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抓配套入手 促进企业内部劳动工资制度改革
1
作者 孙祖荫 《中国劳动》 1988年第7期10-11,共2页
冶金部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所属的第六工程公司(原机械化工程公司)有1,200名职工,主要承担机械化土石方、汽车运输、修筑公路和铺设厂内铁路等施工任务。去年九月该公司在《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试点中,在企业内部进行了劳动工资制... 冶金部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所属的第六工程公司(原机械化工程公司)有1,200名职工,主要承担机械化土石方、汽车运输、修筑公路和铺设厂内铁路等施工任务。去年九月该公司在《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试点中,在企业内部进行了劳动工资制度的配套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制度改革 企业内部劳动 工程公司 冶金建设 工程管理经验 劳动工资 汽车运输 工程项目承包 鲁布革 最佳效益
下载PDF
C程序设计的优化法研究
2
作者 孙祖荫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1998年第5期21-23,38,共4页
研究探讨了一种通用程序算法,其特点是:应用实例解决C程序设计的优化设计问题.计算结果证明,这种方法是正确的,可靠而实用的.
关键词 排序 优化法 C语言 程序设计 算法
下载PDF
波兰1991—1993年经济目标
3
作者 孙祖荫 《东欧中亚问题译丛》 1992年第2期23-30,共8页
关键词 经济 波兰
下载PDF
波兰经济中的外国资本
4
作者 维特.,雅 孙祖荫 《苏联东欧问题译丛》 1989年第5期98-101,共4页
关键词 波兰 经济 外国资本 投资
下载PDF
波兰国营企业的私有化
5
作者 米杰.,瓦 孙祖荫 《东欧中亚问题译丛》 1993年第1期43-47,共5页
关键词 波兰 企业 私有化
全文增补中
东欧国家关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论述及措施
6
作者 孙祖荫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3-49,共7页
1989年以来,东欧国家的政局相继发生了激剧的变化,多数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了执政党的地位。随着政治制度的变化,经济体制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本文中所说的东欧国家系指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 1989年以来,东欧国家的政局相继发生了激剧的变化,多数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了执政党的地位。随着政治制度的变化,经济体制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本文中所说的东欧国家系指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五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转轨 股份公司 计划经济 经济体制转轨 所有制 市场机制 国营企业 竞争机制 股票 政府
原文传递
波兰关于社会主义通货膨胀的理论与实践
7
作者 孙祖荫 《经济学动态》 1988年第9期43-47,共5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经济规律认识的提高,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在经济理论方面,对资本主义国家通货嘭张问题的论述已为大家所熟知。但是,对于社会主义国家通货膨胀问题的看法尚有分岐。传统观点认为,只...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经济规律认识的提高,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在经济理论方面,对资本主义国家通货嘭张问题的论述已为大家所熟知。但是,对于社会主义国家通货膨胀问题的看法尚有分岐。传统观点认为,只有资本主义国家才有通货膨胀,而社会主义国家是不会产生通货膨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国家 通货膨胀 理论与实践 客观经济规律 资本主义国家 波兰 经济理论 传统观点
原文传递
波兰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8
作者 孙祖荫 《经济学动态》 1984年第3期48-53,共6页
波兰政府于1980年7月宣布提高高价肉的价格,这一决定遭到人民的反对,从而爆发了全国性的罢工运动,它是波兰解放后发生的几起罢工事件中,持续时间最长和规模最大的一次,最终导致了国家全面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波党领导人在阐述危机... 波兰政府于1980年7月宣布提高高价肉的价格,这一决定遭到人民的反对,从而爆发了全国性的罢工运动,它是波兰解放后发生的几起罢工事件中,持续时间最长和规模最大的一次,最终导致了国家全面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波党领导人在阐述危机的原因时,曾强调指出:“造成目前社会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七十年代深化了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管理体制 波兰 改革 经济危机 罢工运动 罢工事件 持续时间 七十年代
原文传递
波兰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论述及措施
9
作者 孙祖荫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48-53,共6页
1.市场经济是摆脱危机的唯一出路。波兰认为,过去那种中央集权体制,反对市场和摈弃市场作用的理论观点是错误的,"经济效益低下的根源在于迄今的经济体制,不彻底改造这种体制,波兰将会一直处于无能为力的气氛和持续的危机状态之中&q... 1.市场经济是摆脱危机的唯一出路。波兰认为,过去那种中央集权体制,反对市场和摈弃市场作用的理论观点是错误的,"经济效益低下的根源在于迄今的经济体制,不彻底改造这种体制,波兰将会一直处于无能为力的气氛和持续的危机状态之中"。2.市场经济是确保提高经济效益和文明发展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波兰 经济体制
原文传递
波兰反通货膨胀的措施
10
作者 孙祖荫 《世界经济》 1988年第10期87-87,共1页
80年代初,波兰的通货膨胀相当惊人,1982年通货膨胀率高达104.5%,1985年下降到15%,但1987年又上升到26%,波兰政府力争在1990年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一位数。目前波兰把迅速恢复经济平衡和抑制通货膨胀作为第二阶段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和... 80年代初,波兰的通货膨胀相当惊人,1982年通货膨胀率高达104.5%,1985年下降到15%,但1987年又上升到26%,波兰政府力争在1990年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一位数。目前波兰把迅速恢复经济平衡和抑制通货膨胀作为第二阶段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中心内容。具体措施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率 经济改革 抑制通货膨胀 反通货膨胀 经济平衡 具体措施 80年代 中心内容 政府 经济效益
原文传递
波兰价格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11
作者 孙祖荫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1988年第5期79-84,共6页
