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我国甘蔗锈病病原菌及甘蔗品系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
6
1
作者
傅华英
肖胜华
+4 位作者
刘营航
孙生仁
吴小斌
陈如凯
高三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8-963,共6页
为了解我国甘蔗锈病病原菌发生以及优良甘蔗新品种(系)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布频率情况,以来自我国5省(区)81份疑似甘蔗锈病叶片样品为材料,分别用Pm1-F/Pm1-R和Pk1-F/Pk1-R引物对进行褐锈病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与黄锈病菌(Pucci...
为了解我国甘蔗锈病病原菌发生以及优良甘蔗新品种(系)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布频率情况,以来自我国5省(区)81份疑似甘蔗锈病叶片样品为材料,分别用Pm1-F/Pm1-R和Pk1-F/Pk1-R引物对进行褐锈病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与黄锈病菌(Puccinia kuehnii)分子鉴定。结果表明,锈病病原菌检出率为40.7%,除了福建省福州市叶片样品仅检测到P.melanocephala外,其他省(区)的叶片样品均检测到2种锈病病原菌,且存在混合侵染现象。对24份黄锈病菌阳性PCR产物(527 bp)克隆并测序,结果发现P.kuehnii间隔区1(ITS1)第183个核苷酸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其中,A碱基(183A)、G碱基(183G)位点的病菌分离物分别占29.2%和25.0%,2种碱基(183A/G)位点的混合病菌分离物有45.8%。通过R12H16与9020-F4/Rsa I两种分子标记对40份甘蔗新品种(系)抗褐锈病基因Bru1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42.5%参试新品种(系)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这些材料可作为甘蔗抗褐锈病新品种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锈病
病原菌
新品种(系)
抗褐锈病基因Bru1
分子检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蔗杆状病毒及其启动子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2
作者
孙生仁
张慧丽
+1 位作者
吴小斌
高三基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43-950,共8页
甘蔗杆状病毒(SCBV)是侵染甘蔗的重要病原物之一,属于花椰菜花叶病毒科(Caulimoviridae)杆状DNA病毒属(Badnavirus)。该病害在多数种植甘蔗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发生,可导致甘蔗品质和产量下降,对甘蔗产业构成潜在威胁。SCBV基因组为环状双...
甘蔗杆状病毒(SCBV)是侵染甘蔗的重要病原物之一,属于花椰菜花叶病毒科(Caulimoviridae)杆状DNA病毒属(Badnavirus)。该病害在多数种植甘蔗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发生,可导致甘蔗品质和产量下降,对甘蔗产业构成潜在威胁。SCBV基因组为环状双链DNA,长度为7.3~8.0 kb。不同地理来源的SCBV分离物遗传多样性丰富,全球至少存在18种系统进化组群或基因型(SCBV-A^R),其中,来自摩洛哥的SCBMOV、澳大利亚的SCBIMV及瓜德罗普岛的SCBGAV和SCBGDV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认定为杆状DNA病毒属下的4个不同病毒种。SCBV基因组编码3个开放阅读框(ORF),其中ORF3的3′端和ORF1的5′端之间基因间隔区域为病毒启动子区域。本文主要综述了SCBV生物学和基因组特性、遗传多样性、检测方法、病毒启动子的功能及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SCBV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DNA病毒
甘蔗杆状病毒
遗传多样性
基因组结构
病毒启动子
原文传递
题名
我国甘蔗锈病病原菌及甘蔗品系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
6
1
作者
傅华英
肖胜华
刘营航
孙生仁
吴小斌
陈如凯
高三基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福建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出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8-963,共6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No.CARS-20-2-4)
文摘
为了解我国甘蔗锈病病原菌发生以及优良甘蔗新品种(系)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布频率情况,以来自我国5省(区)81份疑似甘蔗锈病叶片样品为材料,分别用Pm1-F/Pm1-R和Pk1-F/Pk1-R引物对进行褐锈病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与黄锈病菌(Puccinia kuehnii)分子鉴定。结果表明,锈病病原菌检出率为40.7%,除了福建省福州市叶片样品仅检测到P.melanocephala外,其他省(区)的叶片样品均检测到2种锈病病原菌,且存在混合侵染现象。对24份黄锈病菌阳性PCR产物(527 bp)克隆并测序,结果发现P.kuehnii间隔区1(ITS1)第183个核苷酸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其中,A碱基(183A)、G碱基(183G)位点的病菌分离物分别占29.2%和25.0%,2种碱基(183A/G)位点的混合病菌分离物有45.8%。通过R12H16与9020-F4/Rsa I两种分子标记对40份甘蔗新品种(系)抗褐锈病基因Bru1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42.5%参试新品种(系)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这些材料可作为甘蔗抗褐锈病新品种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甘蔗锈病
病原菌
新品种(系)
抗褐锈病基因Bru1
分子检测
Keywords
Sugarcane rust
Pathogenic bacteria
New varieties(or hnes)
Brul(brown rust resistance genes)
Moleculardetection
分类号
S435.66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蔗杆状病毒及其启动子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2
作者
孙生仁
张慧丽
吴小斌
高三基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出处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43-950,共8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糖料)建设专项(CARS-170302)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2015NZ0002-2)~~
文摘
甘蔗杆状病毒(SCBV)是侵染甘蔗的重要病原物之一,属于花椰菜花叶病毒科(Caulimoviridae)杆状DNA病毒属(Badnavirus)。该病害在多数种植甘蔗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发生,可导致甘蔗品质和产量下降,对甘蔗产业构成潜在威胁。SCBV基因组为环状双链DNA,长度为7.3~8.0 kb。不同地理来源的SCBV分离物遗传多样性丰富,全球至少存在18种系统进化组群或基因型(SCBV-A^R),其中,来自摩洛哥的SCBMOV、澳大利亚的SCBIMV及瓜德罗普岛的SCBGAV和SCBGDV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认定为杆状DNA病毒属下的4个不同病毒种。SCBV基因组编码3个开放阅读框(ORF),其中ORF3的3′端和ORF1的5′端之间基因间隔区域为病毒启动子区域。本文主要综述了SCBV生物学和基因组特性、遗传多样性、检测方法、病毒启动子的功能及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SCBV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杆状DNA病毒
甘蔗杆状病毒
遗传多样性
基因组结构
病毒启动子
Keywords
Badnavirus
sugarcane bacilliform virus
genetic diversity
genomic construct
viral promoter
分类号
S435.66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我国甘蔗锈病病原菌及甘蔗品系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
傅华英
肖胜华
刘营航
孙生仁
吴小斌
陈如凯
高三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甘蔗杆状病毒及其启动子功能的研究进展
孙生仁
张慧丽
吴小斌
高三基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