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高校跨学科交叉国际合作创新平台建设的对策研究——以“中国—澳大利亚先进光电分子功能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创建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孙湘兰 张弛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7-41,共5页
高水平跨学科交叉国际合作创新平台是我国高校吸引和稳定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创新载体,其内涵建设是有志于迈向"世界一流大学"者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眼界决定高度,胸襟决定深度和广度。科学的决策与规划、以人为本的管理艺术、... 高水平跨学科交叉国际合作创新平台是我国高校吸引和稳定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创新载体,其内涵建设是有志于迈向"世界一流大学"者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眼界决定高度,胸襟决定深度和广度。科学的决策与规划、以人为本的管理艺术、完善透明的管理体制、充分信任学术带头人大胆实践等综合因素共同构成我国高水平跨学科交叉创新平台创建的基础。学术带头人放眼全球的战略性眼光、明确的平台建设目标、科学的学术定位、饱满的科研热情、不畏艰难的昂扬斗志则是高层次跨学科交叉创新平台建设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国际合作 跨学科研究平台
下载PDF
跨学科交叉高水平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湘兰 张弛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83-485,共3页
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本质上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一名团队的领袖及其团队精神是高水平跨学科交叉国际合作创新团队的灵魂。团队领袖放眼全球的战略眼光将决定团队建设的高度和层次,其精湛而广博的科学基础知识和技术则决定了国际合作研... 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本质上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一名团队的领袖及其团队精神是高水平跨学科交叉国际合作创新团队的灵魂。团队领袖放眼全球的战略眼光将决定团队建设的高度和层次,其精湛而广博的科学基础知识和技术则决定了国际合作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科学的决策与规划、以人为本的领导艺术、完善透明的遴选机制是跨学科交叉高水平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创建的基础。科学的学术定位、明确的团队建设目标、饱满的科研激情、不畏艰难的昂扬斗志并勇于大胆实践则是跨学科交叉高水平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建设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交叉 国际联合研究 团队建设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孙湘兰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75-78,共4页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学 研究进展 免疫表型
下载PDF
细胞介素20与银屑病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湘兰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30期266-267,共2页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0 白细胞介素20受体 银屑病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介素20及其受体mRNA水平检测
5
作者 孙湘兰 杨吉成 +2 位作者 许化溪 邵启祥 顾文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20(IL-20)及其受体(IL-20R)mRNA水平,探讨其与银屑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提取外周血总RNA,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以β-actin为内参照,检测IL-20和IL-20R mRNA。结果:...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20(IL-20)及其受体(IL-20R)mRNA水平,探讨其与银屑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提取外周血总RNA,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以β-actin为内参照,检测IL-20和IL-20R mRNA。结果:银屑病患者PBMC分泌的IL-20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20R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推测IL-20参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可能是PBMC分泌的IL-20一部分与PBMC自身的受体结合,调节PB-MC自身的免疫功能;另一部分定向转运到皮肤,与其中的受体结合,从而激活Stat信号通路,进一步激活一些与机体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基因,参与银屑病患者机体免疫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20 白细胞介素20受体 RT-PCR
下载PDF
SCI、ESI、H-index在基础研究评价体系中的功能比较及启示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湘兰 《江苏科技信息》 2009年第12期27-30,共4页
