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羊膜亚慢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孙立魁 辛仁东 +1 位作者 朱雪涛 谢克勤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48-51,共4页
根据国家标准GB/T16886.11:全身毒性试验及GB/T16886.6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的方法及指导原则,对生物羊膜进行亚慢性毒性试验,为期92天。对所有动物每天进行观察,在试验期结束时进行血液、生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将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 根据国家标准GB/T16886.11:全身毒性试验及GB/T16886.6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的方法及指导原则,对生物羊膜进行亚慢性毒性试验,为期92天。对所有动物每天进行观察,在试验期结束时进行血液、生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将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评价引发全身毒性的可能性。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大鼠的一般行为、体重增长、进食、尿常规、血液学、血生化、脏器重量及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生物羊膜植入皮下组织92天后,没有导致毒性效应的特异性变化,不会引起慢性毒性。在严格控制质量的前提下可形成规模生产,其开发前景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慢性毒性 生物羊膜 角膜溃疡修复
下载PDF
用家兔皮内刺激试验评价生物羊膜刺激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孙立魁 孙永超 庄婕 《食品与药品》 CAS 2007年第12A期31-32,共2页
目的用家兔皮内刺激试验评价生物羊膜引起刺激的可能性。方法参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GB/T16886.10-2005/ISO10993-10:2002》的方法及指导原则进行试验。结果生物羊膜0.9%氯化钠(SC)、棉子油(CSO)浸... 目的用家兔皮内刺激试验评价生物羊膜引起刺激的可能性。方法参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GB/T16886.10-2005/ISO10993-10:2002》的方法及指导原则进行试验。结果生物羊膜0.9%氯化钠(SC)、棉子油(CSO)浸提液家兔皮内刺激反应综合平均计分差小于1.0。结论用家兔皮内刺激试验评价生物羊膜不会引起刺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内刺激试验 生物羊膜 生物学评价 医疗器械
下载PDF
我国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现状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孙立魁 施燕平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1年第3期1-3,55,共4页
通过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办公室提供的《各省医疗机构使用体外诊断试剂调查表》和《2009试剂生产(总代)调查表汇总》中II-11类(用于其他生理、生化或免疫功能指标检测的试剂)产品的生产现状、使用现状、监督检验、产品质... 通过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办公室提供的《各省医疗机构使用体外诊断试剂调查表》和《2009试剂生产(总代)调查表汇总》中II-11类(用于其他生理、生化或免疫功能指标检测的试剂)产品的生产现状、使用现状、监督检验、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的初步分析,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发现目前我国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存在地域差异,各级医疗机构使用不平衡,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仍然存在分类标准不统一,生产企业和监督检验机构在产品注册或重新注册过程中重复操作等情况。因此,体外诊断试剂分类标准亟待统一,希望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能够早日发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诊断试剂 质量分析
下载PDF
用微核试验评价生物羊膜遗传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立魁 施燕平 +1 位作者 黄经春 谢克勤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8年第11期31-33,共3页
目的:用微核试验评价生物羊膜引起遗传毒性的可能性。方法参照《GB/T16886.3-1997/ISO10993-3:1992》的方法及指导原则进行试验。结果:在研究过程中所有动物临床表现和体重变化都是正常的,生物羊膜浸提液与阴性对照嗜多染红细胞(PCEs)/... 目的:用微核试验评价生物羊膜引起遗传毒性的可能性。方法参照《GB/T16886.3-1997/ISO10993-3:1992》的方法及指导原则进行试验。结果:在研究过程中所有动物临床表现和体重变化都是正常的,生物羊膜浸提液与阴性对照嗜多染红细胞(PCEs)/红细胞(RBC)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出现遗传毒性的迹象。结论:生物羊膜用微核试验评价不会引起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试验 遗传毒性 生物羊膜 生物学评价
下载PDF
