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持续性低血压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晓飞 孙小仙 袁静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4期2791-2792,共2页
目的:讨论总结慢性持续性低血压患者维持常规透析的良好方法。方法:选取收治的21例慢性持续性低血压的患者,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进行系统管理。结果:通过系统护理和管理,保证了透析效果,提高了生... 目的:讨论总结慢性持续性低血压患者维持常规透析的良好方法。方法:选取收治的21例慢性持续性低血压的患者,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进行系统管理。结果:通过系统护理和管理,保证了透析效果,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系统个体化的管理和护理是慢性持续性低血压患者维持常规透析的关键,深入的健康宣教和患者的主动配合是成功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 低血压 血液透析 护理
下载PDF
一次性血液透析管路的改良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袁静 沈如芬 +1 位作者 孙小仙 应金萍 《护理与康复》 2012年第7期686-688,共3页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持续处于微炎症状态,同时多伴有营养不良、慢性贫血等,机体抗感染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和促进死亡的重要原因。有...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持续处于微炎症状态,同时多伴有营养不良、慢性贫血等,机体抗感染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和促进死亡的重要原因。有报道指出,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增加了病原菌人侵的途径,感染风险显著升高。传统的一次性血液透析管路存在操作不够简便、容易污染等缺陷。为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本院血液净化中心于2008年1月设计一种简便、安全的一次性血液透析管路,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管路 改良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丙型肝炎交叉感染防控 被引量:2
3
作者 袁静 祝伊琳 +7 位作者 应金萍 孙小仙 章洁雯 王微娜 蔡根莲 王娟 周淑亚 陈江华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47-947,共1页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是乙型、丙型肝炎感染的高危人群,院内交叉感染已成为血液透析患者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首要原因.本中心采用新的院内感染防控措施,有效预防了乙、丙型肝炎的院内交叉感染.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丙型肝炎感染 院内交叉感染 乙型 防控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高危人群 院内感染
原文传递
医-护-患沙龙模式在透析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林金翠 孙小仙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年第11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透析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医-护-患沙龙模式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9月~2018年10月于医院行透析治疗的82例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透析常规护理和注意事项讲解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 目的:探讨透析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医-护-患沙龙模式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9月~2018年10月于医院行透析治疗的82例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透析常规护理和注意事项讲解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医-护-患沙龙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分别于护理后1、3、6、12个月评价两组自我护理行为和生活质量,记录两组置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1、3、6、12个月自我护理行为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2.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7%(P<0.05)。结论:住院透析患者采用医-护-患沙龙模式进行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降低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患沙龙模式 透析患者 护理管理 效果
原文传递
102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 被引量:80
5
作者 袁静 李恒 +6 位作者 应金萍 王春燕 王微娜 蔡根莲 孙小仙 周华芳 陈江华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7-610,共4页
总结2016年1月1日—2019年2月28日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0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原因,常见原因为内瘘血管狭窄、高血红蛋白、原发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高龄、透析中低血压、干体重设置过低、超滤过多过快等,通... 总结2016年1月1日—2019年2月28日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0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原因,常见原因为内瘘血管狭窄、高血红蛋白、原发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高龄、透析中低血压、干体重设置过低、超滤过多过快等,通过系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动静脉内瘘闭塞的程度、各项实验室指标和患者容量状态等,给予局部加压按摩、尿激酶溶栓、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远红外线照射等综合处理,93例(91.18%)患者内瘘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瘘 血栓形成 护理
原文传递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表型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应金萍 蔡根莲 +6 位作者 潘梦燕 孙小仙 邵碧云 项世龙 俞伟萍 陈江华 袁静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39-646,共8页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衰弱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现状,探讨衰弱表型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进行MHD的患者。采用横...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衰弱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现状,探讨衰弱表型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进行MHD的患者。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其人口学及实验室资料,分别采用Fried衰弱表型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估衰弱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比较功能正常组与功能下降组间基本资料及不同衰弱表型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衰弱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共676例MHD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434例(64.2%),女性242例(35.8%);年龄(59.2±19.4)岁;中位透析龄59.0(25.3,110.0)个月;衰弱患者159例(23.5%),衰弱前期230例(34.0%),无衰弱287例(42.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者163例(24.1%),其中躯体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者131例(19.4%),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者161例(23.8%)。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衰弱得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r=0.728,P<0.001)、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得分(r=0.669,P<0.001)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得分(r=0.729,P<0.001)均呈正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和衰弱表型中的身体活动量低、疲乏、步速减慢及握力低是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MHD患者衰弱的患病率为23.5%,24.1%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年龄大和衰弱表型中的身体活动量低、疲乏、步速减慢及握力低是MHD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差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日常生活活动 危险因素 衰弱表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