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I患者行急诊与择期PCI的术后心功能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源慧 黄静 +4 位作者 王曙光 陈彦波 张俊刚 王健 张爱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0期89-92,共4页
目的比较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6~12 h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择期PCI的术后心功能情况。方法患者均在入院当天行心脏彩超检查,并于入院当日及每隔1天监测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肌钙蛋白Ⅰ(CTNI)。10 d后... 目的比较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6~12 h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择期PCI的术后心功能情况。方法患者均在入院当天行心脏彩超检查,并于入院当日及每隔1天监测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肌钙蛋白Ⅰ(CTNI)。10 d后再次行上述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急诊组出入院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比较无差异(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出院较入院下降(P<0.05);择期组LVEDd出院较入院增大(P<0.05),LVEF出院较入院下降(P<0.05)。两组出入院LVEDd、LVEF的差值比较有差异(P<0.05)。急诊组NT-pro BNP峰值及CTNI峰值均低于择期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6~12 h行急诊PCI术或择期PCI术,术后近期心功能均会一过性下降,择期组较急诊组下降更显著,提示患者发病>6 h已无症状,行急诊PCI术对患者术后心功能仍有积极作用,机制可能与急诊PCI术尽早恢复血运重建,更早、更多地挽救存活心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心功能
下载PDF
心脏康复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1年后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孙源慧 季硕超 张爱元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路径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1年后的效果。方法选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出院后接受常规康复教育,实验组在接受常规教育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路径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1年后的效果。方法选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出院后接受常规康复教育,实验组在接受常规教育的基础上,由研究者严格按照康复路径给予心脏康复教育,观察2组患者1年后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心功能、再次住院率、6 min步行(6MWT)试验等指标。结果实验组1年后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心功能、6MW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次住院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路径教育对AMI且行PCI术患者的康复知识自我教育、危险因素控制、术后心功能改善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康复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危险因素 心功能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改善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源慧 张爱元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对心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后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128例因心脏缺血事件导致慢性心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4例,给予常规慢性心衰治疗,即β受体阻断剂、ACEI...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对心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后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128例因心脏缺血事件导致慢性心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4例,给予常规慢性心衰治疗,即β受体阻断剂、ACEI/ARB类药物、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必要时加用地高辛及利尿剂;实验组64例,给予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观察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心功能改善以及相关炎症指标的情况。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心功能指标(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6 min步行试验6MWT、BNP)、炎症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降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再次住院率,对其心功能有改善作用且能显著降低炎性因子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伊立替康联合紫杉醇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回顾性分析
4
作者 季硕超 刘淑真 +3 位作者 陈悦 杨宝宏 郑德杰 孙源慧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3期14-16,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伊立替康(CPT-11)联合紫杉醇(PTX)作为二线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线化疗后3~6月内复发后接受CPT-11联合PTX方案化疗的40例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65... 目的回顾性分析伊立替康(CPT-11)联合紫杉醇(PTX)作为二线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线化疗后3~6月内复发后接受CPT-11联合PTX方案化疗的40例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65 d,其中进展(PD)者占10%(4/40),完全缓解(CR)者占0%(0/40),部分缓解(PR)者占37.5%(15/40),稳定(SD)者占52.5%(21/40),疾病控制率(DCR)90%,客观缓解率(ORR)37.5%。PFS的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年龄、性别、吸烟史不是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数值下降提示患者预后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不良反应可耐受,发生III度骨髓抑制3例,发生III度腹泻1例。结论 CPT-11联合PTX作为二线治疗方案,获得了良好的疾病控制率和客观缓解率,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伊立替康 紫杉醇 二线化疗
下载PDF
非对称双极性Ir(Ⅲ)配合物磷光分子及其聚集诱导磷光和电致发光性能研究
5
作者 陈姿仪 刘思琪 +7 位作者 冯钊 钟道昆 杨晓龙 孙源慧 徐先彬 冯震 岳岭 周桂江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63-2570,共8页
同时以功能化的2-苯基吡啶(ppy)类配体和2-乙烯吡啶(vpy)类配体设计合成了两个非对称Ir(Ⅲ)配合物磷光分子,并对其光电性能进行了详细表征.光物理研究表明,这两个非对称Ir(Ⅲ)配合物磷光分子具有两种发光激发态产生磷光发射,并且能够表... 同时以功能化的2-苯基吡啶(ppy)类配体和2-乙烯吡啶(vpy)类配体设计合成了两个非对称Ir(Ⅲ)配合物磷光分子,并对其光电性能进行了详细表征.光物理研究表明,这两个非对称Ir(Ⅲ)配合物磷光分子具有两种发光激发态产生磷光发射,并且能够表现出明显的聚集诱导/增强磷光发光行为.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功能基团的引入可使非对称Ir(Ⅲ)配合物磷光分子表现出双极性.此外,它们还能表现出较好的电致发光性能,电致发光器件启亮电压(V_(turn-on))小于3 V,最大亮度L_(max)为11380 cd·m^(-2)、最大外量子效率η_(ext)为5.3%、最大电流效率ηL为12.9 cd·A^(-1)及最大功率效率ηP为13.6lm·W^(-1).相关研究结果为新型聚集诱导磷光电致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结构 Ir(Ⅲ)磷光配合物 聚集诱导磷光 双极性 电致发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