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导丝插管技术与经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性胆管插管ERCP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孙竹峰 黄东平 +2 位作者 赵嘉晶 黄建伟 周庚仁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5期1487-1489,共3页
目的探讨双导丝插管技术与经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性胆管插管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05例困难性胆管插管ERCP患者,其中45例采用双导丝技术,29例采用经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31例采用经胰管预切开术。比较插管成... 目的探讨双导丝插管技术与经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性胆管插管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05例困难性胆管插管ERCP患者,其中45例采用双导丝技术,29例采用经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31例采用经胰管预切开术。比较插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三种技术插管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成功插管时间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的术后轻型胰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双导丝技术和经胰管预切开术。经胰管预切开术的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双导丝技术和经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三组穿孔的发生率均为0。结论双导丝插管术方法简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优先选择的困难性胆管插管ERCP的辅助插管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 困难性单管插管 双导丝插管技术 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
下载PDF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在胆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附107例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孙竹峰 万柳华 黄东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10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鼻胆管引流对胆道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了297例(297/307)成功行ERCP中的107例采用鼻胆管引流病例的经验。结果106例引流成功,鼻胆管胆汁每日引流量0~1 080 ml,平均454 ml/d。有效率为95.3%,满意率为78.6%。鼻胆管滑脱1... 目的探讨利用鼻胆管引流对胆道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了297例(297/307)成功行ERCP中的107例采用鼻胆管引流病例的经验。结果106例引流成功,鼻胆管胆汁每日引流量0~1 080 ml,平均454 ml/d。有效率为95.3%,满意率为78.6%。鼻胆管滑脱1例,电解质紊乱3 例,鼻胆管完全堵塞2例。结论内镜鼻胆管引流治疗胆道疾病,具有安全、有效、方法较简单、费用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还可以与进腹手术、ERBD或EMBD以及腹腔镜手术(LC)配合进行治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疾病 内镜 鼻胆管引流
下载PDF
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诊疗探讨——附57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竹峰 高卫东 +1 位作者 何国杰 姚礼庆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55-55,共1页
目的 :探讨经十二指肠镜乳头气囊扩张 (EPBD)在胆道疾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总结 5 7例胆道良、恶性疾病经EPBD治疗的成功经验。结果 :EPBD后取石 41例 ,EPBD联合EST取石 6例 ,EPBD治疗胆总管良性狭窄 6例、恶性狭窄 4例。结论 :EPBD... 目的 :探讨经十二指肠镜乳头气囊扩张 (EPBD)在胆道疾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总结 5 7例胆道良、恶性疾病经EPBD治疗的成功经验。结果 :EPBD后取石 41例 ,EPBD联合EST取石 6例 ,EPBD治疗胆总管良性狭窄 6例、恶性狭窄 4例。结论 :EPBD取石可替代部分EST取石 ,亦可联合EST取石。EPBD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副作用小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乳头气囊扩张 括约肌切开 胆管疾病
下载PDF
内镜与手术中肝总管胆汁细菌培养对比研究——附59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竹峰 万柳华 +3 位作者 黄东平 张光金 凌小琳 胡海强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9期43-45,54,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内镜与术中肝管胆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以明确前者在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价值。方法 :以感染严重评分 (SSS) <3 0和感染评分 (SS) <10作为入选条件 (Psss=0 .42 6,Pss=0 .52 9) ,分为内镜组 (... 目的 :通过对内镜与术中肝管胆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以明确前者在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价值。方法 :以感染严重评分 (SSS) <3 0和感染评分 (SS) <10作为入选条件 (Psss=0 .42 6,Pss=0 .52 9) ,分为内镜组 (n =3 1)和手术组 (n =2 8) ,内镜组经肝管插管获取胆汁 ,手术组经穿刺肝管获取胆汁 ,立即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测试 ,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内镜组与手术组的阳性率 (P =0 .510 6) ,革兰阴性菌菌株分布 (P =0 .43 4 ) ,革兰阳性菌分布 (P =0 .860 )。革兰阴性菌药物敏感 (P =0 .644) ,中度敏感(P =0 .3 72 )。革兰阳性菌药物敏感 (P =0 .668) ,中度敏感 (P =0 .3 90 )。P值均大于 0 .0 5,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通过内镜取材进行细菌培养可以正确反映胆管内细菌学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内镜检查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肝管胆汁
