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endelenburg体位人工气腹对压力控制通气预设气道压改变引起呼吸力学指标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树俊 姜艳华 +1 位作者 刘海梅 王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9-211,215,共4页
目的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压力控制通气(PCV)时,Trendelenburg体位、人工气腹下与平卧位、非气腹相比呼吸力学指标随预设气道压变化情况。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0例,入室后常规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后以容量控制通气(VCV)作为... 目的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压力控制通气(PCV)时,Trendelenburg体位、人工气腹下与平卧位、非气腹相比呼吸力学指标随预设气道压变化情况。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0例,入室后常规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后以容量控制通气(VCV)作为基础通气方式,5 min后切换为PCV,以此时气道压为人工气腹前预设气道压,之后分别依次减少1 cm H_2O、恢复为预设值、增加1 cm H_2O;人工气腹15 min后气道压作为气腹后预设气道压,之后重复上述过程,每个时间点至少间隔5 min,记录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_2)、潮气量(VT)、动态肺顺应性(Cdyn),其中VT、Cdyn连续记录5个值取平均数,观察患者术后苏醒情况。结果人工气腹、Trendelenburg体位后,患者Cdyn、VT减小(P<0.01),MAP升高(P<0.05);预设气道压改变1 cm H_2O时,ΔVT减小(P<0.05),Cdyn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V时,Trendelenburg体位、气腹状态下预设气道压每改变1个单位与平卧位、非气腹相比,VT改变明显减小而Cdyn改变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通气模式 人工气腹 Trendelenburg体位 肺顺应性
下载PDF
不同通气模式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呼吸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树俊 方波 +2 位作者 王品莹 赵楠溪 王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93-697,共5页
目的观察小潮气量容量控制通气(VCV)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压力控制通气(PCV)联合PEEP对老年患者呼吸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手术患者51例,男25例,女26例,年龄65~80岁,BMI 18~30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 目的观察小潮气量容量控制通气(VCV)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压力控制通气(PCV)联合PEEP对老年患者呼吸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手术患者51例,男25例,女26例,年龄65~80岁,BMI 18~30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VP组(VCV+PEEP)和PP组(PCV+PEEP),每组25例。气腹期间VP组以VT6 ml/kg+5cmH2O PEEP模式通气,PP组将VT设为6 ml/kg通气3 min后切换为PCV并加用5cmH2O PEEP进行通气。记录气管插管VCV通气5min(T1)、建立人工气腹5 min(T2)、建立人工气腹35min(T3)、建立人工气腹65min(T4)、手术结束(T5)、拔管前(T6)时VT、动态肺顺应性(Cdyn)、RR、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和PETCO2。记录T1、T3、T4和离开PACU(T7)时PaO2、PaCO2,并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记录术后5d内肺部并发症(PPCs)情况。结果与VP组比较,T2-T4时PP组VT明显升高、Cdyn明显增大(P<0.05),T3-T5时PP组RR明显减慢(P<0.05),T2-T5时PP组Ppeak和Pplat明显降低(P<0.05),T4时PP组PETCO2和PA-aDO2明显降低、PaO2明显升高、RI明显减小、OI明显增大(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PP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V联合PEEP通气模式明显降低Ppeak和Pplat、增高VT和增大Cdyn,同时明显改善气腹65min时肺氧合功能,所以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术中应优先考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老年患者 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确诊肝部分切除术空气栓塞一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树俊 王晓龙 +1 位作者 王赟 王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5-206,共2页
患者,男,59岁,身高180cm,体重76kg,因"右上腹胀闷不适1月"入院。既往乙型肝炎病史,患者入院后完善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胆囊结石,拟在全麻下行肝脏Ⅳ、Ⅶ、Ⅷ段不规则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心... 患者,男,59岁,身高180cm,体重76kg,因"右上腹胀闷不适1月"入院。既往乙型肝炎病史,患者入院后完善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胆囊结石,拟在全麻下行肝脏Ⅳ、Ⅶ、Ⅷ段不规则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心肺功能和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无手术史、药物和食物过敏史。患者入室后常规建立上肢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吸氧,BP 158/90mm Hg,HR 80次/分,SpO2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部分切除术 空气栓塞 乙型肝炎 肝炎后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食物过敏史 胆囊切除术 麻醉诱导 上肢静脉 胆囊结石
下载PDF
CT引导下茎乳孔面神经脉冲射频联合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育凡 杨立志 +4 位作者 李明 王水元 崔浩 孙树俊 杨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76-878,共3页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IFP)也称Bell麻痹,又称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面瘫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病率高达(11.5~53.3)/10万。既往针对IFP主要以静脉或...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IFP)也称Bell麻痹,又称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面瘫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病率高达(11.5~53.3)/10万。既往针对IFP主要以静脉或口服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针灸及康复理疗为治疗手段,但对于顽固性IFP病人上述治疗方案往往效果欠佳。有报道30%的IFP病人即使后期进行面神经减压或神经移植手术仍面临面肌无力、面肌痉挛等面神经部分功能难以恢复的问题,所以把握窗口期积极干预加速面神经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属于一种神经调控技术,主要利用射频电流所产生的电场效应而使神经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达到缓解疼痛、调控神经功能的目的。