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牦牛肉宰后成熟嫩化与细胞凋亡酶活力变化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孙志昶 冯晓琴 +2 位作者 韩玲 赵会平 余群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1-196,202,共7页
为研究宰后牦牛肉成熟过程中前驱肱三头肌(TB)、中部背最长肌(ML)、后驱半膜肌(SM)的剪切力、肌原小片化指数及细胞凋亡酶(caspase)的变化趋势,选取24头甘南黑牦牛进行屠宰,于0~4℃、风速0.5m/s条件下成熟,在宰后成熟过... 为研究宰后牦牛肉成熟过程中前驱肱三头肌(TB)、中部背最长肌(ML)、后驱半膜肌(SM)的剪切力、肌原小片化指数及细胞凋亡酶(caspase)的变化趋势,选取24头甘南黑牦牛进行屠宰,于0~4℃、风速0.5m/s条件下成熟,在宰后成熟过程中的不同时间点(0.5h、2h、5h、10h、1d、2d、3d、4d、5d、6d、7d)进行剪切力、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和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力测定。宰后7d,TB、ML和SM3个不同部位肉的剪切力值分别下降了35.6%、27.4%、33.5%;肌原小片化指数值分别升高了69.7%、65.7%、63.0%。TB和SM在宰后1dcaspase一3活力达到最高值(P〈0.001),ML则在宰后10h后达到活力最高值。TB和ML在宰后5h达到caspase-8活力最高值(P〈0.001),比ML提前达到caspases-8活力最高值。宰后5h后caspase一9活力显著高于宰后0.5h(P〈0.001),且ML和SM的caspase一9活力达到最高值,而TB的caspase一9在宰后10h后达到最高值,是其初始值的2.39倍;3个不同部位肉的caspase一3与caspase.8活力分别与剪切力和肌原小片化指数呈显著相关性(P〈0.01),caspase-3活力与caspase一8和caspase.9活力相互之间都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果表明:宰后成熟过程使牦牛肉的剪切力降低、肌原小片化指数提高,率先激发caspase_8、caspase-9活力,同时活化了caspase-3,破坏肌原纤维结构,降解细胞骨架蛋白,从而提高牦牛肉的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肉 成熟 剪切力 肌原小片化指数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冷热剔骨工艺对牛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孙志昶 李永鹏 +2 位作者 赵会平 余群力 孙宝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88-293,共6页
为了研究冷剔骨与热剔骨工艺对牛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对35头西门达尔公牛的背最长肌在分别经历冷剔骨工艺及热剔骨工艺后的化学成分、肉用品质、肌节长度、感官特性、质地剖面分析特性(TPA)以及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冷剔骨... 为了研究冷剔骨与热剔骨工艺对牛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对35头西门达尔公牛的背最长肌在分别经历冷剔骨工艺及热剔骨工艺后的化学成分、肉用品质、肌节长度、感官特性、质地剖面分析特性(TPA)以及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冷剔骨工艺和热剔骨工艺下牛肉的化学组成没有显著差异(P>0.05)。热剔骨工艺下牛肉的剪切力显著高于冷剔骨工艺,其牛肉的感官嫩度评分更差,肌节长度更短,TPA分析中硬度、胶黏性、咀嚼性数值显著更高(P<0.05)。热剔骨工艺显著提高了牛肉的亮度L*(P<0.05),但对红色度a*和黄色度b*影响不显著(P>0.05)。牛肉持水能力不受剔骨方式的影响。此外,热剔骨工艺显著提高了己醛、庚醛、1-辛烯-3-醇、2-戊基呋喃等与脂质氧化作用有关的挥发性组分的含量。研究表明,热剔骨工艺会降低牛肉的嫩度,并提高了牛肉的亮度,同时能够影响其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 化学分析 油脂 热剔骨 冷剔骨 牛肉品质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饲养方式对甘南州藏猪肉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志昶 李永鹏 韩玲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6-694,共9页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甘南州藏猪肉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选取甘南州当地藏公猪仔猪48头,随机分为4个饲养组:天然放养组(Ⅰ组)、基础饲粮组(Ⅱ组)、基础饲粮+葵花籽油组(Ⅲ组)、基础饲粮+鱼油组(Ⅳ组)。