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7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教兴国背景下高校医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新思路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晓明 苟玮 +2 位作者 胡浩 贾红 李帆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前,国家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重大部署。为了加强高校医学实践教学质量与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通过对医学实验技术队伍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科教兴国背景下高校医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新思路,即深化实验技术队... 目前,国家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重大部署。为了加强高校医学实践教学质量与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通过对医学实验技术队伍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科教兴国背景下高校医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新思路,即深化实验技术队伍与教师队伍的交叉融合,以专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建设实验技术队伍评价体系与职称晋升体系,以教学改革项目为突破,明确实验技术队伍定位及建设目标,以工科领域为参考,放宽医学实验技术队伍职能权限,为当前高校医学实验队技术伍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实验技术队伍 队伍建设
下载PDF
以创新为导向的多学科融合实验教学体系探索
2
作者 孙晓明 孙亚楠 +3 位作者 陈小军 闫景瑞 邓为民 张纬 《实验室科学》 2024年第2期90-93,共4页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型医学人才,通过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强调多学科融合,全面开展以创新为导向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经过四年的实践,初步形成“加强基础实验技能...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型医学人才,通过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强调多学科融合,全面开展以创新为导向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经过四年的实践,初步形成“加强基础实验技能训练-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拓展协作创新精神”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从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思维的开拓性和科研的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 多学科融合
下载PDF
基于Bt毒素的杀虫蛋白理性设计与创新应用策略
3
作者 徐重新 金嘉凤 +5 位作者 孙晓明 沈成 张霄 陈澄宇 刘贤金 刘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25,共30页
Bt毒素是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的具有特殊杀虫功能的大分子蛋白,其制剂和转基因作物已广泛用于害虫防治,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围绕Bt毒素挖掘和提升其应用价值是持续研究的热点,特别是随着Bt毒素结构... Bt毒素是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的具有特殊杀虫功能的大分子蛋白,其制剂和转基因作物已广泛用于害虫防治,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围绕Bt毒素挖掘和提升其应用价值是持续研究的热点,特别是随着Bt毒素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日趋明晰,为其功能修饰和创新应用创造了条件,相关研究蓬勃发展,成效显著。大量研究表明,采用定点突变、结构域替换或融合以及抗独特型抗体模拟等策略,是理性设计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强、杀虫谱更广、非靶标生物安全性更高甚至是可用于害虫抗药性治理的有别于母体Bt毒素的突变体、结构杂合体乃至功能效应物抗体等新型杀虫蛋白的有效手段;此外,采用催化毒素活化、驱动毒素靶向受体结合、促进毒素表达以及同源或异源杀虫材料复配或共表达的协同促效等创新增效策略,也是助推Bt毒素应用价值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Bt毒素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梳理了基于Bt毒素功能修饰的突变体、结构杂合体以及功能效应物抗体等新型杀虫蛋白理性设计和基于Bt毒素功能增效的创新应用策略等相关研究进展,并结合作者团队在模拟Bt毒素杀虫功能效应物抗体靶向设计研发方面的最新成果,探讨了基于Bt毒素的杀虫蛋白理性设计与创新应用策略未来发展动向及潜在可行捷径,为相关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最新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和启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毒素 苏云金芽孢杆菌 杀虫蛋白 定点突变 抗独特型抗体 蛋白融合表达 杀虫增效物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应用对城市声环境影响分析