下载PDF
胆囊切除术中取胆汁和胆囊壁组织行同步细菌培养(附42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竹峰 张光金 +3 位作者 黄东平 凌小琳 凌敬明 姚礼庆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3期182-183,共2页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胆汁 胆囊壁组织 细菌培养
下载PDF
内镜与手术中肝总管胆汁细菌培养对比再探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冯煜 孙竹峰 +3 位作者 万柳华 黄东平 凌小琳 胡海强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通过对内镜与术中肝总管胆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以明确前者在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中的价值。方法以感染严重评分(SSS)<30和感染评分(SS)<10作为入选条件(Psss>0.05,Pss>0.05),分为内镜组(n=61)和... 目的通过对内镜与术中肝总管胆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以明确前者在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中的价值。方法以感染严重评分(SSS)<30和感染评分(SS)<10作为入选条件(Psss>0.05,Pss>0.05),分为内镜组(n=61)和手术组(n=62),内镜组经肝总管插管获取胆汁,手术组经穿刺肝总管获取胆汁,立即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测试,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内镜组与手术组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中细菌药敏试验也大致相同。结论通过内镜取材进行细菌培养可以大致反映肝总管内细菌学状况,不应轻易放弃并值得推广。同时建议使用对手术和内镜两组都敏感或中度敏感的抗菌药物,革兰阴性菌使用丁安卡那、亚胺培南、氨卞青霉素,革兰阳性菌使用万古霉素、环丙氟哌酸、氨卞青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内镜检查 胆石症 肝总管 胆汁 细菌学
下载PDF
应用Subdural专用引流管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被引量:8
7
作者 汪海关 叶磊 +2 位作者 周夏 许群峰 孙竹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12-113,共2页
目的比较钻孔闭式引流和Subdural专用引流管穿刺引流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8例CSDH患者,46例行钻孔闭式引流(A组),42例行Subdural专用引流管穿刺引流术(B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40例一次钻孔... 目的比较钻孔闭式引流和Subdural专用引流管穿刺引流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8例CSDH患者,46例行钻孔闭式引流(A组),42例行Subdural专用引流管穿刺引流术(B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40例一次钻孔引流成功,6例因继发颅内血肿而改行开颅手术,再手术率13.04%,癫发作3例;B组41例一次性引流成功,1例因继发血肿再次手术,再手术率2.38%,无癫发作。结论Subdural引流术较钻孔冲洗闭式引流术更微创、更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宜作为治疗CSDH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闭式引流 subdural引流管 疗效
下载PDF
胆石病患者胆道细菌学分析及抗生素应用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万柳华 孙竹峰 +2 位作者 张光金 凌小林 凌敬明 《腹部外科》 2000年第4期230-231,共2页
目的 为了解胆石病患者胆道感染时细菌学特点 ,药敏情况 ,为选用廉价、有效的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 117例胆石病患者术中抽取胆汁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培养阳性结果 5 4例 ,阳性率 46 .2 %。共培养出 81株细菌以... 目的 为了解胆石病患者胆道感染时细菌学特点 ,药敏情况 ,为选用廉价、有效的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 117例胆石病患者术中抽取胆汁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培养阳性结果 5 4例 ,阳性率 46 .2 %。共培养出 81株细菌以肠球菌、大肠杆菌最常见。培养阳性率随胆道感染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年龄 >6 0岁者 ,阳性率显著升高。G+ 菌对广谱青霉素、喹喏酮类较敏感 ,G-菌对氨基糖甙类、喹喏酮类和氧哌嗪青霉素较敏感。结论 胆石病患者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和胆道感染严重程度及年龄有重要关系 ,抗生素首选氧哌嗪青霉素或喹喏酮类 ,次选氨基糖甙类。不主张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细菌学 药敏试验 抗生素 胆结石
下载PDF
茵陈蒿汤及其衍生方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概述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嘉晶 孙竹峰 +2 位作者 岳瑶函 汪颖珏 高书荣 《山东中医杂志》 2017年第6期525-528,共4页
综述了茵陈蒿汤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方面:茵陈蒿汤及其衍生方以中医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方法为指导,在肝炎、胆管炎、黄疸等疾病的诊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础研究方面,多项研究试图寻找茵陈蒿汤的有效作用成分,... 综述了茵陈蒿汤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方面:茵陈蒿汤及其衍生方以中医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方法为指导,在肝炎、胆管炎、黄疸等疾病的诊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础研究方面,多项研究试图寻找茵陈蒿汤的有效作用成分,并尝试进行提取,基于有效成分分析及动物研究结果,认为茵陈蒿汤对胆汁成分及胆石的形成有一定的干预,对肝细胞内各反应蛋白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并能有效保护肝细胞,为其临床疗效,建立了相应的理论依据。参考文献36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汤 衍生方 肝炎 胆管炎 黄疸 综述