于6...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甘南州藏猪肉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选取甘南州当地藏公猪仔猪48头,随机分为4个饲养组:天然放养组(Ⅰ组)、基础饲粮组(Ⅱ组)、基础饲粮+葵花籽油组(Ⅲ组)、基础饲粮+鱼油组(Ⅳ组)。于6月龄时屠宰并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试验结果显示:1)与Ⅱ、Ⅲ、Ⅳ组相比,Ⅰ组猪肉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水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不同饲养方式对猪肉粗灰分和矿物质营养成分没有显著影响(P>0.05)。2)Ⅰ组C18:2n-6含量显著高于Ⅱ、Ⅲ组(P<0.01),C18:3n-3含量显著低于Ⅱ、Ⅲ组(P<0.01),Ⅲ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饱和脂肪酸的比率(P/S)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Ⅳ组n-3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Ⅱ、Ⅲ组(P<0.01)。3)Ⅰ组烃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醛类和含硫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而各组醇类、酮类、酸类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天然放养方式对甘南州藏猪肉营养成分有影响,而油脂强化则无影响。不同饲养方式会改变其脂肪酸组成,同时会对其各类挥发性化合物的比例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猪肉 饲养方式 营养成分 脂肪酸组成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舍饲与放养饲养方式下蕨麻猪肉的挥发性成分对比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志昶 韩玲 +1 位作者 李永鹏 杨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57-260,共4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研究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舍饲(谷物饲料)与放养(天然草料)6月龄蕨麻猪背最长肌中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醛类化合物上(舍饲组38.33%,放养组25.19%)。对于来源于美拉德反应的挥发性化...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研究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舍饲(谷物饲料)与放养(天然草料)6月龄蕨麻猪背最长肌中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醛类化合物上(舍饲组38.33%,放养组25.19%)。对于来源于美拉德反应的挥发性化合物而言,甲硫基丙醛(呈肉香)与苯并噻唑(呈肉汤味)在舍饲组的含量分别比放养组多23%和122%。舍饲组脂肪氧化产物总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放养组(P<0.05),且两组肉样中脂肪氧化产物的种类差异很大。放养组蕨麻猪肉中的萜类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结果表明,饲养方式会对蕨麻猪肉挥发性化合物产生影响,进而可能会影响到蕨麻猪肉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猪 猪肉 舍饲 放养 挥发性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下载PDF
甘肃省肃南县藏系绵羊肉在成熟过程中食用品质测定及机理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志昶 李永鹏 +2 位作者 赵会平 孙宝忠 余群力 《肉类研究》 2011年第3期49-51,共3页
本文旨在介绍藏系绵羊肉在成熟过程中的食用品质变化规律及其机理,具体阐述甘肃省肃南县藏系绵羊的特点,并通过分析食用品质指标与机理指标的相关性,从理论的角度探讨成熟过程对食用品质的影响。
关键词 绵羊 成熟 食用品质
下载PDF