浅谈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的动物试验替代趋势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立魁 辛仁东 谢克勤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0年第8期47-48,共2页
国际上用动物试验替代方法来评价健康相关产品的安全已成为趋势,我国对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目前基本上还使用动物试验的方法,没有建立相应的非动物体外毒理学研究方法,亦无专门的体外动物试验替代方法评价机构和标准研究机构。随着我国... 国际上用动物试验替代方法来评价健康相关产品的安全已成为趋势,我国对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目前基本上还使用动物试验的方法,没有建立相应的非动物体外毒理学研究方法,亦无专门的体外动物试验替代方法评价机构和标准研究机构。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产品进入欧盟和世界市场,必将对中国的医疗器械检验技术和标准提出了新的技术壁垒。为此,我们应该加大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动物试验替代方法的科研投入力度,以尽快实现与国际先进方法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 安全评价 动物试验替代
下载PDF
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评价生物羊膜遗传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立魁 朱雪涛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6年第10期45-46,共2页
目的: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评价生物羊膜引起遗传毒性的可能性。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小鼠精子畸形试验》(GB15193.7-94)的方法及指导原则进行试验。结果:生物羊膜三种浓度浸提液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小鼠精子畸形率无显著性差异... 目的: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评价生物羊膜引起遗传毒性的可能性。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小鼠精子畸形试验》(GB15193.7-94)的方法及指导原则进行试验。结果:生物羊膜三种浓度浸提液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小鼠精子畸形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物羊膜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评价不会引起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遗传毒性 生物羊膜
下载PDF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国际标准新动向 被引量:1
7
作者 孙立魁 黄经春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1年第4期41-43,共3页
本文介绍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委会(ISO/TC194)第22届年会中,关于医疗器械生物安全性评价、化学表征、风险评估管理策略及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价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关注了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国际标准ISO10993的最新动向。
关键词 ISO10993 医疗器械 生物学评价 进展
下载PDF
介绍一种皮肤刺激体外替代新方法
8
作者 孙立魁 候丽 施燕平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74-375,共2页
介绍了被ECVAM验证的皮肤刺激体外替代新方法EpiSkinTM、改良EpiDermTMSIT和Skin EthicTMRHE方法,可以代替家兔来进行皮肤刺激试验,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动物,为我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替代方法领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皮肤刺激试验替代方法EpiSkinTM
下载PDF
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评价正海生物膜遗传毒性的研究
9
作者 孙立魁 黄经春 朱雪涛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6年第2期21-22,共2页
目的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评价正海生物膜引起遗传毒性的可能性。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小鼠精子畸形试验》(GB15193.7-94)的方法及指导原则进行试验。结果正海生物膜三种浓度浸提液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小鼠精子畸形率无显著性差... 目的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评价正海生物膜引起遗传毒性的可能性。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小鼠精子畸形试验》(GB15193.7-94)的方法及指导原则进行试验。结果正海生物膜三种浓度浸提液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小鼠精子畸形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海生物膜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评价不会引起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试验评价 生物膜 遗传毒性 无显著性差异 人民共和国 精子畸形率 指导原则 国家标准 方法及 浸提液 对照组 阴性 浓度
