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临床他汀类药物对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孙艳转
许宜冠
刘奇良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7期32-33,共2页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对血脂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2014年3月30日我院收治的血脂异常、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384例。其中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45例,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32例,采用普伐他汀治疗63例,采用辛伐他...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对血脂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2014年3月30日我院收治的血脂异常、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384例。其中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45例,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32例,采用普伐他汀治疗63例,采用辛伐他汀治疗9例。未采用他汀药治疗235例。对比5组患者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LDL-C)水平,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劲动脉斑块最大面积。结果 5组治疗前后TG、TC、HDL-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他汀类用药患者用药后IMT较治疗前均有增厚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他汀类用药患者治疗前后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增大(P<0.05)。结论小剂量他汀药物可能对斑块逆转无作用,但可能有延缓斑块面积增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药物
颈动脉内膜厚度
颈动脉斑块
血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早发心肌梗死与非早发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差异及完全血运重建术后1年预后
2
作者
孙艳转
许宜冠
+1 位作者
乔增勇
王宏伟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838-5843,共6页
目的 分析早发心肌梗死及非早发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差异及血运重建术后1年预后。方法 选取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住院的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早发心肌梗死组(男性≤50岁、女性≤60岁)、非早...
目的 分析早发心肌梗死及非早发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差异及血运重建术后1年预后。方法 选取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住院的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早发心肌梗死组(男性≤50岁、女性≤60岁)、非早发心肌梗死组(男性>50岁、女性>60岁),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生化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入组患者电话或返院随访1年,观察两组在住院期间及血运重建术后1年的预后情况。结果 与非早发心肌梗死组比较,早发心肌梗死组高血压及糖尿病占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糖化血红蛋白、脑钠肽较低(P均<0.05),而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甘油三酯、丙氨酸转氨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左室射血分数较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增加、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与早发心肌梗死相关。随访1年发现,早发心肌梗死组心力衰竭发病率较低(P<0.05),而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P<0.05)。早发心肌梗死组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较低,肾功能较好,血运重建术后1年预后较好,但出血风险较高。结论 血脂异常(特别是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血小板计数增多为早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早发心肌梗死患者完全血运重建后短期预后优于非早发心肌梗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血运重建
预后
原文传递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ACS患者血浆中水平升高
被引量:
2
3
作者
孙艳转
王宏伟
乔增勇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探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斑块不稳定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入组心内科或急诊科就诊的患者80例,年龄47~91岁,分为ACS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及非ACS组40例(男18例,女22例),通过免疫抗体法滴定血浆中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
目的:探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斑块不稳定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入组心内科或急诊科就诊的患者80例,年龄47~91岁,分为ACS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及非ACS组40例(男18例,女22例),通过免疫抗体法滴定血浆中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含量,同时收集入组患者的病史资料,分析比较两组FABP4水平差异。结果:与非ACS组比较,ACS组中年龄更高,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糖化血红蛋白、FABP4增高,射血分数下降;相关分析显示血浆FABP4表达与是否存在ACS、肌钙蛋白I(TnI)、B型利钠肽(BNP)及女性独立相关。结论:ACS患者血浆FABP4表达水平升高,且这种升高独立于CRP、尿素氮、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等,女性血浆FABP4水平高于男性,提示周围血中FABP4水平可能成为斑块不稳定性、ACS新的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不稳定斑块
原文传递
题名
临床他汀类药物对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孙艳转
许宜冠
刘奇良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7期32-33,共2页
文摘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对血脂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2014年3月30日我院收治的血脂异常、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384例。其中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45例,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32例,采用普伐他汀治疗63例,采用辛伐他汀治疗9例。未采用他汀药治疗235例。对比5组患者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LDL-C)水平,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劲动脉斑块最大面积。结果 5组治疗前后TG、TC、HDL-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他汀类用药患者用药后IMT较治疗前均有增厚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他汀类用药患者治疗前后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增大(P<0.05)。结论小剂量他汀药物可能对斑块逆转无作用,但可能有延缓斑块面积增长作用。
关键词
他汀药物
颈动脉内膜厚度
颈动脉斑块
血脂
分类号
R969 [医药卫生—药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发心肌梗死与非早发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差异及完全血运重建术后1年预后
2
作者
孙艳转
许宜冠
乔增勇
王宏伟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心内科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838-5843,共6页
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19JC1415704)
上海市奉贤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面上项目(20201615)。
文摘
目的 分析早发心肌梗死及非早发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差异及血运重建术后1年预后。方法 选取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住院的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早发心肌梗死组(男性≤50岁、女性≤60岁)、非早发心肌梗死组(男性>50岁、女性>60岁),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生化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入组患者电话或返院随访1年,观察两组在住院期间及血运重建术后1年的预后情况。结果 与非早发心肌梗死组比较,早发心肌梗死组高血压及糖尿病占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糖化血红蛋白、脑钠肽较低(P均<0.05),而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甘油三酯、丙氨酸转氨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左室射血分数较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增加、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与早发心肌梗死相关。随访1年发现,早发心肌梗死组心力衰竭发病率较低(P<0.05),而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P<0.05)。早发心肌梗死组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较低,肾功能较好,血运重建术后1年预后较好,但出血风险较高。结论 血脂异常(特别是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血小板计数增多为早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早发心肌梗死患者完全血运重建后短期预后优于非早发心肌梗死患者。
关键词
早发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血运重建
预后
Keywords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young adults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diac revascularization
Prognosis
分类号
R542.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ACS患者血浆中水平升高
被引量:
2
3
作者
孙艳转
王宏伟
乔增勇
机构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40-1043,共4页
基金
奉贤区科技发展基金(No:20201615)。
文摘
目的:探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斑块不稳定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入组心内科或急诊科就诊的患者80例,年龄47~91岁,分为ACS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及非ACS组40例(男18例,女22例),通过免疫抗体法滴定血浆中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含量,同时收集入组患者的病史资料,分析比较两组FABP4水平差异。结果:与非ACS组比较,ACS组中年龄更高,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糖化血红蛋白、FABP4增高,射血分数下降;相关分析显示血浆FABP4表达与是否存在ACS、肌钙蛋白I(TnI)、B型利钠肽(BNP)及女性独立相关。结论:ACS患者血浆FABP4表达水平升高,且这种升高独立于CRP、尿素氮、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等,女性血浆FABP4水平高于男性,提示周围血中FABP4水平可能成为斑块不稳定性、ACS新的生物学标记物。
关键词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不稳定斑块
Keywords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rupture plague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临床他汀类药物对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孙艳转
许宜冠
刘奇良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早发心肌梗死与非早发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差异及完全血运重建术后1年预后
孙艳转
许宜冠
乔增勇
王宏伟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4
0
原文传递
3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ACS患者血浆中水平升高
孙艳转
王宏伟
乔增勇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