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滨州市6~16岁少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现况调查 被引量:9
1
作者 孙殿凤 衣明纪 李彦丽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06-809,共4页
目的:比较少年(12~16岁)与学龄儿童(6~11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儿童ADHD的全面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以学校为单位从鲁北4县市抽取4263名6~1... 目的:比较少年(12~16岁)与学龄儿童(6~11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儿童ADHD的全面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以学校为单位从鲁北4县市抽取4263名6~16岁儿童,采用问卷调查和专科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按DSM-Ⅳ的ADHD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根据症状维度分布进一步区分为3种亚型:注意缺陷型(ADHD-I)、多动冲动型(ADHD-HI)和混合型(ADHD-C)。结果:(1)6~16岁少儿ADHD的总患病率为6.4%,ADHD-I型是主要类型,占63.7%;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8.9%vs4.1%,P<0.001);少年患病率低于学龄儿童(5.3%vs.7.7%,P=0.002)。(2)不同年龄少儿ADHD亚型分布有差别,与学龄儿童组相比,少年组ADHD-HI和ADHD-C明显减少(9.5%vs.18.4%,9.5%vs.32.7%),ADHD-I明显增多(81.0%vs.49.0%)(P<0.001);少年ADHD患者的3项注意缺陷症状因子和6项多动-冲动症状因子患病率降低(P<0.001或0.01或0.05)。结论:注意力缺陷是少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核心症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较高年龄组的少年中患病率有降低趋势,多动-冲动症状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患病率 临床特点 学龄儿童 少年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某高等职业学院女生儿童期性虐待情况 被引量:5
2
作者 孙殿凤 孙言平 +2 位作者 段亚平 仇莉 刘翠梅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0-401,共2页
目的了解高等职业学院女生儿童期性虐待发生情况,探讨性虐待对成年女生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性虐待问题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对某高等职业学校701名女生儿童期性虐待经历及其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701名女生中有155人(2... 目的了解高等职业学院女生儿童期性虐待发生情况,探讨性虐待对成年女生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性虐待问题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对某高等职业学校701名女生儿童期性虐待经历及其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701名女生中有155人(22.11%)回答18岁以前曾经历过至少1次1种或多种性虐待,其中98人(13.98%)回答经历过至少1次1种性虐待,57人(8.13%)回答经历过多种性虐待;以其经历过的最严重的性虐待进行统计,有75人(10.70%)被非身体接触性性虐待,有80人(11.41%)被身体接触性性虐待,其中包括26人(3.71%)被试图性交和8人(1.14%)被强行性交。16岁以前有117人(16.69%)曾经历过性虐待。与没有性虐待经历的女生比较,有儿童期性虐待经历的女生行为症状因子得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重视女童性虐待问题,儿童期性虐待经历是导致成年后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虐待 精神卫生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学生 儿童
下载PDF
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殿凤 衣明纪 刘金兰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对 4~ 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以降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0 0名 4~ 5岁儿童的行为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 ,应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不同家庭精神环境特征对 4~ 5...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对 4~ 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以降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0 0名 4~ 5岁儿童的行为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 ,应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不同家庭精神环境特征对 4~ 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不同 ,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和成功性 ;影响女性儿童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和娱乐性。结论 家庭环境对 4~ 5岁儿童行为发育产生重要影响。在进行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 ,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 儿童行为障碍 家庭特征
下载PDF
鲁北地区4~16岁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情况及其家庭环境调查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殿凤 衣明纪 +1 位作者 李敏 李彦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50-654,共5页
目的了解鲁北地区低龄人群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其家庭环境特征。方法应用问卷调查和专科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自制的注意力及多动问题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调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4~16岁学生8235名,... 目的了解鲁北地区低龄人群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其家庭环境特征。方法应用问卷调查和专科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自制的注意力及多动问题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调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4~16岁学生8235名,ADHD的诊断依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家庭环境调查时选择550名与ADHD学生性别、年龄、班级、家庭经济状况相匹配的健康学生为对照组。结果①患病率:ADHD总患病率为6.3%(515/8235),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8.1%vs4.4%,P<0.001);6~11岁组患病率高于4~5岁组(7.7%vs6.1%,P=0.02)和12~16岁(7.7%vs5.3%,P=0.002);②亚型分布:ADHD-I是4~16岁人群ADHD的主要类型,占56.3%;不同年龄组ADHD亚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年龄组ADHD-I比例增加;4~5岁组不同性别的亚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以ADHD-HI为主,女性以ADHD-I为主,6~11岁组、12~16岁组亚型分布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家庭环境:ADHD组FES-CV量表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分值低于正常组(P<0.001),娱乐性和矛盾性分值高于正常组(P<0.001)。结论6~11岁人群和男性的ADHD患病率较高,年龄和性别对亚型分布有影响,注意力缺陷是ADHD核心症状;ADHD患者的家庭环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患病率 儿童 少年 家庭环境
