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升清降浊”的功能及其与肿瘤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海威 孙温伟 蔡新生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1期194-195,共2页
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目前临床上对肿瘤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阐明。中医认为,清浊相干、升降失常可能是导致肿瘤发生的根本病机。明确"升清降浊”的功能及其与肿瘤发病的关系,可为中医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有利于中医对... 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目前临床上对肿瘤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阐明。中医认为,清浊相干、升降失常可能是导致肿瘤发生的根本病机。明确"升清降浊”的功能及其与肿瘤发病的关系,可为中医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有利于中医对肿瘤患者进行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升清降浊 肿瘤
下载PDF
血管平滑肌细胞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中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海威 孙温伟 郭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年第2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中的变化,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70例择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的斑块,应用Movat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SMC,100×镜下统计VSMC平均积分吸光度值(MA)、单位面积M... 目的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中的变化,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70例择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的斑块,应用Movat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SMC,100×镜下统计VSMC平均积分吸光度值(MA)、单位面积MA及纤维帽厚度。结果有症状组斑块不稳定率为77.42%,无症状组斑块不稳定率为7.6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7.140,P<0.01);有症状组VSMC的MA显著高于无症状组(P<0.01);斑块不稳定组VSMC的MA显著高于斑块稳定组(P<0.01);有症状组基底部、肩部、纤维帽的VSMC单位面积MA均显著高于无症状组(P<0.01)。结论血管平滑肌细胞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形成 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PD-1/PD-L1通路与多发性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孟祥斐 孟祥慧 孙温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1-317,共7页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轴索损伤和神经元丢失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是研究MS的经典动物模型。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通路参与...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轴索损伤和神经元丢失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是研究MS的经典动物模型。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通路参与了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笔者现全面总结近年来关于PD-1/PD-L1通路在MS及其动物模型EAE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并探讨该通路作为MS治疗新靶点的潜力,以期为MS的免疫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健康男性腰椎峰值骨密度测量及不同年龄骨质疏松发生率调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冯剑 王晓筱 +2 位作者 孙温伟 庞靖林 陈国华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92-994,共3页
骨密度(BMD)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OP)的主要指标。目前诊断男性OP仍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4年提出的高加索人种女性的BMD范围,由于不同地区人群有不同的遗传背景,并受不同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建立能够代表一个地区的参考数... 骨密度(BMD)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OP)的主要指标。目前诊断男性OP仍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4年提出的高加索人种女性的BMD范围,由于不同地区人群有不同的遗传背景,并受不同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建立能够代表一个地区的参考数据,对于诊断OP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潍坊地区正常成年男性BMD的检测来精确了解峰值骨密度(PBMD)出现的年龄段,并对〉50岁各年龄段OP和骨量减少的患病率进行计算,以便及早开展男性OP的预防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峰值骨量 双能X线吸收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