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启迪学生的数学思考——“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实录及反思
1
作者 孙居国 《中学数学月刊》 2023年第4期5-7,共3页
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中最有价值的行为.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以课标和教材为引导,精心设计问题,启迪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能够思考起来,把启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落到实处,让学生的思维之花盛开在数学课堂上,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 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中最有价值的行为.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以课标和教材为引导,精心设计问题,启迪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能够思考起来,把启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落到实处,让学生的思维之花盛开在数学课堂上,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驱动 数学思考 椭圆标准方程 教学实录
下载PDF
以问题为中心引领教学以思维为核心促进发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居国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半月高中)》 2010年第11期52-56,共5页
课堂教学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新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 课堂教学过程 数学思维 以问题为中心 探究问题 学生
下载PDF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源”和“流”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居国 《中学数学(高中版)》 2011年第1期3-5,共3页
解决数学问题,无疑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怎样教授解题,学生怎样学习解题,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热点.但是教师对解决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目的不同,则决定了解题教学的手段和过程不一样,对学生的影响也不一棒有的教师认为... 解决数学问题,无疑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怎样教授解题,学生怎样学习解题,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热点.但是教师对解决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目的不同,则决定了解题教学的手段和过程不一样,对学生的影响也不一棒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能听懂,掌握了这种类型,学生会做就行了,这是一种“结果教学”.这种“结果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长期如此进行解题教学,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但是如果能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出发点,借助于问题为载体,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解题教学 学生会 思维能力发展 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 数学问题 学生思维
下载PDF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重在思想方法的衔接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居国 《中学数学月刊》 2021年第2期13-16,共4页
当前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广大学生和教师都非常重视,新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也进行了调整,作了一些补充和拓展,以使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但是对“衔接”问题,不少师生还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只要补充一些知识,例如对一些高中数学... 当前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广大学生和教师都非常重视,新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也进行了调整,作了一些补充和拓展,以使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但是对“衔接”问题,不少师生还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只要补充一些知识,例如对一些高中数学有影响的运算进行加强,包括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等,有的甚至提前学习高中数学内容,但对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的衔接还不够重视.为使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本人认为关键是重视思想方法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数学思想方法 乘法公式 新教材 因式分解 初高中数学衔接 尽快适应 学生和教师
下载PDF
在反思中提升教学设计的品位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居国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3年第1期16-17,共2页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通常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等方面.通过教学实践后再对上述各方面进行反思,可以提升教学设计的品位,从而为后续的课堂设计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 反思分析 归纳总结 提升品位
下载PDF
从PCK的核心成分谈一节数学课的设计与反思
6
作者 孙居国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半月高中)》 2011年第4期10-12,共3页
教师对某个学科内容教学目标的理解引导他所做出的教学决定,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了解引导他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 数学课 PCK 反思 设计 成分 内容教学 教学过程 引导
下载PDF
“见微知著”式深度思考,育高阶思维——以对“数量积几何意义”的探究为例
7
作者 孙风建 孙居国 《中学数学研究》 2022年第4期18-21,共4页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仅关注事实性结论或解题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能学会对问题的深度思考,便可经历从猜测到验证、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使碎片化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如何见微知著,形成逻辑严密的整体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仅关注事实性结论或解题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能学会对问题的深度思考,便可经历从猜测到验证、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使碎片化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如何见微知著,形成逻辑严密的整体性思维,进而实现深度思考值得研究.本文以“数量积几何意义”的探究经历示例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思考 高阶思维 数学核心素养 整体性思维 数量积 几何意义 解题技巧 思维过程
下载PDF
高三数学教学中选题的思考 被引量:6
8
作者 孙居国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9-41,共3页
“问题”是高三数学课堂的中心.“问题”贯穿在数学课堂的始终,承担着促进思维、激发兴趣、检查学习、巩固知识、决战考场的重任,同时又是增进师生交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手段.因而问题体现出多样性.学生的已... “问题”是高三数学课堂的中心.“问题”贯穿在数学课堂的始终,承担着促进思维、激发兴趣、检查学习、巩固知识、决战考场的重任,同时又是增进师生交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手段.因而问题体现出多样性.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基础不同,教师对数学学习材料内容理解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高三 选题 数学课堂 数学学习 激发兴趣 师生交流 多样性
原文传递
关于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居国 《数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6-39,45,共5页
髙三数学复习课与习题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表现在复习课是与具体数学内容相关的,例“函数单调性”复习课,“数列通项”复习课,是通过讲解习题为载体,达到巩固知识方法,发展能力的目的,而习题课则是以讲授解题方法为主要目标,通常不... 髙三数学复习课与习题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表现在复习课是与具体数学内容相关的,例“函数单调性”复习课,“数列通项”复习课,是通过讲解习题为载体,达到巩固知识方法,发展能力的目的,而习题课则是以讲授解题方法为主要目标,通常不受具体内容的约束,主要用于考前集中训练,专家讲座等.因此,高三数学复习课,应根据具体特点,进行整体设计,分步完成,从而提髙课堂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固知识 数学复习课 习题课 函数单调性 解题方法 课堂效率 专家讲座 数列通项
