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附21例报告) 被引量:5
1
作者 孙小庆 陈强 +1 位作者 刘之俊 祝海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 输尿管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
2
作者 孙小庆 陈强 刘之俊 《青岛医药卫生》 1999年第5期337-337,共1页
1993年7月~1998年12月经行尿道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部梗阻29例,术后经病理诊断证实,测定残余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9例,年龄为38~77岁,平均55.6岁,60岁以上9例,均有明显排尿困难史。均感排尿不尽,排尿时间长或需多... 1993年7月~1998年12月经行尿道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部梗阻29例,术后经病理诊断证实,测定残余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9例,年龄为38~77岁,平均55.6岁,60岁以上9例,均有明显排尿困难史。均感排尿不尽,排尿时间长或需多次排尿才能排完,反复出现尿路感染,尿频,病程较长,为3个月~8年,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尿潴留,残余尿80~1400ml,平均460ml,术前留置尿管15例,血BUN、Cr超过正常者8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尿路感染,IVU检查双肾积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电切术 女性膀胱颈部梗阻 经尿道 女性膀胱颈梗阻 尿路感染 残余尿 排尿困难 泌尿外科 膀胱阴道瘘 膀胱三角区
下载PDF
国产ZL—502型机治疗上尿路结石233例体会
3
作者 孙小庆 綦海燕 刘同顺 《青岛医药卫生》 1994年第2期21-22,共2页
我们采用国产ZL—502型机对1991年5月~1993年11月233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进行了治疗,肾结石一次成功粉碎率为87.3%,输尿管结石一次成功粉碎率为72.6%,总粉碎率为96.9%。效果良好。本文同时对治疗指征、体位、冲击要点,石街的防治进行... 我们采用国产ZL—502型机对1991年5月~1993年11月233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进行了治疗,肾结石一次成功粉碎率为87.3%,输尿管结石一次成功粉碎率为72.6%,总粉碎率为96.9%。效果良好。本文同时对治疗指征、体位、冲击要点,石街的防治进行了讨论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男138例,女93例,年龄10~75岁,平均40岁,肾结石109例,输尿管结石124例,结石0.3×0.4cm~4.5×5.0cm,其中鹿角状结石6例,阴性结石2例,输尿管结石以髂棘为界分为上下二段,其中上段结石87例,下段结石35例。 二、治疗方法:均采用术前肌注安定10mg,输尿管下段结石者需在术前灌肠,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仰卧位,输尿管下段结石取俯卧位。冲击电压为12~17KV,平均13.7K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结石 ZL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下段结石 阴性结石 结石嵌顿 尿路结石患者 上段 结石者 石街
下载PDF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免疫干预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邓群 黎沾良 +4 位作者 姚咏明 陆连荣 梁延杰 于燕 孙小庆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58-360,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与病理生理改变的关系,探讨进行免疫干预的可行性。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ANP组、抗TNF单抗(TNFMcAb)干预组和白细胞介素1...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与病理生理改变的关系,探讨进行免疫干预的可行性。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ANP组、抗TNF单抗(TNFMcAb)干预组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干预组。观察各组大鼠胰腺病理、血淀粉酶、TNFα、IL1β、肠通透性和内毒素的变化。结果:ANP后8小时,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升高〔(56.16±17.75)ng/L和(155.14±93.83)ng/L,P<0.01〕,IL1ra使TNFα水平明显下降〔(21.73±4.86)ng/L,P<0.01〕。伴随血浆D乳酸在ANP早期升高,血浆内毒素浓度增加〔8小时时(449±164)EU/L,P<0.01〕,TNFMcAb和IL1ra干预使D乳酸和内毒素的升高得到了抑制〔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274±110)EU/L和(229±76)EU/L,P<0.05和P<0.01〕,胰腺炎组织学评分降低。结论:TNFα和IL1β是ANP时炎性介质级联反应中的核心因子,在ANP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免疫干预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坏死性 急性 细胞因子 免疫干预
下载PDF
青岛市区前列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贾勇 孙小庆 +6 位作者 高健刚 朱磊一 翁博文 刘之俊 祝海 邱志磊 侯四川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8期694-698,共5页
