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耕及深松耕对黄土高原地区春玉米和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整合分析 被引量:47
1
作者 魏欢欢 王仕稳 +3 位作者 杨文稼 孙海妮 殷俐娜 邓西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1-473,共13页
【目的】明确免耕、深松耕在黄土高原不同区域春玉米、冬小麦种植中的适用性和增产效果。【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共获得45篇大田试验文献和209组试验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定量分析免耕、深松耕在黄土高原不同区域、不同... 【目的】明确免耕、深松耕在黄土高原不同区域春玉米、冬小麦种植中的适用性和增产效果。【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共获得45篇大田试验文献和209组试验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定量分析免耕、深松耕在黄土高原不同区域、不同年降雨量和不同年均温度下对春玉米、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特征。【结果】与常规耕作相比,在黄土高原北部和中部采用免耕能有效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10%以上;在年降雨量≤500 mm地区免耕春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最显著,分别增加13.4%和13.6%(P<0.05);在年均温度≤10℃地区免耕春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7.6%和9.3%(P<0.05)。在黄土高原东南部和西北部采用深松耕都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年降雨量500—600 mm地区,采用深松耕的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最显著,分别增加14.5%和12.2%(P<0.05);在不同年均温度地区,深松耕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增加。在不同区域、不同年降雨量和不同年均温度下,采用深松耕的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率均高于免耕。【结论】免耕、深松耕在黄土高原不同区域的适应性不同,在黄土高原中部和北部采用免耕更有利于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年降雨量≤500 mm地区和年均温度≤10℃地区采用免耕更有利于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增加;在黄土高原东南部和西北部采用深松耕均有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效果优于免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深松耕 作物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整合分析
下载PDF
生物炭施用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孙海妮 王仕稳 +4 位作者 李雨霖 杨文稼 殷修帅 殷俐娜 邓西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9-167,共9页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施用及传统秸秆还田对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养分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生物炭施用量为15 t·hm-2(BC1)、30 t·hm-2(BC2)、45 t...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施用及传统秸秆还田对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养分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生物炭施用量为15 t·hm-2(BC1)、30 t·hm-2(BC2)、45 t·hm-2(BC3)及秸秆还田(SR)。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及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均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储水量(0~200 cm)及速效磷含量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当生物炭用量为30 t·hm-2时,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分别为6 640 kg·hm-2、18.1 kg·hm-2·mm-1,比对照(CK)分别显著增加17.2%、17.8%;秸秆还田(SR)使作物增产10.5%,但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施用适量生物炭在改善土壤水肥特性的同时,能够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施用量 秸秆还田 冬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拔节期灌溉对旱地冬小麦的群体动态、产量及耗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殷修帅 王仕稳 +3 位作者 邓西平 李雨霖 杨文稼 孙海妮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9-186,共8页