4
作者 孙晓明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1期85-88,共4页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压力巨大,目前在贯彻落实我国低碳环保的理念下新能源汽车大力普及推广,新能源车的噪音原理与传统燃油车不同,该文从点、线、面3个角度,根据声能量叠加原理和1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通过现场实测采集内燃机汽车和...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压力巨大,目前在贯彻落实我国低碳环保的理念下新能源汽车大力普及推广,新能源车的噪音原理与传统燃油车不同,该文从点、线、面3个角度,根据声能量叠加原理和1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通过现场实测采集内燃机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车外通过噪声样本,并选取城市某区域进行声学模型预测,结合道路车流量等方法,研究新能源汽车比例的变化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交通噪声变化 声能量叠加 新能源汽车 通过噪声
下载PDF
司美格鲁肽+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5
作者 孙晓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77-0080,共4页
讨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病患开展临床治疗过程中,以司美格鲁肽+二甲双胍方案的获益情况。方法 在样本抽取过程中,涉及的日期最早为2023年1月,最晚为2024年2月。病例选择过程中,要求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条件。全部样本中,与... 讨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病患开展临床治疗过程中,以司美格鲁肽+二甲双胍方案的获益情况。方法 在样本抽取过程中,涉及的日期最早为2023年1月,最晚为2024年2月。病例选择过程中,要求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条件。全部样本中,与以上条件吻合的病例共为80份。为确定联合用药在该部分人群中落实的价值,根据抽签分组的形式,将其分到不同的组别。在确定选入的病例中,抽取40例,接受二甲双胍治疗,作为参照组。另外40例以试验组定义,并落实司美格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案。对各组各阶段生成的血脂、血糖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确定最终结果。结果 联合用药计划的实施,使得试验组在胰岛功能、血脂指标方面有着更大的改变,且BMI水平、血糖水平较另一组低,外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较低,P<0.05。结论 应用司美格鲁肽、二甲双胍联合方案对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体重,改善其糖脂代谢异常情况,提高其胰岛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司美格鲁肽 二甲双胍 体重
下载PDF
钨掺杂镍铁水滑石高效电催化析氧反应 被引量:1
6
作者 段欣漩 Marshet Getaye Sendeku +6 位作者 张道明 周道金 徐立军 高学庆 陈爱兵 邝允 孙晓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5,共2页
电解水对制备可持续和清洁的氢气能源至关重要。电解水的阳极析氧反应设计复杂的4-电子转移过程,所需能耗较高,是电解水的速控步骤。催化剂对于析氧反应的进行具有重要作用。镍铁水滑石是最具潜力的碱性非贵金属析氧反应(OER)催化剂,但... 电解水对制备可持续和清洁的氢气能源至关重要。电解水的阳极析氧反应设计复杂的4-电子转移过程,所需能耗较高,是电解水的速控步骤。催化剂对于析氧反应的进行具有重要作用。镍铁水滑石是最具潜力的碱性非贵金属析氧反应(OER)催化剂,但是由于水滑石导电性差、活性位点暴露不充分、对反应中间体吸附较弱等问题,催化活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如何提升催化活性已经被科学家们广泛关注,比如:制造缺陷、掺杂、将水滑石剥离为单层结构和组装为阵列结构等。在本论文中,通过简单的“一锅法”醇解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量W掺杂NiFe-LDH的样品。