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牙源性囊肿的临床和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彬 徐镭 +5 位作者 孙秋望月 葛昕 王晨星 李怀奇 叶金海 张栋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3-657,共5页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与刮治术对下颌骨囊性病变治疗进程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直径超过3个牙位(D≥6 cm)的下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28例,分为开窗减压组(16例)和刮治组(1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情况,收集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与刮治术对下颌骨囊性病变治疗进程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直径超过3个牙位(D≥6 cm)的下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28例,分为开窗减压组(16例)和刮治组(1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情况,收集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6、9和12个月的锥形束CT(CB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测量病变体积比和新生骨体积分数的变化,并观察囊肿与神经管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结果:开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刮治组(P<0.05)。开窗组术创甲级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刮治组(P<0.05)。术后3、6、9和12个月时开窗组平均囊肿体积减少程度高于刮治组(P<0.05)。术后3、6个月时,刮治组的新生骨体积分数明显高于开窗组(P<0.05);术后9个月时,两组没有明显差别(P>0.05);术后12个月时,开窗组的新生骨体积分数明显高于刮治组(P<0.05)。10例术前CT显示囊肿压迫神经管的患者在开窗术后均观察到神经管结构恢复的影像。结论:开窗减压较刮治术治疗大型颌骨囊性病变更加值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牙源性囊肿 开窗减压术 锥形束CT 三维分析
下载PDF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秋望月 高鹏飞 +8 位作者 王晨星 宋晓萌 丁旭 李怀奇 武和明 吴煜农 袁冶 叶金海 李中连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05-510,共6页
目的:通过对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探讨制备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合理性及稳定性;并对临床上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患者的供区及受区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随访,评价其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目的:通过对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探讨制备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合理性及稳定性;并对临床上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患者的供区及受区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随访,评价其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例中国成人下肢标本,解剖并记录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的数目、分布、部分层面血管外径及各段血管长度;同时对16例口腔鳞癌术后缺损患者采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重建,皮瓣面积3 cm×4 cm~6 cm×8 cm。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受区臃肿度,供区功能恢复,术后吞咽及语言功能情况。结果:6例下肢标本共测量记录到腓肠内侧动脉穿支14条,平均2.3条。小腿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平均距腘皱褶下缘(9.15±4.05)cm,距后正中线(2.82±0.91)cm,源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2.11±0.17)mm。血管蒂总长度平均为(12.61±3.15)cm;16例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2例发生血管危象并部分坏死,2例失访(术后随访10~47个月,平均24个月)。2例皮瓣移植发生血管危象伴部分坏死病例未纳入随访。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存活率较高,供区影响小,组织量适中,受区外形不臃肿,质地、弹性良好,吞咽、语言功能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穿支数目及分布稳定,血管蒂长度及管径完全满足游离皮瓣移植要求,供区影响小,组织量适中,皮瓣受区不臃肿。结合其解剖稳定性,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中小型缺损修复重建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应用解剖 腓肠内侧穿支皮瓣
下载PDF
前牙拔牙位点保存术后牙槽嵴软硬组织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承峥 孙秋望月 +4 位作者 葛昕 王晨星 李怀奇 叶金海 李中连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模型间接测量法评价前牙拔牙同期位点保存6个月后牙槽嵴骨量及软组织量的变化。方法纳入29例患者共32颗符合拔牙适应证的前牙,试验组牙拔除术后应用去骨蛋白牛骨基质(deproteini...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模型间接测量法评价前牙拔牙同期位点保存6个月后牙槽嵴骨量及软组织量的变化。方法纳入29例患者共32颗符合拔牙适应证的前牙,试验组牙拔除术后应用去骨蛋白牛骨基质(deproteinizedboving bone mineral,DBBM,Bio-Oss)和可吸收生物膜(海奥)进行拔牙位点保存术,对照组行常规拔牙术后未予特殊处理。全部患者拔牙术前取石膏模型,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拍摄CBCT并于术后6个月再次取石膏模型,通过CBCT和模型测量对比分析术后6个月牙槽骨及软组织高度和宽度的变化。结果通过对比手术前后的CBCT测量结果,牙槽骨高度在唇侧和腭侧牙槽骨的高度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唇侧和腭侧牙槽骨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16.31±0.94) mm和(18.61±1.10) mm,牙槽骨宽度在根长的20%、70%测量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4.43±0.32) mm和(4.79±0.37) mm,但在根长50%处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组织高度在上颌牙龈缘最高点及下颌牙龈缘最低点处,试验组((9.26±0.40) m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近中龈乳头、远中龈乳头处软组织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牙拔牙同期进行位点保存术处理,对拔牙后牙槽嵴高度、宽度和牙龈软组织的保存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实践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位点保存 牙槽嵴高度及宽度 软组织高度
