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2例脑损伤综合征1岁患儿呼吸道感染发病情况回顾性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覃耀真 张晓春 +3 位作者 李凌 黎丽 陈波 孙榛誉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了解1岁脑损伤综合征患儿有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等3种常见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情况。[方法]根据日常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种和诱因,制作问卷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儿科康复部医师,对1岁脑损伤综... [目的]了解1岁脑损伤综合征患儿有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等3种常见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情况。[方法]根据日常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种和诱因,制作问卷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儿科康复部医师,对1岁脑损伤综合征患儿呼吸道感染发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年人均呼吸道感染5.99±2.42次,呼吸道感染患病率100%,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病率48.04%,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病率7.84%;早产儿组年人均呼吸道感染次数多于足月儿组;训练时间越长,呼吸道感染次数越多;诱因前5位依次为:护理不当(32.90%),密切接触上感患者(30.93%),营养不良(9.33%),佝偻病(7.04%),居室通风不良(6.87%)。[结论]1岁脑损伤综合征患儿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患病率高,患病次数与其胎龄和康复训练时间长短存在相关性,护理不当和密切接触上感患者是其突出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综合征 呼吸道感染 儿童 调查
下载PDF
小儿癫痫从痰论治研究概况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波 覃耀真 +1 位作者 孙榛誉 郑琦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72-74,共3页
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中医称“痫证”,俗称“羊痛风”,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惊掣啼叫,喉中发出异声,片刻即醒,醒后一如常人等为常见典型表现。本病病程长,常反复发作,
关键词 小儿癫痫 从痰论治 综述
下载PDF
中药熏蒸辅助治疗肌张力增高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覃耀真 孙榛誉 +1 位作者 陈波 郑琦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熏蒸1号"辅助治疗肌张力增高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熏蒸1号"(桑寄生30 g,白芍3...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熏蒸1号"辅助治疗肌张力增高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熏蒸1号"(桑寄生30 g,白芍30 g,伸筋草30 g,宽筋藤30 g,鸡血藤30 g,杜仲20 g,黄芪20 g,桂枝10 g)熏蒸治疗,每次治疗20 min;对照组36例予常规康复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天,周日休息,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肌张力改善情况。[结果]基本正常化治疗组17例,对照组1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肌张力改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熏蒸1号"辅助治疗肌张力增高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能降低肌张力,提高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协调障碍 脑性瘫痪 肌张力 中药熏蒸
下载PDF
沙盘游戏联合综合干预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恩耀 原丹 +7 位作者 赵鹏举 李立国 杨健全 孙榛誉 徐翠香 于谦 夏斯曼 牛少朵 《中国康复》 2019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分析沙盘游戏联合综合干预在儿童孤独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孤独症患儿86例,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干预治疗,观察组加用沙盘游戏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及6个月时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评... 目的:分析沙盘游戏联合综合干预在儿童孤独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孤独症患儿86例,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干预治疗,观察组加用沙盘游戏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及6个月时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评分、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以及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C-PEP)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及6个月后,2组ABC及ATEC评分均较治疗前呈明显下降趋势(均P <0. 05),且各时间点观察组ABC及ATE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 05); 2组治疗6个月后,CPEP各功能领域得分及其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儿年龄与治疗效果存在负相关(r=-0. 524,P <0. 001)。结论:沙盘游戏联合综合干预对儿童孤独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综合干预,且其治疗效果与年龄呈负相关,这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盘游戏 综合干预 儿童孤独症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肠道菌群与行为症状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锐豪 郑鹏远 +4 位作者 刘思濛 汤有才 李恩耀 孙榛誉 江淼淼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63-669,共7页
目的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肠道菌群的构成及其与行为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0名ASD儿童为ASD组,20名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统计两组相关基本信息.对两组儿童粪便样本中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高... 目的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肠道菌群的构成及其与行为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0名ASD儿童为ASD组,20名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统计两组相关基本信息.对两组儿童粪便样本中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高变区进行测序,并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评估ASD儿童行为症状的严重程度.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ASD儿童肠道菌群与行为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表明两组儿童肠道微生态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SD组儿童α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hannoneven)显著降低(P<0.05);粪便Firmicutes比例显著降低,而Acidobacteria比例显著增高(P<0.05).ASD组儿童粪便的优势菌群为Megamonas、Megasphaera、Barnesiella等;而健康对照组儿童粪便的优势菌群为Eubacterium_rectale_group、Ezakiella、Streptococcus等.且Megamonas丰度与ASD儿童健康/身体/行为和语言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ASD的发展及其行为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肠道菌群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肠道微生态 行为症状 儿童
下载PDF
