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桡动脉掌浅支蒂腕横纹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文龙 赵刚 +2 位作者 方杰 孙文弢 王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1-503,共3页
目的为临床设计切取腕横纹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6只新鲜手标本进行红色乳胶灌注,解剖观察桡动脉掌浅支的走行及皮支分布规律和特点。结果桡动脉掌浅支于桡骨茎突掌尺侧自桡动脉发出,起始处直径(1.26±0.36)mm,向鱼际肌走行... 目的为临床设计切取腕横纹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6只新鲜手标本进行红色乳胶灌注,解剖观察桡动脉掌浅支的走行及皮支分布规律和特点。结果桡动脉掌浅支于桡骨茎突掌尺侧自桡动脉发出,起始处直径(1.26±0.36)mm,向鱼际肌走行。桡动脉掌浅支于舟骨结节近侧中间腕横纹处发出皮支,皮支发出处直径(0.23±0.06)mm,供养腕横纹皮肤。结论以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支供血,以腕横纹皮肤为供区切取游离皮瓣或带蒂转移可以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该术式具有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切取安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桡动脉掌浅支 腕横纹皮瓣 应用解剖 修复
下载PDF
闭合复位骺板外克氏针横向固定治疗青少年掌骨颈骨折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文龙 赵刚 +3 位作者 高顺红 于志亮 孙文弢 董亮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骺板外并排克氏针固定治疗青少年掌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5月-2016年1月对36例新鲜青少年掌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骺板外并排克氏针固定,术后早期功能训练.结果 36例骨折均解剖复位,骨性愈合,34例...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骺板外并排克氏针固定治疗青少年掌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5月-2016年1月对36例新鲜青少年掌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骺板外并排克氏针固定,术后早期功能训练.结果 36例骨折均解剖复位,骨性愈合,34例获得随访6-29个月,平均19.5个月.按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优良32例,优良率94.1%.结论 闭合复位骺板外并排克氏针固定治疗青少年掌骨颈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不影响骨骺发育,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 青少年骨折 内固定术
下载PDF
阶梯状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建 张文龙 +1 位作者 张净宇 孙文弢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223-226,244,共5页
目的探讨阶梯状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后肌腱滑动幅度的实验效果,为临床治疗指屈肌腱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12月-2017年8月上肢损伤截肢成人患者新鲜手标本15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三组制作指屈肌腱Ⅱ区断裂模型... 目的探讨阶梯状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后肌腱滑动幅度的实验效果,为临床治疗指屈肌腱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12月-2017年8月上肢损伤截肢成人患者新鲜手标本15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三组制作指屈肌腱Ⅱ区断裂模型,每组5例,每例取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共20指。A组模拟手指掌指关节、近指间关节和远指间关节屈0°伸直位时,切断指深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B组模拟手指掌指关节屈60°、近指间关节和远指间关节屈0°安全位时,切断指深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C组模拟手指掌指关节屈80°、近指间关节屈90°位和远指间关节屈10°握拳位时,切断指深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切断屈肌腱后,三组标本均屈曲手指至掌指关节60°,近侧、远侧指间关节屈曲0°安全位,用石膏固定。测量三组指浅屈肌腱远端断口和指深屈肌腱远端断口间的长度差,根据娄义忠提出将肌腱缝合处与损伤腱鞘错开,有利于肌腱愈合和塑形的观点,对远端肌腱进行修剪,使指浅屈肌腱的缝线和指深屈肌腱的缝线不产生重叠,减少粘连的程度和范围,采用MTang缝合法修复指深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肌腱修复后,观察手指标本被动屈伸活动。结果(1)三组指深屈肌腱断口和指浅屈肌腱断口安全位长度差测量数据利用方差分析,P=0.000 <0.05,即三组实验的指深屈肌腱断口和指浅屈肌腱断口间的长度差不全相等,可以研究三组实验。(2)肌腱修复后手指标本被动屈伸活动度与实验前相同,被动牵拉肌腱近端各关节活动度与实验前相同。结论不同指位下屈肌腱Ⅱ区断裂时,术中短缩0.6~1.0 cm远端指深屈肌腱或指浅屈肌腱,利用指深屈肌腱断口和指浅屈肌腱断口在安全位长度差为1.0 cm,保持两个断口位于正常组织环境包围,可以促进愈合。阶梯状修复法为临床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提供新的手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损伤 肌腱修复 解剖学