XRD结果表明合成的NiFeW-LDH的衍射峰与完美NiFe-LDH标准卡片相同,没有其他的衍射峰,表明W没有单独成相,被成功掺杂进入NiFe-LDH。扫描电镜表明NiFeW-LDH为纳米片(尺寸约为~500 nm)组成的3d立体花状结构,且材料中Ni、Fe和W均匀分布。XPS表明材料中W的价态为6+,与未掺杂的NiFe-LDH相比,Fe向高价态移动,表面吸附的OH增多。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中,结果同样表明W6+掺杂有利于H2O和O*中间体的吸附,提高了Fe位点的活性。在1 mol∙L^(−1) KOH中,NiFeW-LDH达到10 mA·cm^(−2)所需过电位是199和237 mV,这比大多数的NiFe基粉末催化剂的性能好。综上,实验和计算表明W掺杂调控催化剂中Fe位点电子结构,优化对反应中间体的吸附,使催化剂具有更高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氧反应 水滑石 钨掺杂 电子相互作用 电催化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臭氧接触式反应器传质机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姚福春 毕莹莹 +4 位作者 唐晨 杜明辉 李泽莹 张耀宗 孙晓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9-1097,共9页
将疏水性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组装成膜接触器,开发了膜接触式臭氧(O_(3))传质技术。对比了气泡传质和膜接触传质的差异,通过O_(3)传质模型和阻力模型对该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传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_(3)可以有效地通过... 将疏水性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组装成膜接触器,开发了膜接触式臭氧(O_(3))传质技术。对比了气泡传质和膜接触传质的差异,通过O_(3)传质模型和阻力模型对该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传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_(3)可以有效地通过疏水性PTFE膜进行传质,当搅拌速度达到1500r/min时,膜传质的表观传质系数(0.3049min-1)与气泡传质(0.3109min-1)相当。同时,膜表面的疏水结构将尾气的湿度降低到0.8g/m^(3)以下,远低于气泡传质(>11.5g/m^(3)),符合进入臭氧发生器的标准,具备回收氧气的可行性。O_(3)的传质通量受液体流速、p H、污染物浓度、气体流量以及进气O_(3)浓度的影响。在pH=11、苯酚浓度为0或pH=7、苯酚浓度为20mg/L时,传质通量达到了0.16g/(m^(2)·h)。O_(3)传质过程的传质阻力主要由膜阻力和液相阻力组成,而通过液相条件控制可以有效减小液相阻力,因此进一步降低传质阻力需要膜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性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 臭氧 接触式反应器 传质
下载PDF
膜传质强化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的研究与机理分析
8
作者 姚福春 毕莹莹 +4 位作者 刘超 唐晨 李泽莹 张耀宗 孙晓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6-91,共6页
为解决传统臭氧(O_(3))曝气技术O_(3)逸散及污染物处理效率不高等问题,以疏水性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材料制成膜接触器,并进行膜接触O_(3)无气泡传质催化O_(3)氧化技术研究。以苯酚为污染物,通过对比实验、催化O_(3)氧化实验、动... 为解决传统臭氧(O_(3))曝气技术O_(3)逸散及污染物处理效率不高等问题,以疏水性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材料制成膜接触器,并进行膜接触O_(3)无气泡传质催化O_(3)氧化技术研究。以苯酚为污染物,通过对比实验、催化O_(3)氧化实验、动力学分析、自由基屏蔽实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等对新技术的传质特性、氧化效果和氧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独O_(3)氧化,催化氧化体系对苯酚的去除情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α-Fe_(2)O_(3)表现出较高的O_(3)催化活性。屏蔽实验通过投加叔丁醇(TBA)和Na_(3)PO_(4)来屏蔽自由基和反应位点,COD去除率较正常实验时分别降低了21.05%和11.80%,说明催化剂表面的路易斯酸性位点是催生·OH的主要原因。膜接触O_(3)无气泡传质与α-Fe_(2)O_(3)催化O_(3)氧化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高效去除苯酚的同时解决了O_(3)逸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 臭氧 α-Fe_(2)O_(3) 氧化 苯酚 自由基
下载PDF
深埋软岩巷道高预应力恒阻耦合支护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孙晓明 姜铭 +3 位作者 赵文超 缪澄宇 张勇 郭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82-2297,共16页
