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疹性微静脉血管瘤
1
作者 胡素娟 王玉凤 +1 位作者 孙建方 崔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2-484,共3页
患者男,48岁,股部紫红色丘疹7年,加重1年。皮肤科检查:躯干和四肢散在多发数百个圆形、紫红色或暗红色的丘疹或斑丘疹,直径1~9mm,边界清晰,排列不规则,质韧,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薄壁、不规则分支的小血管浸润性增生,内皮无... 患者男,48岁,股部紫红色丘疹7年,加重1年。皮肤科检查:躯干和四肢散在多发数百个圆形、紫红色或暗红色的丘疹或斑丘疹,直径1~9mm,边界清晰,排列不规则,质韧,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薄壁、不规则分支的小血管浸润性增生,内皮无异型。免疫组化:增殖的血管内皮细胞中标志物CD31、CD34和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诊断:发疹性微静脉血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静脉血管瘤 发疹性 多发性
下载PDF
间质性蕈样肉芽肿1例
2
作者 胡素娟 黄友光 +2 位作者 任情情 崔勇 孙建方 《皮肤病与性病》 2024年第1期62-65,共4页
患者女,68岁,因“臀部、双下肢暗红色斑片伴瘙痒2年”就诊。皮肤科检查:臀、双下肢散在暗红色圆形或椭圆形浸润斑片,约柿饼至手掌大小,皮疹形态单一,边界欠清楚,压之退色,触之稍有浸润感。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细胞轻度增生伴过度... 患者女,68岁,因“臀部、双下肢暗红色斑片伴瘙痒2年”就诊。皮肤科检查:臀、双下肢散在暗红色圆形或椭圆形浸润斑片,约柿饼至手掌大小,皮疹形态单一,边界欠清楚,压之退色,触之稍有浸润感。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细胞轻度增生伴过度角化,疑似个别淋巴样细胞进入表皮内,真皮乳头层可见少量淋巴样细胞沿真皮与表皮交界处呈线状浸润,真皮血管周围弥漫淋巴样细胞浸润,胶原纤维间散在淋巴样细胞浸润,淋巴细胞部分轻度异形。抗酸染色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间质性蕈样肉芽肿
下载PDF
卤米松乳膏与丙酸氟替卡松乳膏降阶梯疗法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宋昊 王小坡 +12 位作者 熊竞舒 甘璐 王白鹤 石浩泽 缪秋菊 耿怡 赵思佳 徐聪聪 乐张慧 杨仙鸿 王逸飞 高萌 孙建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1-174,共4页
湿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常见,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局部外用药物及系统治疗。其中局部外用药物是治疗本病的基础,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制剂、钙调神经磷酸酶... 湿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常见,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局部外用药物及系统治疗。其中局部外用药物是治疗本病的基础,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制剂、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外用激素制剂是本病的一线治疗方法。虽然传统观点认为使用低效激素可以缓解症状,但是为了迅速控制皮损局部的炎症风暴,对躯干、四肢的皮损通常建议短期外用中、强效激素,持续2周,皮损好转后调整为间歇使用[1]。国内外皮炎湿疹指南均推荐了降阶梯疗法[2-3],即先用强效激素治疗,以更快、更好的控制病情,再用较弱效的激素或降低强效激素的使用频次,继续治疗至皮损清除,以减少强效激素持续使用的时间和总剂量,从而提高安全性。本研究纳入了2019年10月-2020年1月至我科门诊就诊的51例局限性亚急性、慢性湿疹患者,采用了强效激素卤米松乳膏和中效激素丙酸氟替卡松乳膏降阶梯疗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降阶梯疗法 卤米松 丙酸氟替卡松
下载PDF
皮脂腺痣、大汗腺痣及生乳头汗管囊腺瘤同时并发1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建方 刘季和 +4 位作者 邸晓丹 曾学思 高新元 李阿梅 桑红桂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44-244,共1页
皮脂腺痣、大汗腺痣及生乳头汗管囊腺瘤同时并发1例孙建方,邸晓丹,李阿梅,高新元患者女,32岁。出生后右颞部即有一黄豆大浅黄色小结节,略高出皮面,表面较平滑,随年龄缓慢长大,16岁时皮损明显增大,高出皮面呈疣状。较痒,... 皮脂腺痣、大汗腺痣及生乳头汗管囊腺瘤同时并发1例孙建方,邸晓丹,李阿梅,高新元患者女,32岁。出生后右颞部即有一黄豆大浅黄色小结节,略高出皮面,表面较平滑,随年龄缓慢长大,16岁时皮损明显增大,高出皮面呈疣状。较痒,抓后易破渍、渗液、结痂。曾在外地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汗腺 汗孔瘤 皮肤肿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伊曲康唑治疗74例浅部真菌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孙建方 林麟 +13 位作者 刘维达 张国毅 胡兹嘉 岳晓玉 李慧珠 刘训荃 曹元华 李和莲 周展超 曾学思 膝传远 贾虹 弓娟琴 姜祎群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3-184,共2页
关键词 真菌病 浅部真菌病 药物疗法 伊曲康唑
下载PDF
53例汗管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孙建方 田惠迪 +4 位作者 曾学思 李阿梅 高新元 桑红桂 刘季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2-24,共3页
53例汗管瘤临床病理分析孙建方,田惠迪,曾学思,李阿梅,高新元,桑红桂,刘季和汗管瘤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病,本文对53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3例患者中,男18例,女35例,男女之... 53例汗管瘤临床病理分析孙建方,田惠迪,曾学思,李阿梅,高新元,桑红桂,刘季和汗管瘤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病,本文对53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3例患者中,男18例,女35例,男女之比为1∶1.94;发病年龄6~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管肿瘤 皮肤肿瘤 病理学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41
7
作者 孙建方 徐秀莲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291-293,共3页
关键词 PHN 疼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治疗现状 患者 老年人 自发性 异常性 感觉 持续性
下载PDF
恶性黑素瘤病理诊断现状 被引量:8
