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加重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孙绪举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3期1940-1942,共3页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5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5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和肺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氧分压(PaO2)明显上升,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而对照组PaCO2和PaO2变化较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无任何不良反应出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能明显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中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减少炎性反应,同时进一步提高FEV1和PaO2的值,增强患者氧气吸入量,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不良反应症状轻微,安全性相对较高,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托溴铵 COPD急性加重期 炎症因子 肺功能影响
下载PDF
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孙绪举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13期2806-2806,共1页
目的:探讨与比较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70例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卡维地洛组及美托洛尔组,各35例,观察和比较两组在一定时间后临床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 目的:探讨与比较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70例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卡维地洛组及美托洛尔组,各35例,观察和比较两组在一定时间后临床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指标和舒张压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卡维地洛组的有效率为77.1%,略高于对美托洛尔组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卡维地洛组要低于美托洛尔组。结论: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患者均有一定临床疗效,但卡维地洛组的不良反应要低于美托洛尔组,因此,卡维地洛组用于治疗高血压临床具有更安全的优点,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维地洛 美托洛尔 高血压
下载PDF
血府逐瘀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绪举 《河南中医》 2015年第6期1407-1409,共3页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10月就诊于本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57例。对照组在常规降糖治疗、饮...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10月就诊于本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57例。对照组在常规降糖治疗、饮食指导等基础上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20~30 mg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胶囊内服治疗,每次6粒,日2次,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监测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及运动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血糖得到控制,血糖水平有所下降,血脂代谢得到改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则有所升高,变化幅度以观察组患者更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及运动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更快,观察组的速度提高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糖水平,调节血脂代谢,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神经的传导速度,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血府逐瘀胶囊 长春西汀注射液
下载PDF
伊立替康调控SNHG1/miR-195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孙绪举 干飞 +1 位作者 胡娟 张继东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24期3691-3696,共6页
目的研究伊立替康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16 ml/L、32 ml/L、64 ml/L浓度的伊立替康处理肝癌细胞HepG2,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 目的研究伊立替康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16 ml/L、32 ml/L、64 ml/L浓度的伊立替康处理肝癌细胞HepG2,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21、E-钙粘蛋白(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qPCR检测SNHG1和miR-195表达。构建抑制SNHG1表达的HepG2细胞,或构建过表达SNHG1的细胞并进行32 ml/L伊立替康处理,观察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StarBase软件预测出miR-195是SNHG1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进一步验证。细胞HepG2中转染anti-miR-195并使用32 ml/L伊立替康处理,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结果不同浓度伊立替康明显降低HepG2细胞活性,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32 ml/L伊立替康显著减少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Cyclin D1蛋白、MMP-2蛋白、SNHG1表达量,明显提高P21、E-cadherin蛋白水平(P<0.05)。抑制SNHG1表达显著降低24 h、48 h和72 h的细胞活性,减少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Cyclin D1、MMP-2蛋白表达量,提升P21、E-cadherin蛋白水平(P<0.05)。过表达SNHG1逆转了伊立替康对HepG2细胞增殖、迁移、侵袭、Cyclin D1、MMP-2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以及逆转对P21、E-cadherin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SNHG1靶向调控miR-195表达。抑制miR-195表达逆转伊立替康抑制HepG2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作用。结论伊立替康通过调控SNHG1/miR-195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立替康 SNHG1 miR-195 肝癌 增殖
下载PDF
HPLC测定复方龟鹿颗粒中甜菜碱的含量 被引量:15
5
作者 许明旺 袁秀枝 +1 位作者 刘焱文 孙绪举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2-464,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龟鹿颗粒中甜菜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E柱前衍生化来测定复方中的甜菜碱,shim-pack CLC-ODS色谱柱(6.0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5:65,其中含有0.1mol·L^-1 NaClO4),流速1mL·m...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龟鹿颗粒中甜菜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E柱前衍生化来测定复方中的甜菜碱,shim-pack CLC-ODS色谱柱(6.0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5:65,其中含有0.1mol·L^-1 NaClO4),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甜菜碱在0.090~0.585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98.4%,RSD2.5%(n=5)。结论:本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复方龟鹿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龟鹿颗粒 甜菜碱 HPLC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症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斌 孙绪举 许明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4-365,共2页
目的 :介绍中西药治疗AD的研究进展。方法 :选择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综述。结果 :治疗AD的中西药研究急不可缓。结论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 治疗药物 研究进展 艾斯能