下载PDF
术中胆囊与胆总管胆汁同步细菌培养对比研究
10
作者 冯煜 孙竹峰 +2 位作者 黄东平 凌小琳 凌敬明 《腹部外科》 2004年第3期153-154,共2页
目的 了解胆石病病人胆道不同部位内胆汁的细菌学特点和药敏情况 ,指导术后抗生素应用。方法  5 6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病人同步作胆囊内胆汁和胆总管内胆汁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 胆囊和胆总管内胆汁培养按双阳性率排列依次为急性... 目的 了解胆石病病人胆道不同部位内胆汁的细菌学特点和药敏情况 ,指导术后抗生素应用。方法  5 6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病人同步作胆囊内胆汁和胆总管内胆汁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 胆囊和胆总管内胆汁培养按双阳性率排列依次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1 0 0 % )、胆源性胰腺炎 (5 7.1 % )、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伴阻塞性黄疸 (5 0 % )、急性胆囊炎 (5 0 %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伴胆总管扩张 (35 .7% )。其中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伴阻塞性黄疸双阳性病例中各有 1例胆囊和胆总管内胆汁培养菌种不同。结论 胆石病病人不同部位胆汁内菌种大多数相同但存在差异 ,其药敏也有所不同。我们建议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 ,尤其在急性期并伴有黄疸病例中应同步培养胆囊和胆总管内胆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 胆囊 胆总管胆汁 细菌培养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竹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29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内镜微创和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30名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30名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应用微创保胆取石治疗患者作为观...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内镜微创和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30名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30名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应用微创保胆取石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通过两组的比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最长2年,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应用微创手术复发少量泥沙样结石1例(3.33%),内镜微创复发7例(23.33%)。结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应用微创保胆取石术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同时保持了胆道的完整性以及胆囊功能,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内镜 内镜 微创治疗 胆囊结石 保胆取石术
下载PDF
两种组合微创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比较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罗浩 孙竹峰 +3 位作者 万柳华 黄建伟 冯矗 刘古月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3-149,共7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LC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为两组,分别采用L...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LC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为两组,分别采用LC+LCBDE与EST+LC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共纳入110例患者。LC+LCBDE组平均手术时间(103.9±18.0)min,平均出血量(15.3±29.5)mL,中转3例(5.5%),平均住院时间(12.02±5.8)d,平均住院费用(32 116±6 503)元,随访未发现残余结石者。EST+LC组平均手术时间(175.2±10.5)min,平均出血量(6.8±7.0)mL,中转2例(3.6%),平均住院时间(11.9±3.0)d,平均住院费用(37 571±5 017)元,术后残余结石1例(1.8%)。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费用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两种微创治疗方案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LC+LCBDE较EST+LC的治疗费用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病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黄东平 葛骖 +8 位作者 孙竹峰 朱国英 方青 周庚仁 黄建伟 陈曦 潘莎漪 方敏彦 汤庆娅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间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胃癌手术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肠外营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肠内营...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间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胃癌手术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肠外营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肠内营养基础上结合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营养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红蛋白(HGB)、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数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WBC)和前白蛋白(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通气时间为(3.12±1.05)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45±1.