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刍议高校德育主体及其互动关系
1
作者 孙相娜 《活力》 2013年第12期36-37,共2页
“人是目的”是高校德育的核心内容。如果去除了人,高校德育就只剩下枯燥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高校德育主体及其互动确立的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取向.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弘扬人的主体性精神。这对增强高校德育针对... “人是目的”是高校德育的核心内容。如果去除了人,高校德育就只剩下枯燥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高校德育主体及其互动确立的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取向.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弘扬人的主体性精神。这对增强高校德育针对性,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满足主体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主体 价值引导 自主建构 学习共同体
下载PDF
主体间性德育的基本内涵及价值取向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忠孝 孙相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第6期22-24,共3页
主体间性德育是以主体间性哲学为理论基础的,从自身讲,它是对主体性德育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主体间性德育关注人的关系性存在,是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教育活动。在主体间性德育过程中,人不但要追求自身的主体价值,也要理解其他主体的价值... 主体间性德育是以主体间性哲学为理论基础的,从自身讲,它是对主体性德育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主体间性德育关注人的关系性存在,是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教育活动。在主体间性德育过程中,人不但要追求自身的主体价值,也要理解其他主体的价值,建构其他主体的主体性,实现主体间的主体性价值。师生间的理解对话是主体间性德育的中介价值;回归生活世界是主体间性德育的终极价值;提高德育实效性是主体间性德育的基本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生活世界 理解对话 生存共同体
下载PDF
试述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忠孝 孙相娜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年第2期72-75,共4页
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是由春秋时代孔子创建的,经孟子、荀子一代代儒学大师们的发展完善而形成的以树仁、立德、隆礼、贵义为核心的历时态知识体系。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和历史的精髓,不仅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维方式、思想... 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是由春秋时代孔子创建的,经孟子、荀子一代代儒学大师们的发展完善而形成的以树仁、立德、隆礼、贵义为核心的历时态知识体系。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和历史的精髓,不仅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而且塑造着中华儿女的民族性格。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虽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但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熠熠生辉。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儒家传统人文化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剂良方,有助于我们在天地之间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社会之中促进人与人的和睦相处以及人精神世界的充实愉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人文化 天人合一 仁爱之心 和谐共生
下载PDF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4
作者 刘忠孝 孙相娜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1-173,共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2005新方案"规定的主干课程之一。如何提升该门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发挥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实现"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2005新方案"规定的主干课程之一。如何提升该门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发挥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实现"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必须正确认识并着力处理好几个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教学 关系
下载PDF
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的内涵及特质
5
作者 刘忠孝 孙相娜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4-48,共5页
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阐述的是作为社会群体的中国人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把握中国人核心的精神属性,它是培养君子。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代代知识分子构建的以"仁"为旨归的历时态知识体系,通过... 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阐述的是作为社会群体的中国人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把握中国人核心的精神属性,它是培养君子。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代代知识分子构建的以"仁"为旨归的历时态知识体系,通过自我修身为齐家、治国、平天下奠定人格基础,通过践行中庸之道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勾勒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仁者爱人的交往观在社会生活中建立了充满温情的人伦秩序。他们共同指向可持续发展之道,以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天人合一 和谐共生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居家养老中的应用及伦理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楠 刘双岭 孙相娜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12期1590-1594,共5页
人工智能居家养老涉及一系列的伦理问题,包括老年人自主性维护与人工智能物化操控之间的伦理冲突,老年人渴望亲情关怀与人工智能弱化家人情感支持之间的伦理冲突,老年人监护需求与隐私保护之间的伦理冲突,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人工... 人工智能居家养老涉及一系列的伦理问题,包括老年人自主性维护与人工智能物化操控之间的伦理冲突,老年人渴望亲情关怀与人工智能弱化家人情感支持之间的伦理冲突,老年人监护需求与隐私保护之间的伦理冲突,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人工智能资源分配不公正之间的伦理冲突。对此,应通过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老年人赡养制度,加强隐私数据保护和强化各级政府责任等举措,达到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居家养老深度融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居家养老 人口老龄化 机器人
下载PDF
儒家仁爱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孙相娜 《林区教学》 2015年第1期63-64,共2页
中医药文化从本质上讲是构成中医药学的母体,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儒家仁爱思想使中医药文化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形成了医乃仁术的独特本质、内圣外王的价值目标和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可以说,儒家的仁爱思想彰... 中医药文化从本质上讲是构成中医药学的母体,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儒家仁爱思想使中医药文化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形成了医乃仁术的独特本质、内圣外王的价值目标和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可以说,儒家的仁爱思想彰显着中医药文化用心呵护民众健康的济世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医乃仁术 重义轻利 内圣外王 中医药文化
下载PDF
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探讨
8
作者 孙相娜 《林区教学》 2015年第8期78-79,共2页
为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从学生特点、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以及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把握学生特点是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必要前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环节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教学实效性 把握学生 钻研教材 教师素质
下载PDF
德育视野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
9
作者 孙相娜 《林区教学》 2013年第8期18-20,共3页
德育视野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种力量的共同参与,而高校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力量,同时要鼓励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其中,高校将生命教育融入“基础”课是主渠道,包括“... 德育视野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种力量的共同参与,而高校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力量,同时要鼓励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其中,高校将生命教育融入“基础”课是主渠道,包括“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课程内容,强调生命体验的德育课程实施。家庭德育要树立“能力和道德”并重的人才观念,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意识。社会德育要营造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德育课程 校园文化建设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