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气调质煤粉再燃中关键参数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李玉凯 孙绍增 +2 位作者 赵义军 张文达 冯冬冬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45-3252,共8页
针对煤粉再燃技术,提出了一种结合再循环烟气输送煤粉和天然气调质的方案。其目的在于提高再燃煤粉的还原能力,从而降低燃煤锅炉产生的氮氧化物排放。为了探索如何利用天然气中高活性成分,创造一个更有利于煤粉还原NO_(x)的环境,利用模... 针对煤粉再燃技术,提出了一种结合再循环烟气输送煤粉和天然气调质的方案。其目的在于提高再燃煤粉的还原能力,从而降低燃煤锅炉产生的氮氧化物排放。为了探索如何利用天然气中高活性成分,创造一个更有利于煤粉还原NO_(x)的环境,利用模拟实际燃煤锅炉条件下的多反应控制段携带流反应器实验系统,研究了天然气调质的整个过程。结果表明,天然气调质产生的大量还原性物质,如CO*、OH*、H和CHi等优化了煤焦的物理化学结构,增强了煤焦还原氮氧化物的能力。与传统的再循环烟气输送煤粉相比,添加天然气调质后,NO_(x)的还原效率提高了约12.23%。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解析了天然气调质技术对于煤粉再燃的显著影响,并提出了在工程应用中的具体参数要求。从工程应用角度来看,为了实现高效率的氮氧化物还原,并兼顾煤粉的燃烬和经济性,需要对再燃区的过量空气系数、停留时间和燃料比进行精确控制,分别为0.8、0.6 s和20%。总的来说,采用天然气调质技术可在保证氮氧化物超低排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活性气体的使用,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该灵活的天然气使用技术不仅在实验室条件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可行的方案,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调质 再燃 NOx 燃烧参数
下载PDF
单只水平浓缩煤粉燃烧器在1MW燃烧试验台上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绍增 吴少华 +8 位作者 李争起 杨明新 王新雷 陈力哲 庞丽君 邢春礼 朱彤 孙恩召 秦裕琨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45-348,共4页
单只水平浓缩煤粉燃烧器在1MW燃烧试验台上的试验研究孙绍增,吴少华,李争起,杨明新,王新雷,陈力哲,庞丽君,邢春礼,朱彤,孙恩召,秦裕琨(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工程系哈尔滨150001)关键词:水平浓淡燃烧,煤粉燃烧器,... 单只水平浓缩煤粉燃烧器在1MW燃烧试验台上的试验研究孙绍增,吴少华,李争起,杨明新,王新雷,陈力哲,庞丽君,邢春礼,朱彤,孙恩召,秦裕琨(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工程系哈尔滨150001)关键词:水平浓淡燃烧,煤粉燃烧器,稳燃,低NO_x一、引言电力工业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浓淡燃烧 煤粉 燃烧器 稳燃
下载PDF
氨燃料强化燃烧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屿 赵义军 +3 位作者 曾光 张文达 张林瑶 孙绍增 《能源环境保护》 2023年第5期129-144,共16页
在双碳战略下,氨作为新型零碳燃料逐渐受到关注。针对氨燃烧存在着火困难、火焰速度低、可燃性范围较窄的问题,本文从氨的基础特性出发,总结了改善燃料活性(掺混燃烧、富氧燃烧)、热质传递强化和辅助燃烧等强化燃烧技术对火焰传播速度... 在双碳战略下,氨作为新型零碳燃料逐渐受到关注。针对氨燃烧存在着火困难、火焰速度低、可燃性范围较窄的问题,本文从氨的基础特性出发,总结了改善燃料活性(掺混燃烧、富氧燃烧)、热质传递强化和辅助燃烧等强化燃烧技术对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探究了强化燃烧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掺混燃烧可以显著提高氨燃烧速度,其中氢气是最有效的强化燃烧剂,随着掺氢比的增加,氨/空气层流火焰速度呈指数型增加;随着碳基燃料掺混比提高,氨/空气层流火焰速度多呈线型增加。富氧燃烧可以显著提升氨燃烧速度,且不会产生碳排放。随着氧化剂氧含量的增加,层流火焰速度呈线性增加。调控燃烧参数的强化燃烧能力有限,而采用辅助燃烧技术则可以针对氨燃烧的不同工况和结构进行灵活调整并实现燃烧的精准强化。在未来氨燃料强化燃烧技术发展中,针对改善燃料活性,可以调整燃料掺混、喷射策略;针对强化热质传递过程,可以优化设计燃烧器结构、燃烧组织方式和调控燃烧参数。此外,可以结合新兴的辅助燃烧技术共同强化氨燃烧并拓宽稳燃边界,在强化燃烧的同时结合NO x排放控制技术,这是实现氨清洁高效燃烧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燃烧 掺混燃烧 辅助燃烧 富氧燃烧 热质传递
下载PDF
水蒸气纯氧条件下合成气燃烧特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孙绍增 孟顺 +4 位作者 赵义军 许焕焕 郭洋洲 刘莫 秦裕琨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119-5126,共8页