目的:了解青岛市区前列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前列腺癌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开展一项病例对照研究(1∶2配对),匹配条件为年龄、性别、民族和居住地类型相同。调查以面谈为主,辅以调查病历记录,采用条件Logisti... 目的:了解青岛市区前列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前列腺癌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开展一项病例对照研究(1∶2配对),匹配条件为年龄、性别、民族和居住地类型相同。调查以面谈为主,辅以调查病历记录,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数据。结果:收到有效调查问卷258份,前列腺癌、BPH和其他前列腺疾病患者各86份,以其他疾病作为对照,家族中有恶性肿瘤患者前列腺癌的风险是无亲属患恶性肿瘤者的2.58倍;首次遗精年龄≤14岁者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是≥18岁者的2.27倍;而首次性交年龄在25~30岁者是前列腺癌的保护因素,OR=0.76;35岁以前性生活频率≥4次/周与手淫≥3次/周者患前列腺癌风险明显增高,OR分别为2.57、2.30;吸烟和饮酒者前列腺癌发病风险亦增高,饮酒超过10年者尤为显著(OR=2.83)。结论:肿瘤家族史、首次遗精年龄较早、35岁前性生活频繁、手淫频繁、饮酒超过10年以上(乙醇≥150 g/d)均为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溃疡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异构体与其受体含量的变化及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伟 付小兵 +2 位作者 孙同柱 孙小庆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 β的 3种异构体 (TGFβ1 、β2 、β3 )和其受体 (TGFβR )在溃疡和正常皮肤的表达特征及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 :2 4份被测标本中包括不同类型的溃疡中心组织及其对应的溃疡边缘和周围正常皮肤组织各 8份 ...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 β的 3种异构体 (TGFβ1 、β2 、β3 )和其受体 (TGFβR )在溃疡和正常皮肤的表达特征及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 :2 4份被测标本中包括不同类型的溃疡中心组织及其对应的溃疡边缘和周围正常皮肤组织各 8份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常规病理技术确定 TGFβ1 、β2 、β3 和 TGFβR 的 4种蛋白在溃疡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在正常皮肤组织中 ,TGFβ2 、β3 细胞因子的阳性信号主要见于表皮基底层细胞、汗腺和毛囊细胞的胞浆和胞外基质中 ,TGFβR 蛋白则主要定位于表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在溃疡组织中 ,TGFβ1 因子存在于巨噬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内 ,TGFβ2 、β3 分布于肉芽组织中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内 ,而 TGFβR 在组织内分布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从正常皮肤到溃疡组织 ,TGFβ1 含量逐渐下降 ,而 TGFβ2 、β3 的蛋白表达呈升高趋势 ,而 TGFβR 的含量几乎没有改变。结论 :在溃疡组织中 ,TGFβ1 含量下降 ,TGFβ2 、β3 蛋白表达增强 ,这可能与溃疡形成密切相关 ;而 TGFβR 蛋白及其下游的信号传递蛋白是否参与溃疡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异构件 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 溃疡 创面修复
下载PDF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肠屏障损害及肠源性细菌和内毒素移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邓群 黎沾良 +2 位作者 陆连荣 梁延杰 孙小庆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 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时肠粘膜屏障的改变和肠源性细菌和内毒素移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6 )、假手术组 (n =30 )和ANP组(n =39)。采用人工胆汁胰管逆行灌注法制作ANP模型。观察胰腺、小肠病理改变... 目的 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时肠粘膜屏障的改变和肠源性细菌和内毒素移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6 )、假手术组 (n =30 )和ANP组(n =39)。采用人工胆汁胰管逆行灌注法制作ANP模型。观察胰腺、小肠病理改变和小肠粘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 (冷冻蚀刻电镜 )变化 ,动态测定血浆D -乳酸、内毒素水平 ,以及腹腔脏器细菌移位率。结果 ANP后小肠粘膜损伤 ,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甚至消失 ,血浆D -乳酸水平上升 ,发病早期即出现内毒素血症 ;ANP发生后 72h脏器细菌移位率达到5 9 .5 %。结论 ANP早期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 ,导致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病理生理学 肠粘膜 乳酸盐类 血液 内毒素
下载PDF
选择性肾动脉阻断与全阻断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高健刚 侯四川 +7 位作者 孙小庆 祝海 白鑫 朱磊一 刘之俊 贾勇 翁博文 邱志磊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选择性肾动脉阻断及肾动脉全阻断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RLPN)治疗肾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79例患者行RLPN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4 cm... 目的:对比分析选择性肾动脉阻断及肾动脉全阻断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RLPN)治疗肾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79例患者行RLPN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4 cm)。79例患者分为选择性肾动脉阻断组(42例)和肾动脉全阻断组(37例),对比两组患者肾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生存随访情况等。结果:两组肾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1/42)及2.7%(1/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48个月,无一例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较小的肾癌,选择性肾动脉阻断术的动脉阻断时间可适当延长,虽然手术时间延长,但出血量未明显增加,利于保护正常区域肾单位,术后肾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肾动脉阻断 对照研究