下载PDF
陈旧性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净宇 孙文弢 +3 位作者 高顺红 于志亮 胡宏宇 张文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2-764,共3页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陈旧性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Bennett骨折)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3月,采用韧带松解联合克氏针固定方法治疗10例陈旧性Bennett骨折患者。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4~44岁,平均35.3岁。伤后至手术时间为5~14周,平均...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陈旧性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Bennett骨折)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3月,采用韧带松解联合克氏针固定方法治疗10例陈旧性Bennett骨折患者。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4~44岁,平均35.3岁。伤后至手术时间为5~14周,平均7.5周。术前拇示指捏力为1~3级,平均1.8级。术后石膏外固定4~8周,骨折愈合后去除克氏针,期间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6个月,平均12.5个月。X线片及CT检查示第1腕掌关节对位好,无再脱位发生;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5个月。1例伤后14周手术患者,术后第1腕掌关节仍存在持续疼痛症状,X线片检查见关节毛糙、间隙变窄,证实第1腕掌关节炎形成;其余患者无关节炎发生,第1腕掌关节处无明显疼痛,关节稳定。末次随访时,拇示指捏力为3~12级,平均6.8级。根据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方法评价疗效,优7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0%。结论对于陈旧性Bennett骨折,通过适当松解桡背侧韧带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 桡背侧韧带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介绍一种小腿严重创伤后游离皮瓣修复受区血管选择方式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净宇 孙文弢 +4 位作者 高顺红 张文龙 于志亮 胡宏宇 于俊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12期1316-1318,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小腿严重创伤后游离皮瓣修复受区血管选择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09-05—2014-03诊治10例小腿严重创伤合并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外露骨长度大于胫骨全长1/2。急诊行清创外固定,创面新鲜后,采用以腓肠肌内侧血... 目的介绍一种小腿严重创伤后游离皮瓣修复受区血管选择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09-05—2014-03诊治10例小腿严重创伤合并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外露骨长度大于胫骨全长1/2。急诊行清创外固定,创面新鲜后,采用以腓肠肌内侧血管为受区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覆盖创面,供区切口全部或部分缝合,皮肤缺损处取中厚皮片植皮。结果本组10例皮瓣均全部成活,伤口周围无感染、皮瓣血管无危象等情况发生。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供区皮片成活好。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3~26个月,平均18.6个月。术后13个月皮瓣成活好,质地好,弹性好,外观色泽满意。供区无明显瘢痕挛缩,腓肠肌肌力正常,踝关节跖屈有力,功能正常。结论小腿严重创伤后局部组织条件不佳,行游离皮瓣覆盖创面时,腓肠肌内侧血管可提供有效供血,且不损伤小腿主要供血,利于组织修复,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动脉 游离皮瓣 小腿严重创伤 皮肤缺损
原文传递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骨性锤状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文弢 张文龙 +3 位作者 于志亮 高顺红 张净宇 王建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克氏针背侧阻挡加压法、弹性固定法及双夹扣法治疗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评价三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分别采用克氏针背侧阻挡加压法(A组)、克氏针弹性固定法(B组)及克氏针双夹扣法... 目的探讨克氏针背侧阻挡加压法、弹性固定法及双夹扣法治疗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评价三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分别采用克氏针背侧阻挡加压法(A组)、克氏针弹性固定法(B组)及克氏针双夹扣法(C组)治疗新鲜闭合骨性锤状指患者96例。