原文传递
“追寻先哲的足迹,倾听数学的声音”——南京师大附中数学史知识竞赛活动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居国 《数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14,共4页
2007年12月20日下午,在南京师大附中学生剧场隆重举行了“追寻先哲的足迹,倾听数学的声音”数学史知识竞赛,参加这一活动的全体师生、专家来宾近千人,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被学生的精彩表现所感动.这一活动受到全国数学教育专家和... 2007年12月20日下午,在南京师大附中学生剧场隆重举行了“追寻先哲的足迹,倾听数学的声音”数学史知识竞赛,参加这一活动的全体师生、专家来宾近千人,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被学生的精彩表现所感动.这一活动受到全国数学教育专家和省市教研室数学专家、领导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受到了来自各方的高度赞扬,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史知识 竞赛活动 南京 声音 知识竞赛 数学教育 中学生 专家
原文传递
正确处理好数学教学中的几个先和后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居国 《数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4-27,共4页
赞科夫曾提出过忠告:“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情境设计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那么这些解释就将落空”.这里的问题情境本人理解为在知识、方法的发生发展之前,给学生营造渴求知识、发展能力、... 赞科夫曾提出过忠告:“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情境设计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那么这些解释就将落空”.这里的问题情境本人理解为在知识、方法的发生发展之前,给学生营造渴求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的“环境”,形成积极、愉快、自然、生动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思考先“给”什么、后“给”什么、怎样“给”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课堂实践,谈谈正确处理好数学课堂中的几个“先”和“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数学课堂 情境设计 问题情境 学习氛围 知识 学生
原文传递
培养学生规范数学答题的途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居国 《数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3-57,共5页
不少一线的高中数学老师,总是抱怨学生的解题不规范.学生自己也很苦恼,很多明明会做的题目在考试中总是做不对或做不全对,特别是在每年的高考后,绝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数学得分比自己估分少了不少,也就是说高中数学解题不规范的现象普通存... 不少一线的高中数学老师,总是抱怨学生的解题不规范.学生自己也很苦恼,很多明明会做的题目在考试中总是做不对或做不全对,特别是在每年的高考后,绝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数学得分比自己估分少了不少,也就是说高中数学解题不规范的现象普通存在.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谈谈培养学生规范数学答题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数学 答题 估分 途径分析 高考 培养
原文传递
激活教材,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居国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18,共3页
数学教材通常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通过“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运用-回顾反思”等内容组织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但教师不能照本... 数学教材通常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通过“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运用-回顾反思”等内容组织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但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否则,必然使教学进程与学生的数学思维进程不一致,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无法充分展开,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数学教材 学生活动 激活 活力 生命 数学认知结构 学习活动
原文传递
一堂不讲“概念”的概念课——等比数列概念的教学过程与反思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居国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 2010年第6期24-25,共2页
概念课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给出定义,解释说明,注意事项,例题分析”,而忽视数学概念的产生过程.这种只注重表面、忽视对概念本质理解的概念课,由于没有学生的思维参与,也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建构.本文结合等比数列概... 概念课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给出定义,解释说明,注意事项,例题分析”,而忽视数学概念的产生过程.这种只注重表面、忽视对概念本质理解的概念课,由于没有学生的思维参与,也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建构.本文结合等比数列概念一课的教学过程,谈谈对数学概念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课教学 教学过程 等比数列 数学概念教学 反思 解释说明 例题分析 产生过程
原文传递
数学探究一例
15
作者 孙居国 《数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44,共3页
数学探究学习是指学生自己或合作共同体针对要学习的概念、原理、法则或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主动地思考、探索的学习活动,强调的是一种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课本及参考资料由于是静态化的学习材料,通常是现成的结论和比较成熟的思想方法... 数学探究学习是指学生自己或合作共同体针对要学习的概念、原理、法则或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主动地思考、探索的学习活动,强调的是一种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课本及参考资料由于是静态化的学习材料,通常是现成的结论和比较成熟的思想方法,很难将探究的过程动态化的体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探究 探究学习 数学问题 学习活动 参考资料 学习方式 思想方法 共同体
原文传递
把课本中缺失的探索过程补出来——“常见函数的导数”教学的几点思考
16
作者 孙居国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 2014年第3期15-18,共4页
对于苏教版选修2—2第1.2.1“常见函数的导数”的内容,课本是这样安排的.先给出求函数导数过程的流程图,再推导一次函数、几个幂函数的导数,从而给出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最后练习、习题.这一过程是将各种求导公式按课本的... 对于苏教版选修2—2第1.2.1“常见函数的导数”的内容,课本是这样安排的.先给出求函数导数过程的流程图,再推导一次函数、几个幂函数的导数,从而给出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最后练习、习题.这一过程是将各种求导公式按课本的顺序呈现出来,由于学生的知识准备还不够,且课本中不能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也无法告诉学生这部分知识的来龙去脉,因此剖析思维过程,只能是十分简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函数 导数 课本 教学 知识准备 初等函数 思维过程 苏教版
原文传递
“直线与平面垂直”教学设计与反思
17
作者 孙居国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 2011年第7期52-56,共5页
一、内容与内容解析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 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了空间几何体、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直线与平面平行之后,直线与平面的又一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具有承上启下... 一、内容与内容解析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 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了空间几何体、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直线与平面平行之后,直线与平面的又一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因为它是继直线与平面平行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垂直 直线 教学设计 空间几何体 反思 位置关系 高中数学 承上启下
原文传递
对错误解法的心理透视
18
作者 孙居国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2年第7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中学 定势思维 数学教学 解题教学 解题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