作为疼痛治疗手段已有70余年的历史,其通过作用于第一级感觉神经元(三叉神经半月节、脊神经背根神经节等)有效地缓解部分顽固性疼痛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脉冲射频 非特异性炎症 顽固性疼痛 面肌痉挛 康复理疗 面神经炎 肌无力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治疗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邹天浩 吴雨菲 +2 位作者 尹青华 孙树俊 杨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02-907,共6页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常引起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不良结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相应的经济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增高。研究表明,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常引起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不良结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相应的经济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增高。研究表明,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A,BTX-A)可用于治疗多种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文献,阐述了A型肉毒毒素治疗常见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有效性及安全性等;以期为临床医师在BTX-A治疗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帮助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神经病理性疼痛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COVID-19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姚春霖 孙燕 +2 位作者 陈蕊 孙树俊 林云 《医学新知》 CAS 2021年第1期14-22,共9页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研究领域最新进展和研究趋势。方法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1月15日COVID-19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截至2020...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研究领域最新进展和研究趋势。方法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1月15日COVID-19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5日,共检索到58000余篇COVID-19相关文章。Lancet是刊发COVID-19文章最多的杂志;美国是发表COVID-19文章最多的国家,其次是中国;Zhang W是发表COVID-19文章(45篇)最多的作者,而被引最高的作者是Huang CL(5580次)。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形成15个聚类,最大聚类为#0羟氯喹。结论美国和中国是COVID-19领域主要研究贡献国,COVID-19临床表现、感染机制与治疗方法是主要研究领域,而患者预后可能是新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甲强龙与地塞米松复合托烷司琼对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高危患者的预防效果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运 赵楠 +1 位作者 孙树俊 方波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24-226,231,共4页
目的比较甲强龙与地塞米松分别复合托烷司琼预防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PONV)高危患者的效果。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PONV高危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甲强龙复合托烷司琼组(MT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甲强龙40mg和托... 目的比较甲强龙与地塞米松分别复合托烷司琼预防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PONV)高危患者的效果。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PONV高危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甲强龙复合托烷司琼组(MT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甲强龙40mg和托烷司琼5mg;地塞米松复合托烷司琼组(DT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7.5mg和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托烷司琼组(T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对照组(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后24h内PONV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DT组比较,MT组术后0—2h、2~6h时段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2h时恶心呕吐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MT组和DT组术后0~24h时段PONV发生率和恶心呕吐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T组术后2—6h、6—12h时段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6、12h时恶心呕吐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MT组和DT组头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T组眩晕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MT组和D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强龙复合托烷司琼对PONV高危患者术后6h内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优于地塞米松复合托烷司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投药和剂量 吲哚类/投药和剂量 甲泼尼龙/投药和剂量 甲状腺切除术/副作用 手术后恶心呕吐/预防和控制
原文传递
一例深肌松下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例分享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树俊 林云 +1 位作者 陈向东 姚尚龙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9年第15期21-21,共1页
病例情况:男性患者,66岁,以“腹部胀气伴疼痛半月”为主诉入院。患者半月前因腹部胀气伴轻度疼痛于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见胃角灰白组织,活检提示:胃角低分化腺癌,部分印戒细胞癌。患病以来未予特殊治疗,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患者自... 病例情况:男性患者,66岁,以“腹部胀气伴疼痛半月”为主诉入院。患者半月前因腹部胀气伴轻度疼痛于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见胃角灰白组织,活检提示:胃角低分化腺癌,部分印戒细胞癌。患病以来未予特殊治疗,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患者自述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及手术史。患者术前诊断明确,拟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 病例 男性患者 肌松 低分化腺癌 印戒细胞癌 药物过敏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