按照Wehbe和hneider分型:Ia型37例,Ib型28例;lIa型19例,IIb型12例。对三种术式的适应证、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9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5.6个月。末次随访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A组(6.0±O.6)周,B组(5.6±O.7)周,C组(5.7±0.5)周。采用TAM系统评定疗效:A组优良率86.2%,B组优良率92.3%,C组优良率92.0%。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手术适应证、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时间存在差异,术后治疗效果相当,治疗骨胜锤状指畸形均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比较研究 内固定器 骨性锤状指 克氏针
原文传递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解剖基础与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董亮 张文龙 +1 位作者 孙文弢 王建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 总结桡动脉掌浅支皮瓣的解剖基础与临床应用进展.方法 在PubMed、Science Direct、CNKI和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以"桡动脉掌浅支、鱼际、腕横纹、外科皮瓣、皮肤缺损"为关鍵词检索2000年1月-2016年11月有关桡动脉掌浅支皮瓣的相关文献... 目的 总结桡动脉掌浅支皮瓣的解剖基础与临床应用进展.方法 在PubMed、Science Direct、CNKI和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以"桡动脉掌浅支、鱼际、腕横纹、外科皮瓣、皮肤缺损"为关鍵词检索2000年1月-2016年11月有关桡动脉掌浅支皮瓣的相关文献,分别对桡动脉掌浅支的解剖研究、皮瓣设计、临床分型、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桡动脉掌浅支可分为鱼际皮支与腕横纹皮支,走行恒定,血供可靠;两个皮支直径均与手指动脉直径相近,有利于与指动脉相吻合.临床上可在鱼际部与腕横纹部分别设计切取岛状皮瓣与游离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的各种皮肤软组织损伤;对于合并神经、血管的复合损伤,还可切取Flow-through皮瓣或携带神经、肌腱的嵌合皮瓣,完成一期创面覆盖与功能重建.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优点颇多,但对于皮瓣的切取面积范围及具体神经支配情况尚未有统一意见.结论 以桡动脉掌浅支供血的皮瓣切取方式多,修复效果好,适用范围广,临床值得推广,但现有报道中对于皮瓣切取面积及神经支配情况未有详细证据,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桡动脉掌浅支 鱼际 腕横纹 手指皮肤缺损
原文传递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文龙 董亮 +1 位作者 孙文弢 王建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年第4期350-352,共3页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是以桡动脉为源动脉,由桡动脉掌浅支供血的皮瓣[1],皮瓣供区可以选择腕横纹部或鱼际肌表面皮肤.可切取为岛状皮瓣逆行修复手掌、虎口及拇指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也可以切取为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小面积皮肤损伤,还可以携带神...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是以桡动脉为源动脉,由桡动脉掌浅支供血的皮瓣[1],皮瓣供区可以选择腕横纹部或鱼际肌表面皮肤.可切取为岛状皮瓣逆行修复手掌、虎口及拇指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也可以切取为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小面积皮肤损伤,还可以携带神经、肌腱形成复合组织瓣进行修复或与手指血管串联吻合形成Flow-through皮瓣重建手指远端血运,切取方式多种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桡动脉掌浅支 组织修复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外伤性锤状指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孙文弢 张文龙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5期559-560,共2页
手指末端因外伤致指伸肌腱Ⅰ区断裂或末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骨折。由于肌腱的连续性消失,导致力的传导中断,使手指末节屈伸力量平衡失调,远侧指间关节在屈指力量的作用下呈现屈曲状态。形成“锤状指”畸形。若处理不当,常会造成远... 手指末端因外伤致指伸肌腱Ⅰ区断裂或末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骨折。由于肌腱的连续性消失,导致力的传导中断,使手指末节屈伸力量平衡失调,远侧指间关节在屈指力量的作用下呈现屈曲状态。形成“锤状指”畸形。若处理不当,常会造成远侧指间关节肿痛,活动受限,且影响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锤状指 远侧指间关节 指伸肌腱 撕脱骨折 末节指骨 手指末端 平衡失调 手指末节
原文传递