SCI首要的功能是引文功能,可帮助科技人员获取需要的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及时了解国际学术动态、构思重大科学问题等提供信息;其次是在引文索引实践中衍生出对科技研究成果评估的功能,主要侧重于SCI论文数量和期刊影响因子。ES... SCI首要的功能是引文功能,可帮助科技人员获取需要的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及时了解国际学术动态、构思重大科学问题等提供信息;其次是在引文索引实践中衍生出对科技研究成果评估的功能,主要侧重于SCI论文数量和期刊影响因子。ESI则是在SCI和SSCI基础上,针对22个专业领域,分别对国家、研究机构、期刊、论文以及科学家10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排序,主要指标包括:论文收录数、论文被引频次、论文篇均被引频次等;ESI的闪光点是对于论文质量的评价。H-index则是指一个人有N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N次;它不仅可以用于评估研究人员过去的学术水平,也可以用于预测未来的学术成就。在科研评估实践中,仅以SCI论文数量为考核指标易致短期行为,而ESI和H-index则是一种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评价 SCI ESI H-INDEX
下载PDF
我国基础研究多元化综合评估体系的探索与完善
7
作者 孙湘兰 张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5-38,共4页
我国基础研究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比较单一,已严重制约了国家科技核心竞争力、国际学术声誉和学术地位的提升。以国际惯例为参照,尽快建立健全并完善我国多元化综合评估体系,包括SCI论文数量和质量、期刊影响因子、作者论文总被引频次、篇... 我国基础研究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比较单一,已严重制约了国家科技核心竞争力、国际学术声誉和学术地位的提升。以国际惯例为参照,尽快建立健全并完善我国多元化综合评估体系,包括SCI论文数量和质量、期刊影响因子、作者论文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和点击率、原创性研究论文中作者的贡献程度及权重、原创性学术论文发表形式、中国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的差异、科研成果与科研项目立项的关系、理科基础研究与工科应用研究的关系等。对基础研究进行长期跟踪评价,有利于避免急功近利、学术浮躁和学术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评估体系 SCI IF 总被引频次 篇均被引频次
下载PDF
IL-10在脊髓损伤SD大鼠脊髓神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动态变化
8
作者 孙湘兰 许燕 +5 位作者 龚爱华 刘锦波 崔颜红 王穆彬 谷晓楚 张志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24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IL-10在脊髓损伤SD大鼠脊髓神经组织中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脊髓横断损伤(SCI)模型,经ELISA方法检测脊髓损伤急性期内IL-10在脊髓神经组织中表达的动态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于荧光显微镜... 目的探讨内源性IL-10在脊髓损伤SD大鼠脊髓神经组织中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脊髓横断损伤(SCI)模型,经ELISA方法检测脊髓损伤急性期内IL-10在脊髓神经组织中表达的动态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IL-10在脊髓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内的表达,及其与神经丝蛋白(NF)和神经胶质细胞标志蛋白(GFAP)的共定位情况。结果①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IL-10在脊髓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表达较弱;脊髓损伤后IL-10在脊髓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表达明显增强,且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亦有较强表达;②定量检测结果表明:IL-10在损伤大鼠脊髓中的表达,从脊髓损伤后第3天呈上升趋势,至第5天出现最大峰值,至第7天有所下降,14 d接近正常水平。结论在脊髓损伤急性期内,脊髓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均可表达大量的炎症抑制因子IL-10,根据其动态变化规律,笔者推测IL-10表达上调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内固有免疫反应相关,IL-10可抑制炎症因子的过度表达,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免受继发性炎症反应造成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细胞 胶质细胞 IL-10
下载PDF
NGF及其活化受体p-TrkA在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细胞周期中的多靶点分布模式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志坚 杨勇 +7 位作者 于婷 崔颜宏 龚爱华 孙湘兰 步雪峰 徐希明 肖德生 陈永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7-586,共10页