现代化热剔骨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志昶 李永鹏 +2 位作者 赵会平 余群力 孙宝忠 《肉类研究》 2011年第2期39-41,共3页
阐述了现代化热剔骨工艺的特点及热剔骨工艺中的肉品成熟嫩化过程,同时介绍了国际热剔骨工艺研究领域及肉类成熟领域的研究进展,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在该研究领域中引入电刺激等品质改良方法以提高热剔骨工艺肉品品质的... 阐述了现代化热剔骨工艺的特点及热剔骨工艺中的肉品成熟嫩化过程,同时介绍了国际热剔骨工艺研究领域及肉类成熟领域的研究进展,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在该研究领域中引入电刺激等品质改良方法以提高热剔骨工艺肉品品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剔骨 成熟 品质改善
下载PDF
宰后牦牛肉骨骼肌细胞凋亡过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志昶 余群力 +2 位作者 韩玲 张文华 杨勤 《肉类研究》 2014年第5期11-15,共5页
为研究宰后牦牛肉在成熟过程中前驱肱三头肌(triceps brachi,TB)、中部背最长肌(musculus longissimus,ML)、后驱半膜肌(semimembranosus,SM)中骨骼肌细胞凋亡过程的发生,选取24头甘南黑牦牛按照伊斯兰屠宰方式进行屠宰,于0~4℃、风速0... 为研究宰后牦牛肉在成熟过程中前驱肱三头肌(triceps brachi,TB)、中部背最长肌(musculus longissimus,ML)、后驱半膜肌(semimembranosus,SM)中骨骼肌细胞凋亡过程的发生,选取24头甘南黑牦牛按照伊斯兰屠宰方式进行屠宰,于0~4℃、风速0.5 m/s条件下成熟,在宰后成熟过程中的不同时间点(1、3、5、7 d)进行细胞核的He染色观察、原位末端法检测骨骼肌细胞凋亡率以及caspase-3活力测定。宰后1 d,TB、ML和SM的骨骼肌细胞核结构完整,并且轮廓清晰,核质均匀分布;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核染色质凝聚在核膜下呈月牙状,细胞核浓缩破裂形成凋亡小体,细胞体积皱缩变小。在宰后前3 d的ML和SM中几乎检测不到阳性细胞核;宰后5 d后TB和SM中阳性细胞核显著增多(P<0.01);宰后7 d,TB和ML中阳性细胞核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宰后12 h caspase-3活力显著高于宰后0.5 h的活力(TB,P<0.01;ML,P<0.001;SM,P<0.01);宰后12 h ML的caspase-3达到最高活力,较宰后0.5 h酶活力升高273.01%;TB和SM在宰后1 d达到最高活力,较宰后0.5 h酶活力分别升高了273.93%和386.17%;宰后5 d TB、ML和SM的caspase-3活力下降到最小值。结果表明:宰后成熟过程中牦牛肉的骨骼肌细胞核浓缩破裂形成凋亡小体和caspase-3活力的激活,同时阳性细胞核的检出并且数量随成熟时间增大,这一切都说明宰后牦牛肉骨骼肌细胞中发生了细胞凋亡,为宰后牦牛肉成熟机制提供一个更加合理、系统的解释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成熟 细胞核 TUNEL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冷却排酸期间牛胴体温度与pH的变化及其对牛肉汁液渗出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赵会平 孙志昶 +3 位作者 李永鹏 张松山 郑世学 孙宝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7-652,共6页
为研究牛胴体温度与pH变化规律对牛肉汁液渗出性的影响,本研究对100头秦川牛胴体的前部(脖肉)、中部(外脊)、后部(臀肉)在屠宰后冷却排酸过程中温度与pH随屠宰后时间的变化进行了同步跟踪测定,并对冷却排酸后相应部位肉表面的汁液渗出... 为研究牛胴体温度与pH变化规律对牛肉汁液渗出性的影响,本研究对100头秦川牛胴体的前部(脖肉)、中部(外脊)、后部(臀肉)在屠宰后冷却排酸过程中温度与pH随屠宰后时间的变化进行了同步跟踪测定,并对冷却排酸后相应部位肉表面的汁液渗出性加以分析。结果表明,中部胴体温度下降速率最高,分别是前部和后部的1.75和1.45倍。前部胴体pH下降速率最小,中部和后部胴体下降速率分别是前部胴体的6.56和4.88倍,最终pH为前部胴体>中部胴体>后部胴体。而pH下降至6时的温度与汁液渗出性之间具有极好的正相关性,其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R2均达到0.8以上。pH为6时的温度均对汁液渗出性有明显影响。结果提示,胴体温度与pH的相对变化会对肉的持水力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胴体 温度 PH 汁液渗出
下载PDF