下载PDF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和前列腺按摩液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侯四川 艾晓波 +2 位作者 高健刚 祝海 孙小庆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慢性前列腺炎(CP)是成年男性、男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反应异常是其病因之一。本文通过对CP患者和健康男性的血清和前列腺按摩液(EPS)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测定,探讨... 目的:慢性前列腺炎(CP)是成年男性、男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反应异常是其病因之一。本文通过对CP患者和健康男性的血清和前列腺按摩液(EPS)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测定,探讨其在CP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从门诊中确诊的CP患者中选取120例,分为Ⅱ型组(40例)、ⅢA型组(40例)、ⅢB型组(40例),以40例健康男性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和EPS中CuZn-SOD及MDA含量,并比较其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各组间血清CuZn-SOD活力相互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P各组血清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CP各组之间血清MDA含量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型组、ⅢA型组EPS中CuZn-SOD的活力均低于ⅢB型组及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Ⅱ型组与ⅢA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ⅢB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型组、ⅢA型组EPS中MDA的含量明显高于ⅢB型组、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Ⅱ型组与ⅢA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B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Ⅱ型组、ⅢA型组CP患者前列腺氧化应激水平高于健康男性,ⅢB型患者前列腺氧化应激水平与健康男性无明显差异;血清及EPS中CuZn-SOD、MDA水平可作为CP诊断和判断疗效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氧化应激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黎沾良 邓群 +6 位作者 陆连荣 姚咏明 祝小枫 熊德鑫 梁延杰 于燕 孙小庆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措施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继发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的防治效果。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6个治疗组,观察胰腺病理、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血淀粉酶、内毒素、TNF-α、IL-1β、肠... 目的:观察不同措施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继发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的防治效果。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6个治疗组,观察胰腺病理、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血淀粉酶、内毒素、TNF-α、IL-1β、肠通透性、肠道菌群、脏器细菌移位率和死亡率的变化。结果:中药清胰汤和SDD的效果最好,中药在抑制胰酶分泌和维护肠通透性方面略胜一筹,而SDD则在改善菌群结构方面更具优势;两者在减轻内毒素和细菌移位上效果相当。单纯导泻效果令人失望。生长抑素从多方面显示出其有益的作用,但主要发挥于ANP的早期。两种细胞因子拮抗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ANP的病情。结论:中药清胰汤、SDD、生长抑素是防治ANP继发感染的有效措施。免疫干预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 胰腺炎 继发感染 防治
下载PDF
巨大肾上腺肿瘤的腹腔镜手术(附29例报告) 被引量:6
11
作者 侯四川 高健刚 +7 位作者 孙小庆 祝海 白鑫 朱磊一 刘之俊 贾勇 翁博文 邱志磊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巨大(直径≥6cm)肾上腺肿瘤行腹腔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为29例巨大肾上腺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均顺利施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经腹腔途径17例,经腹膜后途径12例。肿瘤直径6.0~... 目的:探讨分析巨大(直径≥6cm)肾上腺肿瘤行腹腔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为29例巨大肾上腺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均顺利施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经腹腔途径17例,经腹膜后途径12例。肿瘤直径6.0~9.5cm,平均(6.7±2.5)cm,手术时间85~180min,平均(98±35)min,术中出血90~1200ml,平均(225±87)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4~70h,平均(38±25)h,术后2~3d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6~10d,平均(5.7±2.3)d。随访12~36个月,平均20.5个月,27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2例皮质腺癌复发。结论:螺旋CT及三维重建可为巨大肾上腺肿瘤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指导。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巨大肾上腺肿瘤不再是腹腔镜手术的绝对禁忌证,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已成为巨大肾上腺肿瘤患者可选择的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5
12
作者 张劲 孙小庆 江洪涛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998年第7期317-318,共2页