下载PDF
人全血IL-1β ELISA法在医疗器械热原体外检测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春光 孙立魁 +3 位作者 刘增祥 刘成虎 李春令 侯丽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对人全血IL-1βELISA法在医疗器械热原体外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并用该法对样品直接接触法和浸提液法这两种不同接触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于内毒素O113,直接接触法测得的内毒素当量高于样品浸提液中的测得量;对... 对人全血IL-1βELISA法在医疗器械热原体外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并用该法对样品直接接触法和浸提液法这两种不同接触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于内毒素O113,直接接触法测得的内毒素当量高于样品浸提液中的测得量;对于非内毒素热原脂磷壁酸(LTA),直接接触法测得值与浸提液测得值量相当。结果表明,人全血IL-1βELISA试验可用于体外检测医疗器械中的内毒素和非内毒素热原,且直接接触法优于浸提液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原检测 体外 IL-1Β 医疗器械 直接接触法
下载PDF
医疗器械溶血性能三种评价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乔春霞 侯丽 +4 位作者 赵增琳 王贤美 范春光 孙立魁 于兆琴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3年第7期61-65,共5页
与血液接触的医疗器械和材料在临床前的安全性评价中经常要进行直接和/或间接溶血试验。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溶血试验方法主要有三种:NIH法、ASTM法和MHLW法。虽然三种方法在国际上常规评价医疗器械/材料溶血性能方面得到广泛认可,但是... 与血液接触的医疗器械和材料在临床前的安全性评价中经常要进行直接和/或间接溶血试验。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溶血试验方法主要有三种:NIH法、ASTM法和MHLW法。虽然三种方法在国际上常规评价医疗器械/材料溶血性能方面得到广泛认可,但是缺乏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的数据。目前ISO/TC 194工作组正在组织溶血Round robin(国际比对)试验,但是具体的试验草案还在完善当中。文章从原理、血源、方法和结果判定等方面对此三种方法进行了全面介绍,为Round robin试验提供理论方面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 溶血 比对试验
下载PDF
重组异种骨对Balb/c小鼠的免疫学影响
12
作者 孙晓霞 盖潇潇 +3 位作者 孙立魁 王贤美 仇士东 侯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动态评价小鼠植入重组异种骨后的免疫毒性改变,揭示该重组异种骨的免疫学作用机制。方法以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重组异种骨为材料,进行体外检测该重组异种骨的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将重组异种骨植入Balb/c小鼠右侧股部... 目的动态评价小鼠植入重组异种骨后的免疫毒性改变,揭示该重组异种骨的免疫学作用机制。方法以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重组异种骨为材料,进行体外检测该重组异种骨的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将重组异种骨植入Balb/c小鼠右侧股部肌间隙,分别通过血生化分析仪、ELISA和流式细胞术,于植入后1周、2周、4周动态监测Balb/c小鼠免疫学改变,综合评价该重组异种骨对机体的免疫学影响。结果通过实验发现,该重组异种骨无明显的体外淋巴细胞免疫刺激作用;异种骨植入小鼠后,其血清中C3、IgG、IgM、炎性因子(TNF-α、IL-6)水平以及植入物局部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均与阴性对照组(即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且该异种骨植入对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及其淋巴结淋巴细胞的分群和活化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该重组异种骨不能引起体内外的免疫毒性反应,从而为重组异种骨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异种骨 免疫毒性 BALB/C小鼠
下载PDF
玉米蛋白3-D多孔支架材料仿生矿化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黄经春 李伟迎 +2 位作者 徐琴 孙立魁 王瑾晔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4年第3期176-179,183,共5页
为了提高玉米蛋白的骨诱导性和骨结合性,以促进其在骨组织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将玉米蛋白多孔支架材料浸泡于5倍模拟体液(5×SBF)中,尝试在不同的条件下对玉米蛋白多孔支架材料表面进行仿生矿化。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仿... 为了提高玉米蛋白的骨诱导性和骨结合性,以促进其在骨组织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将玉米蛋白多孔支架材料浸泡于5倍模拟体液(5×SBF)中,尝试在不同的条件下对玉米蛋白多孔支架材料表面进行仿生矿化。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仿生矿化后多孔支架材料各个表面的形貌,能谱(EDS)计算出钙磷比(Ca/P)比。在5倍模拟体液中浸泡后,材料各表面均形成了分布和尺寸相对均匀的微米级(2~10 um)颗粒。其钙磷比接近羟基磷灰石,可以认为获得了比较理想的玉米蛋白-羟基磷灰石多孔支架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 多孔支架 模拟体液 仿生矿化 羟基磷灰石 钙磷比