为了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活化受体磷酸化的酪氨酸蛋白激酶A(p-TrkA)在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细胞周期中的多靶点分布模式及其生物学意义,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对处于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细胞内的NGF和p-TrkA的动态分布进行亚细胞定... 为了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活化受体磷酸化的酪氨酸蛋白激酶A(p-TrkA)在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细胞周期中的多靶点分布模式及其生物学意义,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对处于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细胞内的NGF和p-TrkA的动态分布进行亚细胞定位,并观察了抗癌药物羟基脲、紫杉醇和秋水仙素及抗NGF-β中和血清对NGF和p-TrkA在细胞分布的影响;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核和细胞质内NGF和p-TrkA的相对含量以及细胞培养液内的分泌性NGF。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分裂相细胞在重新贴壁生长6h后,NGF主要分布于核周区,p-TrkA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培养12h后,NGF和p-TrkA共同转位至细胞核内;在M期,NGF主要定位于中心体,p-TrkA主要定位于纺锤丝;用羟基脲将细胞阻滞于G1/S期后,NGF和p-TrkA主要积聚在细胞核内;用紫杉醇或秋水仙素处理后,NGF与γ-Tubulin仍然共定位于中心体,p-TrkA与α-Tubulin共定位于异形纺锤丝上或弥散分布于细胞质内。用兔抗人NGF-β抗血清中和培养基中分泌性的NGF后,细胞内NGF和p-TrkA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减弱。免疫印迹结果显示:G1/S期细胞核内的NGF和p-TrkA蛋白条带明显浓于细胞质内的蛋白条带。上述结果提示: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高表达NG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A,并将NGF分泌至细胞外;胞外NGF与细胞膜上TrkA结合后形成NGF/p-TrkA复合物内化入胞内;NGF/p-TrkA在细胞内的分布具有细胞周期性特征;NGF/p-TrkA可通过多靶点作用模式调控U251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上述多靶点分布模式为研制NGF修饰的抗肿瘤靶向药物提供了细胞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蛋白激酶A 人脑胶质瘤 细胞周期 多靶点分布模式 靶向药物
下载PDF
嗅鞘细胞/细胞外基质夹层支架的制备和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钱雷敏 张志坚 +4 位作者 龚爱华 秦茹娟 孙湘兰 步雪峰 姜平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6-440,共5页
目的研究嗅粘膜嗅鞘细胞在细胞外基质夹层支架内的生长特性,为治疗神经系统损伤寻找新的移植供体。方法嗅鞘细胞/细胞外基质夹层支架由四层毯状细胞外基质支架和三层嗅粘膜嗅鞘细胞相间叠加构成。纤维蛋白原、层粘连蛋白和纤粘连蛋白按... 目的研究嗅粘膜嗅鞘细胞在细胞外基质夹层支架内的生长特性,为治疗神经系统损伤寻找新的移植供体。方法嗅鞘细胞/细胞外基质夹层支架由四层毯状细胞外基质支架和三层嗅粘膜嗅鞘细胞相间叠加构成。纤维蛋白原、层粘连蛋白和纤粘连蛋白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新鲜大鼠血浆促凝作用下,构建单层毯状细胞外基质支架,在支架表面种植嗅粘膜来源的嗅鞘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嗅鞘细胞在支架上/内的生长过程,培养3d后,在细胞表面再次滴加上述细胞外基质混合胶以构建第二层毯状支架,依次重复两次。夹层支架制成组织切片和超薄切片后,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和分析夹层支架的内部结构以及嗅鞘细胞在支架内的生长情况。结果由顶层至底层,支架内的嗅鞘细胞数量逐渐增多,细胞突起逐渐延长,细胞内分泌颗粒逐渐增多及其电子密度逐渐增高;细胞可在支架之间迁移,其水平排列方向具有一致性;嗅鞘细胞的细胞膜可与支架紧密粘附,支架内局部区域出现组织间隙。结论嗅粘膜嗅鞘细胞可在细胞外基质夹层支架内正常增殖和分化,细胞与支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该夹层支架可作为嗅鞘细胞三维生长的载体,用于移植治疗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组织工程 支架 嗅鞘细胞
下载PDF
纤维蛋白支架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崔颜宏 王穆彬 +8 位作者 陈静 龚爱华 步雪峰 孙湘兰 谷晓楚 庄琴 钱雷敏 姜平 张志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8,共8页
观察纤维蛋白-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复合支架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评价该支架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本研究将圆柱状复合支架移植入大鼠脊髓完全横断缺损部位,同时以该模型动物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 观察纤维蛋白-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复合支架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评价该支架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本研究将圆柱状复合支架移植入大鼠脊髓完全横断缺损部位,同时以该模型动物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w、8w、12w对动物下肢运动功能进行BBB评分。然后取出支架/脊髓组织,用免疫荧光双标和免疫印迹技术分析损伤部位神经纤维再生和胶质细胞增生情况;并用透射电镜观察支架移植部位的组织学结构。结果显示:术后4~12w支架移植组动物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于术后4w,移植组可见支架内有少量神经纤维,此后神经纤维逐渐增多,而胶质细胞增生不明显;对照组脊髓损伤局部可见坏死空洞,空洞周边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表明,移植组神经丝蛋白(NF-200)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相对含量高于实验组。以上结果提示:纤维蛋白支架移植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并抑制胶质瘢痕形成。纤维蛋白(原)作为生物材料用于构建修复脊髓损伤的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纤粘连蛋白 层粘连蛋白 组织工程支架 组织相容性 脊髓损伤 神经丝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下载PDF