为了探讨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方法,在总结8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方法的基础上,对5例不典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采用逆行输尿管插管造影并输尿管CT检查,结果术前均获明确诊断。认为逆行输尿管插管造影并输尿管CT检查对不典型腔静脉后... 为了探讨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方法,在总结8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方法的基础上,对5例不典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采用逆行输尿管插管造影并输尿管CT检查,结果术前均获明确诊断。认为逆行输尿管插管造影并输尿管CT检查对不典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较为准确可靠,可避免创伤,较Presman法优越,值得推广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畸形 逆行插管造影 CT 诊断
下载PDF
穴位注射治疗肾绞痛165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健刚 侯四川 +1 位作者 孙小庆 贾勇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第3期515-516,共2页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体酮治疗肾绞痛的疗效。方法将肾绞痛患者165例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80例、吗啡组36例,黄体酮组49例利用疼痛标尺判断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的变化,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穴位注射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黄体酮组,穴位...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体酮治疗肾绞痛的疗效。方法将肾绞痛患者165例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80例、吗啡组36例,黄体酮组49例利用疼痛标尺判断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的变化,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穴位注射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黄体酮组,穴位注射组与吗啡组显效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穴位注射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吗啡组和黄体酮组,吗啡组和黄体酮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选取阿是穴注射黄体酮并按压能迅速解除患者的痛苦,且简便易行,无明显不良反应,不仅具有很好的止痛效果,还有助于患者结石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绞痛 穴位注射
下载PDF
肾上皮样血管肉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翁博文 刘红云 +2 位作者 高健刚 刘之俊 孙小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5-195,共1页
患者男性,75岁,反复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个月入院。无寒战、发热及腰痛,无尿频、尿急、尿痛。B超检查:右肾中上极回声不均质,内见片状低密度回声,皮髓质界限模糊。CT平扫显示:右肾中上部片状不均匀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增强呈不均质强化... 患者男性,75岁,反复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个月入院。无寒战、发热及腰痛,无尿频、尿急、尿痛。B超检查:右肾中上极回声不均质,内见片状低密度回声,皮髓质界限模糊。CT平扫显示:右肾中上部片状不均匀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增强呈不均质强化,增强幅度明显低于对侧肾脏(图1)。PET-CT考虑为恶性肿瘤,行后腹腔镜下右肾根治性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上皮样血管肉瘤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有利于创伤修复愈合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伟 付小兵 +4 位作者 孙丹 孙同柱 孙小庆 顾小曼 盛志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22期46-47,53,共3页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VEGF。方法采用PCR技术和DNA重组技术,将编码人VEGF的cDNA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cDNA3.1(+)上,挑取阳性克隆扩增后,提取DNA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从HepG2细胞中克隆出VEGF12...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VEGF。方法采用PCR技术和DNA重组技术,将编码人VEGF的cDNA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cDNA3.1(+)上,挑取阳性克隆扩增后,提取DNA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从HepG2细胞中克隆出VEGF121基因的cDNA片段,该序列由Kozak序列,翻译起始密码子ATG,信号序列,编码序列和终止密码子等部分组成。DNA测序表明,VEGF121基因的cDNA序列正向插入到pcDNA3.1(+)的多克隆位点上。结论本研究获得了VEGF121基因的真核达质粒pcDNA3-VEGF,为进一步研究VEGF的转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真核表达质粒 克隆
下载PDF
