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治疗克罗恩病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王芮 刘嫦钦 +7 位作者 张萃 杨清露 杨娇兰 殷鹏云 李晓辉 孙永顺 刘占举 孙晓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9-995,共7页
目的探讨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治疗克罗恩病(CD)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为UST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采用UST治疗的CD患者临床资料。主... 目的探讨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治疗克罗恩病(CD)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为UST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采用UST治疗的CD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分析UST治疗CD第8、16周的短期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并分析部分患者的内镜缓解率。结果共纳入91例初次使用UST的CD患者。UST治疗CD第8/16周的临床应答率分别为61.5%、71.4%,临床缓解率分别为45%、54.9%。单因素分析表明瘘(包括肛瘘、肛瘘个人史、肠皮瘘)与CD第8/16周的临床缓解有关。多因素COX分析提示,有肛瘘手术史相比于无瘘者是影响UST治疗CD第8周(HR=0.04,95%CI:0.00~0.38;P<0.01)和16周(HR=0.04,95%CI:0.01~0.34;P<0.01)临床缓解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狭窄型病变相较于非狭窄非穿透性病变,是CD患者16周临床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5,95%CI:1.08~2.84;P<0.05)。56例于我院复查内镜,16周的内镜缓解率为41.1%。未发现有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停止用药。结论UST能够改善CD第8/16周的临床缓解与临床应答,具有较好的短期临床疗效。有肛瘘个人史的CD患者推荐应用UST单抗,具有狭窄型病变的患者需谨慎应用UST单抗。患者既往是否行手术治疗,以及UST一线或非一线应用,均对临床缓解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 克罗恩病 临床缓解 临床应答
下载PDF
疏肝和胃方通过抑制NF-κB通路调控M1巨噬细胞极化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炎症的影响
2
作者 杜梦蝶 王玮 +1 位作者 付文尚 孙永顺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66-72,共7页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方通过抑制核因子-κB(NF-κB)通路调控M1巨噬细胞极化对反流性食管炎(RE)大鼠食管黏膜炎症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和造模组(32只)。假手术组暴露食管下段及幽门,造模组予下食管括约肌切开...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方通过抑制核因子-κB(NF-κB)通路调控M1巨噬细胞极化对反流性食管炎(RE)大鼠食管黏膜炎症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和造模组(32只)。假手术组暴露食管下段及幽门,造模组予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加十二指肠半结扎术。术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疏肝和胃方低剂量组、疏肝和胃方高剂量组和雷贝拉唑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疏肝和胃方低、高剂量组分别予以10.49 g·kg^(-1)·d^(-1)、20.98 g·kg^(-1)·d^(-1)疏肝和胃方灌胃,雷贝拉唑组予雷贝拉唑(2.06 mg·kg^(-1)·d^(-1))灌胃,灌胃持续2周。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食管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磷酸化情况,以及白细胞分化抗原86(CD86)、甘露糖受体(CD206)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鳞状上皮增生,炎症细胞浸润;疏肝和胃方低、高剂量组和雷贝拉唑组组织结构正常,基底层血管湖少且小,无炎症细胞浸润。与假手术比较,模型组CD86、磷酸化IκBα(pIκBα)/IκBα、核因子-κB磷酸化p65(NF-κB pp65)/p65蛋白,以及TNF-α、IL^(-1β)m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疏肝和胃方低、高剂量组和雷贝拉唑组CD86蛋白以及TNF-α、IL^(-1β)mRNA表达下降(P<0.05),疏肝和胃方高剂量组和雷贝拉唑组pIκBα/IκBα、pp65/p65表达下降(P<0.05),但疏肝和胃方低剂量组与模型组pIκBα/IκBα、pp65/p65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CD206表达减少(P<0.05),TGF-β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疏肝和胃方低、高剂量组和雷贝拉唑组CD206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疏肝和胃方高剂量组和雷贝拉唑组TGF-β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疏肝和胃方可通过抑制RE大鼠的M1巨噬细胞极化来改善食管黏膜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疏肝和胃方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大鼠模型 中药研究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石松艳 孙永顺 李毅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241-244,共4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感染性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随着Hp感染率的逐年升高,与抗生素耐药问题的出现,寻求新的治疗方案亟待解决。通过对近年来文献资料的整理学习,探讨了现代医学与中医对Hp感染性慢性胃炎病...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感染性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随着Hp感染率的逐年升高,与抗生素耐药问题的出现,寻求新的治疗方案亟待解决。通过对近年来文献资料的整理学习,探讨了现代医学与中医对Hp感染性慢性胃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归纳了现代医学、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性慢性胃炎的利弊,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的优势,为该病的治疗与整体评估提供更佳选择,以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杰 丁楚 孙永顺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3期535-539,共5页
