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高产优质栽培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孙昌璜 杨贤彬 +5 位作者 顾也萍 肖本如 柏新付 邵锦震 谷丽萍 吴晓东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89年第4期33-34,13,共3页
利用小麦的分蘖特性,以较少的基本苗达到适当的群体穗数,以充分发挥个体发育潜势为主导的个体生产力和群体生产力在高水平上的高度统一,以光合生产为主导的源、库、流在高水平上的协调运转,是小麦“高肥宽行稀播”高产优质低耗栽培途径... 利用小麦的分蘖特性,以较少的基本苗达到适当的群体穗数,以充分发挥个体发育潜势为主导的个体生产力和群体生产力在高水平上的高度统一,以光合生产为主导的源、库、流在高水平上的协调运转,是小麦“高肥宽行稀播”高产优质低耗栽培途径的主要生物学和生理学基础。采用这一栽培途径,可使亩产量比传统栽培提高12%以上,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单位面积的蛋白质产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优质栽培 籽粒蛋白质含量 传统栽培 光合生产 稀播 单位面积 土壤肥力水平 生理学基础 主要生物学 播种量
下载PDF
小麦高产优质低耗栽培途径生理基础研究—源库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柏新付 孙昌璜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9-42,共4页
试验于1985~1987年在安徽省淮北地区进行。在“高肥宽行稀播”高产栽培条件下,通过对不同基本苗数各处理的源—库关系研究,认为,以光合生产为主导的源、库、流在高水平上的协调运转,是小麦“高肥宽行稀播”高产栽培途径的重要生理基础... 试验于1985~1987年在安徽省淮北地区进行。在“高肥宽行稀播”高产栽培条件下,通过对不同基本苗数各处理的源—库关系研究,认为,以光合生产为主导的源、库、流在高水平上的协调运转,是小麦“高肥宽行稀播”高产栽培途径的重要生理基础之一。指出,以每亩4万左右基水苗,在维持群体适中的叶面积指数(灌浆期4左右)和适当的群体穗数(25~30万/亩)的基础上,提高单穗的籽粒库容量和代谢强度是调节小麦源库关系,进一步提高产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产 优质 低耗 栽培 生理
下载PDF
小麦优化栽培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氮素吸收和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邵锦震 孙昌璜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66-369,共4页
采用“高肥宽行稀播”优化栽培技术,小麦苗期根系NO_3(-)—N含量比传统栽培增加212.1%—406.8%,地上部全氮含量提高1.9%—6.0%;后期群体内光照改善,功能叶片硝态氮积累比传统栽培高2.56—45.38ug/g·d·w,旗叶、倒二叶硝酸... 采用“高肥宽行稀播”优化栽培技术,小麦苗期根系NO_3(-)—N含量比传统栽培增加212.1%—406.8%,地上部全氮含量提高1.9%—6.0%;后期群体内光照改善,功能叶片硝态氮积累比传统栽培高2.56—45.38ug/g·d·w,旗叶、倒二叶硝酸还原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旗叶氨基氮含量增加0.057—1.058mgN/g·d·w,氮素转移率也高于传统栽培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基本苗2—8万/亩的情况下,比传统栽培增加6%—15%(相对值),蛋白质产量增加14%—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栽培 蛋白 氮素
下载PDF
免耕条件下的小麦稀播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晓东 杨贤彬 +2 位作者 孙昌璜 张春雨 丁星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89年第3期38-40,共3页
小麦“高肥宽行稀播”高产优质低耗栽培途径研究,开始于50年代末期。作者之一(孙昌璜)曾指出,在高肥条件下,群体内部光照不足是限制小麦高产的主导因素。适当降低播种量,加大行距,依靠分蘖,是小麦高产的发展方向。在小麦免耕栽培方面,... 小麦“高肥宽行稀播”高产优质低耗栽培途径研究,开始于50年代末期。作者之一(孙昌璜)曾指出,在高肥条件下,群体内部光照不足是限制小麦高产的主导因素。适当降低播种量,加大行距,依靠分蘖,是小麦高产的发展方向。在小麦免耕栽培方面,国外研究较早,国内于50年代有少量研究。近年来,江苏等省作了积极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然而,将免耕与稀播相结合的研究结果,国内外尚少见报道。1985—1986年度,我们在五河县结合小麦“高肥宽行稀播”高产优质低耗栽培途径的大区示范,进行免耕与稀播相结合的试验,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免耕 稀播
下载PDF
小麦分蘖与麦苗的碳氮同化及ATP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谷丽萍 周阮宝 +1 位作者 肖本如 孙昌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3期214-218,共5页
本文对不同分蘖的麦株做了几项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分蘖多的植株较分蘖少的植株具有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对N0_3^--N吸收多,转化快;其心叶和根系的ATP含量也明显高于少蘖株,生长着的分蘖对整株(包括其他分蘖) 的生长发育及其成... 本文对不同分蘖的麦株做了几项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分蘖多的植株较分蘖少的植株具有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对N0_3^--N吸收多,转化快;其心叶和根系的ATP含量也明显高于少蘖株,生长着的分蘖对整株(包括其他分蘖) 的生长发育及其成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多分蘖植株的成穗率及穗部结实性状均优于少分蘖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分蘖 碳氮同化 结实 ATP
下载PDF
小麦高产优质低耗栽培途径土肥基础研究
6
作者 顾也萍 杨贤彬 孙昌璜 《安徽师大学报》 1992年第1期87-96,共10页
长期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高肥宽行稀播”简称“高宽稀优化栽培是冬小麦禾谷类作物高产优质低耗的一条重要途径,1985—1988年的多点试验和跟踪调查表明,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1%,全氮含量≥0.07%,速效磷含量≥15—20ppm,土壤整体... 长期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高肥宽行稀播”简称“高宽稀优化栽培是冬小麦禾谷类作物高产优质低耗的一条重要途径,1985—1988年的多点试验和跟踪调查表明,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1%,全氮含量≥0.07%,速效磷含量≥15—20ppm,土壤整体结构较好,小麦常年亩产250—300公斤的土壤基础上,每亩施用 N10—15公斤,(P_2O_5)8公斤,适当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搭配,即可作为“高宽稀”优化栽培的土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土壤 肥料 栽培
下载PDF
小麦高产优质低耗栽培途径生理基础研究—光合特性
7
作者 吴晓东 柏新付 孙昌璜 《安徽师大学报》 1990年第1期36-42,共7页
采用“高肥宽行稀播”高产优质低耗栽培技术,小麦生育后期群体发展合理,中、下部光照充足,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和灌浆速率加快,具有良好的光合特性。在维特较小的叶面积系数的基础上,改善光合性能,提高光合能力,是进一步提高小麦产... 采用“高肥宽行稀播”高产优质低耗栽培技术,小麦生育后期群体发展合理,中、下部光照充足,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和灌浆速率加快,具有良好的光合特性。在维特较小的叶面积系数的基础上,改善光合性能,提高光合能力,是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的一个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绿素含量 光合速率
下载PDF
晚播冬小麦冬后分蘖潜势的研究——兼论晚播小麦的增产途径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晓东 孙昌璜 《安徽师大学报》 1993年第4期45-48,共4页
应用春性小麦品种徐州2111,秋季晚播,其冬后分蘖潜势很大。采用“高宽稀”优化栽培技术,充分利用冬后分蘖潜势,是提高晚播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冬小麦 冬后分蘖 产量 高产栽培 “高宽稀”优化栽培 增产途径 分蘖潜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