8
作者 孙建方 曾学思 +1 位作者 杨海平 刘季和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25-327,共3页
诊断恶性黑素瘤(下称恶黑)时首先要强调肉眼病理变化,然后是扫视镜头及高倍镜下所见,最后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但有些疑难病例仍需要采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定量形态学、甚至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研究。一、肉眼病理变化检查肉眼... 诊断恶性黑素瘤(下称恶黑)时首先要强调肉眼病理变化,然后是扫视镜头及高倍镜下所见,最后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但有些疑难病例仍需要采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定量形态学、甚至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研究。一、肉眼病理变化检查肉眼病变十分必要,主要改变为病损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恶性肿瘤 病理诊断
下载PDF
张家港市1307名0~3岁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分析
9
作者 石飞 孙建方 《医药前沿》 2024年第6期20-22,共3页
目的:分析张家港市0~3岁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OH)D水平,为指导该地区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6—10月于张家港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307名0~3岁儿童为调查对象,采集儿童空腹静脉血5 mL,荧光免疫层析法检... 目的:分析张家港市0~3岁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OH)D水平,为指导该地区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6—10月于张家港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307名0~3岁儿童为调查对象,采集儿童空腹静脉血5 mL,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结果:1307名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为(34.55±12.28)ng/mL,其中严重缺乏者占0.23%、缺乏者占2.30%、不足者占9.10%、充足者占88.14%、过量者占0.23%。不同性别儿童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清25(OH)D水平比较,0~0.5岁最高,2~3岁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张家港市0~3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偏低者占比较高,且尤以2~3岁儿童偏低最为明显,建议本地区婴幼儿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和适当补充维生素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 儿童 婴幼儿 营养状况 维生素D
下载PDF
皮脂腺痣合并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毛鞘瘤基底细胞上皮瘤1例报告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建方 夏玉坤 +2 位作者 姜蹈 群 周晓鸿 方方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1-172,共2页
患者,男,27岁。出生时右上肢、颈、头皮即存在条形红斑,随年龄增长皮损逐渐增大,表面粗糙,并出现大小不一的扁平丘疹状隆起性损害,呈疣状,无自觉症状。10年前曾在外院诊断为“疣状痣”,行磨削治疗,皮损曾一度好转,3年后... 患者,男,27岁。出生时右上肢、颈、头皮即存在条形红斑,随年龄增长皮损逐渐增大,表面粗糙,并出现大小不一的扁平丘疹状隆起性损害,呈疣状,无自觉症状。10年前曾在外院诊断为“疣状痣”,行磨削治疗,皮损曾一度好转,3年后复发如前,近1年来面部又出现黑色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脂腺痣 汗管囊腺瘤 基底细胞上皮瘤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真皮弹力纤维溶解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建方 史同新 +1 位作者 辛林林 李阿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7-49,共3页
4例患儿,年龄7~10岁,病程1~1.5年。上肢,躯干散在分布洗白色至淡黄色丘疹或斑,直径0.1~0.6cm,表面有细的皱纹,部分似有疝囊样感,边缘清楚,圆形式卵圆形,不融合,周围无红晕,分布不对称,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示,表皮... 4例患儿,年龄7~10岁,病程1~1.5年。上肢,躯干散在分布洗白色至淡黄色丘疹或斑,直径0.1~0.6cm,表面有细的皱纹,部分似有疝囊样感,边缘清楚,圆形式卵圆形,不融合,周围无红晕,分布不对称,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示,表皮正常,真皮上中部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散在炎症细胞浸润,弹力纤维染色示真皮上中部弹力纤维缺乏。其特征与以往报道的疾病无相符病种,建议命名为"儿童特发性真皮弹力纤维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特发性 弹力纤维溶解 真皮中层 MDE
下载PDF
无肌病性皮肌炎--附1例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建方 林路泽 +4 位作者 姜祎群 林彤 王一玲 吴瑞彬 曾学思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7-238,共2页
患者女性,54岁,两上眼睑紫红色水肿性红斑3年,未出现肌肉损害的临床表现,与肌肉损害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及肌电图、肌活检均无异常发现。JO 1抗体弱阳性,ANA滴度1∶160,皮损的组织病理变化及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结果符合皮肌炎诊断。
关键词 无肌病性皮肌炎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勒-雪病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建方 林敏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0-60,59,共2页
关键词 勒-雪病 幼儿 病例报告 诊断 症状
下载PDF
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以及PCR检测在尖锐湿疣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建方 刘季和 +5 位作者 李明发 麻晓迁 桑红桂 李阿梅 是元甫 高新元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8-19,共2页