本研究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日后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中医药 辨证论治 临床治疗 研究现状 综述
下载PDF
疏肝和胃方对胃食管反流病大鼠食管中PAR-2、Claudin1、Claudin4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汪陆叶 孙永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219-223,I0005,I0006,共7页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方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大鼠食管组织中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炎性因子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及西药组),并行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加十...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方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大鼠食管组织中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炎性因子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及西药组),并行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加十二指肠半结扎术建立GERD模型。中药组予疏肝和胃方灌胃;西药组予雷贝拉唑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予HE染色观察食管组织病理改变,予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食管组织中PAR-2、Claudin1及Claudin4蛋白表达,ELISA检测食管组织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结果正常组大鼠黏膜及肌层无病理改变;模型组大鼠食管下段见鳞状上皮增生,黏膜下见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固有层见乳头节,食管肌层也可见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大鼠食管黏膜结构轻度改变,未见明显局部糜烂及鳞状上皮增生,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西药组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且部分可见鳞状上皮增生及糜烂。与正常组相比,PAR-2、IL-8和IL-1β显著增加(P<0.05),PAF呈增加趋势(P>0.05),Claudian1和Claudin4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PAR-2、IL-8和IL-1β显著降低(P<0.05),PAF呈降低趋势(P>0.05),Claudian1和Claudin4表达显著增加(P<0.05),西药组PAR-2、IL-8和IL-1β显著降低(P<0.05),PAF呈下降趋势(P>0.05),Claudian1和Claudin4呈增加趋势(P>0.05);西药组PAR-2、IL-8、IL-1β、PAF表达高于中药组,Claudian1和Claudin4表达显著低于中药组。结论GERD通过PAR-2激活、食管黏膜炎症传导的关联途径,影响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导致食管黏膜损伤。疏肝和胃方通过调控PAR-2传导途径和作用靶点,可一定程度上减轻GERD模型大鼠食管黏膜损伤,为临床治疗GERD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疏肝和胃方 PAR-2 炎性因子 紧密连接蛋白
下载PDF
莲连胶囊对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效果
6
作者 石松艳 孙永顺 李毅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7期89-92,共4页
目的观察莲连胶囊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脾胃湿热型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观察莲连胶囊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脾胃湿热型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铋剂四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莲连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Hp根除率、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介素(IL)-8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对照组各退出4例。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L-8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结论莲连胶囊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脾胃湿热型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效果较好,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IL-8水平,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连胶囊 幽门螺杆菌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脾胃湿热型 临床研究
下载PDF
260例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特点剖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孙永顺 朱生梁 +1 位作者 马淑颖 邓玉海 《江苏中医药》 CAS 2004年第12期11-12,共2页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特点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 2 6 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资料 ,对其临床主症、次症、舌脉征象进行综合分析 ,对其病位、病性、病机特点进行归纳研究。结果 :本病中烧心、泛酸、胸骨后灼痛等反流...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特点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 2 6 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资料 ,对其临床主症、次症、舌脉征象进行综合分析 ,对其病位、病性、病机特点进行归纳研究。结果 :本病中烧心、泛酸、胸骨后灼痛等反流症状较为常见 ,而且腹胀、嗳气、口苦发生率较高 ,单纯实证占 5 6 9% ,单纯虚证占 12 7% ,而虚实夹杂证占 30 4 % ,其实以气滞、痰阻、郁热、湿阻多见 ,其虚以气虚为主。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初起以实证、热证居多 ,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转变为虚实夹杂以及虚证表现 ,且兼夹证多 ,病因病机复杂。主要病机为肝气横逆 ,升降失衡 ;胃失和降 ,浊气上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证候分析 疏肝和胃