针对目前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为追求小麦高产而存在的过量施肥现象,以小麦长旱58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拟通过补水减肥措施探究不同氮水平下拔节期灌溉对小麦群体、产量和耗水特性的影响。试验设置了水氮二因素,氮设4个水平,分别施纯... 针对目前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为追求小麦高产而存在的过量施肥现象,以小麦长旱58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拟通过补水减肥措施探究不同氮水平下拔节期灌溉对小麦群体、产量和耗水特性的影响。试验设置了水氮二因素,氮设4个水平,分别施纯氮0kg/hm^2(N_(0))、60kg/hm^2(N_(60)),120kg/hm^2(N_(120)),180kg/hm^2(N_(180)),水分设两个水平,分别是拔节期灌溉30mm水和全生育期不灌溉(各氮水平下灌溉处理记为N_(0)W,N_(60)W,N_(120)W,N_(180)W,不灌溉处理记为N_(0),N_(60),N_(120),N_(180))。结果表明:拔节期灌溉显著提高了120kg/hm^2氮水平下的成熟期的亩穗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施氮120kg/hm^2时拔节期补灌30mm水产量达到5 100~6 100kg/hm^2,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2~18kg/(hm^2·mm),较施氮120kg/hm^2处理分别提高了19%和22%,和施氮180kg/hm^2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当施氮水平提高至180kg/hm^2时,拔节期灌溉对群体、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没有显著的增加。同时,拔节期灌溉导致了0kg/hm^2氮水平下小麦的早衰,即N_(0)W的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在灌溉后显著减小。说明通过少量补灌能够达到减肥增效的目的。综上,试验认为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施氮120kg/hm^2条件下拔节补灌30mm水是最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肥 补灌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有机肥及补充灌溉对旱地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海妮 岳善超 +3 位作者 王仕稳 牛宗成 殷俐娜 邓西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55-2065,共11页
在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半湿润区,以单施氮肥180 kg·hm^(-2)(以N计)为对照,研究了氮肥180 kg·hm^(-2)+有机肥45×103kg·hm^(-2)(NM... 在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半湿润区,以单施氮肥180 kg·hm^(-2)(以N计)为对照,研究了氮肥180 kg·hm^(-2)+有机肥45×103kg·hm^(-2)(NM)、氮肥180 kg·hm^(-2)+有机肥45×103kg·hm^(-2)+拔节期灌水(NMW)处理在冬小麦生育期温室气体的变化规律及其综合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并计算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reenhouse gas intensity,GHGI),以明确有机肥及补充灌溉的增产潜力及对温室气体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1)整个生育期CO_2排放速率随作物生长发育的加速而逐渐加快,接近成熟期其排放速率降低;N_2O排放峰均出现在施肥、降雨及灌水后.NM、NMW处理的CO_2累积排放量(以C计,下同)分别为14933.35 kg·hm^(-2)、15929.74 kg·hm^(-2),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2.8%、31.0%;N_2O累积排放量(以N计,下同)分别为0.48kg·hm^(-2)、0.52 kg·hm^(-2),比对照分别降低了23.8%、17.5%;CH4累积吸收量分别为1.73 kg·hm^(-2)、1.87 kg·hm^(-2),比对照分别降低了18.4%、11.8%.(2)CH4吸收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性负相关;CO_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及含水量均呈显著性正相关;N_2O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含水量及硝态氮含量均呈显著性正相关,与铵态氮含量呈负相关.(3)NM、NMW处理的GWP比对照分别降低了27.8%、21.2%;NM、NMW均显著增加了小麦产量,增产率分别为24.6%、36.7%.NM、NMW的GHGI比对照分别降低了41.9%、42.4%.说明在施用有机肥及有机肥加补充灌水在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达到了温室气体减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灌溉 冬小麦 温室气体 综合增温潜势 温室气体强度
原文传递
半干旱地区补充灌溉对冬小麦根系及耗水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文稼 王仕稳 +5 位作者 李雨霖 孙海妮 殷修帅 殷俐娜 可庆波 邓西平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20-928,共9页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不同生育期补充灌溉对冬小麦根系及土壤水分耗损特征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雨养不灌溉(W0)、拔节期灌水30 mm(W1)、孕穗期灌水30 mm(W2)及拔节期灌水30 mm+孕穗期灌水30 mm(W3)。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不同生育期补充灌溉对冬小麦根系及土壤水分耗损特征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雨养不灌溉(W0)、拔节期灌水30 mm(W1)、孕穗期灌水30 mm(W2)及拔节期灌水30 mm+孕穗期灌水30 mm(W3)。试验结果表明:在平水年,拔节期—开花期冬小麦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耗水量的42%,在丰水年下降到29%。而补充灌溉仅在平水年型下提高了拔节—开花期的耗水比例,减弱了分蘖的两极分化,增加了开花期冬小麦群体数量,实现了增产,其中又以W1及W3效果最为显著。综合2 a数据,灌水实现了增产但并未有效提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究其原因可能是,在半干旱地区,冬小麦增产增效的关键在于生育后期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而补充灌溉并没有增加冬小麦深层根系,反而降低了对土壤深层水分的利用程度,从而导致产量增加但水分利用效率(WUE)并未同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充灌溉 冬小麦 根系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耗水量 半干旱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