炎症因子在脊髓损伤SD大鼠脑脊液和血液中表达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吕志刚 孙湘兰 +5 位作者 许燕 龚爱华 梁燕 崔颜红 陈静 张志坚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9-350,共2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脑脊液和外周血中TNF-α、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及其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重击法脊髓损伤模型,用ELISA方法测定脊髓损伤急性期内炎症因子在脑脊液和血液中相对含量和动态变化;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脑脊液和外周血中TNF-α、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及其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重击法脊髓损伤模型,用ELISA方法测定脊髓损伤急性期内炎症因子在脑脊液和血液中相对含量和动态变化;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炎症因子在脊髓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表达情况。结果ELISA测定结果显示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0在脊髓损伤大鼠脑脊液内有较强表达,而在血液中表达很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脊髓组织中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大量表达炎症因子。结论脊髓损伤的急性期内,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是脊髓损伤急性期内炎症因子的主要来源,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直接参与了损伤局部组织的固有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脑脊液 血液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纤维蛋白支架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颜宏 王穆彬 +6 位作者 陈静 陈谦 孙湘兰 龚爱华 张志坚 陈永昌 姜平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支架对神经干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培养胚胎大鼠脊髓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和新生鼠脊髓神经胶质细胞,接种于纤维蛋白支架上,同时用多聚赖氨酸修饰的玻片作为对照。于体外培养不同时间后,用神经丝蛋...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支架对神经干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培养胚胎大鼠脊髓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和新生鼠脊髓神经胶质细胞,接种于纤维蛋白支架上,同时用多聚赖氨酸修饰的玻片作为对照。于体外培养不同时间后,用神经丝蛋白(NF200)对神经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测量各复孔(n=4)内NF阳性细胞的突起长度,计算其平均值;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对胶质细胞进行染色,各复孔(n=4)内统计5个不同视野的胶质细胞总数和GFAP阳性细胞数,计算GFAP阳性细胞相对数量的平均值。比较在纤维蛋白支架和玻片上神经干细胞分化、神经纤维延伸及神经胶质细胞增殖的差异。同时用免疫印迹技术对荧光染色结果进行验证。上述实验各重复3次。结果纤维蛋白支架组的NF阳性纤维明显长于对照组,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相对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GFAP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纤维蛋白支架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并有利于神经纤维的延伸而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神经干元 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免疫荧光 免疫印迹法 大鼠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受体pTrkA在U251细胞中亚定位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龚爱华 张志坚 +3 位作者 杨勇 孙湘兰 肖德生 殷凯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6期473-476,T0001,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其活化的受体pTrkA在U251细胞中不同运输泡分布的影响。方法:U251细胞无血清培养24 h后,用含NGF(100 ng/m l)的DMEM继续培养细胞,分不同时相固定细胞,用免疫荧光技术标记共标记pTrkA和相关运输泡的标志蛋白...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其活化的受体pTrkA在U251细胞中不同运输泡分布的影响。方法:U251细胞无血清培养24 h后,用含NGF(100 ng/m l)的DMEM继续培养细胞,分不同时相固定细胞,用免疫荧光技术标记共标记pTrkA和相关运输泡的标志蛋白,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pTrkA在相关运输泡中的定位情况。结果:NGF处理5 m in后,大量pTrkA出现在EEA1(标记早期内体)标记的运输泡中;15 m in后,分别出现在MPR(标记溶酶体)标记运输泡中;45 m in后,pTrkA大量积聚在核周,与NUP358共定位。而未处理NGF对照组细胞内pTrkA表现为弱阳性。