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主要自然灾害初步综合分区 被引量:3
1
作者 孙昭民 魏光兴 周翠英 《灾害学》 CSCD 1995年第3期57-63,共7页
本文通过发生于山东省境内的各种主要自然灾害的分析,给出山东省主要自然灾害类型,结合山东省的自然地理、地质等特征,对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进行了初步综合分区。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分区依据 综合分区 山东 地震 寒潮
下载PDF
山东省1995年灾情及其特点
2
作者 孙昭民 魏光兴 《灾害学》 CSCD 1996年第4期43-47,共5页
详述了1995年发生于山东省范围内的各类灾害情况,总结分析了1995年山东省灾情的特点。
关键词 山东 自然灾害 人为灾害
下载PDF
汶川M_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被引量:624
3
作者 徐锡伟 闻学泽 +17 位作者 叶建青 马保起 陈杰 周荣军 何宏林 田勤俭 何玉林 王志才 孙昭民 冯希杰 于贵华 陈立春 陈桂华 于慎鄂 冉勇康 李细光 李陈侠 安艳芬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97-629,共33页
震后应急野外考察表明,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同时使北川-映秀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两条倾向NW的叠瓦状逆断层发生地表破裂。其中,沿北川-映秀断裂展布的地表破裂带长约240km,以兼有右旋走滑分量... 震后应急野外考察表明,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同时使北川-映秀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两条倾向NW的叠瓦状逆断层发生地表破裂。其中,沿北川-映秀断裂展布的地表破裂带长约240km,以兼有右旋走滑分量的逆断层型破裂为主,最大垂直位移6.2m,最大右旋走滑位移4.9m;沿灌县-江油断裂连续展布的地表破裂带长约72km,最长可达90km,为典型的纯逆断层型地表破裂,最大垂直位移3.5m;另外,在上述两条地表破裂带西部还发育着1条NW向带有逆冲垂直分量、左旋走滑性质的小鱼洞地表破裂带,长约6km。这一地表破裂样式是近期发生的特大地震中结构最复杂的一次逆断层型地表破裂,地表破裂的长度也最长。利用已有的石油地震剖面,结合余震分布和地表破裂带特征等资料构建的三维发震构造模型表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现今和第四纪时期以地壳缩短为主,斜滑逆冲型地震表明青藏高原中东部的水平运动在华南地块与巴颜喀拉地块之间的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转化为地壳的缩短和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0地震 地震地表破裂带 三维发震构造模型 青藏高原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
下载PDF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 被引量:92
4
作者 何宏林 孙昭民 +2 位作者 王世元 王纪强 董绍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9-362,共4页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四川省汶川县发生MS8.0大地震。发震断裂为龙门山断裂带中的映秀-北川断裂。该次地震的地表破裂可分成2条,分别出现在龙门山断裂带中的映秀-北川断裂、彭县-灌县断裂上,前者破裂长度约200km,后者破裂长度约80k...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四川省汶川县发生MS8.0大地震。发震断裂为龙门山断裂带中的映秀-北川断裂。该次地震的地表破裂可分成2条,分别出现在龙门山断裂带中的映秀-北川断裂、彭县-灌县断裂上,前者破裂长度约200km,后者破裂长度约80km。本次地震的最大垂直和右旋水平同震位移出现在都江堰市虹口乡附近的映秀-北川断裂上,分别为(5±0.2)m和(4.8±0.2)m。破裂带南段出露的地表断层产状为N32°E/NW∠76°,其上的侧伏角为S75°~80°W,反映了该次地震在南段以逆冲运动为主,兼有少量的右旋走滑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0地震 地表破裂带 同震位移 逆冲断层
下载PDF
山东半岛北部近海海域北西向蓬莱—威海断裂带的声波探测 被引量:45
5
作者 王志才 邓起东 +6 位作者 晁洪太 杜宪宋 石荣会 孙昭民 肖兰喜 闵伟 凌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92-1101,共10页
在山东半岛北部近海海域进行了多条剖面的声波探测,初步查明了蓬莱-威海断裂带的基本活动特征.该断裂带由一系列北西走向的次级断层组成,主体在长岛至大竹岛之间的海域,多数断层以正断兼有走滑运动为主,部分断层具有逆冲运动性质.断裂... 在山东半岛北部近海海域进行了多条剖面的声波探测,初步查明了蓬莱-威海断裂带的基本活动特征.该断裂带由一系列北西走向的次级断层组成,主体在长岛至大竹岛之间的海域,多数断层以正断兼有走滑运动为主,部分断层具有逆冲运动性质.断裂带在第四纪活动明显,以北东向桃村-东陡山断裂在海域的延伸段为界,蓬莱-威海断裂带可分为两段:长岛-烟台段和烟台-威海段.西段长岛-烟台段为晚更新世活动段,多数次级断层上断点埋深位于海底以下30m,明显错断了中更新世地层,部分断层明显错断了晚更新世早期地层,有些断层达到晚更新世地层中部,但没有发现全新世地层错动现象.东段烟台-威海段为中更新世活动段,没有发现晚更新世地层错断现象.蓬莱-威海断裂带对历史地震和现代小震活动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其中1548年7级地震发生于断裂带西段,1948年6级地震发生于断裂带东段.蓬莱-威海断裂带与北东向断裂交汇区是中强地震发生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活断层探测 蓬莱-威海断裂带 山东半岛
下载PDF
莱州湾海域郯庐断裂带活断层探测 被引量:49
6
