用DSS水溶液,腹腔注射PBS)、治疗组(饮用DSS水溶液,腹腔注射利拉鲁肽0.6 mg/kg),每组各5只小鼠。实验中观察小鼠粪便形态、体质量变化、结肠长度,并应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炎症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以及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ILC)分群和功能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粪便稀松、血便等症状明显改善,结肠长度缩短程度减轻(P=0.007),且H-E染色显示其结肠内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减少。流式细胞术分析结肠固有层细胞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结肠内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04),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02);2型ILC(group 2 ILC,ILC2)比例降低(P=0.032),3型ILC(group 3 ILC,ILC3)比例升高(P=0.008);ILC3分泌的细胞因子白介素-22水平增加(P=0.008)。结论·利拉鲁肽通过影响ILC亚群比例及ILC3的分泌功能,延缓IBD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淋巴细胞 炎症性肠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利拉鲁肽
下载PDF
2022—2023年上海市某医院呼吸疾病与皮肤黏膜疾病患者过敏原sIgE检测情况的特征分析
9
作者 宣彬彬 谭美玉 +7 位作者 孙寒晓 陈佳婕 周丽达 张欢欢 姚佳梦 王亚捷 林锦骠 盛慧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02-1911,共10页
分析上海地区呼吸及皮肤黏膜疾病患者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的分布特征,为过敏性相关的呼吸及皮肤黏膜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因呼吸疾病或皮肤黏膜症状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 分析上海地区呼吸及皮肤黏膜疾病患者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的分布特征,为过敏性相关的呼吸及皮肤黏膜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因呼吸疾病或皮肤黏膜症状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就诊的患者共3822例,其中男性1456例,女性2366例,年龄范围1~97岁,中位年龄(四分位间距)为33(27,44)岁。通过使用免疫印迹法对血清过敏原sIgE进行检测,并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显示,3822例患者有3377例(88.4%)至少有1种过敏原sIgE阳性,其中72.9%(2788/3822)为多重过敏原sIgE阳性。过敏原sIgE总阳性率位于前五位的分别是户尘螨(37.9%,1447/3822)、粉尘螨(32.1%,1225/3822)、牛奶(31.7%,1211/3822)、真菌类(28.3%,1080/3822)和热带无爪螨(23.8%,909/3822),其中只有牛奶为食入性过敏原。而在呼吸疾病组和皮肤黏膜疾病组内部阳性率最高的也是这5种,未因疾病大类有所差异。呼吸疾病组中猫毛皮屑、葎草和刺柏/桦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皮肤黏膜疾病组,虾/蟹的阳性率则相比较低(11.3%vs 14.9%,χ^(2)=9.616,P=0.002)。无论是在呼吸疾病组或是皮肤黏膜疾病组,男性户尘螨的过敏原sIgE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42.6%vs 35.7%,41.0%vs 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15,P<0.001;χ^(2)=5.143,P=0.023),并且粉尘螨、猫毛皮屑和鸡蛋白这3种过敏原也是这一特征。除此之外,呼吸疾病组中阳性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的过敏原还有牛奶(33.8%vs 30.1%,χ^(2)=3.911,P=0.048)和虾/蟹(13.2%vs 10.0%,χ^(2)=6.423,P=0.014),皮肤黏膜疾病组中则是狗毛皮屑(20.5%vs 14.6%,χ^(2)=6.726,P=0.010)、花生/黄豆(10.5%vs 6.9%,χ^(2)=4.698,P=0.030)表现为该现象。在呼吸疾病组和皮肤黏膜疾病组中均有6种吸入性过敏原(户尘螨、粉尘螨、热带无爪螨、猫毛皮屑、狗毛皮屑和真菌类)以及4种食入性过敏原(鸡蛋黄、鸡蛋白、牛奶和虾/蟹)表现为未成年组阳性率较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为高。但是,在呼吸疾病组中的烟曲霉(7.2%vs 9.3%vs 10.5%vs 15.7%,χ^(2)=10.996,P=0.012)以及皮肤黏膜疾病组中的蟑螂(4.2%vs 11.3%vs 9.6%vs 16.4%,χ^(2)=10.237,P=0.017)的阳性率表现为未成年组最低。过敏原sIgE阳性率之间存在季节差异,大多数过敏原在夏秋季的阳性率明显较高。综上,2022—2023年因呼吸疾病或皮肤黏膜症状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就诊的患者中最常见的过敏原sIgE阳性为户尘螨、粉尘螨、牛奶、真菌类和热带无爪螨,两大类疾病的过敏原sIgE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季节的患者群体中,过敏原分布不同,临床可根据血清过敏原sIgE检测结果为疾病提供防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呼吸疾病 免疫印迹法 皮肤黏膜疾病
原文传递
外周CD8αα+TCRαβ+调节性T细胞表型与功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寒晓 胡志刚 +4 位作者 曹雅楠 庄文芳 宣彬彬 Igor Maricic 盛慧明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25-829,共5页
目的:研究外周CD8αα+TCRαβ+调节性T细胞的表型和免疫调节功能。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8αα+TCRαβ+T细胞在 C57BL/6J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了相关表型分析,随后采用anti-CD3抗体刺激,流式微球分析细胞因子分... 目的:研究外周CD8αα+TCRαβ+调节性T细胞的表型和免疫调节功能。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8αα+TCRαβ+T细胞在 C57BL/6J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了相关表型分析,随后采用anti-CD3抗体刺激,流式微球分析细胞因子分泌格局;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和CFSE标记方法,在体外研究CD8αα+TCRαβ+T细胞调节抑制功能,并采用细胞过继免疫实验观察CD8αα+TCRαβ+T细胞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在C57BL/6J小鼠肝脏、脾脏和外周血中存在一群 CD8αα+TCRαβ+T 细胞与CD8αβ+TCRαβ+T细胞相比具有CD25+CD122highCD44highCD62LlowCD69highNK1.1+DX5+记忆效应表型,激活后能迅速产生IL-2,随后产生IFN-γ、TNF-α、IL-4和IL-17A以及微量IL-6和IL-10。体外功能实验表明CD8αα+TCRαβ+T细胞专一性抑制活化CD4+T细胞的分化(P<0.01),体内实验证明该群细胞具有抑制自身活化CD4+T细胞介导的EAE,延缓疾病发展和保护的效果( P<0.01)。结论 CD8αα+TCRαβ+T细胞是体内一群固有的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CD8+调节性T细胞,有望成为细胞治疗新靶点用于自身免疫性等各类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调节性T细胞 表型 免疫抑制 EAE