下载PDF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国际标准研讨会暨ISO/TC194第21届会议在济南召开
14
作者 由少华 骆红宇 +3 位作者 侯丽 万敏 孙立魁 刘成琥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9年第5期96-98,共3页
2009年4月18日至4月24日,由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承办的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国际标准研讨会暨ISO/TC194第21届会议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厦隆重召开。来自12个国家的12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二... 2009年4月18日至4月24日,由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承办的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国际标准研讨会暨ISO/TC194第21届会议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厦隆重召开。来自12个国家的12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二处的刘军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司高国彪副巡视员、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验中心辛仁东主任到会并致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 生物学评价 国际标准 ISO 会议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南召 检验中心
下载PDF
含植入物不脱钙骨组织病理切片技术在骨组织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福余 袁暾 +8 位作者 张杰 蒲林云 车国喜 刘成虎 王昕 王阁奇 孙立魁 梁洁 金毅 《医疗装备》 2020年第19期30-34,共5页
进行脱钙处理的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会对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矿化程度的研究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骨修复关键信息的丢失。在与骨整合相关的骨修复材料的实验研究中,采用不脱钙骨组织病理切片技术可能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已被广泛应用于... 进行脱钙处理的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会对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矿化程度的研究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骨修复关键信息的丢失。在与骨整合相关的骨修复材料的实验研究中,采用不脱钙骨组织病理切片技术可能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已被广泛应用于骨修复材料的临床前动物实验研究中。该研究就含植入物不脱钙骨组织病理切片技术及该技术在骨修复材料的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作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脱钙骨组织 硬组织切磨技术 骨修复研究
下载PDF
用小型猪皮肤切口模型评价皮肤粘合剂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车国喜 林振华 +3 位作者 孙立魁 王鸾鸾 刘增祥 袁臣军 《山东畜牧兽医》 2020年第9期1-3,7,共4页
本研究旨在用实验用小型猪的皮肤切口模型来评价皮肤粘合剂的有效性。试验动物分粘合剂组和缝线对照组,分14d和28d两个观察周期,每组每个周期3头。先于腹部皮肤制作切口模型,然后两组皮肤切口分别行粘合剂吻合术和传统缝合术。通过吻合... 本研究旨在用实验用小型猪的皮肤切口模型来评价皮肤粘合剂的有效性。试验动物分粘合剂组和缝线对照组,分14d和28d两个观察周期,每组每个周期3头。先于腹部皮肤制作切口模型,然后两组皮肤切口分别行粘合剂吻合术和传统缝合术。通过吻合后的牢固程度、术后伤口开裂、临床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指标检测、伤口局部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粘合剂组皮肤伤口均无开裂,也无炎性渗出、出血等不良反应;缝线对照组前期可见炎性渗出和充血,后期形成明显瘢痕。两组动物的体重、体温、血常规、凝血、血清生化学指标在术后不同时间进行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切口均为一期愈合,在术后14d时,粘合剂组切口处可见样品残留和结痂,表皮上皮细胞增生分化良好,已形成较连续的角化上皮组织,肉芽组织尚未成熟,两组愈合进程相似;术后28d时,部分缝线对照组切口愈合进程较粘合组稍慢,表现为伤口局部结痂尚未脱落,真皮层肉芽组织尚未成熟。用小型猪皮肤切口模型来评价皮肤粘合剂的有效性切实可行,为该类产品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粘合剂 小型猪 皮肤切口模型 有效性
下载PDF
带植入物病理组织标本切磨片制作技术探讨
17