下载PDF
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对二甲双胍无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继东 荣朝 +1 位作者 胡娟 孙绪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对二甲双胍无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医院收治的127例对二甲双胍无效的老年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采用地特胰岛素治疗40例)...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对二甲双胍无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医院收治的127例对二甲双胍无效的老年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采用地特胰岛素治疗40例)、B组(采用利拉鲁肽治疗41例)和C组(采用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46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三组BMI、FPG、2hPBG、HbA1c、HOMA-I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三组BMI、FPG、2hPBG、HbA1c、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C组的BMI、FPG、2hPBG、HbA1c、HOMA-IR均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二甲双胍无效的老年T2DM患者实施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可显著降低BMI,改善糖代谢指标,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特胰岛素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老年人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微小RNA-375/矮小同源盒基因轴参与调控肺癌细胞吉西他滨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继东 荣朝 +1 位作者 胡娟 孙绪举 《中国医药》 2020年第2期226-230,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375(miR-375)靶向矮小同源盒基因(SHOX2)对肺癌细胞吉西他滨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非小细胞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转染miR-375模拟物质粒或空质粒至A549细胞,作为miR-375过表达组和阴性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微小RNA-375(miR-375)靶向矮小同源盒基因(SHOX2)对肺癌细胞吉西他滨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非小细胞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转染miR-375模拟物质粒或空质粒至A549细胞,作为miR-375过表达组和阴性对照组。采用噻唑蓝法和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吉西他滨对各组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验证miR-375与SHOX2的靶向关系。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iR-375和SHOX2基因的表达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HOX2蛋白的表达量。采用荧光免疫检测法检测各组细胞β-连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iR-375过表达组miR-375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1.45±0.11)比(1.00±0.05)、(0.97±0.11)](均P<0.05);且经不同浓度吉西他滨作用48 h后,miR-375过表达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吉西他滨对miR-375过表达组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为4.405μmol/L。4.405μmol/L吉西他滨作用24 h后,miR-375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28±4)%比(12±4)%、(14±4)%](P<0.05)。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SHOX2是miR-375的下游靶基因。miR-375过表达组SHOX2 m 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0.39±0.08)比(1.00±0.07)、(1.02±0.09);(0.42±0.07)比(0.97±0.10)、(1.05±0.12)](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miR-375过表达组细胞中β-连环蛋白表达量和进入细胞核的量明显减少。结论上调miR-375可抑制SHOX2激活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从而增加A549细胞株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吉西他滨 敏感性 微小RNA-375 矮小同源盒基因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慢性下呼吸道感染156例的疗效
9
作者 孙立敏 孙绪举 陈斌 《中国药师》 CAS 2006年第10期949-949,共1页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慢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至2005年2月收治156例老年慢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疗效。结果:治愈46例(29.4%),显效59例(37.8%),总有效率为67.3%(P<0...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慢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至2005年2月收治156例老年慢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疗效。结果:治愈46例(29.4%),显效59例(37.8%),总有效率为67.3%(P<0.05),细菌清除率93.7%。结论:左氧氟沙星不仅对常用抗菌药治疗无效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者有较好的疗效,且对其他喹诺酮类无效的耐药G-杆菌及厌氧菌感染也多数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老年慢性下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肺炎34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正国 吴世敏 +1 位作者 张世应 孙绪举 《中国药师》 CAS 2007年第3期274-275,共2页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并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照比较。方法:68例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分别静脉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ml和头孢哌酮/舒巴坦4g,qd,(12±3)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并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照比较。方法:68例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分别静脉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ml和头孢哌酮/舒巴坦4g,qd,(12±3)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1.76%,对照组为64.7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肺炎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具有相似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炎 痰热清注射液 头孢哌酮/舒巴坦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他达拉非原料药中4种溶剂残留量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继东 卢江 +3 位作者 张世应 唐静 杨瑞玲 孙绪举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9期125-127,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他达拉非原料药中4种常见溶剂(甲醇、乙腈、异丙醇、四氢呋喃)残留量的顶空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方式,分离柱采用DB-624柱(30 m×0.53 mm,3.0μm),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230℃,分流比为5∶1,载气为高纯氮气(纯... 目的建立测定他达拉非原料药中4种常见溶剂(甲醇、乙腈、异丙醇、四氢呋喃)残留量的顶空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方式,分离柱采用DB-624柱(30 m×0.53 mm,3.0μm),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230℃,分流比为5∶1,载气为高纯氮气(纯度为99.999%),载气流速为1.8 mL/min;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检测器温度为250℃。外标法定量。结果甲醇、乙腈、异丙醇、四氢呋喃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66~1.5 mg/mL,0.0082~0.205 mg/mL,0.06~1.5 mg/mL,0.0144~0.36 mg/m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22%,100.59%,97.74%,100.73%,RSD分别为4.67%,2.63%,1.01%,2.28%(n=6);检测限分别为2μg/mL,8μg/mL,5μg/mL,6μg/m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为可他达拉非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顶空进样 他达拉非 残留溶剂 甲醇 乙腈 异丙醇 四氢呋喃
