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基锆及锆铝交联粘土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来生 李栋藩 +1 位作者 张盈珍 陶龙骧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5-139,共5页
制备了锆交联粘土和锆铝交联粘土.锆交联粘土制备条件的研究表明,直接用ZrOCl2·8H2O水溶液作交联剂,延长老化时间和增大交联剂浓度有利于制备大比表面积及高温有序的锆交联粘土.200℃及300℃吡啶吸附的IR谱... 制备了锆交联粘土和锆铝交联粘土.锆交联粘土制备条件的研究表明,直接用ZrOCl2·8H2O水溶液作交联剂,延长老化时间和增大交联剂浓度有利于制备大比表面积及高温有序的锆交联粘土.200℃及300℃吡啶吸附的IR谱表明锆交联粘土表现为弱酸性,总酸量较多,B酸所占比重大.吡啶吸附的酸强度在200~300℃之间的B酸占该区间酸量的46%.差热分析表明锆交联粘土的热稳定性高于锆铝交联粘土及铝交联粘土,其原因可归于锆交联柱固定了较多的质子,减少了迁往粘土八面体层的质子数,从而增加了交联粘土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稳定性 锆交联粘土 催化剂 锆铝交联粘土
下载PDF
羟基硅铝交联粘土的酸性和反应性能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来生 李栋藩 +1 位作者 张盈珍 陶龙骧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49-353,共5页
用吡啶程序升温脱附和吡啶吸附IR光谱研究硅铝交联粘土的酸性特点。与铝交联粘土比,硅铝交联粘土的强酸性随着预处理温度的升高而更易损失。硅铝交联粘土中B酸占总酸量的比重比铝交联粘土大。吡啶吸附IR光谱测得200~300℃... 用吡啶程序升温脱附和吡啶吸附IR光谱研究硅铝交联粘土的酸性特点。与铝交联粘土比,硅铝交联粘土的强酸性随着预处理温度的升高而更易损失。硅铝交联粘土中B酸占总酸量的比重比铝交联粘土大。吡啶吸附IR光谱测得200~300℃酸性强度范围内硅铝交联粘土中B酸占该区间总酸量的40%,而铝交联粘土为14%。硅铝交联粘土上异丙苯裂化反应活性和邻二甲苯异构化反应活性与交联粘土的酸性特点和孔结构有关。与HZSM-5比,交联粘土的大孔结构有利于邻二甲苯发生岐化反应。硅铝交联粘土比铝交联粘土有较高的转化率及脱烷基反应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酸性 竣基硅铝柱 交联粘土
下载PDF
羟基硅铝交联粘土的合成和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孙来生 李栋藩 陶龙骧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92-395,共4页
羟基硅铝交联粘土的合成和热稳定性研究孙来生,李栋藩,陶龙骧(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116023)关键词蒙脱土,硅铝柱,热稳定性,^(27)Al NMR交联粘土作为一种新型催化材料出现以来,其热稳定性一直是... 羟基硅铝交联粘土的合成和热稳定性研究孙来生,李栋藩,陶龙骧(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116023)关键词蒙脱土,硅铝柱,热稳定性,^(27)Al NMR交联粘土作为一种新型催化材料出现以来,其热稳定性一直是重要研究课题,对影响交联粘土热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 硅铝高联粘土 合成 热稳定性
下载PDF
汽车尾气净化用Pt/ZrO_2-CeO_2催化剂的表征与性能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淑莲 李时瑶 +1 位作者 吴春田 孙来生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7-69,共3页
汽车尾气净化用三效催化剂是一个多元复合型催化剂.以氧化铈或氧化铝为载体的催化剂其物理化学性质及催化性能已有报道[1,2],但载体氧化铈中添加氧化锆对催化剂性能影响的报道并不多.本文利用H2TPR,COTPD和贮氧量测... 汽车尾气净化用三效催化剂是一个多元复合型催化剂.以氧化铈或氧化铝为载体的催化剂其物理化学性质及催化性能已有报道[1,2],但载体氧化铈中添加氧化锆对催化剂性能影响的报道并不多.本文利用H2TPR,COTPD和贮氧量测定等技术表征了CeO2中加入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锆 二氧化铈 催化剂 尾气净化 三效
下载PDF
聚乙烯醇缩丁醛LB膜制备及其对硬脂酸镉LB膜的修饰 被引量:1
5
作者 穆劲 肖童 +1 位作者 孙来生 杨孔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1365-1368,共4页
研究了PVB单分子膜的π~A曲线和稳定性,沉积了优质LB膜,发现将PVB与CdSt_2形成交替异质的LB膜能提高膜的光学质量;在CdSt_2 LB膜的上面封装PVBLB膜能保持CdSt_2 LB膜的结构。
关键词 聚合物 PVB LB膜 交替LB膜 修饰
下载PDF
小骨窗开颅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来生 孟伟 +1 位作者 王余军 陈新成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11期75-77,共3页
目的研究小骨窗开颅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11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术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接受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加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组58例接受内镜辅助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 目的研究小骨窗开颅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11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术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接受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加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组58例接受内镜辅助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为(89.36±15.72)min,术中出血量为(58.73±12.91)mL,少于对照组(128.75±21.43)min、(84.61±15.7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21、9.696,P<0.05);治疗组术后1、3、5、7、14 d血肿吸收率为12.07%、60.34%、20.69%、6.90%、0.00%,对照组为0.00%、8.47%、45.76%、33.90%、1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4、34.975、8.274、13.078、7.319,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0%,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缩短手术用时,减轻创伤,减少出血,血肿清除效果更好,手术安全性更高,有良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 治疗 效果
下载PDF
早期联合应用经额软通道穿刺术和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重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16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新成 吴自成 +2 位作者 孟伟 孙来生 黄启化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1期95-96,共2页
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高病死率及高致残率的疾病,手术治疗刻不容缓。微创引流简单易行,操作时间短,但血肿引流不彻底,减压不充分,再出血概率高;开颅手术准备时间长,对手术条件要求高,对脑组织损伤大,但血肿清除彻底,减压... 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高病死率及高致残率的疾病,手术治疗刻不容缓。微创引流简单易行,操作时间短,但血肿引流不彻底,减压不充分,再出血概率高;开颅手术准备时间长,对手术条件要求高,对脑组织损伤大,但血肿清除彻底,减压充分。作者联合应用经额软通道穿刺术和经侧裂人路手术治疗该类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共1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经额穿刺及经外侧裂入路 重型脑出血 基底节区 显微神经外科
下载PDF
过表达miR-497通过靶向作用于神经调节蛋白受体降解蛋白1(Nrdp1)促进U87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3