下载PDF
4~5岁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孙殿凤 衣明纪 李堂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45-246,共2页
【目的】 探讨影响 4~ 5岁儿童行为发育的家庭环境。 【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自制家庭环境问卷对 60 0名 4~ 5岁儿童的行为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 影响 4~ 5岁儿童行为... 【目的】 探讨影响 4~ 5岁儿童行为发育的家庭环境。 【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自制家庭环境问卷对 60 0名 4~ 5岁儿童的行为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 影响 4~ 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父母亲职业和健康状况及对儿童的经济投入情况等。不同家庭环境因素对 4~ 5岁儿童各行为因子产生不同的影响 ,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结论】 家庭环境对 4~ 5岁儿童行为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在对儿童行为问题进行干预时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问题 家庭环境 儿童
下载PDF
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殿凤 衣明纪 李堂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33-234,244,共3页
①目的 探讨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因素。②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自制家庭环境问卷对 6 0 0名 4~ 5岁儿童的行为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 ,并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③结果 影响学龄前儿童行... ①目的 探讨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因素。②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自制家庭环境问卷对 6 0 0名 4~ 5岁儿童的行为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 ,并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③结果 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父母健康状况及对儿童的经济投入情况等。不同家庭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产生不同的影响 ,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④结论 在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诊断和干预时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 ,并要注意性别差异 ,以便有效地降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 儿童行为障碍 家庭特征
下载PDF
家长育儿方式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殿凤 刘金兰 李建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行为问题 育儿方式
下载PDF
家庭环境与儿童期性虐待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段亚平 李长山 +1 位作者 孙言平 孙殿凤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目的了解家庭环境与儿童期性虐待发生的关系,为儿童期性虐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学院18岁以上的701名女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生活在重组家庭中的儿童性虐待的报告率高于核心家庭,父、母亲经常在家庭中使用暴力、有不良嗜好... 目的了解家庭环境与儿童期性虐待发生的关系,为儿童期性虐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学院18岁以上的701名女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生活在重组家庭中的儿童性虐待的报告率高于核心家庭,父、母亲经常在家庭中使用暴力、有不良嗜好、体弱多病、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之间、父母与祖父母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是性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女童也是性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家庭环境在儿童期性虐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虐待儿童 家庭 环境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婴儿母乳喂养与学龄前肥胖症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英文) 被引量:6
9
作者 衣明纪 孙殿凤 周晓彬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30期4088-4089,共2页
目的:探讨婴儿期母乳喂养行为与学龄前期单纯性肥胖症发生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800名青岛市和滨州市四五岁儿童的婴儿期母乳喂养情况及其体重指数(BMI)发育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母乳喂养类型和持续... 目的:探讨婴儿期母乳喂养行为与学龄前期单纯性肥胖症发生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800名青岛市和滨州市四五岁儿童的婴儿期母乳喂养情况及其体重指数(BMI)发育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母乳喂养类型和持续时间与学龄前肥胖症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4个月内只喂母乳、主要喂母乳、母乳与配方奶量基本相同、主要喂配方奶、只喂配方奶者四五岁时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2.6%,13.0%,17.0%,18%,30%;儿童母乳喂养持续时间0,<1,1~3,4~6,7~9,9个月以上者四五岁时肥胖发生率分别为29%,30%,33%,17%,14%,12%。母乳喂养类型和持续时间不同的儿童学龄前期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率不同(χ2=10.407,P<0.05;χ2=20.90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4个月内喂配方奶量越多,肥胖发生率越高(OR=1.120,χ2=8.233,P<0.01),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越长,肥胖发生越少(OR=0.782,χ2=6.609,P<0.05)。结论:婴儿母乳喂养对学龄前期肥胖症的发生有预防作用;婴儿期应提倡母乳喂养,并尽可能延长母乳喂养时间至9个月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肥胖症 婴儿期 学龄前期 预防 体重指数
