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足迹支持下的历史性城市景观空间感知与游憩体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详 孙泽仪 刘轩轩 《新建筑》 2022年第1期10-15,共6页
历史性城市景观符号化的空间生产方式忽略了对人本体验的挖掘,造成大量同质化空间的扩散。基于用户需求提升空间感知与游憩体验质量,成为推动其可持续发展与个性化培育的重要途径。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数字足迹对空间感知与游憩体验展... 历史性城市景观符号化的空间生产方式忽略了对人本体验的挖掘,造成大量同质化空间的扩散。基于用户需求提升空间感知与游憩体验质量,成为推动其可持续发展与个性化培育的重要途径。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数字足迹对空间感知与游憩体验展开定量评析,可以弥补传统分析方法中数据覆盖性、准确性和代表性不足等既有缺陷。文章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历史性城市景观空间感知与游憩体验展开定量分析:前者主要利用网络规模和密度、集聚性、中心性及核心边缘特征四个指标,对城市游憩网络的空间结构和节点功能进行辨析;后者主要使用开放编码、轴心编码和选择编码形成的三级质性指标对游憩体验感知方式进行解译,以形成对特定空间行为和心理反应的解释。通过量化分析与质性分析的结合,拟将研究焦点从对物质空间的关注转到对社会实体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足迹 空间感知 游憩体验 历史性城市景观 大数据
下载PDF
多重耐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GD2107株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
作者 徐民生 柯海意 +7 位作者 杨冬霞 施科达 孙泽仪 牛佳伟 常鑫 翟少伦 臧莹安 李春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019-4031,共13页
【目的】通过对多重耐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GD2107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丰富APP基因组数据库信息;构建基于ApxⅣ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该菌株的进化关系,为探索APP致病机制和临床防... 【目的】通过对多重耐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GD2107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丰富APP基因组数据库信息;构建基于ApxⅣ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该菌株的进化关系,为探索APP致病机制和临床防控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ia,PCP)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分离菌株的耐药谱;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对细菌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别利用Illumina NovaSeq、PacBio SequeI测序平台对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基因组基本信息、功能元件分析及亚系统分析等);基于ApxⅣ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GD2107菌株对青霉素、头孢拉定(先锋Ⅵ)、卡那霉素等14种抗菌药均耐药。对GD2107株全基因组测序得到1条大小为2271987 bp的环状染色体(GC含量为41.21%)和2个大小分别为5027和3497 bp的环状质粒,共预测到2290个编码基因,包含19个rRNA(7个5S rRNA、6个16S rRNA、6个23S rRNA)、21个tRNA基因、20个ncRNA;23个基因岛、4个原噬菌体和2组CRISPR相关序列;分别有2112、1549和1866个基因在COG、KEGG和GO数据库中得到注释,且相关蛋白集中分布于APP的代谢过程;另外在毒力因子(VFDB)和耐药因子(CARD)数据库中还注释到48个毒力基因和22个耐药基因(仅floR基因位于质粒上)。绘制该菌株的全基因组圈图,将基因组信息提交至NCBI,获得染色体GenBank登录号为CP097377,质粒登录号分别为CP097378和CP097379。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该菌株与来自中国的APP菌株(CP063424.1)进化关系最近。【结论】本研究完成了对多重耐药菌株GD2107的全基因组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全面认识了该菌株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并探究了耐药和致病机制中的相关基因,进化关系显示该菌株具有一定的地域流行性,为预防PCP的流行和探索APP的致病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 全基因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 耐药基因 系统进化分析
下载PDF
数字足迹在城市空间研究中的潜力与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周详 刘轩轩 孙泽仪 《国际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64,共7页
基于“数字化生存”的社会现实,文章指出:数字足迹等新型数据类型的应用范畴,在全球经济形态与信息交互技术不断耦合、共同演进的前提下正不断扩展。在明确将数字足迹划分为被动型与主动型两种应用类型的基础上,文章对数字足迹的发展历... 基于“数字化生存”的社会现实,文章指出:数字足迹等新型数据类型的应用范畴,在全球经济形态与信息交互技术不断耦合、共同演进的前提下正不断扩展。在明确将数字足迹划分为被动型与主动型两种应用类型的基础上,文章对数字足迹的发展历程与价值特征进行研判。研究发现:数字足迹的应用场景目前主要集中于七大研究领域,并开始呈现跨领域交叉与多学科融合的趋势。其中,城市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以被动型数字足迹为主导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二是以主动型数字足迹为主导的城市服务体验研究。前者主要包括城市交通、区域结构、人口流动、环境评价四方面内容,后者则主要涉及游憩服务、体验感知、功能协调三方面内容。在分析上述单一类型数字足迹应用局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两种类型数字足迹的综合运用将成为未来城市研究一种重要发展趋势。笔者认为:通过对数字足迹的应用场景与创新前景进行分类解析,有助于提升城市空间研究的丰富性与生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足迹 应用场景 被动型与主动型 空间结构 服务体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