下载PDF
注射用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细菌耐药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绪举 张书勤 许明旺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3690-3692,共3页
目的对医院住院患者注射用抗菌药物使用量进行分析,并结合细菌室分离细菌监测的药敏结果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注射用抗菌药物用药量进行统计,同时统计主要病原菌药... 目的对医院住院患者注射用抗菌药物使用量进行分析,并结合细菌室分离细菌监测的药敏结果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注射用抗菌药物用药量进行统计,同时统计主要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通过Excel软件进行汇总。结果除大环内酯类药物2011年使用量(DDDs:20487)略有下降外,其他注射用抗菌药物用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头孢菌素类用量最大(DDDs:207419),其次是喹诺酮类(DDDs:93284)和青霉素类(DDDs:88270);临床使用量呈下降趋势的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耐药率随之降低,由于亚胺培南使用量持平,近3年未出现耐药菌株;其他抗菌药物细菌耐药率随使用量的增加而上升。结论住院患者注射用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细菌耐药性呈正相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注射用抗菌药物的控制,是减少耐药菌株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注射用 抗菌药物 使用量 细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世应 孙绪举 +2 位作者 唐静 熊桂斌 汤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741-2743,共3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与干扰素(IFN)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HBV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5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HBV感染患者64例,将患者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与干扰素(IFN)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HBV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5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HBV感染患者64例,将患者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选用IFN与LAM联合进行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后HBeAg转阴情况以及HBV-DNA转阴情况,并在患者停药6个月后检测HBV-DNA反跳现象;患者治疗前、后各抽取空腹静脉血2ml,选择SAP法对患者CD_4^+、CD_8^+以及CD3+水平进行检测;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选患者经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转氨酶以及其他肝功能指标均得到改善,试验组HBeAg及HBV-DNA转阴率比对照组高,试验组患者6个月后HBV-DNA反跳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_8^+、CD_4^+及CD_4^+/CD_8^+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D_8^+、CD_4^+及CD_4^+/CD_8^+平均值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患者采用LAM联合IFN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拉米夫定 联合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功能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3
14
作者 张世应 孙绪举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9期1686-1689,共4页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定为106例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接受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的围绝经期患者,入院时间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定为106例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接受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的围绝经期患者,入院时间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法,每组各53例,接受刮宫+妈富隆治疗的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诊断性刮宫后第3天开始给予米非司酮,其余治疗方案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出血时间、控制出血时间,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治疗3个疗程后子宫内膜厚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和控制出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LH、P、E2、FS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子宫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减少(P<0. 05),但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 11%,明显高于对照组86. 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采用妈富隆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功能性子宫出血 米非司酮 去氧孕烯炔雌醇
原文传递
阿帕替尼对宫颈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 β2-微球蛋白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继东 胡娟 +1 位作者 张世应 孙绪举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2年第7期1181-1184,共4页
目的探究阿帕替尼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0月华中科技大学医院收治的88例宫颈癌患者... 目的探究阿帕替尼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0月华中科技大学医院收治的8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顺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帕替尼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血清SCCA、β2-MG、NSE表达、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6.36%)显著高于对照组(6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SCCA、β2-MG及NSE表达水平[对照组(11.05±1.27)ng/L、(289.47±106.21)ng/ml、(28.45±10.16)pg/ml,观察组(11.01±1.18)ng/L、(288.98±106.14)ng/ml、(28.16±9.79)pg/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53、0.022及0.136,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CCA、β2-MG及NSE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51.587、7.027及10.679,对照组t=44.355、5.670及6.969,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1.56±0.29)ng/L、(169.49±38.16)ng/ml、(12.07±2.01)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52±0.12)ng/L、(192.26±40.63)ng/ml、(17.56±2.0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290、2.710及12.684,均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2.27%)和不良反应发生率(2.2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64%,15.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80、4.950,均P<0.05)。结论阿帕替尼可有效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从而达到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预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宫颈癌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 Β2-微球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