下载PDF
QT离散度对心衰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清潭 孙殿凤 蔡尚郎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 :探讨 QT离散度 (QTd)、校正 QT离散度 (QTcd)及心率校正 QT间期 (QTc)对心衰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 10 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 QTd、 QTcd、及 QTc的资料。结果 :心脏事件发生组 CHF病人 ( 组 ) QTd、... 目的 :探讨 QT离散度 (QTd)、校正 QT离散度 (QTcd)及心率校正 QT间期 (QTc)对心衰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 10 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 QTd、 QTcd、及 QTc的资料。结果 :心脏事件发生组 CHF病人 ( 组 ) QTd、QTcd、QTc、QTcd/ QTc与无心脏事件发生组 ( 组 )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 .0 5、 <0 .0 1、 <0 .0 5、 <0 .0 0 1)。结论 :QTd、QTcd、QTc、QTcd/ QTc是心衰病人心脏事件独立预测因子 ,QT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离散度 校正QT离散度 校正QT度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 预测
下载PDF
高职教育中《儿童护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彦丽 孙殿凤 +1 位作者 张杨 曹国清 《中外医疗》 2009年第7期96-97,共2页
目的针对高职教育特点,探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儿童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06级护理高职班中抽取100名学生,对其儿童护理考核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该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提高了学生... 目的针对高职教育特点,探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儿童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06级护理高职班中抽取100名学生,对其儿童护理考核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该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从事儿童护理工作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结论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是提高《儿童护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护理 高职教育 教育改革
下载PDF
婴儿母乳喂养与学龄前肥胖症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衣明纪 孙殿凤 周晓彬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06-208,共3页
①目的 探讨婴儿期母乳喂养行为与学龄前期单纯性肥胖症发生之间的关系。②方法 对 180 0名4~ 5岁儿童的婴儿期母乳喂养情况及其体质指数 (BMI)、发育情况等进行调查 ,分析母乳喂养类型和持续时间与学龄前肥胖症发生之间的关系。③... ①目的 探讨婴儿期母乳喂养行为与学龄前期单纯性肥胖症发生之间的关系。②方法 对 180 0名4~ 5岁儿童的婴儿期母乳喂养情况及其体质指数 (BMI)、发育情况等进行调查 ,分析母乳喂养类型和持续时间与学龄前肥胖症发生之间的关系。③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 ,4个月内只喂母乳、主要喂母乳、母乳与配方奶量基本相同、主要喂配方奶、只喂配方奶者 4~ 5岁时肥胖发生率分别为 12 .6 3% ,13.0 4 % ,16 .98% ,18.18% ,30 .0 0 % ;儿童母乳喂养持续时间 0 ,<1,1~ 3,4~ 6 ,7~ 9,>9个月者 4~ 5岁时肥胖发生率分别为 2 9.4 1% ,30 .0 0 % ,33.33% ,17.2 4 % ,13.92 % ,12 .2 2 % .母乳喂养类型和持续时间不同的儿童学龄前期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率不同 ,差异有显著性 (χ2 =10 .4 0 7,P <0 .0 5 ;χ2 =2 0 .90 3,P <0 .0 0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4个月内喂配方奶量越多 ,肥胖发生率越高 (OR =1.12 0 ) ;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越长 ,肥胖发生率越低 (OR =0 .782 )。④结论 婴儿母乳喂养对学龄前期肥胖症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婴儿期应提倡母乳喂养 ,并尽可能延长母乳喂养时间至 9个月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肥胖症 婴儿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婴儿期喂养行为与4~5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衣明纪 孙殿凤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3年第5期578-579,共2页
目的 探讨婴儿期喂养行为与 4~ 5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80 0名 4~ 5岁儿童的婴儿期喂养情况及 4~ 5岁时BMI发育情况等进行调查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婴儿 4个月内喂养类型、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和辅食... 目的 探讨婴儿期喂养行为与 4~ 5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80 0名 4~ 5岁儿童的婴儿期喂养情况及 4~ 5岁时BMI发育情况等进行调查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婴儿 4个月内喂养类型、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和辅食添加时间与 4~ 5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  4个月内只喂母乳、主要喂母乳、母乳与配方奶量基本相同、主要喂配方奶、只喂配方奶者 4~ 5岁时肥胖发生率分别为 12 .63 %、13 .0 4%、16.98%、18.18%、3 0 .0 0 % ;母乳喂养持续时间 0 ,<1,1~ 3 ,4~ 6,7~ 9,9个月以上者 4~ 5岁时肥胖发生率分别为 2 9.41%、3 0 .0 0 %、3 3 .3 3 %、17.2 4%、13 .92 %、12 .2 2 % ;辅食添加时间 4个月内 ,4~ 6个月 ,6个月以上者 4~ 5岁时肥胖发生率分别为 15 .0 9%、11.5 6%、18.85 %。喂养类型不同、母乳持续时间不同及辅食添加时间不同的儿童 4~ 5岁时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率不同 (χ2 =10 .40 7,P <0 .0 5 ;χ2 =2 0 .90 3 ,P <0 .0 0 1;χ2 =13 .0 92 ,P <0 .0 1)。多因素logis tic回归分析发现 4个月内喂配方奶量越多 ,肥胖发生率越高 (OR =1.12 0 ) ;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越长 ,肥胖发生越少 (OR =0 .782 ) ;辅食添加越早 ,肥胖发生越多 (OR =0 .92 3 )。结论 婴儿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喂养 肥胖症