低压电刺激对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嫩度及肌纤维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田园 孙志昶 +2 位作者 余群力 张文华 杨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3-47,共5页
目的:研究电刺激对宰后牦牛肉剪切力、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及肌纤维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头甘南黑牦牛,每5头一组按实验设计进行电刺激(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chilling,ESC)电... 目的:研究电刺激对宰后牦牛肉剪切力、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及肌纤维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头甘南黑牦牛,每5头一组按实验设计进行电刺激(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chilling,ESC)电压21V、额定功率50 W、时间72、90、108 s和常规冷却排酸(normal chilling,NC),作为对照(0~4℃、风速0.5 m/s)处理,在成熟过程中的0、1、3、5、7、9d测定牦牛肉的剪切力、MFI和肌纤维超微结构.结果:电刺激处理可以加速剪切力的降低,宰后0d,ESC108s处理组的牦牛背最长肌的平均剪切力值最高;宰后第9天,电刺激72、90、108 s的平均剪切力分别比NC低12.9、17.9%和5.9%.提高了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宰后0d,电刺激90 s处理的牦牛肉MFI平均值较其他处理组最高;第9天,ESC72s和ESC90s处理组分别比NC高7.71%和9.86%.牦牛肉的MFI和剪切力呈极显著相关(P<0.01),说明牦牛肉的嫩度与肌原纤维的降解密切相关;电刺激使肌节长度明显收缩,ESC处理组的肌纤维直径分别是NC组的57.47、68.97%和80.46%,肌纤维被大面积溶解,溶解度高达47%.结论:电刺激处理能显著改善牦牛肉嫩度,缩短其成熟时间,破坏肌纤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电刺激 冷却排酸 成熟 嫩度
下载PDF
宰后牛肉色泽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永鹏 韩玲 +2 位作者 张丽 张玉斌 孙志昶 《肉类研究》 2012年第6期38-41,共4页
介绍了宰后影响牛肉色泽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其机理,肌红蛋白的氧化状态是决定鲜肉产品的最主要因素,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力对于肌红蛋白氧化状态及肉色稳定性的影响最大,而在宰后储藏过程中各种内源性抗氧化成分对肉色稳定具有重要作... 介绍了宰后影响牛肉色泽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其机理,肌红蛋白的氧化状态是决定鲜肉产品的最主要因素,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力对于肌红蛋白氧化状态及肉色稳定性的影响最大,而在宰后储藏过程中各种内源性抗氧化成分对肉色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并建议引入体外孵化和预测模型等相关研究方法。关于影响因子的精确研究对提高肉品色泽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色稳定性 肌红蛋白 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 抗氧化因子
下载PDF
欧盟犊牛福利养殖措施及犊牛肉分级标准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甲春 余群力 孙志昶 《肉类研究》 2010年第11期3-6,共4页
犊牛肉为高档肉品,深受欧美一些国家消费者青睐。本文介绍了欧盟国家为保障犊牛的基本福利采取的福利养殖措施以及犊牛肉分级标准。欧盟先进的养殖措施及分级标准对于有效利用我国丰富的犊牛资源,发展犊牛肉产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犊牛肉 福利 分级
下载PDF
犊牛肉生产现状及其分级体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会平 孙志昶 +1 位作者 张松山 孙宝忠 《肉类研究》 2011年第2期42-44,共3页
本文阐述了犊牛肉生产现状及其对我国牛肉产业的意义,介绍了犊牛肉分级研究现状,并为我国相关领域研究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犊牛肉 生产现状 犊牛肉分级
下载PDF
热剔骨工艺及改进方法研究进展
13