水蒸气纯氧燃烧技术因具有高效零污染物排放的特点而备受关注,对合成气在水蒸气纯氧条件下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扩散燃烧实验台上测量了H2O/O2为2.0时,燃烧室中心气体成分和火焰温度随停留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过量氧气系数对... 水蒸气纯氧燃烧技术因具有高效零污染物排放的特点而备受关注,对合成气在水蒸气纯氧条件下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扩散燃烧实验台上测量了H2O/O2为2.0时,燃烧室中心气体成分和火焰温度随停留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过量氧气系数对合成气水蒸气纯氧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量氧气系数为0时,H2和CO的燃烧主要在前28 ms内,H2的燃烧速率较快,能够快速燃尽;CO燃烧较慢,燃烧室出口含量依然很高。过量氧气系数从0增大到10%时,CO的浓度整体降低,燃烧速率提高,燃烧前期火焰温度提高。燃烧室出口CO浓度随过量氧气系数的增加逐渐降低,氧气微过量时CO浓度迅速下降,继续增大时,燃烧室出口CO的浓度下降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2/H2O燃烧 合成气 扩散燃烧 二氧化碳捕集 一氧化碳
下载PDF
叶片转动角度对百叶窗浓缩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孙绍增 王志强 +1 位作者 姜文龙 张晓辉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3-426,共4页
利用百叶窗浓缩器实验系统研究了5级叶片的转动角度对其性能参数(浓淡风比、阻力损失系数和平均浓缩率)的影响。通过对各级叶片转动不同角度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其性能参数随叶片转动角度改变的变化情况;在各级叶片转角中,阻力系数最... 利用百叶窗浓缩器实验系统研究了5级叶片的转动角度对其性能参数(浓淡风比、阻力损失系数和平均浓缩率)的影响。通过对各级叶片转动不同角度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其性能参数随叶片转动角度改变的变化情况;在各级叶片转角中,阻力系数最大的工况为5级叶片全部为30°;浓淡风比最大的工况是第一级~第四级叶片角度为30°,第五级叶片为20°;浓缩率最大的工况为5级叶片全部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叶窗浓缩器 浓淡风比 阻力损失系数 平均浓缩率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中心二次风的设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绍增 王正阳 +1 位作者 杜明坤 陈昊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6,共6页
介绍了在炉膛中央设置水平布置杆式二次风和竖直布置柱式二次风两种结构。在冷态循环流化床上,研究了中心二次风的布置形式和布置高度,以及二次风率对床内沿高度方向的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并与同样高度的常规壁面二次风进行了对比。实... 介绍了在炉膛中央设置水平布置杆式二次风和竖直布置柱式二次风两种结构。在冷态循环流化床上,研究了中心二次风的布置形式和布置高度,以及二次风率对床内沿高度方向的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并与同样高度的常规壁面二次风进行了对比。实验发现,空气分级后二次风下方的颗粒浓度随二次风率的提高而增大。二次风高度的增加伴随着底部密相区向上延伸。几种二次风布置形式中,水平杆式二次风结构布置时底部浓度最大。通过对射流的示踪发现,在高二次风速时中心二次风扩散到壁面区域,而在中心区域则缺少二次风气体,这不利于对中心区域的氧气补充。而水平杆式中心二次风射流在横向动量的作用下,射流进入床内时发生偏转,能够在床内形成较大的扩散面。另外,还讨论了中心二次风进一步在实际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应用所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中心二次风 轴向颗粒浓度分布 二次风的扩散
下载PDF
水平浓缩燃烧器在670t/h燃用无烟煤锅炉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孙绍增 李争起 +8 位作者 王志金 张积秋 高书岭 谢为民 段保卫 张勇 刘金山 马鹤军 秦裕琨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0-23,共4页
焦作电厂670t/h锅炉燃用煤质为无烟煤、低挥发分贫煤,运行中主要存在低负荷稳烯能力差、结渣等问题,为此采用水平浓缩煤粉燃烧器对原燃烧器进行改造。文中给出新型燃烧器及百叶窗煤粉浓缩器的设计及运行参数。改造后燃烧器实现... 焦作电厂670t/h锅炉燃用煤质为无烟煤、低挥发分贫煤,运行中主要存在低负荷稳烯能力差、结渣等问题,为此采用水平浓缩煤粉燃烧器对原燃烧器进行改造。文中给出新型燃烧器及百叶窗煤粉浓缩器的设计及运行参数。改造后燃烧器实现了50%负荷长期无油稳定运行,锅炉燃烧效率提高,没有发生结渣影响运行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煤粉燃烧器 水平浓缩燃烧器 煤粉锅炉