下载PDF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运动功能及反流特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永顺 朱生樑 +2 位作者 韩宁 程艳梅 张秀莲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461-1463,共3页
目的研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 GERD)食管运动功能和反流特点。方法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仪检测40例r GERD患者上食管括约肌(UES)压力、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及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同时应... 目的研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 GERD)食管运动功能和反流特点。方法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仪检测40例r GERD患者上食管括约肌(UES)压力、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及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同时应用便携式24 h食管p H-阻抗监测仪研究r GERD患者的酸暴露特点、反流类型及反流特点。结果 40例r GERD患者中32.5%的患者存在UES压力偏高,65.0%的患者LES压力偏低,42.5%的患者有食管体部压力偏低或蠕动异常,52.5%的患者存在胃内压力偏高。40.0%的r GERD患者为酸反流,31.4%的r GERD患者为弱酸反流,62.9%的r GERD患者为混合反流。结论 r GERD患者存在UES压力偏高、LES压力下降和食管廓清能力下降,胃内压力偏高。酸抑制不完全、弱酸反流及食管高敏感可能是导致r GERD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运动功能 反流特征
下载PDF
基于“和中复衡”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9
作者 王玮 杜梦蝶 孙永顺 《河南中医》 2023年第6期836-840,共5页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病机是肝胃不和导致的气机“失衡”,通过“和中”的方法,一方面,调理脾胃升降,应用黄连与吴茱萸、黄芩与半夏、黄连与厚朴、黄连与苏叶等调理脾胃气机;应用胃气润降药物如旋覆花、...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病机是肝胃不和导致的气机“失衡”,通过“和中”的方法,一方面,调理脾胃升降,应用黄连与吴茱萸、黄芩与半夏、黄连与厚朴、黄连与苏叶等调理脾胃气机;应用胃气润降药物如旋覆花、代赭石等重镇降逆,消痰下气;丁香、柿蒂和胃降逆;竹茹、陈皮、生姜清热和胃降气;半夏、厚朴、生姜理气化痰,下气降逆。另一方面,助肝胆疏泄,采用疏肝、柔肝、平肝、泻肝诸法,使肝之疏泄功能恢复正常,柔肝可选用白芍、当归、木瓜、甘草;疏肝可选用柴胡、郁金、绿粤梅、玫瑰花、佛手;泻肝可选用川楝子、栀子、牡丹皮、青皮等。反复发作患者,宜健脾和胃,恢复脾胃气机之升降,脾气虚弱宜健脾,加党参、黄芪、太子参;胃阳不振宜温阳,加干姜、高良姜、吴茱萸;脾阴不足加黄精、怀山药;胃阴虚加沙参、石斛、麦冬等,从而使全身气机“复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和中复衡” 脾胃升降功能 肝胆疏泄功能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永顺 陈贞羽 朱生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1347-1349,共3页
目的:探讨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及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根除Hp对胃食管反流病合并Hp感染中医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胃食管反流病专科病例975例,比较Hp感染患者与无Hp感染患者在临床症状、食管炎症... 目的:探讨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及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根除Hp对胃食管反流病合并Hp感染中医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胃食管反流病专科病例975例,比较Hp感染患者与无Hp感染患者在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中医证型分布方面的差异。将感染Hp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根除组与未根除组,比较其中药辨证论治干预后的临床疗效。结果:97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合并Hp感染415例,感染率为42.56%;胃食管反流病合并Hp感染者与无Hp感染者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合并Hp感染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Barrett食管发病率较低与无Hp感染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GERD合并Hp感染患者中肝胃郁热证分布较多,中虚气逆证分布较少,与Hp阴性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且GERD合并Hp感染患者中未根除组烧心的表现少于Hp根除组;中医药辨证治疗合并Hp感染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根除组有效率为98.19%,未根除组为94.44%,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p感染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无影响,胃食管反流病合并Hp感染患者中肝胃郁热证较多,中虚气逆证较少。中医药能够明显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是否根除Hp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幽门螺杆菌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永顺 朱生梁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3-64,共2页
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与治疗概况 ,认为目前本病还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和标准 ,临床医生常根据自身的经验来辨证分型、选方用药。今后需加强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的客观化与标准化研究 ,进一步提高诊... 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与治疗概况 ,认为目前本病还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和标准 ,临床医生常根据自身的经验来辨证分型、选方用药。今后需加强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的客观化与标准化研究 ,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 诊疗研究 综述
下载PDF
血浆果糖胺速率测定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永顺 陈日希 袁鹏云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7,共3页
建立血浆果糖胺的速率测定法,依据在碱性基质下,酮胺有还原NBT的能力,其甲月替形成的速率直接与果糖胺浓度呈正比的原理。作了重复、回收、稀释,血清与血浆测定值。本法与Roche试剂比较以及参考值调查等。
