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TFT-LCD的大功率LED侧式背光系统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文根 李瑛 +5 位作者 邵明 王秀如 刘敬伟 李俊峰 王刚 孙润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3-538,共6页
用蓝光激发黄色荧光粉发出的1W大功率白光LED作为TFT-LCD背光光源,LED左右两侧各12个以13.2mm等间距排列;采用由反射率为95%的反射镜构成的光学腔代替传统复杂的导光系统进行导光,仅仅用反射镜将LED发出的光导入液晶面板底部,减少了背... 用蓝光激发黄色荧光粉发出的1W大功率白光LED作为TFT-LCD背光光源,LED左右两侧各12个以13.2mm等间距排列;采用由反射率为95%的反射镜构成的光学腔代替传统复杂的导光系统进行导光,仅仅用反射镜将LED发出的光导入液晶面板底部,减少了背光结构的复杂程度;利用光学模拟软件Tracepro对设计的侧式背光系统的LED阵列位置及反射镜位置等参数进行模拟优化,设计了可应用于26.4cm(10.4in)TFT-LCD的大功率白光LED侧式背光源系统。经过优化的背光系统,其亮度均匀性和光利用率分别达到87%和74%,背光系统的几何尺寸为292mm×164mm×2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TFT—LCD LED背光系统 亮度均匀性 光利用率
下载PDF
混合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多重成分发射 被引量:5
2
作者 朱文清 吴有智 +4 位作者 郑新友 蒋雪茵 张志林 孙润光 许少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9-511,共3页
以等摩尔空穴传输材料TPD和电子传输材料PBD组成结构为ITO/TPD/TPD∶PBD/PBD/Al的混合物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观察到了相对于组成材料的荧光光谱红移的宽发射带。通过比较EL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及EL光谱分解,表明电致发光中同时包... 以等摩尔空穴传输材料TPD和电子传输材料PBD组成结构为ITO/TPD/TPD∶PBD/PBD/Al的混合物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观察到了相对于组成材料的荧光光谱红移的宽发射带。通过比较EL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及EL光谱分解,表明电致发光中同时包含单体发射、激基复合物和电荷对复合物的发射。激基复合物为TPD的激发态TPD 与PBD的基态相互作用形成TPD PBD类型的复合物,电荷对复合物是带电荷的空穴传输分子(D+ )的空穴和电子传输分子(A-)的电子交叉复合而形成的(D+ -A-) 复合物。各激发态在电场作用下呈现不同的形成机理和复合过程,并且单体发射和激发态复合物的比例随电场而变化,导致发射光谱随电场增强而蓝移。该器件的最高亮度和最大外部量子效率分别为2 4 0cd·(cm2 ) -1和0 .4 9%。有机固态界面激基复合物或电荷对复合物的发射常出现宽的红移发射带,是调节发光颜色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发光层 激基复合物 成分 多重 电子传输材料 空穴传输材料 光致发光光谱 TPD 激发态 组成结构 光谱红移 组成材料 光谱分解 相互作用 复合过程 形成机理 电场作用 电场增强 发射光谱 量子效率 发光颜色
下载PDF
蛋白质直接电化学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周波 孙润光 +2 位作者 王丽华 宋世平 樊春海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09-1013,共5页
蛋白质直接电化学研究在生物电化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蛋白质结构-功能研究、蛋白质电子传递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而且是研制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础。本文对在裸电极、分子自组装修饰电极和模拟生物膜修饰... 蛋白质直接电化学研究在生物电化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蛋白质结构-功能研究、蛋白质电子传递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而且是研制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础。本文对在裸电极、分子自组装修饰电极和模拟生物膜修饰电极上进行蛋白质直接电化学的研究及相关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电化学 分子自组装 模拟生物膜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8-羟基喹啉稀土螯合物有机薄膜电致发光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彭俊彪 孙润光 +1 位作者 马於光 刘式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63-266,共4页
8-羟基喹啉稀土螯合物有机薄膜电致发光研究彭俊彪,孙润光(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长春130021)马於光,刘式墉(吉林大学电子科学系,长春130023)自1989年C.W.Tang的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Elect... 8-羟基喹啉稀土螯合物有机薄膜电致发光研究彭俊彪,孙润光(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长春130021)马於光,刘式墉(吉林大学电子科学系,长春130023)自1989年C.W.Tang的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螯合物 电致发光