8
作者 高永 孙来生 +1 位作者 吴自成 陈新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51-1055,1061,共6页
目的在U87人脑胶质瘤细胞中过表达miR-497,探讨miR-497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包装阴性对照(NC)及miR-497慢病毒;构建U87-NC及U87-miR-497细胞系;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497在U87细胞中与神经调节蛋白受体降解蛋白1(Nrd... 目的在U87人脑胶质瘤细胞中过表达miR-497,探讨miR-497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包装阴性对照(NC)及miR-497慢病毒;构建U87-NC及U87-miR-497细胞系;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497在U87细胞中与神经调节蛋白受体降解蛋白1(Nrdp1)的靶向关系;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Nrdp1、AKT及磷酸化的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包装p GLV3/H1-NC及p GLV3/H1-miR-497慢病毒;构建稳定的U87-NC及U87-miR-497细胞系;过表达miR-497的U87-miR-497细胞较对照组U87-NC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增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497在U87细胞中靶向作用于Nrdp1;在稳定感染细胞中,过表达miR-497后Nrdp1蛋白水平降低,p-AKT蛋白水平增加,而AKT蛋白未见明显改变。结论过表达miR-497通过靶向作用于Nrdp1促进U87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增殖 U87细胞 miR-497 神经调节蛋白受体降解蛋白1(Nrdp1) AKT P-AKT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伴侧裂区血肿8例急诊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新成 孟伟 +2 位作者 吴自成 孙来生 黄启化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4期133-134,共2页
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5月共收治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合并侧裂区较大脑内血肿患者8例,手术前有颅高压表现,其中4例出现脑疝表现,经头颅CTA或手术证实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均经急诊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肿 急诊手术
下载PDF
醒脑静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盖广超 孟伟 +1 位作者 孙来生 黄企化 《黑龙江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1371-1373,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降颅压、止血、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IL-6及TNF-α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醒脑静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降颅压、止血、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IL-6及TNF-α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IL-6及TNF-α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3、5、7天IL-6浓度分别为175.91±25.76、138.02±18.23、125.16±20.61,显著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患者的193.61±16.72、174.91±18.30、160.03±12.05(P<0.05);治疗组患者第3、5、7天的TNF-α浓度比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治疗组有30例患者清醒,其平均清醒时间为(18.20±4.65)d,对照组有17例患者清醒,其平均清醒时间为(22.45±5.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残、植物生存及死亡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良好和死亡人数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提高患者恢复率,缩短昏迷时间,改善预后,降低细胞因子IL-6及TNF-α水平,最大程度保护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醒脑静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孟伟 孙来生 +3 位作者 陈新成 盖广超 王余军 吴自成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8期193-195,共3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3D-slicer软件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次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8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3D-slicer软件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次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8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3D-slicer软件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统计并分析各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差异,计算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62%%明显优于对照组78.05%(χ^2=7.50,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1.35±0.22)h、住院时长(10.33±0.41)d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5.33±1.33)mL少于对照组,MRS评分(2.01±0.04)分低于对照组(t=8.39、10.14、15.22、7.44,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2.38%较对照组19.51%相比更低(χ^2=6.30,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3D-slicer软件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更佳,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slicer软件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自成 陈新成 +3 位作者 孟伟 王余军 孙来生 杨星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11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脑室型颅内压监测的作用。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5月9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9例患者通过保守方法监测颅内压,视作对照组,另外49例患者接受脑室型颅内压监测仪监测,视... 目的分析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脑室型颅内压监测的作用。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5月9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9例患者通过保守方法监测颅内压,视作对照组,另外49例患者接受脑室型颅内压监测仪监测,视作观察组,比较两组脱水剂使用时间、脱水剂使用剂量、住院时间、预后。结果观察组甘露醇使用剂量、甘露醇持续使用时间、脱水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与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GOS 1分、2分、4分、5分比重分别为6.12%、12.24%、40.82%、22.45%,优于对照组20.41%、28.57%、20.41%、4.08%(χ~2=3.874、4.021、4.804、7.184,P<0.05)。结论脑室型颅内压监测用于特重型颅脑损伤中能够减少甘露醇使用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特重型 脑室型颅内压 监测