关键词 果糖胺 糖尿病 速率法 血浆
下载PDF
疏肝健脾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永顺 李毅平 +2 位作者 叶悟 汤健 王健 《光明中医》 2021年第23期3924-3926,共3页
目的 评价疏肝健脾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临床收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98例,按2∶1比例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2例患者,对照组66例患者。治疗组予以疏肝健脾降逆方药治疗干预,对... 目的 评价疏肝健脾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临床收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98例,按2∶1比例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2例患者,对照组66例患者。治疗组予以疏肝健脾降逆方药治疗干预,对照组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连续治疗8周为一个疗程。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内镜下黏膜炎症、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评价疏肝健脾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胃镜下黏膜炎症总有效率为72.00%,对照组为7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疏肝健脾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食管黏膜炎症和生活质量,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开发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疏肝健脾降逆方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烧心的发病机制与中医辨治规律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永顺 朱生梁 《江西中医药》 2004年第4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烧心 发病机制 中医辨治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与反流类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朱生樑 马淑颖 +5 位作者 程艳梅 孙吉 孙永顺 李黎 王晓素 方盛泉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各中医证型的反流类型特点。方法:对14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行胃镜检查、24h食道内pH和胆红素联合监测,分析胃食管反流病各中医证型的反流类型分布情况。结果:(1)140例胃食管反流病中肝胃...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各中医证型的反流类型特点。方法:对14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行胃镜检查、24h食道内pH和胆红素联合监测,分析胃食管反流病各中医证型的反流类型分布情况。结果:(1)140例胃食管反流病中肝胃郁热型占68.57%,胆热犯胃型占11.43%,痰气郁阻型占10.00%,中虚气逆型占10.00%。(2)胃食管反流病各中医证型的反流类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肝胃郁热型较胆热犯胃型和中虚气逆型出现更多的酸反流;胆热犯胃型较痰气郁阻型和中虚气逆型出现更多的混合反流;中虚气逆型较肝胃郁热型和胆热犯胃型出现更多的生理性反流。结论:GERD中医证型以肝胃郁热型最为常见,肝胃郁热型的病理性反流类型以酸反流和混合反流为主;胆热犯胃型的病理性反流类型以混合反流为主;痰气郁阻型和中虚气逆型多见生理性反流。24h食道内pH和胆红素联合监测结果可作为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证型 反流类型
下载PDF
基于配电网的自动抄表技术 被引量:16
16
作者 吴斌 赵学增 +1 位作者 张绍卿 孙永顺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15,48,共4页
基于配电网的自动抄表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电力部门的工作效率,由于载波抄表使用的载波频率属于中频范围,该技术应用于配电网络必然存在信号衰减大、抗干扰能力差、信号不能自动跨过变压器台区等缺点。 脉动控制抄表技术为信号在不同的... 基于配电网的自动抄表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电力部门的工作效率,由于载波抄表使用的载波频率属于中频范围,该技术应用于配电网络必然存在信号衰减大、抗干扰能力差、信号不能自动跨过变压器台区等缺点。 脉动控制抄表技术为信号在不同的电压等级传输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工频通信抄表技术采用过零调制及数字差分接收技术,信号的频带位于200~600Hz之间,该信号可自动跨过配电变压器完成数据的半双工交换,这种技术信号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波抄表 扩频技术 脉动控制 工频通信抄表 电度表 配电网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00例疗效及肝损伤情况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夏露 吴欢 +4 位作者 刘平 陆云飞 王梅 孙永顺 卢洪洲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7期23-28,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100例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肝损伤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0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0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出入院临床资料及治疗... 目的回顾性分析100例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肝损伤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0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0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出入院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信息,观察舌象、脉象、中医证候及肝损伤情况、临床结局与转归,比较临床症状、炎症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本研究中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主要以热毒闭肺型、湿毒郁肺型、肺脾气虚型三型为主;实证明显偏多,虚证主要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偏少。