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进流质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老年胃癌手术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营养代谢,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老年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超声下痔结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东平 黄建伟 +5 位作者 陆文强 孙竹峰 葛骖 周庚仁 陈曦 高书荣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6年第6期607-610,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治疗混合痔术后患者肛门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行DGHAL,对照组行吻合器... 目的观察超声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治疗混合痔术后患者肛门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行DGHAL,对照组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肛门直肠压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7.42±5.10)min、术中出血量为(6.01±2.24)m L,均分别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分别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肛门直肠压力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组内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A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管静息压(ARP)、肛管高圧帯长度(HPZ)较术前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GHAL治疗混合痔对患者肛门功能的改善效果与PPH相当,前者更利于患者恢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超声下痔结扎术 肛门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自拟五味茵陈汤对湿热蕴脾型老年良性胆道狭窄ERCP术后退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嘉晶 孙竹峰 +2 位作者 岳瑶函 汪颖珏 高书荣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五味茵陈汤对于ERCP术后的老年良性梗阻性黄疸的改善作用,评估自拟五味茵陈汤相对于传统茵陈蒿汤的优势。方法:入组湿热蕴脾型老年良性胆道狭窄ERCP术后患者80例,分为自拟五味茵陈汤组(治疗组)和茵陈蒿汤组(对照组),术后... 目的:观察自拟五味茵陈汤对于ERCP术后的老年良性梗阻性黄疸的改善作用,评估自拟五味茵陈汤相对于传统茵陈蒿汤的优势。方法:入组湿热蕴脾型老年良性胆道狭窄ERCP术后患者80例,分为自拟五味茵陈汤组(治疗组)和茵陈蒿汤组(对照组),术后第三天起分别应用两组方剂干预两周,观察ERCP术前、术后三天及术后两周各组中医症候评分及总胆红素水平改变。结果: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术后三天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术后两周总有效率治疗组(97.5%)与对照组(95%)相当,但治疗组显效率更优(27vs22例,P<0.05);两组血清胆红素比较显示:术后三天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当,术后两周,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组(12±8μmol/L)显著优于对照组(17±9μmol/L,P<0.05)。结论:自拟五味茵陈汤对于湿热蕴脾型老年良性胆道狭窄ERCP术后患者,较茵陈蒿汤能更好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更好地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有效减少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茵陈汤 茵陈蒿汤 湿热蕴脾 ERCP 黄疸
原文传递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多层螺旋 CT 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王斌 刘军 +1 位作者 黄东平 孙竹峰 《解剖与临床》 2013年第5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C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我院临床确诊为SMACS,并已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13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并选取同期因肝脏或肾脏疾病行CT增强扫描的20例患者的...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C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我院临床确诊为SMACS,并已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13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并选取同期因肝脏或肾脏疾病行CT增强扫描的2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作为对照组,将动脉期图像进行矢状位MPR重组并测量肠系膜上动脉( SMA)与腹主动脉( AA)的夹角及十二指肠水平段通过层面SMA和AA间距。结果:13例SMACS患者SMA与AA的夹角是14.7°~31.6°,平均19.1°±3.4°;十二指肠水平段通过层面SMA与AA的间距为3.1~10.2 mm,平均(7.1±2.0) mm。20例对照组患者SMA与AA的夹角分别为19.5°~60.4°,平均41.5°±9.3°;十二指肠水平段通过层面SMA与AA的间距为7.7~27.1 mm,平均(16.4±4.8)mm。两组间比较,SMA与AA夹角及间距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多层螺旋CT上腹部增强扫描的动脉期图像及MPR重组能够清楚显示SMA和AA的关系,并能够辅助诊断SM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