原文传递
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多基因交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寒晓 赵琳 +11 位作者 张曼佳 邓艳华 崔斌 赵双霞 潘春明 陶蓓 孙立昊 赵红燕 宋怀东 王卫庆 宁光 刘建民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41-646,共6页
目的探讨基因多态性以及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对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与骨密度或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的23个基因的3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在683名上海汉族绝经后女性中通过TaqMan SNP Genotyping Assay和Mass—A... 目的探讨基因多态性以及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对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与骨密度或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的23个基因的3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在683名上海汉族绝经后女性中通过TaqMan SNP Genotyping Assay和Mass—Array Technology Platform of Sequenom等两种方法进行测定,分析这些位点与绝经后女性人群的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关系。结果9个基因中的12个SNP位点,即rs7524102、rs6696981(ZBTB40基因),rs9479055(ESR1基因),rs6993813、rs6469804、rs11995824(OPG基因),rs3736228(LRP5基因),rs1107748(SOST基因),rs87938(CTNNB1基因),rs1366594(MEF2C基因),rs7117858(SOX6基因)以及rs10048146(FOXL1基因)与腰椎(L1-L4)或总髋部骨密度相关。位点rs11898505(SPTBN1基因)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OR 0.522,95%CI 0.326~0.838,P=0.007)。rs1038304(ESR1)、rs1366594(MEF2C)以及rs10048146(FOXL1)三者的交互作用与骨质疏松骨折相关(P=0.0107)。结论(1)基因ZBTB40、ESR1、OPG、LRP5、SOST、CTNNB1、MEF2C、SOX6、FOXL1和SPTBN1的SNP位点与上海汉族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腰椎L1—L4或总髋部)或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2)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与ESR1、MEF2C、FOXL1三个基因的交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性 单核苷酸 骨密度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原文传递
流式细胞术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6
12
作者 盛慧明 孙寒晓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3,共4页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基于单颗粒的高通量、高内涵检测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临床诊断,诞生至今已有52年的历史。近年来,流式细胞仪在液路、光路(包括新型染料)和信号转化、数据采集、计算等方面发展迅速,而且和质谱、微流控、...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基于单颗粒的高通量、高内涵检测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临床诊断,诞生至今已有52年的历史。近年来,流式细胞仪在液路、光路(包括新型染料)和信号转化、数据采集、计算等方面发展迅速,而且和质谱、微流控、图像处理和拉曼光谱等技术结合衍生出新型的流式细胞仪,为个性化医疗背景下血液学、免疫学、肿瘤学等提供单细胞水平的更快、更精、更广的组学信息。流式细胞术的标准化和质控管理的不断完善为流式细胞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质谱 拉曼光谱 微流控 体内 质控
原文传递
高脂饮食减弱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娟 孙寒晓 +5 位作者 陈光亮 殳洁 宣彬彬 王禹婷 陈晓翔 盛慧明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1-448,共8页
探讨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 HFD)诱导肥胖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及机制。通过给予C57BL/6小鼠喂饲高脂肪成分饲料(40%)构建小鼠肥胖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小鼠CIA模型。通过临床... 探讨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 HFD)诱导肥胖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及机制。通过给予C57BL/6小鼠喂饲高脂肪成分饲料(40%)构建小鼠肥胖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小鼠CIA模型。通过临床积分、病理组织染色评估CIA小鼠疾病活动度;应用microCT分析骨质骨量情况;ELISA检测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T、B淋巴细胞亚群。进一步采用腹腔注射T细胞依赖性抗原4-羟基-3-硝基苯基乙酰基(NP)嵌合的钥孔嘁血蓝素(NP-KLH)及非T细胞依赖性抗原NP-Ficoll来评估HFD小鼠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结果显示,短期HFD促进CIA小鼠体质量增加,血清中瘦素和IL-6升高,并显著降低CIA小鼠关节炎的发病率,减轻关节滑膜区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关节、胫骨的骨质破坏。HFD显著下调CIA小鼠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1、IgG2b和IgG3)和B细胞亚群(B220^+IgM^+IgD^-和B220^+CD5^+CD11b^+B细胞)的产生。此外,HFD显著减弱了小鼠对免疫原的应答,特别是对T细胞依赖性抗原及免疫球蛋白的产生能力。因此短期HFD可通过降低B细胞的数量、减弱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而降低CIA的发生和发展。由此饮食可能是调控慢性炎症状态和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体液免疫应答 肥胖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B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上海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4