针对深埋软岩巷道揭煤段掘进过程中围岩变形控制的问题,以石垭口煤矿1790回风石门为背景开展研究。首先,依据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与实测结果分析了巷道揭煤段变形破坏特征;其次,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等综合研究手段,揭示了深埋软岩巷道... 针对深埋软岩巷道揭煤段掘进过程中围岩变形控制的问题,以石垭口煤矿1790回风石门为背景开展研究。首先,依据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与实测结果分析了巷道揭煤段变形破坏特征;其次,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等综合研究手段,揭示了深埋软岩巷道揭煤段大变形破坏机理;第三,基于开挖补偿力学效应和NPR(negative Poisson's ratio)长、短锚索耦合控制机理,提出了以NPR长、短锚索为核心的高预应力恒阻耦合控制技术;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验证了该方案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存在围岩变形严重、支护结构破断失效和巷道维护成本高等特征;巷道失稳破坏的根源在于围岩强度低且破碎严重、原支护结构不耦合以及支护强度不足;本文提出全断面“NPR长、短锚索+底角注浆锚杆+反底拱”的控制方案与参数。现场工业性试验中,NPR支护段较普通支护段围岩变形减小300~500 mm,NPR锚索受力最终稳定为340 kN左右。高预应力恒阻耦合支护方案可有效控制深埋软岩巷道揭煤段围岩大变形,为揭煤段围岩安全稳定控制提供了新支护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软岩巷道 揭煤段 高预应力 NPR长、短锚索 开挖补偿力学效应
下载PDF
深部井巷工程高预应力NPR耦合支护技术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晓明 张勇 +1 位作者 何满潮 杨金坤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3年第1期50-65,共16页
深部煤炭资源是未来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证,但受深部“三高一复杂”地质力学环境影响,深部井巷工程岩体大变形失稳问题日渐突出。为解决该问题,以支护-围岩相互作用为突破点,研发了具有高强度、高恒阻、大变形力学特性的系列NPR锚杆/索... 深部煤炭资源是未来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证,但受深部“三高一复杂”地质力学环境影响,深部井巷工程岩体大变形失稳问题日渐突出。为解决该问题,以支护-围岩相互作用为突破点,研发了具有高强度、高恒阻、大变形力学特性的系列NPR锚杆/索,构建了NPR锚杆的本构方程,并开展室内和现场综合力学试验,验证了NPR锚杆/索的独特力学特性;分析了NPR支护-围岩相互作用关系,推导了NPR支护岩体本构关系,阐明了采用NPR耦合支护后的开挖补偿力学效应,揭示了高预应力NPR耦合支护机理;结合大强煤矿实际工况,提出了深部泵房吸水井以NPR锚杆/索为核心的集约化硐室群NPR支护技术。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数据显示:高预应力NPR耦合支护技术可显著提高支护-围岩的承载特性,有效减小井巷工程岩体塑性区的分布及发展范围;支护后支护-围岩应力场趋于均匀化,围岩整体变形量减小68%以上,确保了深部井巷工程岩体的长期稳定。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下的深部井巷工程稳定性控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 井巷工程 高预应力 NPR 耦合支护
下载PDF
万福矿深埋大断面T型交叉点高预应力NPR支护机制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晓明 齐振敏 +4 位作者 缪澄宇 臧金诚 高祥 赵成伟 张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0-1141,共12页
为解决深部大断面软岩巷道交叉点大变形问题,以万福煤矿千米深井巷道交叉点为工程实例,首次在巷道支护中运用微观负泊松比(negative Poisson’s ration,NPR)钢锚索。采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深... 为解决深部大断面软岩巷道交叉点大变形问题,以万福煤矿千米深井巷道交叉点为工程实例,首次在巷道支护中运用微观负泊松比(negative Poisson’s ration,NPR)钢锚索。采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深埋巷道交叉点的围岩变形机制,提出了以微观NPR钢锚索为核心的控制对策。通过室内静力拉伸试验对微观NPR钢锚索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观NPR钢锚索拉伸全过程表现为高恒阻,均匀拉伸,无屈服平台,破断时无明显颈缩现象。通过理论推导,基于T型巷道交叉点围岩最大影响范围,建立微观NPR钢锚索支护T型巷道交叉口最大影响范围计算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再现T型巷道交叉口的破坏演化过程,分析对比普通支护/微观NPR钢锚索支护效果。现场开展支护应用试验与监测,验证了长短微观NPR钢锚索联合支护对策具有良好的交叉口围岩大变形控制效果,为交叉口围岩安全稳定控制提供了新支护材料和支护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深井 大断面 T型巷道交叉点 微观NPR钢锚索 巷道支护