②入院时无任何症状者有43例(占43.0%);服用中药汤剂以后,52例有症状患者的发热、咳嗽、咳痰、纳差、腹泻等主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③中药汤剂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比较,患者的血清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及CD4^+等免疫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④中药汤剂治疗前,共有16例患者已存在轻度肝损伤;将服中药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其中有2例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其余14例仍存在肝损伤、但均为轻度,且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84例患者在中药汤剂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⑤本研究中,共有81例(81.0%)患者病愈出院,19例(19.0%)患者仍在治疗中,病死率为0%。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0±5.8)d。5例重型患者中有3例病愈出院,剩余2例病情转轻,未向危重型发展,危重症转化率为0%。⑥81例出院患者中,仅有5例(6.2%)患者胸部CT提示肺炎感染病灶完全吸收,剩余76例(93.8%)患者胸部CT仍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病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辨证应用中药汤剂治疗可明显减轻新冠肺炎患者的发热、咳嗽、纳差、腹泻等主要临床症状,改善体内炎症反应及免疫失调,降低病死率及危重症转化率,且不会造成药物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中药 中西医结合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 无症状感染者 结局与转归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8
作者 闫秀丽 朱生樑 +3 位作者 程艳梅 孙永顺 邓玉海 王宏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991-994,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积分的客观变化,指出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优势。方法:本研究对8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按就诊顺序以2:... 目的:通过对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积分的客观变化,指出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优势。方法:本研究对8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按就诊顺序以2:1随机分配至两组,中药治疗组55例、西药对照组30例,进行随机、平行开放对照临床试验。中药治疗组辨证分型后采用课题组相应协定方治疗;西药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胶囊治疗,每次10 mg,2次/d,口服,连用8周(由上海信谊药物有限公司生产)。疗程8周,疗程结束后随访2周。采用Excel整理数据资料,SPSS 18.0和GraphPad Prism 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反酸、烧心、胸骨后不适,反胃,嗳气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烧心、胸骨后不适、疼痛,嗳气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泛酸积分差值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有效率,治疗组为90.91%,对照组为73.3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在改善临床主要症状方面疗效优于作用机制单一的西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辨证治疗 临床疗效评价
下载PDF
下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运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吴欢 夏露 +6 位作者 孙永顺 史苗颜 徐贵华 李凯 石克华 张惠勇 张炜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6期12-15,共4页
从祛邪退热、截断扭转、清彻余邪、通腑化湿等方面探讨下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运用。认为下法在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热、肠道功能紊乱症状,防止病情向危重症转化,促进粪便病毒核酸转阴及疾病康复等方面均有独特的作用。具体... 从祛邪退热、截断扭转、清彻余邪、通腑化湿等方面探讨下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运用。认为下法在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热、肠道功能紊乱症状,防止病情向危重症转化,促进粪便病毒核酸转阴及疾病康复等方面均有独特的作用。具体使用时需把握时机,掌握相关注意事项。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温病 下法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汤瑾 孙永顺 +3 位作者 孙吉 史燕敏 蔡维 朱生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7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胃镜检查病例,比较反流性食管炎和慢性胃炎的Hp感染率,并将反流性食管炎按洛杉矶分类法分级,...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胃镜检查病例,比较反流性食管炎和慢性胃炎的Hp感染率,并将反流性食管炎按洛杉矶分类法分级,比较各级反流性食管炎的Hp感染率。收集经胃镜检查确诊的Hp阳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7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53例,治疗组第1周给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治疗(口服雷贝拉唑10 mg,2次/d+克拉霉素500 mg,2次/d+阿莫西林1000 mg,2次/d),后口服雷贝拉唑10 mg,2次/d;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10 mg,2次/d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复查胃镜,治疗组行14C呼气试验检测Hp,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胃镜下食管炎症的改善。结果回顾性分析发现反流性食管炎和慢性胃炎Hp感染率分别为38.12%和56.2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反流性食管炎A、B、C、D级HP感染率分别为41.87%、37.74%、31.63%和25.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呈现反流性食管炎等级越轻,Hp感染率越高的趋势;随机对照研究发现治疗组进行Hp根除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有效率为90.48%,与对照组的88.68%相当,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有效率治疗组为55.88%,对照组为8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一种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幽门螺杆菌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