作者 王志才 邓起东 +8 位作者 杜宪宋 晁洪太 吴子泉 肖兰喜 孙昭民 闵伟 凌宏 杨希海 李长川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3-503,共11页
利用浅地层剖面仪对郯庐断裂带莱州湾段进行了活断层探测,发现郯庐断裂带主干断裂在第四纪晚期以来具有明显的活动,继承了晚第三纪以来的主要构造活动特点,仍是这一区域的主导性构造.西支KL3断裂由多条高角度正断裂组成,最新活动时代为... 利用浅地层剖面仪对郯庐断裂带莱州湾段进行了活断层探测,发现郯庐断裂带主干断裂在第四纪晚期以来具有明显的活动,继承了晚第三纪以来的主要构造活动特点,仍是这一区域的主导性构造.西支KL3断裂由多条高角度正断裂组成,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受到一系列错断晚更新世晚期沉积的北东或近东西向断裂的切割;东支龙口断裂由两段右阶斜列的次级断层组成,沿断裂带不但有明显的晚第四纪断错活动,而且还发育北北东向晚第四纪生长褶皱,表现出明显的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活动特征.在山东陆地区也发现了与龙口断裂相对应的安丘—莒县断裂,安丘段由一系列右阶斜列的次级断层组成.从安丘向北至莱州湾凹陷,郯庐断裂带东支活断层构成了一条右旋单剪变形带,每一个次级活断层段相当于带内理论上次级压剪面,在第四纪晚期以来仍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活断层探测 郯庐断裂带 莱州湾
下载PDF
汶川M_S8.0地震地表破裂带白沙河段破裂及其位移特征 被引量:29
7
作者 何宏林 孙昭民 +4 位作者 魏占玉 董绍鹏 高翔 王世元 王纪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58-673,共16页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Ms8.0特大地震。这次地震在地表形成2条地表破裂带,主破裂沿龙门山中央断裂发育,长约240km;次级破裂沿龙门山前山断裂发育,长约72km.白沙河破裂带位于中央主破裂带的南端,沿都江堰市北约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Ms8.0特大地震。这次地震在地表形成2条地表破裂带,主破裂沿龙门山中央断裂发育,长约240km;次级破裂沿龙门山前山断裂发育,长约72km.白沙河破裂带位于中央主破裂带的南端,沿都江堰市北约11km的白沙河河谷展布,长14km。该破裂带几何结构复杂,多条短小破裂或斜列或平行或斜交组成破裂带,总体走向N50°E,但几乎每条次级小破裂走向都不与平均走向一致,在0°~90°之间变化。同震位移沿该破裂带也同样表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总体以NW盘逆冲为主,最大垂直位移为6.5m,局部存在反冲断层挠曲坎;走向滑动以右旋为主,最大水平位移为4.8m,局部存在左旋位移,而且同震位移分布特征与白沙河破裂带的几何展布特征密切相关。该破裂带北段出露的地表断层产状为40°/NW∠76°,其上的擦痕有2组,侧伏角分别为75°SW和80°SW,不仅反映了该次地震在此段以逆冲运动为主,兼有少量的右旋走滑分量,还反映了该次特大地震包括了2次破裂事件。分析破裂几何和同震位移分布特征得出如下认识:1)破裂面从震源深度的低角度逐渐向地表转化为高角度,迫使垂直断层走向的水平缩短转化为隆起的垂直位移,直接导致了走滑分量与水平缩短量的比例接近1,还导致了主破裂后侧反冲断层挠曲坎的形成;2)地震地表破裂带走滑分量变化受地表破裂走向的变化、标志线方位角变化产生的视走滑位移和重力作用等三大因素影响;3)上覆松散堆积物的厚度影响破裂带出露的规模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0地震 自沙河破裂带填图 同震位移
下载PDF
山东省旱、涝、地震灾害的时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周翠英 王红卫 +2 位作者 孙昭民 刘元生 刘厚赞 《灾害学》 CSCD 1995年第1期63-68,共6页
分析了山东地区历史干旱、洪涝和地震灾害时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发现旱涝与地震灾害一样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准周期活动特征,且地震与旱涝具有一定相关关系.如内陆大地震多与干旱活动相继发生,海域地震多发生在洪涝活动时期;破... 分析了山东地区历史干旱、洪涝和地震灾害时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发现旱涝与地震灾害一样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准周期活动特征,且地震与旱涝具有一定相关关系.如内陆大地震多与干旱活动相继发生,海域地震多发生在洪涝活动时期;破坏性地震前多发生干旱,震后又常有洪涝相随等。进而对山东旱涝活动进行了初步分期。文中还对上述现象的成因作了简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旱 洪水 地震 活动幕 自然灾害 时序特征
下载PDF
兖州市城市规划区地震构造环境与地震动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时军 王冬雷 +6 位作者 崔娜 徐溶 孙昭民 陶九庆 张昊 姜韬 李世印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852-2864,共13页
简要分析了究州市城市规划区所处的地震构造环境、历史地震影响以及场地工程地震地质条件,利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确定了50年超越概率为63%、10%和2%时兖州市城市规划区平均场地条件下的地震烈度、基岩地震动参数,并依据一维剪切波... 简要分析了究州市城市规划区所处的地震构造环境、历史地震影响以及场地工程地震地质条件,利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确定了50年超越概率为63%、10%和2%时兖州市城市规划区平均场地条件下的地震烈度、基岩地震动参数,并依据一维剪切波理论进行了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得到了兖州市城市规划区地表场地相关地震动参数.结果显示,兖州市城市规划区50年超越概率为10%时(重现期约500年)峰值地震加速度属于0.10 g范畴(相当于地震烈度Ⅶ度).这一结果被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构造环境 场地条件 地震动特征 兖州市城市规划区