结论:NGF能促进TrkA活化、内化和在内体中的分选过程,并可能涉及pTrkA的核转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GF pTrkA 早期内体 核转位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HIF-1α和VEGF表达的上调及其在血管新生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钱雷敏 许燕 +5 位作者 孙湘兰 张志坚 龚爱华 秦茹娟 温泽锋 姜平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201-204,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在血管新生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改良Allen重击法损伤大鼠T12脊髓,按伤后存活时间再分为脊髓损伤1 d,3d,7 d,14 d和30 d组。各组动物的...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在血管新生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改良Allen重击法损伤大鼠T12脊髓,按伤后存活时间再分为脊髓损伤1 d,3d,7 d,14 d和30 d组。各组动物的脊髓切片经免疫荧光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HIF-1α,VEGF的表达和分布,对Laminin免疫反应阳性的血管基膜进行图像分析,比较上述各组的血管密度。结果:HIF-1α和VEGF共定位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髓损伤局部的免疫荧光强度高于正常脊髓内的荧光强度,在脊髓损伤后第3天,其荧光强度达到高峰。脊髓损伤后Laminin阳性血管主要分布于损伤坏死组织周围并逐渐向坏死组织内生长,血管密度经历由低到高的过程。结论:脊髓损伤后损伤部位残存神经元可能通过表达高HIF-1α诱导VEGF表达增加,后者通过旁分泌模式作用于周围血管内皮细胞以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免疫荧光 大鼠
下载PDF
大鼠鼻黏膜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神经元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贺清华 周月鹏 +7 位作者 陈谦 刘锦波 吴滢 庄琴 孙湘兰 龚爱华 姜平 张志坚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190-193,180,共5页
目的:建立鼻黏膜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ectomesenchymal stem cells,ECTO-MSCs)的体外培养方法,探讨该细胞的干细胞特性(stemness)和分化潜能。方法:在观察ECTO-MSCs在大鼠鼻腔呼吸黏膜内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体外培养扩增ECTO-MSCs,并用干... 目的:建立鼻黏膜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ectomesenchymal stem cells,ECTO-MSCs)的体外培养方法,探讨该细胞的干细胞特性(stemness)和分化潜能。方法:在观察ECTO-MSCs在大鼠鼻腔呼吸黏膜内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体外培养扩增ECTO-MSCs,并用干细胞标志蛋白巢蛋白、CD133、CD44、波形蛋白的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该细胞的干细胞特性;分别用成骨诱导培养基(含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β-甘油磷酸钠)及神经诱导培养基(neurobasal培养液中加入B27、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全反式维A酸、音猬因子)诱导ECTO-MSCs向成骨细胞和神经细胞定向分化;用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评价其诱导分化效果。结果:用成骨诱导剂诱导培养后,ECTO-MSCs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强,在细胞表面形成大量的茜素红染色阳性的钙结节;用神经诱导培养基诱导培养后,ECTO-MSCs变化为神经细胞样形态,细胞高表达神经细胞标志蛋白NF-200,细胞发出细长突起并互相连接成神经网络。结论:大鼠鼻腔呼吸黏膜内广泛存在ECTO-MSCs,该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种子细胞用于自体移植修复骨和神经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黏膜 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成骨细胞 神经细胞
下载PDF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晓枫 孙湘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6-46,共1页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初步临床应用韩晓枫,孙湘兰(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关键词总胆汁酸,肝损伤,肝功能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代谢的产物,它由肝脏分泌到胆汁中,并随胆汁排入肠腔,作用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初步临床应用韩晓枫,孙湘兰(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关键词总胆汁酸,肝损伤,肝功能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代谢的产物,它由肝脏分泌到胆汁中,并随胆汁排入肠腔,作用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由于其生成和代谢与肝脏有十分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胆汁酸 肝损伤 肝功能 血清
下载PDF