青岛市区前列腺癌与家族史、婚育史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磊一 翁博文 +5 位作者 贾勇 高健刚 孙小庆 刘之俊 祝海 侯四川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了解青岛市区前列腺癌发病与家族史及婚育史的关系,为前列腺癌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开展一项病例对照研究(1∶2配对),匹配条件为年龄组、性别、民族和居住地类型相同。调查以面谈为主,辅以调查病历记录,采... 目的了解青岛市区前列腺癌发病与家族史及婚育史的关系,为前列腺癌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开展一项病例对照研究(1∶2配对),匹配条件为年龄组、性别、民族和居住地类型相同。调查以面谈为主,辅以调查病历记录,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数据。结果以其他疾病作为对照,家族中有恶性肿瘤患者前列腺癌的风险是无亲属患恶性肿瘤者的2.58倍;首次遗精年龄≤14岁者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是≥18岁者的2.27倍;而首次性交年龄在25~30岁者是前列腺癌的保护因素,OR=0.76;35岁以前性生活频率≥4次/周与手淫≥3次/周者患前列腺癌风险明显增高,OR分别为2.57、2.30。结论肿瘤家族史、首次遗精年龄较早、35岁前性生活频繁、手淫频繁均为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家族史 婚育史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及MCP-1基因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四川 白鑫 +2 位作者 高健刚 孙小庆 朱磊一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953-955,共3页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基因的表达与肾细胞癌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RCC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分别取血液和肾癌组织标本。对照组30例为非肿瘤患者,男20例,女10例,取血液标本,ELISA方法测...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基因的表达与肾细胞癌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RCC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分别取血液和肾癌组织标本。对照组30例为非肿瘤患者,男20例,女10例,取血液标本,ELISA方法测定血浆中MCP-1定量。癌旁组织标本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CP-1表达情况。实时RT-PCR定量检测MCP-1表达。分析RCC临床特点与MCP-1表达的关系。结果:肾癌组患者血浆中MCP-1(203.5±155.8)pg/ml较非肿瘤组(92.1±35.2)pg/ml高(P<0.05)。免疫组化显示肾癌组织中MCP-1表达阳性率为73.3%(22/30),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0.0%(12/30),肾癌组织中MCP-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发现肾癌组织中MCP-1的阳性强度(++)-(+++)也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肾癌组织MCP-1总RNA和mRNA水平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P-1基因表达上调可能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基因
下载PDF
E-钙黏附蛋白及CDH_1基因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鑫 高健刚 +2 位作者 侯四川 孙小庆 朱磊一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8期2471-2473,共3页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钙黏附蛋白及E-钙粘连素(CDH1)基因的表达与RCC发病机制间的相关性。方法 RCC患者36例(RCC组),男24例,女12例;分别取血液和肾癌组织标本。对照组36例为非肿瘤患者,男30例,女6例,取血液标本。癌...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钙黏附蛋白及E-钙粘连素(CDH1)基因的表达与RCC发病机制间的相关性。方法 RCC患者36例(RCC组),男24例,女12例;分别取血液和肾癌组织标本。对照组36例为非肿瘤患者,男30例,女6例,取血液标本。癌旁组织标本为对照组,ELISA方法测定血浆中CDH1定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癌组织及癌旁组织CDH1的表达情况。竞争性PCR方法半定量分析组织中CDH1表达。分析RCC临床特点与CDH1表达的关系。结果 RCC组血浆中CDH1(4.3±1.8)ng/ml较对照组(6.8±3.1)ng/ml低(P<0.05)。免疫组化显示肾癌组织中CDH1表达阳性率为36.1%(13/36),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9.4%(25/36),肾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DH1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组织CDH1总RNA和mRNA水平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H1基因表达下调可能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E-钙粘连素 基因
下载PDF
复杂肾结石并肾盂移行细胞癌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之俊 周荣祥 +1 位作者 綦海燕 孙小庆 《临床外科杂志》 2004年第11期706-706,共1页
关键词 肾结石 肾盂移行细胞癌 病例报告 手术治疗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下载PDF
基于EDEM离散元技术的大型堆料机输送系统设计与分析
20
作者 孙小庆 何波 +1 位作者 缪翌杰 郭超杰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19,共8页
堆料机是现代纺织、化工、矿山、物流等行业的常用输送设备,其堆垛能力是大型堆料机的一项关键指标。为满足新型移动伸缩堆料机900 t/h的高输送能力并解决堆垛过程中物料连续性差、出现堆积与掉落等问题,基于EDEM(event driven executio... 堆料机是现代纺织、化工、矿山、物流等行业的常用输送设备,其堆垛能力是大型堆料机的一项关键指标。为满足新型移动伸缩堆料机900 t/h的高输送能力并解决堆垛过程中物料连续性差、出现堆积与掉落等问题,基于EDEM(event driven execution manager)离散元仿真技术对设计的输送系统进行计算与分析。利用经验公式对输送系统的通过能力进行理论评估;借助EDEM软件设计典型物料形状与颗粒工厂,实现输送系统离散元模型的构建,分析当前系统的物料输送与堆积状态;重点研究输送系统输送速度与托辊槽角对物料断层及堆料能力的影响规律,确定新型堆料机输送系统的最佳工况,这为优化配置输送系统结构及合理确定最佳运行工况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料机 输送系统 离散元 EDEM 仿真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