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Ⅲ)对含水层中As的固化过程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邓天天 李晗晟 +2 位作者 李义连 孙早霞 陈曦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84,共8页
As在地下水中的富集和迁移行为主要受含水层氧化还原条件、沉积物吸附解吸作用以及Fe氧化物共沉淀过程等控制。以高As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砂柱穿透试验以及SEM、EDX等表征手段,研究了Fe(Ⅲ)注入后对含水层中As的固化过程和机理。... As在地下水中的富集和迁移行为主要受含水层氧化还原条件、沉积物吸附解吸作用以及Fe氧化物共沉淀过程等控制。以高As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砂柱穿透试验以及SEM、EDX等表征手段,研究了Fe(Ⅲ)注入后对含水层中As的固化过程和机理。试验期间FeCl_3在2 mm砂柱内的累积沉积量为2.469 g,沉积率为50.01%;Fe(Ⅲ),As(Ⅲ)和As(V)在含水层介质中的迁移速率分别为地下水流速的0.002 1倍,0.010 80倍和0.009 1倍。Fe(Ⅲ)对As(Ⅲ)和As(V)的固化速率分别为1.09×10^(-3),7.38×10^(-4)cm·h^(-1),固As带厚度分别为0.722,0.669 cm,As的动态固定量分别为1.707 8,2.524 mg·g^(-1)。结果表明:人为增加含水层中Fe氧化物含量,能有效地将地下水中的As固定在含水层中,终止其释放过程,在降低As含量的同时有效阻止迁移过程的进一步发生;该固化过程主要依靠Fe(Ⅲ)的水解产物与As之间形成的静电和专性吸附而实现。在此基础上得到的相关理论数据能为今后规模化开展原位固As修复技术提供基础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 Fe(Ⅲ) 迁移速率 固定化 吸附
下载PDF
郑州市劣V类河流的黑臭问题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邓天天 孙早霞 +2 位作者 杜蘅 杨肖娜 李可心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1期34-44,共11页
采用黑臭多因子加权指数法对郑州市8处劣V类河流断面进行了黑臭评价,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4处经常性为劣V类的河流断面进行黑臭指数与各水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合问卷对郑州市劣V类河流的水质情况进行了民意调查,结果表明:2017年2... 采用黑臭多因子加权指数法对郑州市8处劣V类河流断面进行了黑臭评价,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4处经常性为劣V类的河流断面进行黑臭指数与各水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合问卷对郑州市劣V类河流的水质情况进行了民意调查,结果表明:2017年2—11月,索须河(入贾鲁河处)水质为黑臭,剩余的7个河流断面水质不属于黑臭,但是潮河(入七里河处)水质情况并不乐观,索须河(入贾鲁河处)、十七里河、十八里河3处断面的黑臭指数与COD呈极显著正相关,潮河(入七里河处)的黑臭指数与COD呈显著正相关;十七里河与十八里河两处断面的黑臭指数相关性结果相同,均与COD、色度、悬浮物呈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两处断面的位置是两河的交汇处,断面所处环境相同。通过问卷调查得知,索须河处、潮河处的问题比十八里河处、十七里河处严重,其中十七里河处问题最轻微,潮河处最严重,造成4处断面污染的主要原因受访者均认为是管理不当,受访者对治理措施的乐观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潮河处、索须河处、十七里河处、十八里河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市 劣V类 黑臭评价 相关性分析 问卷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