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3D肝细胞模型评价盐酸胺碘酮重复给药肝毒性
- 1
-
-
作者
林铌
刘鑫磊
孙百阳
俞月
耿兴超
周晓冰
李波
-
机构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
-
出处
《中国药事》
CAS
2022年第12期1414-1423,共10页
-
基金
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创新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关键技术”(编号2018ZX09201017-001)。
-
文摘
目的:建立3D肝细胞微球模型并用于评价盐酸胺碘酮及联用肝药酶诱导剂利福平或抑制剂酮康唑时的重复给药肝毒性。方法:采用诱导分化的HepaRG和HHSteC细胞混合共培养构建3D肝细胞微球模型,对HepaRG诱导分化后形成的胆管结构功能进行验证,活细胞探针标记肝细胞微球中两种细胞并对其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免疫荧光染色对肝细胞微球表达的特异性和功能性蛋白进行检验,并对试验周期内模型的肝功能指标稳定性进行连续监测。模型验证后,对每40个肝细胞微球进行连续4或5天的盐酸胺碘酮重复染毒,并联用肝药酶诱导剂利福平或抑制剂胺碘酮进行重复染毒,检测不同给药组的细胞毒性及肝功能指标。结果:本研究构建的3D肝细胞模型可以模拟肝脏胆管结构的外排功能,HepaRG和HHSteC细胞在微球中以24∶1的比例始终保持较均匀的分布,肝脏特异性和功能性蛋白表达丰富,并能在至少5天内维持肝功能指标稳定。在重复给予胺碘酮时,模型从给药第三天起出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细胞毒性作用,且联用利福平(LDH和TBIL升高)或酮康唑(LDH、ALT、ALP和GLU升高)能产生剂量相关的肝毒性协同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更适用于短期重复给药毒性评价的3D肝细胞微球模型,对于体外药物肝毒性筛选和代谢研究具有明显优势,能够进行药物肝毒性标志物的筛选研究。
-
关键词
3D肝细胞模型
肝毒性
盐酸胺碘酮
重复给药
利福平
酮康唑
联合用药
-
Keywords
3D hepatocyte model
hepatotoxicity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repeated administration
rifampicin
ketoconazole
drug combination
-
分类号
R99
[医药卫生—毒理学]
-
-
题名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高质量发展路径
- 2
-
-
作者
许程程
孙伟月
王通
罗树武
孙百阳
-
机构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出处
《视周刊》
2024年第18期79-80,共2页
-
文摘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精准扶贫工作正逐步向纵深发展,高校资助工作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我国在高校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目的是更好地缓解贫困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使贫困生学子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业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完成职业规划,缓解他们的生活和精神压力。在深入研究高校资助工作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资助工作的具体操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
关键词
高校资助工作
助学金
阶段性成果
脱贫攻坚
职业规划
贫困生
精神压力
励志奖学金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纳米药物及纳米颗粒肝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孙百阳
耿兴超
李波
-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
出处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29,共6页
-
基金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8ZX 09201017)。
-
文摘
纳米技术的发展极大程度推动了纳米药物及纳米颗粒的研发,为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用药选择。但由于其理化性质特殊且容易在肝脏产生蓄积,纳米药物和纳米颗粒也给机体带来了潜在的肝毒性风险。本文从肝脏蓄积与细胞-纳米药物相互作用、毒性作用机制以及影响因素3个方面对近年来纳米药物或纳米颗粒肝毒性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并对既往研究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讨论,旨在为纳米药物及纳米颗粒肝毒性和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
关键词
纳米药物
纳米颗粒
肝毒性
毒性机制
影响因素
-
Keywords
nanodrugs
nanoparticles
hepatotoxicity
toxic mechanisms
influencing factors
-
分类号
R96
[医药卫生—药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