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健康教育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治侠 李秀云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556-556,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 健康教育 心理指导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朝云 王辉 +3 位作者 宫学华 李侠 袁静 孙治侠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24期2635-2638,2642,共5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眼底病变情况将136例(268眼)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不伴视网膜病变组(NDR组)48例、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NPR组)40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PR组)48例,另选择年龄、性别...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眼底病变情况将136例(268眼)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不伴视网膜病变组(NDR组)48例、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NPR组)40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PR组)48例,另选择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称的健康人69例(138眼)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入选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眼动脉(OA)的最大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同时测定入选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值(Up/Ucr)。结果NDR组眼动脉频谱呈三峰双切迹;NPR组和PR组第一峰降低,波形低而圆钝呈半圆形;4组间CRA、OA的PSV、EDV和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RA、OA的PSV、EDV均与FBG、Hb A1c、胰岛素抵抗指数(IRI)、Up/Ucr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均<0.05),CRA、OA的RI与FBG、Hb A1c、IRI、Up/Ucr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眼底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反映糖尿病眼部血管改变情况,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彩色多普勒 眼部血管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急性鱼胆中毒抢救成功1例
3
作者 任康 孙治侠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1期70-70,共1页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1岁。既往无肝、肾病史;有糖尿病病史半年。于2000年5月28日晚突然出现恶心、呕吐、体上腹部胀痛,泻稀水样便5次。持续2d不能进食水,24h尿量<50ml。于5月30日晚呕咖啡样物20ml以后来院就诊,急诊以呕血原因待查...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1岁。既往无肝、肾病史;有糖尿病病史半年。于2000年5月28日晚突然出现恶心、呕吐、体上腹部胀痛,泻稀水样便5次。持续2d不能进食水,24h尿量<50ml。于5月30日晚呕咖啡样物20ml以后来院就诊,急诊以呕血原因待查收住普通内科病房。查体:神志清,精神差,皮肤巩膜黄染,剑突下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痛(-),双肾区叩痛(±),双下肢无水肿。心率80次/,min,血压20/13.3kPa给予止血敏静脉输液,适量补液及利尿等方案治疗。化验检查:血常规:WBC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鱼胆中毒 急救 治疗
下载PDF
早期强化降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赵玉珍 毕长华 +5 位作者 孙治侠 韩洁 任康 张朝云 张信 许婧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皮下多次注射胰岛素(MSII)强化降糖治疗对新发及病程1~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0年6月于本院门诊和住院就诊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新发92例,病程1—5年36例),予M... 目的观察皮下多次注射胰岛素(MSII)强化降糖治疗对新发及病程1~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0年6月于本院门诊和住院就诊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新发92例,病程1—5年36例),予MSII强化降糖治疗达标,治疗前、后分别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联合胰岛素释放试验。计算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NS30/ABG30)、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稳态模型评估一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所有患者经MSII治疗后胰岛素分泌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治疗后AINS30/ABG30、HOMA—IS、AUCINS明显提高(P〈0.05);总组分析治疗前、后HOMA—IR分别为(3.12±2.72)w.(3.06±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亚组分析显示病程1~5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HOMA—IR分别为(3.83±2.07)vs(2.70±1.38),P〈0.01。新发2型糖尿病治疗后AINS30/ABG30、HOMA—IS、AUC№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OMA—IR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结论对血糖水平较高的新发及病程1~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予MSII强化降糖治疗,可明显改善胰岛8细胞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恢复早相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岛素强化治疗 Β细胞功能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对9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朝云 王辉 +3 位作者 宫学华 李侠 孙治侠 向金明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386-388,共3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具有特征性的眼底改变,是引起视力下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每年导致12 000~24 000人失明[1],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研究表明DR是一种慢性低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具有特征性的眼底改变,是引起视力下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每年导致12 000~24 000人失明[1],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研究表明DR是一种慢性低度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因子在DR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国内外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外的抗炎作用。(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浓度变化作为指标,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早期DR患者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阿托伐他汀 高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