下载PDF
稻壳旋风空气气化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孙绍增 宿凤明 +1 位作者 赵义军 凌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0-373,共4页
在稻壳旋风空气气化的试验中,通过对气化反应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取样分析,跟踪燃气中几种主要成分的生成过程,了解稻壳空气气化的反应机理。通过试验了解到:稻壳旋风空气气化过程中,化学反应没有明确分区,氧化反应是个持续过程,随着... 在稻壳旋风空气气化的试验中,通过对气化反应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取样分析,跟踪燃气中几种主要成分的生成过程,了解稻壳空气气化的反应机理。通过试验了解到:稻壳旋风空气气化过程中,化学反应没有明确分区,氧化反应是个持续过程,随着挥发分的析出便已开始,一直到氧气完全消耗掉、温度达到最高;高碳氢化合物(焦油)的裂解反应贯穿整个气化过程;气化燃气中的主要成分(CO、H_2、CH_4)是在还原反应阶段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气化 气化燃气 空气当量比 裂解
下载PDF
空气当量比对稻壳旋风气化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孙绍增 宿凤明 赵义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稻壳旋风空气气化就是以稻壳为物料,以空气为载体,通过组织旋风气固流场来完成生物质气化的过程。通过对旋风气化反应过程的温度监测和气化产品气的成分分析可知:在稻壳旋风气化过程中,随着空气当量比ER的增大,物料入口温度降低、氧化... 稻壳旋风空气气化就是以稻壳为物料,以空气为载体,通过组织旋风气固流场来完成生物质气化的过程。通过对旋风气化反应过程的温度监测和气化产品气的成分分析可知:在稻壳旋风气化过程中,随着空气当量比ER的增大,物料入口温度降低、氧化区温度提高、产品气出口温度提高,气化燃气中的主要可燃成分中CO和CH_4而降低、H_2则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燃气热值降低,燃气中焦油的含量减少。经过比较和优化,本文认为稻壳旋风空气气化最佳空气当量比为0.25~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气化 气化燃气 空气当量比ER 热值
下载PDF
回料流入口高度对循环流化床提升管流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绍增 王正阳 +2 位作者 杜明坤 邓启刚 吴少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5,共6页
The axial pressure drop profile and the radial solids distribution were measured i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return gas-solids stream position on the riser flow properties.The saturati... The axial pressure drop profile and the radial solids distribution were measured i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return gas-solids stream position on the riser flow properties.The saturation carrying capacity of gas for Geldart B typed particles and the flow mode of return gas-solids stream in the bed were discussed.It was found that arranging the inlet at a higher position of the riser would make the bottom bed leaner when U0 was high and Gs was low.When Gs increased,the longer influenced region of return particles and a small air-staging through lifting the loosening air injection position made the bottom bed become denser significantly.The deceleration and residence of return particles caused a relatively denser but asymmetrical region in the vicinity of inlet.But much more symmetrical solids distribution profile was found in the upper and lower regions far away from the inlet.The effects of inlet height on the flow properties of the riser with air-staging