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甘蔗锈病病原菌及甘蔗品系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6
1
作者 傅华英 肖胜华 +4 位作者 刘营航 孙生仁 吴小斌 陈如凯 高三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8-963,共6页
为了解我国甘蔗锈病病原菌发生以及优良甘蔗新品种(系)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布频率情况,以来自我国5省(区)81份疑似甘蔗锈病叶片样品为材料,分别用Pm1-F/Pm1-R和Pk1-F/Pk1-R引物对进行褐锈病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与黄锈病菌(Pucci... 为了解我国甘蔗锈病病原菌发生以及优良甘蔗新品种(系)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布频率情况,以来自我国5省(区)81份疑似甘蔗锈病叶片样品为材料,分别用Pm1-F/Pm1-R和Pk1-F/Pk1-R引物对进行褐锈病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与黄锈病菌(Puccinia kuehnii)分子鉴定。结果表明,锈病病原菌检出率为40.7%,除了福建省福州市叶片样品仅检测到P.melanocephala外,其他省(区)的叶片样品均检测到2种锈病病原菌,且存在混合侵染现象。对24份黄锈病菌阳性PCR产物(527 bp)克隆并测序,结果发现P.kuehnii间隔区1(ITS1)第183个核苷酸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其中,A碱基(183A)、G碱基(183G)位点的病菌分离物分别占29.2%和25.0%,2种碱基(183A/G)位点的混合病菌分离物有45.8%。通过R12H16与9020-F4/Rsa I两种分子标记对40份甘蔗新品种(系)抗褐锈病基因Bru1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42.5%参试新品种(系)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这些材料可作为甘蔗抗褐锈病新品种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锈病 病原菌 新品种(系) 抗褐锈病基因Bru1 分子检测
下载PDF
甘蔗杆状病毒及其启动子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孙生仁 张慧丽 +1 位作者 吴小斌 高三基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43-950,共8页
甘蔗杆状病毒(SCBV)是侵染甘蔗的重要病原物之一,属于花椰菜花叶病毒科(Caulimoviridae)杆状DNA病毒属(Badnavirus)。该病害在多数种植甘蔗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发生,可导致甘蔗品质和产量下降,对甘蔗产业构成潜在威胁。SCBV基因组为环状双... 甘蔗杆状病毒(SCBV)是侵染甘蔗的重要病原物之一,属于花椰菜花叶病毒科(Caulimoviridae)杆状DNA病毒属(Badnavirus)。该病害在多数种植甘蔗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发生,可导致甘蔗品质和产量下降,对甘蔗产业构成潜在威胁。SCBV基因组为环状双链DNA,长度为7.3~8.0 kb。不同地理来源的SCBV分离物遗传多样性丰富,全球至少存在18种系统进化组群或基因型(SCBV-A^R),其中,来自摩洛哥的SCBMOV、澳大利亚的SCBIMV及瓜德罗普岛的SCBGAV和SCBGDV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认定为杆状DNA病毒属下的4个不同病毒种。SCBV基因组编码3个开放阅读框(ORF),其中ORF3的3′端和ORF1的5′端之间基因间隔区域为病毒启动子区域。本文主要综述了SCBV生物学和基因组特性、遗传多样性、检测方法、病毒启动子的功能及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SCBV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DNA病毒 甘蔗杆状病毒 遗传多样性 基因组结构 病毒启动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