作者 赵会平 孙志昶 +2 位作者 李永鹏 张松山 孙宝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6-409,共4页
阐述了现代化热剔骨工艺的特点及热剔骨工艺中的肉品成熟嫩化过程,同时介绍了国际热剔骨工艺研究领域及肉类成熟领域的研究进展,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在该研究领域中引入电刺激等品质改良方法以提高热剔骨工艺肉品品质的... 阐述了现代化热剔骨工艺的特点及热剔骨工艺中的肉品成熟嫩化过程,同时介绍了国际热剔骨工艺研究领域及肉类成熟领域的研究进展,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在该研究领域中引入电刺激等品质改良方法以提高热剔骨工艺肉品品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剔骨 品质改善 成熟
下载PDF
低压电刺激对不同部位宰后牦牛肉肌原纤维蛋白水解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贾青 余群力 +2 位作者 田园 孙志昶 李洪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57,共5页
研究电刺激对不同部位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微观结构及肌原纤维蛋白水解的影响。将牦牛宰后5min内进行低压电刺激(21V,50Hz,90s)并冷却排酸,于宰后0、1、3、5d取前部肱三头肌(TB)中部背最长肌(ML)和后部半膜肌(SM),分析其肌节... 研究电刺激对不同部位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微观结构及肌原纤维蛋白水解的影响。将牦牛宰后5min内进行低压电刺激(21V,50Hz,90s)并冷却排酸,于宰后0、1、3、5d取前部肱三头肌(TB)中部背最长肌(ML)和后部半膜肌(SM),分析其肌节长度、肌纤维直径、MFI指数、肌原纤维超微结构和全肌肉蛋白电泳图谱。结果表明:电刺激使不同部位牦牛肉肌节长度显著变化(p〈0.05),肌纤维直径平均缩小6%、5%和9%;TB、ML和SM宰后0-5d MFI值分别上升54%、55%和92%,SM嫩度显著增大(p〈0.01);不同部位牦牛肉肌原纤维超微结构中挛缩带占有率分别为23.9%、26.3%和31.2%,肌原纤维结构形变溶解;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TB、ML和SM部肌原纤维蛋白均在48-75ku之间降解彻底。本研究证实了电刺激缩短牦牛肉宰后成熟时间,对不同部位牦牛肉嫩度改善,特别是对肉质较差的SM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电刺激 宰后成熟 肌原纤维蛋白
下载PDF
电刺激对白牦牛不同部位肉品质及感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祖林 韩玲 +1 位作者 余群力 孙志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研究电刺激对白牦牛不同部位肉品质及感官特性的影响。方法:20头天祝白牦牛每5头一组按实验设计对宰后白牦牛胴体进行电刺激ES(电压21V、额定功率50W、时间72s)分别取前驱肱三头肌(TB)、中部背最长肌(ML)、后驱半膜肌(SM... 目的:研究电刺激对白牦牛不同部位肉品质及感官特性的影响。方法:20头天祝白牦牛每5头一组按实验设计对宰后白牦牛胴体进行电刺激ES(电压21V、额定功率50W、时间72s)分别取前驱肱三头肌(TB)、中部背最长肌(ML)、后驱半膜肌(SM)三种不同部位肉和常规冷却排酸NES(0~4℃、风速0.5m·s-1)处理,在成熟过程中的24、72、168h测定牦牛肉的各指标和感官特性。结果:电刺激明显加速了宰后pH的下降。电刺激明显加速了糖原含量的下降,且24h前TB、ML与SM之间差异性极为显著(p〈0.01)。电刺激对牦牛肉的剪切力、MFI作用极为显著(p〈0.01),提高了牦牛肉的嫩度和多汁性及风味。结论:电刺激在牦牛屠宰加工过程中能缩短牦牛肉成熟时间,显著改善其嫩度(剪切力可降低至26.6)。特别是对肉质较差的SM部位肉效果尤为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祝白牦牛 不同部位 电刺激 嫩化 感官特性
下载PDF
迷迭香对冷鲜肉抑菌及其保鲜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兆亭 林涛 +2 位作者 申基雪 陈文学 孙志昶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81-186,共6页