下载PDF
深部泵房吸水井硐室群稳定性控制对策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晓明 朱明群 +5 位作者 张勇 徐爱国 崔力 缪澄宇 赵成伟 张尚坤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93-1703,共11页
为解决深部泵房硐室群失稳现象突出的问题,以大强煤矿-890水平泵房吸水井硐室群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硐室群的破坏原因,对比集约化设计和传统设计对围岩稳定性控制的效果.基于恒阻大变形(NPR)锚索高恒阻、高延伸率和... 为解决深部泵房硐室群失稳现象突出的问题,以大强煤矿-890水平泵房吸水井硐室群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硐室群的破坏原因,对比集约化设计和传统设计对围岩稳定性控制的效果.基于恒阻大变形(NPR)锚索高恒阻、高延伸率和吸能的特性,建立NPR锚索支护下硐室交岔口围岩能量失稳判据,提出以高预应力NPR锚索+立体桁架为核心的泵房吸水井集约化控制对策,并进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相比传统设计,集约化设计简化了硐室布局和施工程序,同时能够减小巷道位移、应力,使塑性区范围减小并趋于均匀化,消除了空间效应;通过NPR锚索的高恒阻大变形和在桁架与围岩间预留的间隙释放围岩变形能,通过NPR锚索的高预应力和立体桁架的强度限制围岩变形,能有效保证巷道稳定;现场应用表明,该对策将围岩变形控制在70 mm以内,应用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 硐室群 集约化 NPR锚索 稳定性控制
下载PDF
基于岩爆碎屑研究的高楼山隧道岩爆机理分析与类型判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晓明 任超 +6 位作者 刘冬桥 何满潮 杨金坤 李志虎 朱嘉杰 袁俊超 齐振敏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7-348,共12页
在建高楼山隧道是通达陇南市及四川省九寨沟的控制性工程,项目具有“三高一大”的特点,是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埋特长公路隧道的典型代表.以现场两种岩爆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冲击岩爆实验系统并设定不同应力路径,首先进行了岩爆实验全过程分... 在建高楼山隧道是通达陇南市及四川省九寨沟的控制性工程,项目具有“三高一大”的特点,是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埋特长公路隧道的典型代表.以现场两种岩爆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冲击岩爆实验系统并设定不同应力路径,首先进行了岩爆实验全过程分析,而后对比研究了板裂屈曲型岩爆实验碎屑(岩爆碎屑1)、爆破冲击型岩爆实验碎屑(岩爆碎屑2)和现场收集的不知类型的岩爆碎屑(岩爆碎屑3)的质量、尺度分布及形状分形维数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岩爆实验图像变化过程,深化了对不同类型岩爆碎屑成因及岩爆机理的认识.结果表明:(1)板裂屈曲型岩爆和爆破冲击型岩爆区别在于破坏主导机制不同,一种为张拉破坏主导,另一种为张剪破坏主导.(2)岩爆碎屑1以中粒、条板状碎屑为主,在长度方向上更容易破碎,且质量远大于岩爆碎屑2,这与竖向应力集中形成板裂化结构的板裂屈曲型岩爆孕育机制密不可分.(3)动载的介入使得岩爆碎屑2受剪切作用明显,因而在厚度方向的破碎更容易且破碎程度更高,形成以粗粒、片状碎屑为主的碎屑,该类型碎屑在现场岩爆中由于质量较大、体积较大、弹射距离较远,因此危害性可能更大.(4)通过上述比对分析,可基本判定岩爆碎屑3对应的岩爆类型为爆破冲击型,且片状、“V”形特征碎屑为该类型岩爆特有的碎屑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岩爆碎屑 岩爆机理 类型判定 板裂屈曲型岩爆 爆破冲击型岩爆
下载PDF
基于光纤传感探测的直升机修理异常振动源定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晓明 苏世伟 +1 位作者 尹华光 王海涛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3年第5期128-137,共10页
目的 针对直升机异常振动故障排除,对振动源进行检测,并分析振源频谱,准确定位异常振动源,指导振动源调整,并对调整情况进行检测,提升直升机异常振动排故效率。方法 结合光纤传感器的振动检测特性应用分析,开发一套基于光纤传感探测的... 目的 针对直升机异常振动故障排除,对振动源进行检测,并分析振源频谱,准确定位异常振动源,指导振动源调整,并对调整情况进行检测,提升直升机异常振动排故效率。方法 结合光纤传感器的振动检测特性应用分析,开发一套基于光纤传感探测的直升机修理异常振动源定位系统,实现直升机的振动源动态监控。结果 识别了直升机的主要振动源,分析统计了振动源频率,梳理了直升机试车、试飞典型振动故障,研究了光纤振动传感器感知被测量的实时调制方法和信号调制的光波解调方法,结合应用需求对市场上成熟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对后端数据处理平台软件进行了重新设计。结论 通过有针对性地创建识别模型库,并对模型库进行实际样本训练,模型准确率可达到66.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直升机修理 振动监测 异常振动源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万福煤矿不同含水率砂岩蠕变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晓明 姜铭 +3 位作者 王新波 臧金诚 高祥 缪澄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4-636,共13页