下载PDF
应用三维立体导航外科技术治疗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被引量:2
4
作者 曹正垚 孙秋望月 +4 位作者 张勃昕 王晨星 李怀奇 叶金海 李中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75-1777,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导航系统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手术的临床精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自2012年10月—2017年12月基于立体导航系统引导下的6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手术,所有病例术... 目的:探讨三维导航系统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手术的临床精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自2012年10月—2017年12月基于立体导航系统引导下的6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手术,所有病例术前完善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导入AccuNavi-A2.0软件系统后采用镜像技术进行手术方案设计。术中在外科导航系统辅助下按术前设计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比较CBCT数据,记录患者面容情况。结果:6例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随访和影像数据结果均比较满意。结论:数字化导航技术能够提供最优化的手术方案,术中可视化导航大大提高了操作精度,使微创化手术成为现实。通过三维导航系统实施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手术是精确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立体导航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下载PDF
miR-34a对人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勃昕 吉爱红 +6 位作者 曹正垚 孙秋望月 邓威 郭松松 王晨星 李怀奇 叶金海 《口腔生物医学》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miR-34a对人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O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RT-PCR检测miR-34家族在hOBMSCs成骨诱导过程中的表达情况;采用碱性磷酸酶及茜素红染色检测miR-34a对于hO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O... 目的:研究miR-34a对人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O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RT-PCR检测miR-34家族在hOBMSCs成骨诱导过程中的表达情况;采用碱性磷酸酶及茜素红染色检测miR-34a对于hO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O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miR-34a对于成骨相关蛋白的影响,同时检测hOBMSCs在正常培养条件下miR-34a对于DKK1蛋白表达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34a与DKK1的靶向关系;通过裸鼠皮下成骨实验检测miR-34a对于hOBMSCs体内成骨的影响。结果:在hOBMSCs成骨诱导过程中,miR-34家族的miRNA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其中miR-34a最为明显;过表达miR-34a可显著提高hBMSCs的体外成骨能力;miR-34a可以负向调节DKK1,同时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DKK1为miR-34a的靶基因;体内实验同样证实miR-34a可以促进hOBMSCs的成骨分化。结论:miR-34a可能通过抑制DKK1的表达,促进hOBMSCs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4A DKK1 人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的口腔鳞癌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6
作者 毛广艳 孙秋望月 +4 位作者 邓威 金齐尧 王晨星 李怀奇 叶金海 《口腔生物医学》 2020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探讨口腔鳞癌(OSCC)组织与匹配的癌旁组织在代谢组学方面的差异。方法: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5对OSCC组织及匹配的癌旁组织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探讨口腔鳞癌(OSCC)组织与匹配的癌旁组织在代谢组学方面的差异。方法: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5对OSCC组织及匹配的癌旁组织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并确定差异代谢物。用MetaboAnalyst数据库对代谢物进行代谢集富集分析及代谢通路拓扑分析,确定异常代谢通路。结果:对OSCC组织及匹配的癌旁组织进行分析得到16个差异代谢物;经过代谢通路分析,OSCC患者体内可能存在鞘脂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嘧啶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等代谢通路异常。结论:OSCC组织跟匹配的癌旁组织在代谢组学上存在明显代谢异常,具有诊断价值的异常代谢物可作为OSCC早期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超声骨刀联合反角高速涡轮钻在拔除下颌低位阻生齿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孙秋望月 蒋立玉 房进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594-597,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骨刀联合反角高速涡轮钻在拔除下颌低位阻生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下颌低位阻生齿拔除的患者116例(患牙共116颗)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反角高速... 目的研究超声骨刀联合反角高速涡轮钻在拔除下颌低位阻生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下颌低位阻生齿拔除的患者116例(患牙共116颗)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反角高速涡轮钻拔除患牙)和联合组(采用超声骨刀联合反角高速涡轮钻拔除患牙),每组58例,并采用单盲法进行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骨刀联合反角高速涡轮钻用于拔除下颌低位阻生齿可减少手术时间,缓解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刀 反角高速涡轮钻 下颌低位阻生齿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