下载PDF
高职《儿童护理》教学中口诀的应用
14
作者 李彦丽 孙殿凤 张杨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第7期122-122,共1页
根据儿童护理课程知识的特点,将难记、零碎的知识总结成口诀的形式运用在教学中。通过实践证明,口诀的应用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易于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儿童护理 口诀 教学
下载PDF
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建宏 孙殿凤 刘翠梅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874-875,共2页
关键词 高职护理 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 适应性
下载PDF
轻型脑损害致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
16
作者 田风富 孙殿凤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31-31,共1页
急性脑外伤患者低钠血症并不少见,主要发生于重伤或特重伤病例中[1]。作者见到8例病人系轻型脑损害,出现了低钠血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78岁。脑... 急性脑外伤患者低钠血症并不少见,主要发生于重伤或特重伤病例中[1]。作者见到8例病人系轻型脑损害,出现了低钠血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78岁。脑损害原因:车祸3例,其中脑叶挫裂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SIADH 心钠肽 精氨酸加压素
下载PDF
不同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17
作者 张清潭 刘卫东 孙殿凤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446-447,共2页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5 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入院时进行 Braunwald分级 ,并测定空腹静脉血血浆 GMP- 1 40和 D-二聚体含量 ,入院后 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 ,分析其病变血管...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5 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入院时进行 Braunwald分级 ,并测定空腹静脉血血浆 GMP- 1 40和 D-二聚体含量 ,入院后 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 ,分析其病变血管数及病变特点 ,同时进行狭窄程度评分。结果 :Braunwald 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三支血管病变及血管内血栓形成明显多于 、 级 (分别为 P<0 .0 1和 P<0 .0 5 ) ,狭窄评分 级也显著增高 ( P<0 .0 1 ) ,同时血浆 GMP- 1 40和 D-二聚体三级间也有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 P<0 .0 1和 P<0 .0 5 )。结论 : 级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常多支血管受累且冠脉内血栓形成多见 ,病情易变 ,应在病情稳定后积极行介入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GMP-140 D-二聚体
下载PDF
小剂量卡托普利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18
作者 张清潭 张爱军 孙殿凤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323-324,共2页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力衰竭(风心病心衰)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7例风心病心衰病人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小剂量卡托普利(12.5~50mg/d),并与其他24例常规治疗病人对照。...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力衰竭(风心病心衰)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7例风心病心衰病人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小剂量卡托普利(12.5~50mg/d),并与其他24例常规治疗病人对照。结果:卡托普利改善了风心病心衰病人的心功能及预后,提高了生活质量,并使其左心房内径缩小。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能改善风心病心衰病人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的血管扩张剂,对伴有瓣膜关闭不全的病人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风湿性 心瓣膜病 心力衰竭 治疗
下载PDF
青年人冠心病临床特点分析
19
作者 张清潭 张爱军 孙殿凤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青年人 冠心病 心肌梗死
下载PDF
滨州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问题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殿凤 衣明纪 +1 位作者 李敏 李彦丽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6-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为ADHD儿童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滨州市4263名6~16岁儿童,通过家长填写注意力及多动问题问卷和CBCL量表来完成儿童ADHD和行为问题的评估,比较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结果筛查...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为ADHD儿童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滨州市4263名6~16岁儿童,通过家长填写注意力及多动问题问卷和CBCL量表来完成儿童ADHD和行为问题的评估,比较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结果筛查出ADHD儿童273名,6~16岁儿童ADHD的总患病率为6.4%,其中男童(8.9%)高于女童(4.1%)(χ2=32.06,P<0.01),6~11岁组(7.7%)高于12~16岁组(5.3%)(χ2=9.900,P=0.002)。ADHD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55.29%)明显高于对照组(9.78%)(χ2=214.749,P<0.01),不同性别和年龄段ADHD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均高于非ADHD儿童(P值均<0.01)。除6~11岁女童的性问题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年龄组儿童行为问题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表现为ADHD组高于对照组。结论ADHD儿童易伴发多种行为问题。诊治ADHD时应重视伴发的行为问题对儿童造成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 精神卫生 危险行为 对比研究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