为研究深部巷道围岩在地下水作用下的长期蠕变力学特性,采用自主研制的深部软岩五联流变试验系统,开展不同含水率(0%、0.8%、1.6%、2.4%、3.3%)下砂岩吸水软化单轴压缩试验及单轴蠕变试验。通过试验结果研究表明:砂岩的单轴抗压强度、... 为研究深部巷道围岩在地下水作用下的长期蠕变力学特性,采用自主研制的深部软岩五联流变试验系统,开展不同含水率(0%、0.8%、1.6%、2.4%、3.3%)下砂岩吸水软化单轴压缩试验及单轴蠕变试验。通过试验结果研究表明:砂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蠕变破坏应力与含水率呈指数下降关系,蠕变破坏应力与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在0.76~0.84之间;砂岩衰减蠕变阶段时间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随应力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径向应变比轴向应变先进入稳态蠕变阶段,破坏应力下径向应变的加速蠕变阶段开始时间要先于轴向应变;基于稳态蠕变速率曲线确定了砂岩的长期强度,径向稳态蠕变速率确定的值略小于轴向,长期强度与含水率之间满足负指数关系;将蠕变试验中径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定义为μc,提出了基于μc值的岩石长期强度确定方法且μc值与含水率无关,对于本次砂岩样品可以认为μc值大于0.3时样品会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加速蠕变破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样品破坏形态由单斜面剪切破坏逐渐演变至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研究结果为地下水作用下巷道长期稳定性分析及巷道蠕变破坏的提前预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蠕变 单轴压缩蠕变 含水率 径向应变 长期强度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微芯片荧光定量RT-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6
作者 曹洪志 王新杰 +6 位作者 高姗姗 孙晓明 邓飞 石艳萍 陈弟诗 陈昌英 李平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48,共4页
为了建立简便快速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荧光定量RT-q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公布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囊膜蛋白E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结合微芯片技术,建立微芯片荧光定量RT-qPCR检测方法。该方法除对PEDV检测为阳性外,对... 为了建立简便快速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荧光定量RT-q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公布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囊膜蛋白E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结合微芯片技术,建立微芯片荧光定量RT-qPCR检测方法。该方法除对PEDV检测为阳性外,对与其同源性较近的致病病毒的检测均为阴性;最低检测限为1 copies/μL,常规荧光RT-qPCR检测限为10 copies/μL。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表明,Ct值变异系数均在2%以内,可对PEDV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检测时间短且重复性好,适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微芯片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囊膜蛋白
下载PDF
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滑模区域到达控制
17
作者 孙晓明 马辛 +2 位作者 刘烨 周悦 邢博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82-2491,共10页