下载PDF
掺杂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载流子的俘获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有智 孙润光 +3 位作者 郑新友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4-307,356,共5页
 掺杂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掺杂剂的发光来源于基质的能量传递或者来源于掺杂剂对载流子的俘获,也有可能两种机制同时存在。为了揭示掺杂型器件发光中究竟哪种机制占主导,以联苯乙烯衍生物(amino substituteddistyrylarylenederivativ...  掺杂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掺杂剂的发光来源于基质的能量传递或者来源于掺杂剂对载流子的俘获,也有可能两种机制同时存在。为了揭示掺杂型器件发光中究竟哪种机制占主导,以联苯乙烯衍生物(amino substituteddistyrylarylenederivative,BCzVB)掺杂4,4' 双(9 咔唑基) 1,1' 联苯(4,4' N,N' dicarbazole biphyenyl,CBP)为发光层的器件中,通过电流 电压特性的分析表明器件的发光主要来源于载流子俘获机制。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对比分析也表明,器件的发光过程中载流子俘获机制起了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掺杂 载流子俘获 联苯乙烯BCzVB CBP
下载PDF
主编点评
6
作者 孙润光 《现代显示》 2007年第2期5-5,共1页
第5代TFT—LCD生产线进入中国后,引起了国内产业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首先引起学术界忧虑的问题便是知识产权(IP)问题。目前已有一些日本、欧美等拥有IP的公司向国内的TFT—LCD制造厂家提出权益要求。
关键词 学术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 智力成果权 财产权 知识产权 生产线
下载PDF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阴极界面修饰的材料、方法及分类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文清 蒋雪茵 +2 位作者 张志林 孙润光 许少鸿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72-275,共4页
综述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阴极界面修饰的材料、方法和分类.着重介绍了LiF/Al薄绝缘层/金属复合电极在小分子和聚合物器件中的实验结果和各种原理分析,同时阐述了使用薄绝缘层/金属复合电极作为阴极界面修饰的能级模型和理论模拟.
关键词 电致发光 界面修饰 复合阴极 注入势垒
下载PDF
新型双色有机电致磷光器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秀如 吴有智 +6 位作者 陈昊瑜 朱文清 蒋雪茵 张志林 孙润光 丁国华 田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5-699,共5页
所研究的有机电致磷光发光器件(OLED)选用了一种新型金属铱的化合物Ir(C6)2(acac),这种金属化合物由配位体香豆素C6和乙酰丙酮(acac)与金属铱化合形成。Ir(C6)2(acac)可同时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和发光掺杂剂。比较香豆素C6和Ir(C6)2(acac)... 所研究的有机电致磷光发光器件(OLED)选用了一种新型金属铱的化合物Ir(C6)2(acac),这种金属化合物由配位体香豆素C6和乙酰丙酮(acac)与金属铱化合形成。Ir(C6)2(acac)可同时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和发光掺杂剂。比较香豆素C6和Ir(C6)2(acac)固体材料的光致发光谱,可见Ir(C6)2(acac)明显抑制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分子与分子之间的发光猝灭效应。采用ITO/TPD (N,N′-diphenyl- N,N′-bis (3-methyl-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Ir(C6)2(acac)/BAlq(bis(2-methyl-8-quinolinolato-N1,O8)-(1,1′-biphenyl-4-olato) aluminum)/Alq3aluminum/Liq(8-hydroxyquinoline lithium)/Al结构,可得到CIE (Commission Interationaled′Eclairage)值为x=0.43;y=0.40的橙红色发光器件,最高亮度可达3 390 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1.3 cd/A。采用同样的器件结构以Ir(C6)2(acac)掺杂Alq3主体得到绿色发光器件,发光色的CIE坐标值为x=0.29;y=0.58,最高亮度可达8 832 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5.6 cd/A。器件的发光机理研究表明Ir(C6)2(acac)的非掺杂器件发光以Ir(C6)2(acac)的三线态磷光为主,器件发光为橙色;在Alq3中的单掺杂器件以Alq3和Ir(C6)2(acac)的荧光为主,同时有小比例Ir(C6)2(acac)的三线态磷光成分存在,器件总体发光为绿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磷光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