also were analyzed.The secondary air injection below the solids inlet could not cut off the solids exchange in the bed.The bed solids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when the particles inlet moved to a higher position of the bed when air-staging was adopted.Using CO2 as tracer,the dispersion of the loop-seal-fluidizing air for transmitting the return particles was investigated.It was found that the loop-seal fluidizing air dispersion rate was low but can be enhanced by the secondary air inj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回料气固两相流 入口高度 颗粒浓度分布 回料风的扩散
下载PDF
稻壳旋风空气气化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绍增 凌锋 +2 位作者 张晓辉 赵义军 宿凤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73-1577,共5页
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 FLUENT 的平台上,以稻壳旋风空气气化器为原形,选择了合理的数学模型,对稻壳旋风气化器的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再现了反应温度及5种主要气体在气化器中的分布规律,讨论了风量对最终燃气成分的影响。通过对计算... 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 FLUENT 的平台上,以稻壳旋风空气气化器为原形,选择了合理的数学模型,对稻壳旋风气化器的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再现了反应温度及5种主要气体在气化器中的分布规律,讨论了风量对最终燃气成分的影响。通过对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的比较分析,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为进一步开展生物质气化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气化 稻壳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温度及氧含量对煤气再燃还原NO_x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绍增 钱琳 +2 位作者 王志强 曹华丽 秦裕琨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5-269,共5页
再燃技术被认为是最有效降低NOx排放的技术之一.以地下煤气气源作为再燃燃料,研究温度1000~1400℃及再燃区入口氧含量2%~10%对煤气还原NOx的影响.探讨了一个适用于煤气再燃还原NOx的化学反应机理(200个反应46种物质);利用该... 再燃技术被认为是最有效降低NOx排放的技术之一.以地下煤气气源作为再燃燃料,研究温度1000~1400℃及再燃区入口氧含量2%~10%对煤气还原NOx的影响.探讨了一个适用于煤气再燃还原NOx的化学反应机理(200个反应46种物质);利用该机理进行模拟,并结合已有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为1000-1200℃时,煤气还原氮氧化物存在一个最佳再燃区入口氧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最佳入口氧含量减少;温度为1300~1400℃时,在较低的再燃区入口氧量条件下,煤气对NO的脱除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煤气 再燃 氮氧化物 反应机理
下载PDF
典型无烟煤热解成分的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绍增 曾光 +2 位作者 魏来 赵志强 钱娟 《燃料与化工》 2011年第4期1-4,共4页
采用TG-FTIR联用对3种无烟煤的热解产物中的CH4、CO、CO2、NH3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挥发分含量的减少,CH4开始析出温度和析出峰值温度逐渐升高;各煤样的CO析出峰值温度接近一致;CO2的开始析出温度均在195℃左右,CO2的析出总... 采用TG-FTIR联用对3种无烟煤的热解产物中的CH4、CO、CO2、NH3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挥发分含量的减少,CH4开始析出温度和析出峰值温度逐渐升高;各煤样的CO析出峰值温度接近一致;CO2的开始析出温度均在195℃左右,CO2的析出总量随煤样的挥发分的升高而增加;NH3的温度析出规律相似,但煤样的NH3析出在900℃时反应并未彻底,挥发分和氮含量均最高的焦作煤样NH3析出量最大,龙岩煤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热解 FTIR定量分析