针对一类参数严格反馈型不确定非线性系统,考虑存在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设计一种基于反推方法的自适应滑模区域到达控制器,提高系统对非匹配不确定性及未知干扰的鲁棒性。与传统的设定点控制或位置控制不同,区域到达算法的控制目标是一个... 针对一类参数严格反馈型不确定非线性系统,考虑存在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设计一种基于反推方法的自适应滑模区域到达控制器,提高系统对非匹配不确定性及未知干扰的鲁棒性。与传统的设定点控制或位置控制不同,区域到达算法的控制目标是一个以期望点为中心的目标区域。所设计控制器综合了人工势场法、自适应控制、反推技术、滑模控制和Lyapunov方法。利用人工势场法设计目标势能函数,将区域误差引入势能函数中,结合Lyapunov方法,可以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到达跟踪控制。采用基于反推的区域控制思想,将高阶整体模型分解为低阶子系统,并分别设计相应的滑模面,同时在前n-1步中结合自适应律,能够在线估计非线性系统的不确定参数项,增加所设计控制器的适用性。基于Lyapunov理论证明闭环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控制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格反馈 区域到达控制 人工势场 自适应控制 滑模控制
下载PDF
基于氮气吸附和压汞定量表征砂岩吸水孔隙结构演化规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晓明 丁佳旭 +6 位作者 何林森 石富坤 缪澄宇 张勇 朱明群 杨金坤 谢铖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82-195,共14页
为了探究水对岩石孔隙结构的作用机制,本文依托山东万福煤矿砂岩地层,针对不同浸泡时间作用下的砂岩试样,开展扫描电镜、氮气吸脱附和高压压汞联合孔隙结构测试实验,分析微孔(<2 nm)、介孔(2~50 nm)和大孔(>50 nm)的孔隙结构变化... 为了探究水对岩石孔隙结构的作用机制,本文依托山东万福煤矿砂岩地层,针对不同浸泡时间作用下的砂岩试样,开展扫描电镜、氮气吸脱附和高压压汞联合孔隙结构测试实验,分析微孔(<2 nm)、介孔(2~50 nm)和大孔(>50 nm)的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砂岩孔隙结构类型为狭窄型和楔形结构,孔隙之间具有连通成缝的能力。砂岩吸水过程中孔隙度先减少后增加。微孔占比先减少后增加,介孔和大孔占比先增加后减少。根据广义分形维数和谱宽定量评估孔隙结构,得出其与孔隙质量正相关,即分维差值和谱宽越大,孔隙结构越复杂;而与岩石孔隙度呈负相关,即较大孔隙度对应较小的分维数差值和谱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作用 砂岩 孔隙结构 联合表征 多重分形
下载PDF
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4
19
作者 卢海燕 孙晓明 +4 位作者 林曼曼 刘贤金 卞立平 孙爱东 龚娅萍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3年第1期10-14,共5页
本文对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发展、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的要素、主体及路线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实践介绍了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在落地层面的初步探索,包括体系的标准化、信息化及推广模式等。
关键词 农产品 全程质量控制 体系构建 实践探索
下载PDF
教育机器人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涛 王嘉禧 +5 位作者 刘娜 程媛 苑昊 李帆 孙晓明 胡浩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3年第4期428-432,共5页
随着智能化工业革命的来临,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正在重塑包括教育教学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机器人能够承担教学助手、学习工具和学习伙伴等多种角色,并开始应用于各层次的教育实践中。为探索教育机器人在高等医... 随着智能化工业革命的来临,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正在重塑包括教育教学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机器人能够承担教学助手、学习工具和学习伙伴等多种角色,并开始应用于各层次的教育实践中。为探索教育机器人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运用,加快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笔者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引入教育机器人,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组织学生建立项目团队,为机器人开发出课程服务、课堂讲授和答疑解惑等功能,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将其服务拓展到网上。学生对教育机器人参与教学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机器人能够活跃课堂气氛、高效地提供学习资料,为其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该项目被多家媒体宣传和报道,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机器人 基础医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