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文化视角下的北大荒文学艺术生成机制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时彬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5-137,共3页
21世纪以来,在其他学科理论方法的影响下,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文学地理"逐渐得到当代文学研究学人的关注和认可。由此,当代文学的研究中,区域文化与文学的研究成为了新的学术研究和关注的领域。也正是这样的理念和方法使... 21世纪以来,在其他学科理论方法的影响下,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文学地理"逐渐得到当代文学研究学人的关注和认可。由此,当代文学的研究中,区域文化与文学的研究成为了新的学术研究和关注的领域。也正是这样的理念和方法使龙江本土的文学与文化研究有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借鉴。作为龙江本土文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大荒文学艺术"是龙江区域文化第一个独特存在。它不同于以往的泛东北区域背景下的文化和文学存在,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黑龙江区域文学艺术。作为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北大荒文学艺术诞生于20世纪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从其初始扬名就有着与其他地域文学或区域文学不同的显明特征,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成机制和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 区域文学 北大荒文学艺术 “文学地理”
下载PDF
北大荒文化生成的独特机制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时彬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5-67,共3页
北大荒文化的生成是有其特殊机制的,它的最初孕育有其特殊性,是一种成熟的文化形态(军旅文化)突进式地植入,并直接成为这一地域的核心文化和主流文化。北大荒文化的生成发展也有其特殊性,历史上两次成规模团块状人群的进入,形成了军旅... 北大荒文化的生成是有其特殊机制的,它的最初孕育有其特殊性,是一种成熟的文化形态(军旅文化)突进式地植入,并直接成为这一地域的核心文化和主流文化。北大荒文化的生成发展也有其特殊性,历史上两次成规模团块状人群的进入,形成了军旅文化、中原文化、城市文化三种文化相互叠加累积的多元化文化结构。北大荒文化的外显形态也是特殊的,具体体现在不同的文化层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荒文化 文化范型 生成机制
下载PDF
关于“北大荒文学”相关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时彬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22-25,共4页
区域(地域)文学(文化)在当下的现当代文学研究中逐渐引起人们极大兴趣和关注。北大荒文学就是在特定地域中由多种因源引发的一种不可令人忽视的文学现象。她用自己的实绩展示着自己的魅力存在。她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构成,北大荒文... 区域(地域)文学(文化)在当下的现当代文学研究中逐渐引起人们极大兴趣和关注。北大荒文学就是在特定地域中由多种因源引发的一种不可令人忽视的文学现象。她用自己的实绩展示着自己的魅力存在。她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构成,北大荒文学是一种渐次地吸收多元文化的文学。"北大荒文学"是一个特定的、带有鲜明地域特征并且具有文学流派性质的美学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荒文学 文化底蕴构成 产生因源
下载PDF
现当代文学教学中侧重强化本土作家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时彬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2003年第2期40-42,共3页
教学内容的优化 ,课程体系的变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现当代文学史也是区域性本土作家创作发展史 ,不同区域的文学讲述中都应加强本土作家的讲述。本土作家的讲述带来了四个层面上的“互动”和“有利于” 。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文学教学 本土作家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论孙少山小说中女性命运及两性关系
5
作者 孙时彬 马颖卓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2002年第3期35-38,共4页
孙少山小说中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一类是道德伦理规范下的女性,另一类则是道德伦理失范下的女性。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状态的认知和立场,以及对理想人生范式的确认。
关键词 孙少山 小说 女性命运 两性关系 认知 生命状态 伦理道德 女性形象
下载PDF