作者 朱福余 孙立魁 +1 位作者 贾晓猛 刘成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7-358,共2页
硬组织病理切磨技术主要是针对骨组织、带植入物的骨组织、埋置有坚硬植入物的其他组织标本,或在动物试验阶段进行了亲骨荧光素标记的不能进行脱钙的骨组织,通过脱水、浸润、包埋处理,由硬组织切磨系统完成的组织病理切片制作的技术。... 硬组织病理切磨技术主要是针对骨组织、带植入物的骨组织、埋置有坚硬植入物的其他组织标本,或在动物试验阶段进行了亲骨荧光素标记的不能进行脱钙的骨组织,通过脱水、浸润、包埋处理,由硬组织切磨系统完成的组织病理切片制作的技术。有文献报道骨组织及埋置坚硬植入物的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切片制作,通常利用EXAKT硬组织切磨系统[1-3]。硬组织病理切磨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不破坏组织中的植入物,且保持了组织与植入物之间原有的组织结构形态,这对研究组织内植入物的长入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本实验室日常硬组织制片工作经验,分析硬组织病理切片制作的每个处理环节,以期能为其他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包埋法 硬组织切磨组织切片 组织切片制作
下载PDF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国际标准进展与2010年ISO/TC194年会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立魁 骆红宇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45-245,共1页
国际标准组织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委会(ISO/TC 194)第22届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国际年会于2010年6月28日至7月2日在柏林召开。来自10多个国家的70多位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专家和监管部门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国际标准组织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委会(ISO/TC 194)第22届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国际年会于2010年6月28日至7月2日在柏林召开。来自10多个国家的70多位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专家和监管部门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技术委员会代表团一行共13人,包括中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秘书处(济南中心)4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评价 医疗器械 国际标准 年会 监管部门 评价技术 代表团 委员会
下载PDF
重建人类表皮模型医疗器械体外皮肤刺激试验中白细胞介素-1α和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佳 范春光 +1 位作者 孙立魁 赵增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8-21,33,共5页
目的探讨以体外皮肤刺激试验作为家兔皮肤刺激的替代试验,检测皮肤刺激性,分析试验模型相关分子标记物。方法选取2种医疗器械产品,通过重建人类表皮模型(RhE模型)体外皮肤刺激试验检测皮肤刺激性。收集皮肤组织培养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讨以体外皮肤刺激试验作为家兔皮肤刺激的替代试验,检测皮肤刺激性,分析试验模型相关分子标记物。方法选取2种医疗器械产品,通过重建人类表皮模型(RhE模型)体外皮肤刺激试验检测皮肤刺激性。收集皮肤组织培养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基中白细胞介素(IL)-1α、IL-8含量。结果组织病理学显示,使用4%乳酸处理,上皮细胞萎缩,角质层脱落;采用其他方式处理的上皮组织未见明显异常。氯化钠注射液配制的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极性阳性对照和芝麻油制备1%的SDS非极性阳性对照中,上皮细胞变性坏死。ELISA结果显示,培养基中IL-1α表达与皮肤刺激指数呈正相关,IL-8与皮肤刺激指数呈负相关。结论IL-1α可作为RhE模型体外皮肤刺激试验的分子标记物,以分析医疗器械产品的皮肤刺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人类表皮模型 白细胞介素-1Α 白细胞介素-8 皮肤刺激 医疗器械 分子标记物
下载PDF
注射用聚左旋乳酸填充剂体内组织反应和金属蛋白酶9表达在组织修复和稳态中的价值
20
作者 孙立魁 孙晓霞 +4 位作者 朱福余 林振华 刘增祥 刘平 汪芙蓉 《毒理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02-406,F0003,共6页
注射美容是指通过注射的方法,将可注射材料直接注射于人体局部或特定部分,使人体的容貌或形体有所改观。目前市场常见的注射产品是透明质酸产品,它是一种独特的大分子直链聚阴离子粘多糖,在各种生物体及各种组织中广泛存在,在生物体内... 注射美容是指通过注射的方法,将可注射材料直接注射于人体局部或特定部分,使人体的容貌或形体有所改观。目前市场常见的注射产品是透明质酸产品,它是一种独特的大分子直链聚阴离子粘多糖,在各种生物体及各种组织中广泛存在,在生物体内容易降解,为降低其降解速度,需要对其进行改进和衍生化。而新型注射美容用填充剂聚左旋乳酸来源于α-羟基酸家族中的一种可生物降解性的合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被广泛用于可溶解缝线、骨钉和面部植入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美容 聚左旋乳酸 组织反应 组织重塑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