下载PDF
脑出血破入脑室临床治疗中颅骨钻孔侧脑室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吴自成 陈新成 +3 位作者 孟伟 孙来生 王余军 杨星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9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破入脑室临床治疗中颅骨钻孔侧脑室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单纯颅骨钻孔侧脑室引... 目的探讨脑出血破入脑室临床治疗中颅骨钻孔侧脑室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单纯颅骨钻孔侧脑室引流治疗,治疗组接受侧脑室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比较两组意识与血肿消除效果、临床疗效、术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与术后6周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结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3 d意识转清率(9.80%vs 27.45%)、术后2周血肿基本清除率(54.90%vs 84.31%)均更高,侧脑室平均引流时间[(13.14±2.53)d vs(6.24±1.50)d]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9、10.427,t=16.753,P<0.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1个月、2个月的MMSE评分、MoCA评分与ADL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6周GO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破入脑室临床治疗中颅骨钻孔侧脑室引流术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的疗效确切,可以提高血肿清除效果,缩短侧脑室引流时间,加快患者意识恢复,改善其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室 侧脑室引流术 腰大池引流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格拉斯哥结局评分
下载PDF
神经内镜直视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幕上大容积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14
作者 吴自成 陈新成 +3 位作者 孟伟 王余军 孙来生 杨星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2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用神经内镜直视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幕上大容积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幕上大容积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去... 目的:探讨用神经内镜直视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幕上大容积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幕上大容积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神经内镜直视下微创血肿清除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累积死亡率及预后不良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7天及第21天,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累积死亡率和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幕上大容积脑出血患者进行神经内镜直视下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显著,能快速清除血肿,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降低其死亡率及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且其术后的并发症较少,手术的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直视下微创血肿清除术 老年 幕上大容积脑出血 并发症
下载PDF
8例重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二次手术治疗体会
15
作者 陈新成 孙来生 +2 位作者 黄启化 吴自成 孟伟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4期502-502,共1页
目的:探讨重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后再出血,二次手术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8例重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复查头部CT后明确发现再次出血,均需再次开颅血肿清除,根据可能存在的不同再出血的原因,手术中针对性采取各种方法... 目的:探讨重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后再出血,二次手术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8例重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复查头部CT后明确发现再次出血,均需再次开颅血肿清除,根据可能存在的不同再出血的原因,手术中针对性采取各种方法最终止血完善,血肿腔放置引流管持续引流。结果8例重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二次手术后复查头部CT,有2例术后再次出血,经尿激酶冲洗,血肿引流满意;其余6例术后未再次出血;其中1例出现大脑中动脉区域脑梗死,活血化瘀等治疗后,梗死范围显著缩小。患者出院时按GOS评价治疗效果:恢复良好:2例(25.0%);中重残:4例(50.0%);植物生存:1例(12.5%);死亡:1例(12.5%)。结论重症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后再出血,二次手术术中要根据不同再出血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止血方法,仍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基底节区脑出血 再出血 二次手术
下载PDF
单侧入路大脑镰切开治疗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自成 陈新成 +4 位作者 孟伟 王余军 盖广超 孙来生 黄启化 《江苏医药》 CAS 2017年第13期966-968,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大脑镰切开治疗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伤患者89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行单侧入路大脑镰切开术;对照组41例,行双侧入路额叶冠状开颅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大脑镰切开治疗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伤患者89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行单侧入路大脑镰切开术;对照组41例,行双侧入路额叶冠状开颅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以GOS评估患者预后;以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评估患者额叶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54.2%vs.29.3%)(P<0.05);观察组死亡3例(6.2%),对照组死亡7例(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患者FAB评分高于对照组[(9.4±0.8)分vs.(7.2±1.0)分](P<0.05)。结论单侧入路大脑镰切开治疗非对称性脑挫伤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额叶 大脑镰切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