视觉文化语境下《盲井》的底层“暴力”叙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玲玲 孙时彬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18-121,共4页
"暴力"作为底层社会的鲜明特点成为文学家书写底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将底层人民的痛苦、煎熬、挣扎转化为可以发声和传播的影像则是当代文学发展接受的另一种努力。当代电影在改编底层小说时,利用的正是其影像传播的广泛性、... "暴力"作为底层社会的鲜明特点成为文学家书写底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将底层人民的痛苦、煎熬、挣扎转化为可以发声和传播的影像则是当代文学发展接受的另一种努力。当代电影在改编底层小说时,利用的正是其影像传播的广泛性、直接性和逼真性,将底层真实再现以引起疗救的注意。然而电影本身的商业特质又决定了它必然成为当代消费文化产业中的一部分,展现在作品文本中的痛苦、暴力和歧视会因为新一轮的淘汰改编加强全民接受,并将"暴力"延伸到社会文化语境本身。文章以刘庆邦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为例,从底层生命生存的不安和焦虑、"性"符码的生产和消费及底层话语的国家引导等三个方面对电影中的暴力生产—延异—再生产的过程做探索性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暴力 身体 话语建构 民族国家
下载PDF
渝西地区城镇中水回用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曹彦龙 李崇明 +1 位作者 孙时彬 贾传兴 《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6年第3期102-105,共4页
中水回用既可减少废污水排放量,又能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渝西地区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又是连接川渝两地区的经济走廊,因此在渝西地区实现污水资源化,发展污水再生回用,不仅十分必要,也是现实可行的。分析了璧山县开展城镇中水回用... 中水回用既可减少废污水排放量,又能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渝西地区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又是连接川渝两地区的经济走廊,因此在渝西地区实现污水资源化,发展污水再生回用,不仅十分必要,也是现实可行的。分析了璧山县开展城镇中水回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开展中水回用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水回用 污水资源化 水量平衡 渝西地区
下载PDF
“人”的隐匿、消失──论《白毛女》从歌剧到舞剧的改编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时彬 《北方论丛》 CSSCI 1999年第1期113-115,共3页
长期以来,歌剧《白毛女》与舞剧《白毛女》之间的文学审美差异被人们略视。比较两个文本,作品的中心主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以及人物之间关系的处理都有明显不同。改编后的舞剧其审美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变异,文本成为政治概念的演绎... 长期以来,歌剧《白毛女》与舞剧《白毛女》之间的文学审美差异被人们略视。比较两个文本,作品的中心主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以及人物之间关系的处理都有明显不同。改编后的舞剧其审美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变异,文本成为政治概念的演绎,人物成为政治理念的象征性符号,鲜活的“人”从作品中隐匿、消失了。舞剧对歌剧的改编实质是强化政治化的过程,是对文艺规律的悖离、反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白毛女》 舞剧《白毛女》 改编 隐匿 消失
下载PDF
吟唱在丝绸之路上的土族神歌《思不吾拉》
9
作者 李秀莲 孙时彬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58-62,共5页
传唱于土族民间的《思不吾拉》,自以文本形式出现后,作为土族民间文学的重要内容走入学术研究视野。《思不吾拉》是不是神话,引来学者的争论。土族历史记忆的残缺,导致族群认同的迷失,民族文化成了无本之木,《思不吾拉》的定性和阐释需... 传唱于土族民间的《思不吾拉》,自以文本形式出现后,作为土族民间文学的重要内容走入学术研究视野。《思不吾拉》是不是神话,引来学者的争论。土族历史记忆的残缺,导致族群认同的迷失,民族文化成了无本之木,《思不吾拉》的定性和阐释需要正本清源。文章揭示土族的族源是来自中亚的粟特人,"思不"即是粟特人政教首领萨保的同音异写,具有宗教职能的萨保又被译写作"珊蛮"(萨满),《思不吾拉》既是赞美英雄的史诗,也是赞美珊蛮的神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不吾拉》 土族 吐谷浑 粟特 萨保
下载PDF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试论张竹坡长篇小说艺术结构理论
10
作者 孙时彬 《继续教育研究》 1998年第2期9-11,共3页
小说做为一种文体,其发展、兴盛在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中国都远逊于诗歌,有关诗歌创作及规律方面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空前成就.而小说创作及其理论的研究却几乎处于文化发展的边缘.