锤状指治疗中固定指位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文弢 张文龙 +2 位作者 张净宇 董亮 王建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新鲜上肢标本指间关节活动对伸肌腱Ⅰ~Ⅱ区伸肌腱的影响,为临床锤状指治疗中固定指位的选择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纳入成人新鲜上肢标本16侧,取示、中、环、小指各16指,分别于各指在近侧指间关节0°伸直位、45°... 目的:探讨成人新鲜上肢标本指间关节活动对伸肌腱Ⅰ~Ⅱ区伸肌腱的影响,为临床锤状指治疗中固定指位的选择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纳入成人新鲜上肢标本16侧,取示、中、环、小指各16指,分别于各指在近侧指间关节0°伸直位、45°屈曲位和90°屈曲位时,测量远侧指间关节的最大被动屈曲角度。显露伸肌腱Ⅰ~Ⅱ区,制作锤状指畸形模型,克氏针在中节指骨颈水平垂直于指骨长轴穿透指骨作为参照,于伸肌腱Ⅱ区上做标记,测量肌腱滑动距离。固定远侧指间关节于0°伸直位,近侧指间关节自0°伸直位至90°屈曲位,观察伸肌腱Ⅱ区断端间隙距离的变化,并测量肌腱的滑动距离。结果实验显示,当近侧指间关节于90°屈曲位时,远侧指间关节的最大被动屈曲角度较近侧指间关节于0°伸直位时增加约21%;近侧指间关节处于0°伸直位时,示指、中指、环指及小指的伸肌腱Ⅱ区末端断端间隙距离分别为(0.35±0.06) mm、(0.42±0.05) mm、(0.46±0.06) mm、(0.51±0.08) mm;固定远侧指间关节,屈曲近侧指间关节至90°屈曲位时,近侧断端向远侧滑移,示指、中指、环指及小指的滑移距离分别为(0.69±0.09) mm、(0.74±0.03) mm、(0.80±0.07) mm、(0.81±0.10)mm,且最终远近两侧断端重叠。结论当远侧指间关节于轻度过伸位、近侧指间关节于屈曲位时,断端间隙消失,此时伸肌腱Ⅰ~Ⅱ区松弛,张力降低。在锤状指治疗应用上述指位可降低肌腱张力,利于肌腱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关节 锤状指 伸肌腱 解剖学
原文传递
近指间关节活动对伸肌腱Ⅰ~Ⅱ区张力影响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文弢 张文龙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通过对新鲜标本伸肌腱解剖测量,探讨近指间关节(PIPJ)活动对伸肌腱Ⅰ~Ⅱ区张力的影响。方法取上肢标本示、中、环、小指各10指,分别测量各指在PIPJ伸直0°位、屈曲45°位和屈曲90°位时,远指间关节(DIPJ)的最... 目的通过对新鲜标本伸肌腱解剖测量,探讨近指间关节(PIPJ)活动对伸肌腱Ⅰ~Ⅱ区张力的影响。方法取上肢标本示、中、环、小指各10指,分别测量各指在PIPJ伸直0°位、屈曲45°位和屈曲90°位时,远指间关节(DIPJ)的最大被动屈曲角度。显露Ⅰ~Ⅱ区伸肌腱,固定DIPJ于伸直0°位,横向切断伸肌腱末端,制作锤状指模型。克氏针垂直中节指骨颈部进针穿透指骨,记号笔平行克氏针于Ⅰ~Ⅱ区伸肌腱上做标记,测量肌腱滑动距离。取删关节伸直0°位和屈曲90°位,分别测量伸肌腱断端间隙大小及肌腱的滑动距离。结果共40指结果显示,PIPJ伸直时被动屈曲DIPJ最大角度较PIPI屈曲时减少;PIPJ处于伸直0°位时,Ⅰ~Ⅱ区伸肌腱末端断端处间隙大小为(0.43±0.07)mm,当屈曲PIPJ至90°位时,近侧断端向远侧滑移,平均滑移距离为(0.76±0.07)mm。结论PIPJ于伸直0°位时伸肌腱Ⅰ-Ⅱ区为最大张力,屈曲PIPJ可使Ⅰ~Ⅱ区张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生物力学 指间关节 锤状指
原文传递
手指屈肌腱粘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建 张文龙 +1 位作者 孙文弢 董亮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目的 探讨手指屈肌腱粘连的原因、治疗及预防的研究进展.方法 以指屈肌腱、肌腱粘连、肌腱愈合为关键词,在PubMed、CNKI、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中使用计算机检索2016年6月之前的有关手指屈肌腱粘连的原因、治疗及预防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 目的 探讨手指屈肌腱粘连的原因、治疗及预防的研究进展.方法 以指屈肌腱、肌腱粘连、肌腱愈合为关键词,在PubMed、CNKI、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中使用计算机检索2016年6月之前的有关手指屈肌腱粘连的原因、治疗及预防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手指屈肌腱粘连原因是因为屈肌腱损伤和腱周环境的破坏,导致外源性愈合参与过多形成肌腱粘连.通过手术锐性分离肌腱粘连组织,修复或重建腱周组织,可治疗屈肌腱粘连;而通过应用生物屏障、采用防粘连药物和改良的缝合方法等能有效预防屈肌腱粘连.结论 根据手指屈肌腱粘连原因,屈肌腱粘连应以预防为主.在损伤修复过程中,行多种方法综合干预,可有效减少手指屈肌腱粘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指屈肌腱 肌腱粘连 肌腱愈合
原文传递
改良M-Tang法阶梯式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建 张文龙 +1 位作者 张净宇 孙文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M-Tang法阶梯式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10月~2017年1月,本科收治指屈肌腱Ⅱ区断裂患者33例41指,全部采用埋头式缝合法阶梯式修复,即切除指深屈肌腱或指浅屈肌腱远端0.61~1.00 cm,使鞘管... [目的]探讨改良M-Tang法阶梯式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10月~2017年1月,本科收治指屈肌腱Ⅱ区断裂患者33例41指,全部采用埋头式缝合法阶梯式修复,即切除指深屈肌腱或指浅屈肌腱远端0.61~1.00 cm,使鞘管裂口、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缝合断端呈阶梯式分布,从而减轻术后粘连程度。术后支具托保护于轻度屈曲位,在手术医师的指导下,术后4~5 d开始,每天早、晚各练习3次手指主动屈曲、被动伸直锻炼。[结果]切口Ⅰ期愈合31例39指,Ⅱ期愈合2例2指。共33例41指获得5~17个月随访,平均8.36个月。根据手总主动活动(total active movement,TAM)系统评定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优22指,良17指,可2指,优良率95.1%。[结论]改良M-Tang法阶梯式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外露线头少,两个屈肌腱断端呈阶梯状分布,且具有较强抗拉强度,可早期功能锻炼,有效预防肌腱粘连,是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损伤 M-Tang法 修复 粘连