下载PDF
关于社会因素对灾害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政 孙昭民 《灾害学》 CSCD 1998年第1期88-91,共4页
在分析影响灾害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以具体灾害实例着重分析了社会因素对灾害的影响,指出社会因素影响灾害主要通过影响灾害源,承灾体的防、抗灾能力,同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灾害损失也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 自然灾害 人为灾害 社会因素 灾害源 灾害影响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灾害风险定量估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鲁川 魏光兴 +1 位作者 孙昭民 安伯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23,共4页
作者将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引入区域灾害风险的定量估算 ,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灾害风险的定量估算方法。计算实例表明 ,文中给出的方法可便捷地用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灾害风险评估。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灾害风险评估 定量估算方法
下载PDF
由洪水泛滥的教训谈国家统一灾害管理
12
作者 Thom.,FH 孙昭民 《灾害学》 CSCD 1994年第3期91-94,共4页
本文系统分析和总结了美国在洪泛平原管理中的经验教训,研究了减灾措施、行为反应及国家长期减灾目标等方面的内容,从综合的角度提出了统一的国家减灾计划。
关键词 洪水 灾害 减灾措施 灾害管理
下载PDF
沂沭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安丘—朱里段几何结构与活动特征 被引量:57
13
作者 王志才 贾荣光 +2 位作者 孙昭民 石荣会 晁洪太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2-220,共9页
安丘-莒县断裂是沂沭断裂带最主要的活动断裂,对强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该断裂的安丘—朱里段由南流段、双官—眉村段和朱里段3条右阶斜列的次级断裂所组成,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兼有正断或逆冲活动分量;其最新活动时代推断为晚... 安丘-莒县断裂是沂沭断裂带最主要的活动断裂,对强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该断裂的安丘—朱里段由南流段、双官—眉村段和朱里段3条右阶斜列的次级断裂所组成,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兼有正断或逆冲活动分量;其最新活动时代推断为晚更新世—全新世早期。根据断裂活动性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在莒县至昌邑之间安丘-莒县断裂仍是占主导地位的活动断裂,与公元前70年安丘7级地震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断裂带 莒县 活动特征 几何结构 晚更新世-全新世 活动断裂 断裂活动性 控制作用 走滑活动 活动时代 研究成果 主导地位 7级地震 强震 逆冲
下载PDF
黄河山东段灾害危险性的增加及减灾对策
14
作者 胡政 孙昭民 《中国减灾》 1997年第4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黄河 山东 灾害 危险性 减灾对策 河床 洪峰 洪水
下载PDF
苍山5.2级地震的宏观烈度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华林 郑传贝 +1 位作者 崔昭文 孙昭民 《地震学刊》 CSCD 1998年第2期1-5,17,共6页
以实地考察资料为基础,确定了1995年9月20日苍山52级地震宏观震中,地震等震线、发震构造,并对地震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苍山52级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苍山县沂堂乡台井和塞子一带(北纬34°585′... 以实地考察资料为基础,确定了1995年9月20日苍山52级地震宏观震中,地震等震线、发震构造,并对地震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苍山52级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苍山县沂堂乡台井和塞子一带(北纬34°585′,东经118°08′);工程地质和地形地貌条件,构造环境和震源破裂是影响地震烈度分布的主要因素;其发震构造系共轭破裂,北西向为主破裂,北东向为辅助破裂;研究认为本次地震发生在一条规模较小的北西向断层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沿这条断层不会再发生5级以上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震级 宏观烈度特征 苍山
下载PDF
山东省城市灾害与减灾对策
16
作者 孙昭民 胡政 魏光兴 《灾害学》 CSCD 1997年第1期49-53,共5页
通过分析山东省城市化现状以及带来的城市灾害特点,总结出适合山东特点的城市减灾对策。
关键词 山东 城市化 城市灾害 减灾 自然灾害
下载PDF
Active fault survey on the Tanlu fault zone in Laizhou Bay
17
作者 王志才 邓起东 +8 位作者 杜宪宋 晁洪太 吴子泉 肖兰喜 孙昭民 闵伟 凌宏 杨希海 李长川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6年第5期530-541,共12页