冷鲜肉营养丰富,但在储藏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引起腐败变质,货架期缩短。主要研究迷迭香酸(RAP)和乳酸链球菌素(Nisin)及其复合保鲜剂对冷鲜猪肉的保鲜作用,综合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大肠菌群MPN值和p H值等指标评... 冷鲜肉营养丰富,但在储藏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引起腐败变质,货架期缩短。主要研究迷迭香酸(RAP)和乳酸链球菌素(Nisin)及其复合保鲜剂对冷鲜猪肉的保鲜作用,综合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大肠菌群MPN值和p H值等指标评价其保鲜效果。结果发现,RAP20(RAP≥20%)和Nisin对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MPN值抑制作用显著(p<0.05),在冷藏的5 d^9 d可显著抑制汁液损失和p H值的升高(p<0.05)。研究表明,RAP20、Nisin及其复合保鲜剂抑菌效果显著,可使货架期延长3 d^5 d,同时复合而成的保鲜剂可显著降低保鲜剂的使用量,这为以后研究迷迭香和Nisin对冷鲜肉保鲜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 乳酸链球菌素 冷鲜肉 抑菌剂
下载PDF
胡椒油中萜类化合物对单增李斯特菌抑菌机理及在冷鲜肉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兆亭 陈文学 +1 位作者 韩迎洁 孙志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89-93,共5页
将不同浓度的萜类化合物添加至单增李斯特菌培养基中,对照组中不添加萜类化合物,通过对单增李斯特菌最小抑菌浓度(MIC)、菌落数、形态和电导率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探究胡椒油中萜类化合物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胡椒油中... 将不同浓度的萜类化合物添加至单增李斯特菌培养基中,对照组中不添加萜类化合物,通过对单增李斯特菌最小抑菌浓度(MIC)、菌落数、形态和电导率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探究胡椒油中萜类化合物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胡椒油中萜类化合物对单增李斯特菌的MIC为0.05%。添加0.1%萜类化合物可显著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P<0.05),使单增李斯特菌细胞膜通透性发生变化,细菌内容物大量流失,菌体相互黏连、衰亡。胡椒油中萜类化合物应用于冷鲜肉保鲜可有效减缓菌落总数的增长,相较于对照组在冷藏后12 h时菌落数已超出国家标准(6.0 lg CFU/g),加入0.1%萜类化合物能够使冷鲜肉菌落数在24 h时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本研究探讨了胡椒油中萜类化合物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机理并将其用于冷鲜肉的保鲜,这有利于对胡椒油的开发利用,也为日后将其应用于肉制品保鲜领域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 萜类化合物 单增李斯特菌 抑菌机理 保鲜
下载PDF
胡椒单萜类化合物对单增李斯特菌抑菌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兆亭 陈文学 +1 位作者 韩迎洁 孙志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54-158,共5页
本文研究了胡椒单萜类化合物对单增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的抑菌机制,通过分析单增李斯特菌差异蛋白、呼吸链复合体以及三磷酸腺苷酶(ATP酶)等指标,根据同源建模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其作用靶点。添加胡椒单萜类化合物可显著抑制单增... 本文研究了胡椒单萜类化合物对单增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的抑菌机制,通过分析单增李斯特菌差异蛋白、呼吸链复合体以及三磷酸腺苷酶(ATP酶)等指标,根据同源建模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其作用靶点。添加胡椒单萜类化合物可显著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p<0.05),同时Na^+-K^+-ATPase、Ca^(2+)-ATPase、呼吸链复合体I^V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复合体V在蛋白水平显著下调。胡椒单萜类化合物可使单增李斯特菌细胞膜通透性发生变化,抑制ATPase和呼吸链复合体活性,使得ATP合成减少,从而导致菌体衰亡。这为胡椒单萜类化合物应用于食品保鲜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单萜类化合物 单增李斯特菌 差异蛋白 呼吸链
下载PDF