原文传递
玉米剥皮机损伤不愈合性伤口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
14
作者 王泉 齐金红 +2 位作者 孙文弢 李华 酉春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041-2045,共5页
目的探讨玉米剥皮机损伤不愈合性伤口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108例玉米剥皮机不愈合性伤口感染患者,根据损伤程度分为I型组(21例)、Ⅱ型组(24例)、Ⅲ型组(30例)、IV型组(33... 目的探讨玉米剥皮机损伤不愈合性伤口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108例玉米剥皮机不愈合性伤口感染患者,根据损伤程度分为I型组(21例)、Ⅱ型组(24例)、Ⅲ型组(30例)、IV型组(33例),创面分离出所得大肠埃希菌菌株,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比较不同损伤程度患者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结果各组年龄、性别、学历情况、受伤部分、徒手操作以及C-反应蛋白(CRP)、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治疗方式、住院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氨曲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7.59%、59.26%、51.85%、20.37%、10.19%,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具有高敏感性,均为100%;大肠埃希菌中TEM、CTX-M-9、CTX-M-55、qnrB、aac(3)-Ⅱ、aadA5检出率分为55.56%、46.30%、21.30%、19.44%、58.33%、51.85%;各组患者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存在耐药性,可能与携带相关类型耐药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剥皮机 不愈合性伤口 伤口感染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原文传递
玉米剥皮机伤术后MDROs感染病原菌基因型及危险因素
15
作者 王泉 齐金红 +2 位作者 孙文弢 王立涛 李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792-3796,共5页
目的分析医院玉米剥皮机伤患者术后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的病原菌基因型及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就诊的玉米剥皮机伤患者的耐药菌株检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玉米剥皮机伤... 目的分析医院玉米剥皮机伤患者术后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的病原菌基因型及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就诊的玉米剥皮机伤患者的耐药菌株检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玉米剥皮机伤患者医院术后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96例MDROs感染患者中共分离MDROs菌株96株及其他菌株217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72.92%,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占27.08%;MRSA、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合并其他菌株中均以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70株MRSA菌株spa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分型、MLST-spa分型克隆分型分别检出20种spa分型、11种ST分型、28种MLST-spa分型克隆分型,以t002、ST764、ST764-t002检出率最高;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中21株为vanA型,5株为vanB表型-vanA基因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神经断裂、肌腱断裂、主要血管断裂、掌(指)骨骨折、皮瓣修复、住院天数、抗菌药物使用种类、血糖均是玉米剥皮机伤患者术后医院MDROs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医院玉米剥皮机伤患者MDROs感染病原菌基因型存在一定特征,且此类患者MDROs感染的影响因素繁杂,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剥皮机伤 多重耐药菌株 耐药基因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