下载PDF
纯化9,10-二萘蒽对OLED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瑛 王文根 +3 位作者 邵明 王秀如 汤昊 孙润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0-674,共5页
合成了高稳定性蓝光主体材料9,10-二萘蒽(ADN),研究材料纯化对合成材料光电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分析材料经升华提纯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以提纯前后ADN为发光层,以NPB为空穴传输层,分别制作双层器件Ⅰ(提纯前)和器件Ⅱ(提纯... 合成了高稳定性蓝光主体材料9,10-二萘蒽(ADN),研究材料纯化对合成材料光电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分析材料经升华提纯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以提纯前后ADN为发光层,以NPB为空穴传输层,分别制作双层器件Ⅰ(提纯前)和器件Ⅱ(提纯后),器件结构为ITO(100nm)/NPB(40nm)/ADN(30nm)/Alq3(20nm)/LiF(1nm)/Al(100nm),结果表明提纯后材料PL(Photolum inescence)光谱蓝移了2nm,半峰全宽54.2nm,与提纯前一致;杂质影响载流子注入效率和迁移率,对器件光电性能有显著影响,纯化前后器件最大电流效率由1.5cd/A上升至2.5cd/A;器件Ⅱ色纯度有较大提高,CIE色坐标由器件Ⅰ(0.15,0.10)移至(0.15,0.06)。实验结果表明材料提纯是优化器件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 10-二萘蒽合成 提纯 色坐标 光电性能
下载PDF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阳极界面修饰的特点与类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文清 蒋雪茵 +2 位作者 张志林 孙润光 许少鸿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76-279,282,共5页
阳极界面修饰作为简单易行的工艺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阳极界面修饰的基本特征和类型.结合修饰材料制备工艺和特牲,介绍了各种ITO阳极界面修饰的原理和应用.
关键词 电致发光 界面修饰 功函数 注入势垒
下载PDF
以Liq作为电子注入层的高效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有智 郑新友 +5 位作者 朱文清 丁邦东 孙润光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3-476,共4页
利用Liq(8 hydroxy quinolinatolithium)作电子注入层,制备了结构为ITO(indiumtinoxide)/TPD(N,N′ diphenyl N,N′ bis(3 methylphenyl) 1,1′biphenyl 4,4′diamine)/Alq3(tris (8 hydroxy quinolinato)aluminum)/Liq/Al的电致发光器... 利用Liq(8 hydroxy quinolinatolithium)作电子注入层,制备了结构为ITO(indiumtinoxide)/TPD(N,N′ diphenyl N,N′ bis(3 methylphenyl) 1,1′biphenyl 4,4′diamine)/Alq3(tris (8 hydroxy quinolinato)aluminum)/Liq/Al的电致发光器件。实验表明,以Liq作为电子注入层器件的效率约为无Liq器件的5倍。其原因可归于Liq在金属铝电极与Alq3有机层之间产生偶极层,从而形成铝与有机层间的欧姆接触,使电子注入效率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发光器件 电致发光效率 有机电致发光 8-羟基喹啉锂 8-羟基喹啉铝 电子注入层 蒸发镀膜
下载PDF
蓝色发光材料DPVBi掺杂DCJTB发光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新友 朱文清 +5 位作者 吴有智 丁邦东 蒋雪茵 张志林 孙润光 许少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0-454,共5页
对蓝光材料DPVBi掺杂红光染料DCJTB的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DPVBi掺杂不同质量浓度DCJTB的光致发光,当掺杂质量浓度为0 1%时,光致发光得到白光(色度x=0 36,y=0 34)。基于光致发光的实验结果,以DPVBi掺杂不同质量浓度DCJTB作发... 对蓝光材料DPVBi掺杂红光染料DCJTB的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DPVBi掺杂不同质量浓度DCJTB的光致发光,当掺杂质量浓度为0 1%时,光致发光得到白光(色度x=0 36,y=0 34)。基于光致发光的实验结果,以DPVBi掺杂不同质量浓度DCJTB作发光层,制备了结构为ITO/CuPc/NPB/DPVBi∶DCJTB/Alq3/LiF/Al的器件,当掺杂质量浓度为0 08%时器件实现了白色发光(色度为x=0 25,y=0 32)。研究了该白光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质,白光器件在14V时达到最高亮度7822cd/m2,在20mA/cm2电流密度驱动下的亮度为489cd/m2,最大流明效率为1 75l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发光材料 掺杂 发光性质 DCJTB DPVBI 光致发光 色度