Bcl-2蛋白介导Caspases级联反应对牛肉嫩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兆亭 陈文学 +1 位作者 刘星 孙志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41-45,49,共6页
为探讨宰后成熟过程中牛肉嫩化是否依赖抗凋亡蛋白(Bcl-2),不同部位牛肉嫩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通过测定在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Bcl-2、促凋亡蛋白(Bax)和细胞凋亡酶表达量等指标,并分析其与牛肉剪切力值的关系,最终确定Bcl-2和Bax相... 为探讨宰后成熟过程中牛肉嫩化是否依赖抗凋亡蛋白(Bcl-2),不同部位牛肉嫩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通过测定在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Bcl-2、促凋亡蛋白(Bax)和细胞凋亡酶表达量等指标,并分析其与牛肉剪切力值的关系,最终确定Bcl-2和Bax相对含量对牛肉嫩化的作用机制。在宰后2~12 h,前躯肱三头肌(TB)、中躯背最长肌(ML)和后躯半膜肌(SM)的Bax/Bcl-2相对含量以及细胞凋亡酶(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力均显著上升(p <0.05),宰后6~48 h,剪切力下降极显著(p <0.01)。研究表明,牛肉宰后嫩化依赖于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Bcl-2蛋白通过介导Caspases级联反应对牛肉嫩度进行调控。Bax/Bcl-2相对含量的升高导致Cyt-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激活Caspase-3,水解肌原纤维蛋白引发细胞凋亡,最终导致在宰后48 h内牛肉嫩度不断提高,且ML嫩度优于TB和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蛋白 细胞凋亡酶 牛肉 嫩化机制
下载PDF
点击化学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桂芳 苏本超 +4 位作者 谢晓霞 孙志昶 陈奇 曹宏梅 刘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8-655,共8页
点击化学因具有反应模块化、无有毒有害副产物、反应效率高等出色的反应性能备受关注,是继组合化学之后又一新型合成技术,在材料表面功能化、大分子聚合物的合成、生物标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点击反应试剂的活性基团易于修饰在其他... 点击化学因具有反应模块化、无有毒有害副产物、反应效率高等出色的反应性能备受关注,是继组合化学之后又一新型合成技术,在材料表面功能化、大分子聚合物的合成、生物标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点击反应试剂的活性基团易于修饰在其他化学基团上,表明点击反应有望作为中间反应介导特定反应的信号转换或放大。近几年出现了大量基于点击化学构建的一系列分析检测方法,此类分析方法具有检测限低、线性范围广、可对目标分析物进行准确定量的优势,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经典的点击反应——“叠氮-炔环加成(CuAAC)”是点击反应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反应,具有传感反应所需的几个独特优势:(1)以Cu^(+)作为催化剂可极大提高反应效率以及反应灵敏度;(2)炔烃和叠氮基间的正交反应决定了良好的反应特异性;(3)反应对环境条件(温度、水、pH值等)不敏感,能够在室温和水溶剂条件下进行。这些良好的反应性能使得利用CuAAC反应构建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且稳定性强的传感检测方法成为可能。食品安全检测是控制食品中危害物、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手段。当前食品安全监测常用的技术手段几乎都依赖于一些笨重的仪器设备而无法具有较高检测效率,点击化学的优越性能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文综述了点击化学的概念、主要反应类型、反应原理以及特点,对基于点击化学的一系列快速检测方法如比色法、荧光法、电化学法等进行列表比较,并着重介绍了CuAAC反应在检测食品成分及添加剂、农残兽残、真菌毒素、重金属以及食源性致病菌方面的应用实例,最后指出了现阶段CuAAC反应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在食品安全检测等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击化学 食品安全 分析检测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