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区域文化视角下的北大荒文学艺术生成机制探析 |
孙时彬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2
|
北大荒文化生成的独特机制探析 |
孙时彬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3
|
|
3
|
关于“北大荒文学”相关问题的思考 |
孙时彬
|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1
|
|
4
|
现当代文学教学中侧重强化本土作家的探索与实践 |
孙时彬
|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
2003 |
1
|
|
5
|
论孙少山小说中女性命运及两性关系 |
孙时彬
马颖卓
|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
2002 |
0 |
|
6
|
视觉文化语境下《盲井》的底层“暴力”叙事研究 |
王玲玲
孙时彬
|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7 |
1
|
|
7
|
渝西地区城镇中水回用探讨 |
曹彦龙
李崇明
孙时彬
贾传兴
|
《黑龙江水专学报》
|
2006 |
4
|
|
8
|
“人”的隐匿、消失──论《白毛女》从歌剧到舞剧的改编 |
孙时彬
|
《北方论丛》
CSSCI
|
1999 |
2
|
|
9
|
吟唱在丝绸之路上的土族神歌《思不吾拉》 |
李秀莲
孙时彬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10
|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试论张竹坡长篇小说艺术结构理论 |
孙时彬
|
《继续教育研究》
|
1998 |
0 |
|
11
|
本土文论话语的缺失与外来话语的误读 |
孙时彬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7 |
0 |
|
12
|
高师院校当代文学课教改探议 |
孙时彬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3
|
生命激情的亢奋与遁却——《八百米深处》与《黑色的诱惑》比较分析 |
孙时彬
|
《文艺评论》
|
2003 |
0 |
|
14
|
困境中崛起──北大荒文学产生因源、特质探议 |
孙时彬
|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
1994 |
0 |
|
15
|
文本解读一种──关于巴金《家》、《寒夜》中“家”情结的文化思考 |
孙时彬
|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
1999 |
0 |
|
16
|
鲁迅“立人”思想与《呐喊》、《彷徨》中国民性的深层挖掘 |
孙时彬
所静
|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
199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