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以及PCR检测在尖锐湿疣诊断中的意义孙建方,刘季和,李明发,麻晓迁,桑红桂,李阿梅,是元甫,高新元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邮政编码210042)尖锐湿疣(CA)是HPV引起的一种性... 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以及PCR检测在尖锐湿疣诊断中的意义孙建方,刘季和,李明发,麻晓迁,桑红桂,李阿梅,是元甫,高新元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邮政编码210042)尖锐湿疣(CA)是HPV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多数情况下可根据典型的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组织病理 诊断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多发性毛发上皮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建方 王为平 +1 位作者 曾学思 卢伟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0-91,共2页
对13例多发性毛发上皮瘤进行了临床病理的回顾性分析。13例中,男6例,女7例;病程最长31年,最短9年;平均发病年龄13岁。皮损为米粒至黄豆大皮色丘疹,多见于双侧鼻唇沟。病理变化示由基底样细胞组成的肿瘤团块位于真皮内... 对13例多发性毛发上皮瘤进行了临床病理的回顾性分析。13例中,男6例,女7例;病程最长31年,最短9年;平均发病年龄13岁。皮损为米粒至黄豆大皮色丘疹,多见于双侧鼻唇沟。病理变化示由基底样细胞组成的肿瘤团块位于真皮内,呈实体型、花边样网状及筛状,有程度不同的毛分化改变,部分有收缩间隙。同时对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上皮瘤 多发性 皮肤肿瘤 病理分析
下载PDF
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孙建方 刘季和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4,共4页
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可引起人类皮肤粘膜的多种增殖性损害,其中发生于肛周生殖器部位的尖锐湿疣近年来在成倍地增加.目前,随着分子杂交方法的应用,已明确某些类型的HPV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对HPV的研究也... 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可引起人类皮肤粘膜的多种增殖性损害,其中发生于肛周生殖器部位的尖锐湿疣近年来在成倍地增加.目前,随着分子杂交方法的应用,已明确某些类型的HPV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对HPV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现将HPV感染的有关实验室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瘤病毒 人类 感染 研究 综述
下载PDF
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斑块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建方 刘季和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24-327,共4页
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斑块是一种良性自愈性妊娠期发疹性皮肤病,主要发生于初产妇的妊娠晚期,皮损为1~3mm大小红丘疹,部分融合成荨麻疹样斑块,初发于腹部的特别是妊娠纹部位,此后很快波及大腿、臀及上臂等部位,伴剧烈瘙痒,外用皮质... 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斑块是一种良性自愈性妊娠期发疹性皮肤病,主要发生于初产妇的妊娠晚期,皮损为1~3mm大小红丘疹,部分融合成荨麻疹样斑块,初发于腹部的特别是妊娠纹部位,此后很快波及大腿、臀及上臂等部位,伴剧烈瘙痒,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产后不久皮损可自行消退,再次妊娠不复发。本文结合文献就本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改变、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荨麻疹性 丘疹斑块 诊断
下载PDF
喷昔洛韦霜与阿昔洛韦霜治疗单纯疱疹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建方 倪容之 +7 位作者 薛筑云 陈祥生 曾学思 车敦发 范卫新 林彤 刘国红 曹扬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 了解 1%的喷昔洛韦霜在治疗单纯疱疹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法 ,并与 3%阿昔洛韦霜进行比较 ,患者外涂试验及对照药物 ,开始用药的前 12小时内 ,每 2小时一次 ,以后每天 5次 ,总疗程 5天。结果 : ... 目的 : 了解 1%的喷昔洛韦霜在治疗单纯疱疹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法 ,并与 3%阿昔洛韦霜进行比较 ,患者外涂试验及对照药物 ,开始用药的前 12小时内 ,每 2小时一次 ,以后每天 5次 ,总疗程 5天。结果 : 疗后第 5天试验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 6 5 .7% ( 6 9 10 5 )及 10 0 % ( 10 5 10 5 ) ,对照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则分别为 4 6 .3% ( 5 0 10 8)及 90 .7% ( 98 10 8) ,二组间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0 4及P =0 .0 0 2 )。试验组及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3.3%及 11.1%。二组间比较无差异 (P =0 .6 2 )。结论 :  1%的PCV霜在治疗单纯疱疹中的疗效高于 3%的ACV霜 ,并可更快地促进皮损的愈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 1%喷昔洛韦霜 治疗
下载PDF
银屑病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9
作者 孙建方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银屑病 KC 补体 免疫学 发病机制 T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银屑病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孙建方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1-603,共3页
关键词 银屑病 治疗 皮肤病 抗体 免疫抑制剂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