Shallow-depth acoustic reflection profiling survey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e Tanlu fault zone in Laizhou Bay. It is found that the Tanlu fault zone is obviously active during the late Quaternary and it is still the do... Shallow-depth acoustic reflection profiling survey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e Tanlu fault zone in Laizhou Bay. It is found that the Tanlu fault zone is obviously active during the late Quaternary and it is still the dominating structure in this region. The Tanlu fault zone consists of two branches. The KL3 fault of the western branch is composed of several high angle normal faults which had been activ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latest Pleistocene to early Holo- cene, dissected by a series of northeast or approximate east-west trending fault which leaped sediment of the late Pleistocene. The Longkou fault of the eastern branch consists of two right-laterally stepped segments. Late Quaternary offsets and growth strata developed along the Tanlu fault zone verify that the fault zone retained active in the latest Pleistocene to the early Holocene. The Anqiu-Juxian fault that passes through the middle of Shandong and corresponds to the Longkou fault is composed of a series of right-laterally stepped segments. The active faults along the eastern branch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from the Laizhou bay to the north of Anqiu make up a dextral simple shear deformation zon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movement with dip-slip component during the late Quatern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fault survey Tanlu fault zone Laizhou Bay
下载PDF
晚全新世构造与古地震:以南卡斯凯迪亚俯冲带为例
18
作者 S.H.Clarke Jr. +1 位作者 G.A.Carver 孙昭民 《地震地质译丛》 1993年第5期16-20,共5页
沿卡斯凯迪亚俯冲带是否存在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一直是有争论的,有人解释了最近150年的地壳变形资料以及缺乏大震级的冲断层型地震,说明平均每年30—40mm 的板块汇聚是被无震滑动调节的。其他一些人则考虑到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大震级地震... 沿卡斯凯迪亚俯冲带是否存在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一直是有争论的,有人解释了最近150年的地壳变形资料以及缺乏大震级的冲断层型地震,说明平均每年30—40mm 的板块汇聚是被无震滑动调节的。其他一些人则考虑到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大震级地震的缺失,年轻的俯冲板块,俯冲带的倾斜度小(10°—15°),以及平缓的滨外海沟,都与板块间的强烈耦合是一致的,指出卡斯凯迪亚俯冲带具有发生大地震(M_w>8.5)的可能性。南卡斯凯迪亚俯冲带及上覆增生柱部分位于滨外,部分延向北加里福尼亚的内陆(图1)。因此,利用声学反射技术调查俯冲边界的滨外结构,可与陆地古地震的研究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构造 晚全新世 地震 俯冲带
下载PDF
四川汶川Ms8.0级地震北川-映秀地表破裂的复杂现象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邓志辉 杨主恩 +3 位作者 孙昭民 陈桂华 马文涛 孙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509-2513,共5页
通过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级地震后北川和映秀两地的地震破裂带调查,得出几点初步认识:北川-映秀地震破裂带总体上走向NE,倾向NW;北川-映秀地震破裂带以逆冲为主,兼小量走滑运动,并表现出不同地区的复杂性,在北川发现与右旋走... 通过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级地震后北川和映秀两地的地震破裂带调查,得出几点初步认识:北川-映秀地震破裂带总体上走向NE,倾向NW;北川-映秀地震破裂带以逆冲为主,兼小量走滑运动,并表现出不同地区的复杂性,在北川发现与右旋走滑相关的现象,在映秀则可见左旋走滑构造;北川2条地表破裂带挤压逆冲缩短量总和为2.8~3.9m,映秀地表破裂左旋走滑位移为0.52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破裂 复杂性 北川 映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