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扩增及细胞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文红 傅翠梅 +1 位作者 孙湘兰 缪竞诚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78-979,共2页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外周血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CIK细胞 )可行性 ,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联合应用CD3单抗、干扰素 (IFN γ)及白细胞介素 2 (IL 2 )体外诱导CIK细胞 ,分析其表型特征、...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外周血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CIK细胞 )可行性 ,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联合应用CD3单抗、干扰素 (IFN γ)及白细胞介素 2 (IL 2 )体外诱导CIK细胞 ,分析其表型特征、增殖特性和细胞毒作用 ,并与淋巴因子活化性杀伤细胞 (LAK细胞 )进行比较。结果 扩增后表达CD3+ CD56+ 细胞明显增多 ,至 2 8d时达 36 .8% ,与LAK细胞相比 ,CIK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和细胞毒作用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过继免疫治疗
下载PDF
脑脊髓损伤大鼠局部Th1/Th2细胞相关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19
作者 许燕 李雅贞 +6 位作者 张志坚 孙湘兰 龚爱华 丁红群 卢俊浩 袁泉 许化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9-922,926,共5页
目的分析大鼠急性脑脊髓性损伤后脑脊髓中Th1和Th2细胞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持续性二次损伤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制备SD大鼠急性脑脊髓性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损伤组和脂多糖(LPS)处理组,各组又分别对脑和脊髓进行实验处理。用荧光定... 目的分析大鼠急性脑脊髓性损伤后脑脊髓中Th1和Th2细胞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持续性二次损伤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制备SD大鼠急性脑脊髓性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损伤组和脂多糖(LPS)处理组,各组又分别对脑和脊髓进行实验处理。用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不同组别大鼠脑脊髓中Th1和Th2细胞相关因子,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损伤和LPS处理的脑组织Th1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IFN-γ表达明显增高(P<0.05),而T-bet的表达并无明显改变;在损伤和LPS处理的脊髓中,IFN-γ和转录因子T-bet、HLX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无论是脊髓损伤组还是LPS处理组,细胞因子IL-4和转录因子GATA3均与对照组无异,呈低表达状态。结论脑脊髓损伤后呈现不同程度的Th1细胞相关因子上调,尤以可溶性的细胞因子IFN-γ为显著,脊髓损伤时出现T-bet与HLX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髓损伤 TH1 TH2 细胞因子 转录因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局部应用聚乙二醇的抗神经纤维溃变研究
20
作者 张大鹏 宗海洋 +6 位作者 吴滢 赵克芳 邵东华 张志坚 孙湘兰 龚爱华 姜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1-286,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局部应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的抗神经纤维溃变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所有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EG治疗组。各组动物制作脊髓横断损伤模型。PEG治疗组大鼠在脊髓横断后,蛛网膜下腔...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局部应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的抗神经纤维溃变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所有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EG治疗组。各组动物制作脊髓横断损伤模型。PEG治疗组大鼠在脊髓横断后,蛛网膜下腔立即注射PEG。对照组大鼠用生理盐水代替PEG,其余步骤相同。各组大鼠存活1、2、3 d后处死取材。标本切片后分别进行Massons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比较各组切片每个高倍视野内的神经纤维溃变轴索球数目。其余动物麻醉后取出新鲜脊髓标本,制成匀浆后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脊髓组织内钙蛋白酶(m-calpain)和神经丝蛋白(neurofilement,NF-200)降解产物的相对含量。结果:(1)对照组脊髓损伤部位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组织坏死严重,损伤近侧端的轴索球明显多于PEG治疗组;PEG治疗组炎症反应较轻,组织坏死不明显,轴索球数目少于对照组。(2)PEG治疗组脊髓组织内m-calpain以及NF降解产物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大鼠脊髓损伤早期局部应用PEG可以有效减轻神经纤维的溃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聚乙二醇 神经纤维溃变 钙蛋白酶 神经丝蛋白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