一、价格体制的形成波兰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曾搬用了苏联的经济模式。价格体制同整个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一样是高度集中的体制。这种价格体制的形成是由当时的理论观点所决定的,因为,传统的理论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经... 一、价格体制的形成波兰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曾搬用了苏联的经济模式。价格体制同整个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一样是高度集中的体制。这种价格体制的形成是由当时的理论观点所决定的,因为,传统的理论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经济,价值范畴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不能也不应该发挥作用,并把价值规律的作用视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对立物。因而,当时排斥价值范畴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排斥经济手段的运用,排斥市场机制。不承认价格作为评价经济活动效果的标准和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改革 价值规律 价格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 发挥作用 高度集中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经济管理体制 市场机制 经济模式
原文传递
波兰政治体制改革及其理论基础
12
作者 孙祖荫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1987年第6期72-76,共5页
波兰1980年爆发的全国性罢工运动导致了国家全面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危机。当时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很高,波党领导也认识到对政治和经济体制进行全面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把改革看作是摆脱危机的唯一出路。鉴于战后波兰前几次经济改革... 波兰1980年爆发的全国性罢工运动导致了国家全面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危机。当时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很高,波党领导也认识到对政治和经济体制进行全面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把改革看作是摆脱危机的唯一出路。鉴于战后波兰前几次经济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波党领导意识到不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经济体制的改革就不可能取得预期结果。因而,1981年波兰议会批准的关于《经济改革方针》中强调指出,首先必须进行制度上和组织上的改革,然后才能逐步实施经济体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会 必要性 立法权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 民族特点 宪法原则 制度 政治体制改革 立法工作
原文传递
[波兰] 价格法
13
作者 孙祖荫 《环球法律评论》 1985年第2期78-80,共3页
第一条本法中所称的价格,是指买主购买商品或劳务而支付给卖主的货币数额。第二条商业中的现行价格有:国家定价、调节价格和合同价格。第三条 1、国家定价是由有关的国家行政机关制订的价格; 2、实行国家定价的有: ①对人民的生活费用... 第一条本法中所称的价格,是指买主购买商品或劳务而支付给卖主的货币数额。第二条商业中的现行价格有:国家定价、调节价格和合同价格。第三条 1、国家定价是由有关的国家行政机关制订的价格; 2、实行国家定价的有: ①对人民的生活费用或健康具有重大意义的消费资料和劳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定价 价格法 重大意义 合同价格 国家行政机关 劳务 商品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卖主
原文传递
波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理论基础
14
作者 孙祖荫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1984年第2期26-31,共6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波兰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全国1/3以上的农业用地掌握在地主手中,将近70%的农民为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全国70%以上的人口,主要以农业为生,农业技术相当落后,生产水平很低。战后,随着工业的发展,这一比重逐渐下降,19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波兰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全国1/3以上的农业用地掌握在地主手中,将近70%的农民为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全国70%以上的人口,主要以农业为生,农业技术相当落后,生产水平很低。战后,随着工业的发展,这一比重逐渐下降,1950年降为47%,1970年为30%左右,1980年已降至23.4%。农业在创造国民收入方面所占的比重,战前为52%,1950年降到48%,1979年约占15%。七十年代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总产值 农业政策 理论基础 农业合作化运动 农民组织 国营农场 农业用地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发展
原文传递
波兰经济改革的新草案
15
作者 孙祖荫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1982年第1期41-44,共4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体制基本上是苏联的模式。一九五六年波匈事件以后,当时的波党领导人哥穆尔卡提出“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波兰要走适合波兰具体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波兰是东欧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体制基本上是苏联的模式。一九五六年波匈事件以后,当时的波党领导人哥穆尔卡提出“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波兰要走适合波兰具体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波兰是东欧国家中最早提出要对苏联模式进行改革的国家,二十多年来,进行了几次改革的尝试,均未取得成功。哥穆尔卡的继任人盖莱克在一九七○年上台以后,为了笼络人心,不顾主客观条件,提出了“高速度发展战略”,实行了“高速度、高工资、高福利”的政策,致使苏联模式所固有的种种弊病恶性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改革 企业 高速度 国民经济计划 东欧国家 发展战略 管理体制 经济手段 主客观条件 高福利
原文传递
波兰利用外资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6
作者 孙祖荫 《经济学动态》 1980年第10期49-51,共3页
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前第一书记爱德华·盖莱克于1970年取代哥穆尔卡上台以后,提出一套“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力,也就是“高速度发展的战略力,实行“高工资、高福利、高速度”的政策,并提出在七十年代内“再建设一‘个波兰”和“实... 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前第一书记爱德华·盖莱克于1970年取代哥穆尔卡上台以后,提出一套“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力,也就是“高速度发展的战略力,实行“高工资、高福利、高速度”的政策,并提出在七十年代内“再建设一‘个波兰”和“实现第二次工业化力的纲领。他还批评哥穆尔卞时期是“关门搞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外资 波兰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高速度 爱德华 党中央 高工资 工业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