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地方晒晾烟物理性状与其他质量评价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孙弋媛 徐宜民 +8 位作者 申国明 李建平 吴元华 章启发 尚斌 元建 薄国栋 张保全 程君奇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2期316-320,共5页
以湖北恩施、宜昌、十堰、襄阳4个产区普查晾晒烟样本为材料,对烟叶外观质量指标和评吸指标进行量化鉴定,对烟叶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进行测定。通过使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烟叶物理性状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评吸指标间的典型相... 以湖北恩施、宜昌、十堰、襄阳4个产区普查晾晒烟样本为材料,对烟叶外观质量指标和评吸指标进行量化鉴定,对烟叶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进行测定。通过使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烟叶物理性状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评吸指标间的典型相关性。结果表明,烟叶的物理性状与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评吸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典型相关关系,烟叶物理性状与外观质量关系最密切;在烟叶评价质量组间关联上起主要作用的物理性状评价指标是单叶重、叶长及平衡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晾晒烟 典型相关分析 物理性状
下载PDF
密度对油菜品种机械化收获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董晓芳 田保明 +6 位作者 姚永芳 张艳 张京涛 孙弋媛 刘云霞 申龙 苏彦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期71-74,共4页
为了分析适宜高密度种植的油菜的重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差异,为机械化高密度油菜种植提供借鉴,以不同分枝类型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种植密度对油菜花期、抗倒伏性、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的花期因为密度的增加而缩短,... 为了分析适宜高密度种植的油菜的重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差异,为机械化高密度油菜种植提供借鉴,以不同分枝类型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种植密度对油菜花期、抗倒伏性、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的花期因为密度的增加而缩短,即开花期时间相对集中,油菜茎秆变细、茎秆抗折断力显著减弱、有效分枝的上移集中。与此同时,单位长度抗折力距呈现先增高后又降低的趋势,种植密度在44.98万株/hm2时达到最大,抗倒伏能力最强。因此,在现有栽培密度15.0万株/hm2~22.5万株/hm2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到44.98万株/hm2左右,油菜花期相对集中,缩短油菜上下部角果成熟时间上差异,茎秆单位长度抗折力距增高,更加抗倒,油菜茎秆变细、有效分枝的上移集中、株型更加紧凑,均有利于机械化收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密度 机械化收割 植株特性
下载PDF
湖北恩施烤烟平顶期烟田碳通量日变化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树键 王瑞 +8 位作者 申国明 高林 孟贵星 张继光 霍光 时鹏 孙弋媛 薄国栋 张保全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13年第6期43-48,共6页
为了深入了解烟田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利用静态箱-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法对湖北恩施不同有机肥烟田碳通量的日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烟草平顶期,烟田生态系统碳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最高值出现在17:30—19:30,最低值出现... 为了深入了解烟田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利用静态箱-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法对湖北恩施不同有机肥烟田碳通量的日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烟草平顶期,烟田生态系统碳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最高值出现在17:30—19:30,最低值出现在11:30—13:30,其变化趋势与土壤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菜枯、烟秆生物肥替代处理均显著促进了烟田生态系统碳排放。而烟田土壤碳通量的日变化整体波动较小,最大值出现在9:30,最小值在7:30,且其变化趋势与气温、地表温度、5 cm地温、10 cm地温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研究发现,烟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主要贡献者是烟草的净光合作用,而不是土壤呼吸,且烟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日变化幅度大于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田 静态箱法 碳通量 日变化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植烟土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薄国栋 张继光 +7 位作者 申国明 于会泳 高林 孙弋媛 王毅 周显升 张扬 刘明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14年第3期12-16,共5页
通过2010—2012年的秸秆还田定位试验,利用干、湿筛法研究了不同用量小麦以及玉米秸秆还田后对植烟土壤有机质和团聚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及几何平均直径(GMD)有所增加... 通过2010—2012年的秸秆还田定位试验,利用干、湿筛法研究了不同用量小麦以及玉米秸秆还田后对植烟土壤有机质和团聚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及几何平均直径(GMD)有所增加,但不同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特征的效果不同。干筛法测得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维数随两种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减少,湿筛法测得高量玉米秸秆还田(7500 kg/hm2)较低量秸秆还田(1500 kg/hm2)处理的团聚体分形维数显著降低,同时分形维数随着小麦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降低。等量玉米秸秆较小麦秸秆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团聚体特征方面效果较好。土壤有机质与干筛测得MWD及GMD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干筛测得分形维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湿筛测得GMD及>0.25 mm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性的正相关。总之,通过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团聚体分布并提高团聚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团聚体 平均重量直径 几何平均数 分形维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