下载PDF
褐煤混煤燃烧特性的热重分析法研究 被引量:269
14
作者 聂其红 孙绍增 +3 位作者 李争起 张晓杰 吴少华 秦裕琨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2-76,共5页
利用热重分析法对三种褐煤及其混煤的热解、着火和燃尽等燃烧特性及其活化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混煤中的单一煤种在混煤燃烧过程中基本保持各自的着火和燃尽特性 ;而其热解特性和活化能与掺混比例有关。提出了能够表征单煤及混... 利用热重分析法对三种褐煤及其混煤的热解、着火和燃尽等燃烧特性及其活化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混煤中的单一煤种在混煤燃烧过程中基本保持各自的着火和燃尽特性 ;而其热解特性和活化能与掺混比例有关。提出了能够表征单煤及混煤燃烧性能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 S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煤 热重分析 褐煤 燃烧特性
下载PDF
新型水平浓淡风低NO_x煤粉燃烧器在贫煤锅炉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聂其红 孙绍增 +3 位作者 吴少华 邓春健 孙锐 秦裕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55-159,共5页
阐述了煤粉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机理,同时介绍了水平浓淡燃烧技术的思路和低NOx排放的原理。利用一种新型的二次风喷口水平摆动的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对一台300 MW燃贫煤锅炉进行技术改造,并对影响NOx排放量和飞灰可燃物含量的各种因... 阐述了煤粉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机理,同时介绍了水平浓淡燃烧技术的思路和低NOx排放的原理。利用一种新型的二次风喷口水平摆动的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对一台300 MW燃贫煤锅炉进行技术改造,并对影响NOx排放量和飞灰可燃物含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得到了一次风速、油二次风挡板开度、二次风配风方式、二次风水平摆角、燃尽风的投运、煤粉火嘴的切换、以及炉膛出口氧量等运行参数对飞灰可燃物含量和NOx排放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水平浓淡燃烧技术能大幅度降低NOx的排放量,同时能够保持较高的燃烧效率及很强的低负荷稳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燃烧器 贫煤 锅炉 氮氧化物 水平浓淡燃烧技术
下载PDF
风包粉煤粉燃烧原理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秦裕琨 李争起 +2 位作者 孙锐 孙绍增 吴少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9-62,66,共5页
提出了组织煤粉燃烧的风包粉原理 ,即在煤粉着火区域形成高温、高煤粉浓度区域 ,这一区域外侧即在近水冷壁区域形成以空气为主的氧化性气氛区域 ,形成风包粉的形式。这一原理在燃烧器中的具体体现即水平浓淡系列煤粉燃烧技术、旋流浓淡... 提出了组织煤粉燃烧的风包粉原理 ,即在煤粉着火区域形成高温、高煤粉浓度区域 ,这一区域外侧即在近水冷壁区域形成以空气为主的氧化性气氛区域 ,形成风包粉的形式。这一原理在燃烧器中的具体体现即水平浓淡系列煤粉燃烧技术、旋流浓淡煤粉燃烧技术。通过单相冷态、气固两相冷态、热态实验室实验及工业冷、热态试验 ,分析和验证了该原理对煤粉着火、燃尽、NOx生成、结渣及高温腐蚀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风包粉 锅炉 劣质煤
下载PDF
燃尽风与水平浓淡燃烧联用对NO_x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34
17
作者 张晓辉 孙锐 +1 位作者 孙绍增 秦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56-61,共6页
 针对燃烧器采用四角切网矩形炉膛伽置方式的某燃刖烟煤220t/h锅炉,在主燃烧区域通过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在三次风上层加装高位燃尽风喷口(SOFA),采取燃料水半分级与空气垂直分级结合的方式进行改造,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水...  针对燃烧器采用四角切网矩形炉膛伽置方式的某燃刖烟煤220t/h锅炉,在主燃烧区域通过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在三次风上层加装高位燃尽风喷口(SOFA),采取燃料水半分级与空气垂直分级结合的方式进行改造,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水平。研究了SOFA对锅炉NOx排放和飞灰可燃物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合理的燃尽风布置,煤粉由上层一次风喷口至OFA喷口间的流动时间保持任0.32S左右时,采用合理的二次风配风调节方式,主燃烧器区域过量空气系数控制在0.85时,机组NOx排放量可降低到450mg/m^3以下。同时,对飞灰含碳量影响较小,保持在1.6%-2%之间,有效避免了过热器超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燃烧技术 燃尽风 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 NOx排放 飞灰含碳量 煤粉锅炉