下载PDF
单异质结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有智 郑新友 +4 位作者 朱文清 孙润光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2-24,共3页
 为了增加电子注入,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通常包含一层由发绿光的Alq组成的电子传输层,因此器件的发光常常不可避免地要出现Alq本身的发光从而影响器件的发光色纯度。在以胺类衍生物(N,N'-diphenyl-N,N'-bis(3-methylphenyl)...  为了增加电子注入,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通常包含一层由发绿光的Alq组成的电子传输层,因此器件的发光常常不可避免地要出现Alq本身的发光从而影响器件的发光色纯度。在以胺类衍生物(N,N'-diphenyl-N,N'-bis(3-methyl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TPD)为空穴传输层,DSA衍生物(4,4'-bis(2,2-diphenylvinyl)-1,1'-biphenyl,DPVBi)为发光层,当用Liq为电子注入层与Al结合构成复合电极时所制备的双层单异质结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由于去除了Alq而得到色度纯正的DPVBi的发光,同时又保持了较高的发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蓝色 色纯度 联苯乙烯衍生物DPVBi
下载PDF
含咔唑与偶氮分散红共聚物的表面增强共振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秀如 孙润光 +1 位作者 王长顺 莫育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9-652,共4页
借助于表面增强共振拉曼光谱散射(SERRS)技术,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偶氮聚合物材料侧链含咔唑与偶氮分散红共聚物(CAP)在化学沉积法制备的银膜表面的拉曼峰增强和吸附行为。实验结果显示,CAP在银表面的状态为:聚合物通过咔唑单体中咔唑基团... 借助于表面增强共振拉曼光谱散射(SERRS)技术,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偶氮聚合物材料侧链含咔唑与偶氮分散红共聚物(CAP)在化学沉积法制备的银膜表面的拉曼峰增强和吸附行为。实验结果显示,CAP在银表面的状态为:聚合物通过咔唑单体中咔唑基团和偶氮单体中硝基与银膜衬底发生物理吸附,而聚合物的主链与衬底相距较远没有相互作用。可以推测,聚合物在衬底表面的这种状态将对偶氮光存储器件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聚合物(CAP) 共振拉曼散射 表面增强共振拉曼散射
下载PDF
大尺寸TFT-LCD的LED背光技术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文根 李瑛 +1 位作者 王秀如 孙润光 《现代显示》 2006年第8期59-63,58,共6页
传统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er crystal display,TFT-LCD)通常采用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s,CCFL)作为背光光源。相比较而言,由于发光二极管(LED)TFT-LCD背光源系统具有色彩还原性好、对比度高... 传统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er crystal display,TFT-LCD)通常采用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s,CCFL)作为背光光源。相比较而言,由于发光二极管(LED)TFT-LCD背光源系统具有色彩还原性好、对比度高、亮度高等优点,近年来应用于大尺寸TFT-LCD的LED背光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前应用于大尺寸TFT-LCD的LED背光源主要有两种:RGBLED背光源和白光LED背光源。大尺寸的LED背光系统结构主要采用直下式和侧式结构。本文将对这几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并对大尺寸TFT-LCD的LED背光系统的应用前景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背光源 RGB LED 白光LED LED背光单元
下载PDF
OLED显示技术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瑛 王文根 +2 位作者 王秀如 汤昊 孙润光 《现代显示》 2007年第2期12-15,共4页
2007年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为主屏的便携式手机将进入量产阶段。以此为突破口,便携式多媒体游戏机等也已列入采用OLED显示屏的考虑范围之内。但与薄膜晶体管有源驱动液晶(TFT AM-LCD)相抗衡,OLED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从成本、功耗、... 2007年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为主屏的便携式手机将进入量产阶段。以此为突破口,便携式多媒体游戏机等也已列入采用OLED显示屏的考虑范围之内。但与薄膜晶体管有源驱动液晶(TFT AM-LCD)相抗衡,OLED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从成本、功耗、寿命以及柔性化等方面对现行的OLED技术发展方向做了简要的阐述,并对其作了进一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手机显示 平板显示应用
