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迁移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孙灵侠
-
机构
宿州学院
-
出处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6-68,共3页
-
文摘
跨文化交际指任何两种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中往往会出现语用迁移现象而导致交际失败。本文从招呼与告别、祝贺与赞扬、敬辞与谦辞及比喻与联想四个方面来探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迁移现象。
-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语用迁移
文化差异
语言文化背景
-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论儿童视角下的《哈利·波特》美学意蕴
- 2
-
-
作者
孙灵侠
-
机构
宿州学院
-
出处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35-136,共2页
-
文摘
《哈利·波特》的畅销是一大奇迹,特别是它拥有了全世界的儿童读者。本文试图从神奇的幻想世界的构建、英雄情结的言说、叛逆心理的宣泄、作品中所渗透的真实性等几个层面来阐述儿童视角下的《哈利·波特》之美学意蕴。
-
关键词
儿童视角
《哈利·波特》幻想世界
英雄情节
叛逆心理
-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哥特式小说的风格特征在《哈利·波特》中的诠释
- 3
-
-
作者
孙灵侠
-
机构
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26-127,共2页
-
基金
宿州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哈利.波特>与<西游记>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06ysk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哥特式小说始于十八世纪后期的英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流派。尽管哥特式小说只是作为一种边缘文学被时常提及,然而其身影在文学延续发展的流程中一再地浮现并一直延续至今。诞生于世纪之交并风靡于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就诠释了当代哥特式小说的风格特征。
-
关键词
哥特式小说
《哈利·波特》
诠释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论《哈利·波特》的哥特手法
- 4
-
-
作者
孙灵侠
-
机构
宿州学院外语系
-
出处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67-69,共3页
-
文摘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一部神魔幻想小说。作者以为《哈利·波特》这部作品的成功得力于哥特式手法的成功运用。虽然这不是一部哥特式小说,罗琳却巧妙地借助哥特手法来服务于她的创作。从《哈利·波特》的哥特式场景、哥特式情节和主题出发,透析哥特手法在《哈利·波特》中展现出的无穷艺术魅力。
-
关键词
《哈利·波特》
哥特式手法
恐怖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浅谈英语中的无标记比较结构
- 5
-
-
作者
孙灵侠
-
机构
宿州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
-
出处
《宿州师专学报》
2002年第3期43-44,共2页
-
文摘
本文从词类角度对无标记比较进行了介绍,以期对比较级有更清楚的认识。
-
关键词
无标记
比较结构
词类
-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赞美还是讽刺——《暴风雨》中的人文主义解读
- 6
-
-
作者
孙灵侠
-
机构
安徽宿州学院外语系
-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3期113-115,共3页
-
文摘
作为人文主义信仰者的莎士比亚,几乎在他的每一部剧作中都高举人文主义的伟大旗帜。但在他后期的传奇剧中,因为对社会现实的厌倦和失望,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则不可避免的幻灭了。《暴风雨》作为莎士比亚晚年传奇剧的代表作,体现的正是莎士比亚幻灭的人文主义理想。在这个作品中莎士比亚寄希望于超自然因素和宽恕思想来解决社会矛盾,正是其人文主义理想幻灭的体现。
-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暴风雨》
人文主义
幻灭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I561.07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论《哈利·波特》与《西游记》的游戏精神
- 7
-
-
作者
刘忠
孙灵侠
-
机构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宿州学院
-
出处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8-9,共2页
-
文摘
《哈利·波特》与《西游记》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产生的不同的经典,但我们仔细思考这两个作品,会发现它们之中有着一致的共性,那就是游戏精神。这两个作品都是成功的幻想小说,两部作品所体现出的是读者真实的内心需求,都走进了儿童独特的生命的空间,切中表现了他们的欲望、愿望、渴望。相较而言,《哈利·波特》是专门为儿童而创作,而且是为当下的儿童,因此,比并非有意为儿童而写的《西游记》游戏精神更集中,更亲切,更浓烈,更迎合儿童的情趣爱好,这也是它为全世界读者倾倒的魅力所在。
-
关键词
《哈利·波特》《西游记》游戏精神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