下载PDF
六角切圆燃烧褐煤煤粉锅炉低NO_x燃烧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秦明 吴少华 +2 位作者 孙绍增 孙锐 成庆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8-162,共5页
为了降低六角切向燃烧褐煤煤粉锅炉的 NOx 的排放量,文中对一台燃用褐煤的 670t/h 煤粉锅炉燃烧器、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和分级送风技术后,进行了 NOx 排放特性的工业性试验研究。试验中研究了各种送风方式对 NOx 排放和燃烧特性的影响。... 为了降低六角切向燃烧褐煤煤粉锅炉的 NOx 的排放量,文中对一台燃用褐煤的 670t/h 煤粉锅炉燃烧器、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和分级送风技术后,进行了 NOx 排放特性的工业性试验研究。试验中研究了各种送风方式对 NOx 排放和燃烧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采用分级送风和水平浓淡燃烧相结合,NOx 排放浓度下降了 23%以上,达 388.3mg/m3,而锅炉效率有所提高,低负荷稳燃能力有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锅炉 低NOX燃烧技术 NOX排放 六角切圆燃烧 切向燃烧 低负荷稳燃 锅炉效率 褐煤 研究 工业性试验
下载PDF
煤气再燃还原氮氧化物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志强 孙绍增 +2 位作者 钱琳 曹华丽 秦裕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42-45,共4页
电厂煤粉锅炉燃煤过程产生的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为了降低氮氧化物(NO_x)的排放,并且利用现有的地下气化煤气气源,把煤气作为再燃燃料还原煤燃烧已生成的NO_x,研究煤气再燃还原NO_x的化学动力学特性。煤气中对NO_x还原起主... 电厂煤粉锅炉燃煤过程产生的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为了降低氮氧化物(NO_x)的排放,并且利用现有的地下气化煤气气源,把煤气作为再燃燃料还原煤燃烧已生成的NO_x,研究煤气再燃还原NO_x的化学动力学特性。煤气中对NO_x还原起主要作用的气体是H_2、CO和CH_4,其比例是5.6:4.7:1,构造了一个适用于煤气再燃还原NO_x的化学反应机理(200个反应46种物质),利用该机理研究了O_2浓度、温度、初始的NO浓度、压力对煤气再燃还原NO_x的影响,并给出了计算结果,利用这些机理可以很好地预测燃烧过程中的NO_x排放特性,优化反应过程和运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 再燃 化学动力学特性 反应机理 NOx
下载PDF
立体分级燃烧对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张晓辉 孙锐 +1 位作者 孙绍增 秦明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9-205,共7页
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及燃尽风联用的立体分级燃烧技术,对某台220t/h燃烟煤、矩形炉膛锅炉机组进行降低NOx排放的改造,并对其进行试验研究。重点考察水平浓淡燃烧器、二次风配风方式和不同燃尽风份额对NOx排放量、炉膛温度水平、CO、CO2... 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及燃尽风联用的立体分级燃烧技术,对某台220t/h燃烟煤、矩形炉膛锅炉机组进行降低NOx排放的改造,并对其进行试验研究。重点考察水平浓淡燃烧器、二次风配风方式和不同燃尽风份额对NOx排放量、炉膛温度水平、CO、CO2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采用新型水平浓淡燃烧器后,在强化燃烧的同时,可降低13%左右的NOx排放量;二次风配风方式对NOx排放影响明显,采用倒宝塔配风方式可降低NOx排放浓度至408mg/m3;在燃尽风份额分别为0、0.21、0.31和0.43时,除出口氧量增加外,CO、CO2、飞灰碳体积分数变化不大,主燃烧区域温度水平总体呈降低趋势,燃尽区温度水平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NOx排放浓度持续降低。在未投三次风情况下,NOx排放浓度可降低到363mg/m3。改造后,NOx排放浓度可稳定在450mg/m3以下,为浓淡燃烧与燃尽风联用技术在大容量锅炉机组上的推广提供重要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燃烧技术 水平浓淡燃烧器 燃尽风 氮氧化物排放 燃煤锅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