关键词 张竹坡 艺术结构 长篇小说 《金瓶梅》评点 金圣叹 草蛇 伏脉 灰线 小说艺术 理论研究
下载PDF
本土文论话语的缺失与外来话语的误读
11
作者 孙时彬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17-20,共4页
长期以来,大量的西方文论、文化思潮、批评流派的涌入,在促使我国的文学研究异常活跃的同时,也因盲目的生搬硬套,理论的滥用泛用,批评术语概念的误用,造成了我们文学批评中传统的本土话语的缺失,进而使我国的文论界步入了误区。... 长期以来,大量的西方文论、文化思潮、批评流派的涌入,在促使我国的文学研究异常活跃的同时,也因盲目的生搬硬套,理论的滥用泛用,批评术语概念的误用,造成了我们文学批评中传统的本土话语的缺失,进而使我国的文论界步入了误区。多元并举,开拓思维,消化理解,为我所用,逐渐造构自己的本土文论话语体系,是走出误区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论话语 文学批评 文学研究 神话——原型批评 文学作品 西方文论 “新批评” 批评理论 接受美学 批评范式
下载PDF
高师院校当代文学课教改探议
12
作者 孙时彬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6-67,共2页
高师院校当代文学课教改探议孙时彬在高等师范文科教学中,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当代文学是最具有动态性的课程之一。当代文学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文学自身的涵量也在不断扩大。同时,文学观念的更新、批评... 高师院校当代文学课教改探议孙时彬在高等师范文科教学中,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当代文学是最具有动态性的课程之一。当代文学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文学自身的涵量也在不断扩大。同时,文学观念的更新、批评理论方法的多元,也导致了对当代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高师院校 课堂教学 “十七年文学” 高等师范院校 学术性 中学教材 师范性 教改 “文革文学”
下载PDF
生命激情的亢奋与遁却——《八百米深处》与《黑色的诱惑》比较分析
13
作者 孙时彬 《文艺评论》 2003年第1期65-70,共6页
关键词 《八百米深处》 《黑色的诱惑》 孙少山 小说 结构隐喻 人物塑造 创作重心 创作心态
下载PDF
困境中崛起──北大荒文学产生因源、特质探议
14
作者 孙时彬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1994年第1期19-22,55,共5页
困境中崛起──北大荒文学产生因源、特质探议孙时彬(一)“北大荒文学”是伴随着五十年代对荒原的全面开发,产生并成长在这片北国肥沃的黑土地上的。195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铁道兵农垦局在黑龙江省密山镇(今密山市)宣布正... 困境中崛起──北大荒文学产生因源、特质探议孙时彬(一)“北大荒文学”是伴随着五十年代对荒原的全面开发,产生并成长在这片北国肥沃的黑土地上的。195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铁道兵农垦局在黑龙江省密山镇(今密山市)宣布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对千古荒原进行大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荒文学 社区文学 文学创作 时代精神 “荷花淀派” 东北文化 特质 社会文化基础 文学现象 “山药蛋派”文学
下载PDF
文本解读一种──关于巴金《家》、《寒夜》中“家”情结的文化思考
15
作者 孙时彬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1999年第4期37-40,共4页
巴金的《家》、《寒夜》有其独特的内蕴和魅力,其中潜隐着不可消释的“家”情结。本文从这一角度切入重新解读了两个文本。在这两个文本中,巴金巧妙地构筑了以“家”为中心的叙事话语语境,并设置一系列内外在的矛盾冲突,使文本呈现... 巴金的《家》、《寒夜》有其独特的内蕴和魅力,其中潜隐着不可消释的“家”情结。本文从这一角度切入重新解读了两个文本。在这两个文本中,巴金巧妙地构筑了以“家”为中心的叙事话语语境,并设置一系列内外在的矛盾冲突,使文本呈现异质同构下相同的审美取向。当然,对“家”的书写不是一种感伤的旧事回想,而是一种对家庭文化和家庭所负载的封建家族制度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 《寒夜》 “家”情结 解读
下载PDF
鲁迅“立人”思想与《呐喊》、《彷徨》中国民性的深层挖掘
16
作者 孙时彬 所静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1999年第1期30-32,共3页
人所共知 ,“改造国民性”思想贯穿于鲁迅文学创作的始终。但其深层意蕴则是为了“立人”。鲁迅为此坚韧求索在文学创作之路上 ,“立人”思想与文学创作的和融升华了鲁迅小说的品位。深层挖掘国民性 ,批判病态社会不幸的国民精神 ,激活... 人所共知 ,“改造国民性”思想贯穿于鲁迅文学创作的始终。但其深层意蕴则是为了“立人”。鲁迅为此坚韧求索在文学创作之路上 ,“立人”思想与文学创作的和融升华了鲁迅小说的品位。深层挖掘国民性 ,批判病态社会不幸的国民精神 ,激活了鲁迅小说创作的灵感 ,构画出小说“忧愤深广”的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立人 国民性 挖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