下载PDF
液晶电视材料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文根 李瑛 +2 位作者 邵明 王秀如 孙润光 《现代显示》 2006年第7期45-49,共5页
介绍LCDTV在垂直阵列(VA)、共面开关(IPS)和扭曲向列相(TN)等三种模式下,其工作电压和响应时间与液晶材料介电各向异性等主要参数的关系。探讨这三种模式对液晶材料主要参数的要求和这三种模式液晶材料发展状况。由Merck新开发的极性材... 介绍LCDTV在垂直阵列(VA)、共面开关(IPS)和扭曲向列相(TN)等三种模式下,其工作电压和响应时间与液晶材料介电各向异性等主要参数的关系。探讨这三种模式对液晶材料主要参数的要求和这三种模式液晶材料发展状况。由Merck新开发的极性材料A、挥发性材料B以及强极性材料C可很好地改善LCDTV工作电压和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电视 垂直排列模式 共面开关模式 扭曲向列相模式 液晶材料
下载PDF
非晶硅薄膜晶体管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像素的设计
18
作者 王文根 李瑛 +3 位作者 邵明 王秀如 汤昊 孙润光 《半导体光电》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7-190,共4页
介绍了两管薄膜晶体管(TFT)和四管TFT有源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工作原理,结合TFT工作条件限制以及实现显示的要求完成了四管TFT有源驱动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像素的设计,利用Hspice软件验证了单元像素的设计结果,最大输出电流为2.1μA,一帧的... 介绍了两管薄膜晶体管(TFT)和四管TFT有源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工作原理,结合TFT工作条件限制以及实现显示的要求完成了四管TFT有源驱动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像素的设计,利用Hspice软件验证了单元像素的设计结果,最大输出电流为2.1μA,一帧的时间后变化到2.0μA,变化量小于一个灰阶电流,满足显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晶体管 有源驱动 有机发光二极管 仿真
下载PDF
非晶硅薄膜晶体管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用于未来的平板电视 被引量:2
19
作者 邵明 孙润光 《现代显示》 2005年第11期47-51,共5页
近年来,PLED(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和a-SiTFT(非晶硅薄膜晶体管)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两者的结合有望成为未来平板电视的主流。三星与杜邦公司已经研制成功14.1英寸的非晶硅薄膜晶体管聚合物发光二极管(a-SiT FTAM-PLED)全彩显示面板。本文... 近年来,PLED(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和a-SiTFT(非晶硅薄膜晶体管)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两者的结合有望成为未来平板电视的主流。三星与杜邦公司已经研制成功14.1英寸的非晶硅薄膜晶体管聚合物发光二极管(a-SiT FTAM-PLED)全彩显示面板。本文介绍该a-SiTFT AM PLED的制作过程,讨论它独特的性能和成本优势,并分析未来平板电视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非晶硅薄膜晶体管 平板电视 二极管
下载PDF
被动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矩阵屏老化性能的研究
20
作者 邵明 周波 +2 位作者 陈昊瑜 王秀如 孙润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1-405,共5页
对102×64点阵的单色被动驱动的有机电致发光(OLED)矩阵屏进行了老化研究。矩阵屏的结构为ITO/CuPc/NPB/Alq3∶C545/LiF/Al。测量了老化前后矩阵屏的电流-电压-亮度曲线,以及电致发光(EL)和光致发光光谱(PL)。比较发现,老化后的器... 对102×64点阵的单色被动驱动的有机电致发光(OLED)矩阵屏进行了老化研究。矩阵屏的结构为ITO/CuPc/NPB/Alq3∶C545/LiF/Al。测量了老化前后矩阵屏的电流-电压-亮度曲线,以及电致发光(EL)和光致发光光谱(PL)。比较发现,老化后的器件在同样恒电流的情况下表现出更高的驱动电压,更小的漏电流,以及在阴极和有机层界面上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的光谱强度减弱。矩阵屏在老化17 h后,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的强度分别降低到初始值的75.6%和81.4%,分析认为,这是因为老化过程中部分发光材料分解,从而造成对矩阵屏的永久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老化 被动驱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