沙盘游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榛誉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20期2512-2514,共3页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孤独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料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应用行为...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孤独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料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结构化教学(TEACCH)、感觉统合训练(SIT)、听觉统合训练(AIT)、音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沙盘游戏疗法,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4个月、8个月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的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治疗4个月后CA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4,P<0.05),治疗8个月后CA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503,P<0.05)。观察组治疗4个月后AB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3,P<0.05)。治疗8个月后AB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3,P<0.05)。观察组治疗4个月后ATE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6,P<0.05)。治疗8个月后ATE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4,P<0.05)。结论:沙盘游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患儿疗效显著对改善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沙盘游戏 康复训练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事件相关电位指导下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孤独症儿童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简婕 刘智慧 +3 位作者 李立国 孙榛誉 赵鹏举 李恩耀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1512-1517,共6页
目的:分析事件相关电位(ERP)指导下的高频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ASD儿童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 目的:分析事件相关电位(ERP)指导下的高频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ASD儿童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儿均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rTMS治疗,实验组根据ERP指导下的脑功能异常区域进行对应的高频和低频rTMS治疗。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孤独症治疗评估表(ATEC)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CARS评分、ABC评分及ATEC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CARS评分(34.63±1.94)显著低于对照组(35.73±1.96,P<0.05),ABC总分(50.10±4.55)显著低于对照组(54.53±5.43,P<0.05),ATEC总分(53.53±4.70)显著低于对照组(59.07±5.95,P<0.05);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CARS评分(33.87±2.49)显著低于对照组(31.50±2.05,P<0.05),ABC总分(50.00±5.13)显著低于对照组(40.01±4.86,P<0.05),ATEC总分(47.00±5.08)显著低于对照组(54.93±6.70,P<0.05)。结论:ERP指导下rTMS治疗方案在ASD治疗上较常规rTMS疗效更显著,可以为ASD患儿的rTMS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事件相关电位 疗效
下载PDF
“地板时光”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恩耀 牛少朵 +3 位作者 赵鹏举 孙榛誉 徐翠香 郑瑞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65-1467,共3页
孤独症又统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与自闭症同义,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它是导致儿童功能性残障的主要疾病之一,但病因尚不明确。该病使患儿... 孤独症又统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与自闭症同义,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它是导致儿童功能性残障的主要疾病之一,但病因尚不明确。该病使患儿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无法真正融入社会,并且给患儿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目前在临床上对于儿童孤独症的治疗,大多以综合训练为主,加上一些其他辅助训练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综合康复训练 疗效观察 患儿 临床 儿童孤独症 刻板行为 活动范围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脑瘫幼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赵鹏举 李恩耀 +2 位作者 孙榛誉 尹保奇 徐翠香 《江苏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瘫幼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制备缺血缺氧性脑瘫幼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GM1组、NGF组和联合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联合组腹腔注射GM1 10ml/kg和NGF 10ml/kg,GM...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瘫幼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制备缺血缺氧性脑瘫幼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GM1组、NGF组和联合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联合组腹腔注射GM1 10ml/kg和NGF 10ml/kg,GM1组腹腔注射GM1 10ml/kg和生理盐水10ml/kg,NGF组腹腔注射NGF 10ml/kg和生理盐水10ml/kg,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kg;每天1次,共14d。给药完成后对每组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价,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以及缺血侧海马区细胞凋亡情况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联合组、GM1组和NGF组神经行为学实验评分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且联合组高于GM1组和NGF组(P<0.05)。联合组、GM1组和NGF组凋亡细胞数目、MDA和NO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NSE和SOD水平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且联合组较GM1组和NGF组更明显(P<0.05)。结论 GM1联合NGF可有效减少脑损伤造成的神经细胞凋亡,改善脑瘫幼鼠的神经行为学能力和记忆力,效果优于单一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神经节苷脂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行为学
原文传递
虚拟现实视频游戏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闻春波 尹保奇 +3 位作者 赵永红 孙榛誉 杨健全 韩晓霞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882-1885,共4页
目的研究虚拟现实视频游戏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5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年龄为(5.4±1.2)岁(5~7岁)。根据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评估结... 目的研究虚拟现实视频游戏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5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年龄为(5.4±1.2)岁(5~7岁)。根据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评估结果患儿均位于Ⅰ~Ⅱ级。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视频游戏组和常规锻炼组,分别进行为期6周的功能锻炼,评价指标包括平均练习时间,6min步行测试(6MWT)及粗大运动功能测量挑战模块(GMFMS-CM)测量评估。结果视频游戏组患儿的视频游戏平均练习时间为(44.2±6.1)min,干预过程中治疗者的鼓励工作较为重要,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占较高比例,需重视研究起始的技术指导和培训;Likert量表平均反馈情况提示,研究中采用的练习项目适合患者群体;视频游戏组GMFMS-CM研究结果显示,经干预后患者的评分显著改善[平均差值为4.8分,四分位数(IQR)4.68,Z=-2.025,P=0.035],常规锻炼组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6MWT测试结果显示,视频游戏组的平均水平显著增加(平均差值69.1m,IQR40.2m,Z=-2.108,P=0.045),常规锻炼组则显著低于视频游戏组研究对象的平均水平,并且在研究时间段内基本无显著性改变。结论对于脑瘫患儿,在常规功能康复锻炼的基础上予家庭式的虚拟现实视频游戏练习能够延长患儿锻炼的时间,另一方面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有利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视频游戏 脑性瘫痪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