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蛴螬感染嗜菌异小杆线虫后酶活性和能源物质含量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孙昊雨 刘树森 +5 位作者 席景会 田雷雷 刘春琴 尹姣 曹雅忠 李克斌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72,共8页
为探究昆虫病原线虫对蛴螬的致病机理,测定了蛴螬感染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Cangzhou strain后其酚氧化酶(PO)、羧酸酯酶(CarE)活性以及血淋巴蛋白、海藻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线虫侵染后蛴螬PO和Car... 为探究昆虫病原线虫对蛴螬的致病机理,测定了蛴螬感染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Cangzhou strain后其酚氧化酶(PO)、羧酸酯酶(CarE)活性以及血淋巴蛋白、海藻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线虫侵染后蛴螬PO和CarE活性大致表现出"升高-峰值-下降"的变化过程,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 Faldermann、暗黑鳃金龟H.parallela Motschulsky和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 3种金龟子2龄幼虫PO活性分别在24、12、36 h达到最大并显著高于对照,CarE活性则分别在48、36、48 h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注射线虫悬浮液至铜绿丽金龟3龄幼虫血腔后20 h,血淋巴蛋白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28 h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海藻糖含量在注射后20 h达到最高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8 h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两种酶活性以及能源物质含量的变化,表明嗜菌异小杆线虫入侵对蛴螬免疫系统和代谢过程产生了一定影响,也为揭示昆虫病原线虫对蛴螬的致病机理提供了一定的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蛴螬 昆虫病原线虫 血淋巴蛋白 海藻糖 酶活性
下载PDF
嗜菌异小杆线虫侵染后暗黑鳃金龟和大黑鳃金龟幼虫脂肪体和中肠组织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文丹 孙昊雨 +5 位作者 席景会 尹姣 张帅 曹雅忠 李克斌 肖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36-845,共10页
【目的】探究昆虫病原线虫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strain Cangzhou侵染对蛴螬脂肪体和中肠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对蛴螬的致病机理。【方法】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暗黑鳃金龟Hololtrichia oblita(Falderma... 【目的】探究昆虫病原线虫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strain Cangzhou侵染对蛴螬脂肪体和中肠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对蛴螬的致病机理。【方法】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暗黑鳃金龟Hololtrichia oblita(Faldermann)和大黑鳃金龟H.parallela Motschulsky 2龄幼虫被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侵染后其脂肪体和中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血腔注射感染期病原线虫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悬浮液24和48 h后,观察发现暗黑鳃金龟和大黑鳃金龟2龄幼虫脂肪体和中肠的组织结构均按时序逐渐发生变化,起初表现为脂肪球变形或变小,颜色变浅,脂肪体细胞和中肠细胞内质网、线粒体肿胀,中肠微绒毛变形脱落等现象,48 h后包裹脂肪球的膜结构破裂,脂肪体细胞和中肠细胞线粒体破裂,内质网数量减少,中肠微绒毛大量脱落,同时核内染色质大量解离,核膜破裂。【结论】经昆虫病原线虫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处理后,暗黑鳃金龟和大黑鳃金龟两种金龟甲2龄幼虫脂肪体和中肠细胞均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过程,这是嗜菌异小杆线虫高效致死蛴螬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可为昆虫病原线虫作为一种生物防治手段在蛴螬的综合防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嗜菌异小杆线虫 蛴螬 暗黑鳃金龟 大黑鳃金龟 脂肪体 中肠
下载PDF
利用两种不同引物扩增金龟子COⅠ序列片段的研究与对比 被引量:4
3
作者 田雷雷 席景会 +3 位作者 李克斌 孙昊雨 尹姣 曹雅忠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利用两类不同的引物,即通用引物(L1490,H2198)与特异引物(Pat,Jerry)分别对4种常见金龟子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Ⅰ)基因片段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获得长度为689 bp与775 bp的序列。对测序结果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并构建了4种金龟子系... 利用两类不同的引物,即通用引物(L1490,H2198)与特异引物(Pat,Jerry)分别对4种常见金龟子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Ⅰ)基因片段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获得长度为689 bp与775 bp的序列。对测序结果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并构建了4种金龟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特异引物扩增序列的遗传距离在种内稳定性与种间的差异性都明显优于通用引物扩增序列,利用特异引物扩增序列所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最符合实际情况,因此利用特异引物扩增序列更能够准确的对金龟子进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 COI基因 特异引物 通用引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