作者 张琴 沈婷婷 +9 位作者 宣彬彬 严瑾 伍月兰 刘岩红 蔡恩茂 朱才松 金晓燕 孙寒晓 王茉婴 盛慧明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669-671,共3页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目前仍没有特异性的抗病毒治疗方法。现报道上海市首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该病例通过流行病学、核酸扩增检测和基因测序确诊。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病情仍进展,实验室多项指标动态监测,给予氧疗和对症治疗后...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目前仍没有特异性的抗病毒治疗方法。现报道上海市首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该病例通过流行病学、核酸扩增检测和基因测序确诊。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病情仍进展,实验室多项指标动态监测,给予氧疗和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影像学检查显示两肺炎症明显吸收,核酸检测结果转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动态监测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值,以及白细胞介素-6、γ干扰素等细胞因子有助于预测疾病的进展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首例 上海
原文传递
天花粉蛋白通过影响Foxp3的泛素化水平增强CD4^(+)Treg的体外诱导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宣彬彬 丁旭苹 +6 位作者 侯亚菲 王雪 武娇祥 孙寒晓 谭美玉 盛慧明 路丽明 《现代免疫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5-192,共8页
为研究中药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k)能否在体外条件下促进CD4^(+)Treg定向诱导分化及其效率,并初步探讨Tk的负向免疫调节作用与Foxp3分子泛素化水平调控的可能机制,建立经典Treg诱导体系,即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并加入抗CD3和抗CD2... 为研究中药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k)能否在体外条件下促进CD4^(+)Treg定向诱导分化及其效率,并初步探讨Tk的负向免疫调节作用与Foxp3分子泛素化水平调控的可能机制,建立经典Treg诱导体系,即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并加入抗CD3和抗CD28抗体以及IL-2、TGF-β,共同诱导Treg。接着,向培养体系中加入Tk(1.5μg/mL)连续培养3 d,FACS检测发现加入Tk后Treg百分比显著上升(P<0.05);Treg特异性转录因子叉状头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rotein 3,Foxp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Real-Time PCR检测显示其mRNA水平降低显著(P<0.05)。进一步的研究建立过表达Foxp3的HEK293T细胞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Tk可延长Foxp3蛋白的半衰期(P<0.05),并降低其泛素化水平。以上结果提示,Tk具有负向免疫调节作用,并能提高Treg的百分比及抑制Foxp3蛋白的泛素化,起到稳定Foxp3分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花粉蛋白 调节性T细胞 叉状头转录因子3 泛素化
原文传递
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MZB和FoB细胞的检测
16
作者 殳洁 孙寒晓 +2 位作者 张洁 李月 盛慧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0期1815-1819,1863,共6页
目的:探究脾脏边缘区B细胞(marginal zone B cell,MZB)和滤泡状B细胞(folicular B cell,FoB)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的频率变化。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模型,腹腔注射STZ 55 mg/kg,连续注射5天,建... 目的:探究脾脏边缘区B细胞(marginal zone B cell,MZB)和滤泡状B细胞(folicular B cell,FoB)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的频率变化。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模型,腹腔注射STZ 55 mg/kg,连续注射5天,建立1型糖尿病模小鼠模型。选取随机血糖水平≥200 mg/dL(11.1 mmol/L)的小鼠视为造模成功。期间观察并记录小鼠摄食、饮水情况,监测小鼠体重、空腹血糖情况。造模第4周处死小鼠,随后测定小鼠的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65)、胰岛素自身抗体(IAA)水平。通过对各组小鼠胰腺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观察胰岛形态变化及胰岛素含量。通过流式细胞术,比较各组小鼠脾脏中MZB和FoB细胞的频数和表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STZ糖尿病模型组小鼠摄食量、饮水量明显增加,体重减轻,随机血糖显著升高,同时HbA1c水平明显增加(P<0.0001),模型组小鼠血浆GAD65和IAA水平也明显升高。H&E、IHC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小鼠比较,STZ糖尿病小鼠胰岛萎缩、呈不规则;胰岛素颗粒数减少。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脾脏MZB细胞频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脾脏FoB细胞频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脾脏中MZB细胞频数升高,FoB细胞频数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这些B淋巴细胞亚群频率失衡可能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链脲佐菌素 边缘区B细胞 滤泡状B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