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肺通气/灌注显像和CT肺动脉造影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生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韩旭 韩凯 +3 位作者 马兴鸿 孙若西 汪蕾 米宏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2-189,共8页
目的:比较肺通气/灌注(ventilation/perfusion,V/Q)显像和CT肺动脉造影(pulmonary angiography,PA)预测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发... 目的:比较肺通气/灌注(ventilation/perfusion,V/Q)显像和CT肺动脉造影(pulmonary angiography,PA)预测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发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2年1月至2020年8月,确诊为APE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经至少3个月规范化抗凝后复查肺V/Q显像和CTPA。分别评估并计算肺V/Q显像和CTPA图像中的残余肺栓塞,并分别记录为肺灌注缺损百分比(percentage of pulmonary defect scores,PPDs%)和CT肺动脉阻塞指数(pulmonary artery obstruction index,PAOI)。评价PPDs%和CTPAOI预测CTEPH发生的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PDs%和CTPAOI对APE后CTEPH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224例APE患者,1年内随访,共有26例进展为CTEPH。Bland-Altman图示两检查评估APE治疗后残余肺栓塞的一致性较好。ROC分析示PPDs%的AUC>CTPAOI(0.958 vs.0.868,P=0.03);预测CTEPH发生的阈值分别为20.5%和15.0%,相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3%、88.9%和76.9%、8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P=0.13;特异性:P>0.999)。结论:肺V/Q显像预测APE后CTEPH发生率比CT PA更敏感,但特异性略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急性肺栓塞 肺通气/灌注显像 CT肺动脉造影
下载PDF
核素心肌血流定量新技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孙若西 方纬 汪蕾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期3-6,15,共5页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诊疗水平的提高,对冠状动脉功能学诊断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正逐步从视觉定性诊断向更为精准的定量诊断转变,心肌血流定量技术日益完善,初步的临床研究已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现综述核素心肌...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诊疗水平的提高,对冠状动脉功能学诊断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正逐步从视觉定性诊断向更为精准的定量诊断转变,心肌血流定量技术日益完善,初步的临床研究已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现综述核素心肌血流定量技术的特点、发展现状和临床优势,为这一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更多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灌注显像 心肌血流量 心肌血流储备
下载PDF
SPECT心肌血流定量技术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预后价值的多中心研究
3
作者 孙若西 庞泽堃 +4 位作者 马荣政 汪蕾 张杰 李剑明 方纬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SPECT心肌血流定量技术测得的心肌血流储备(MFR)对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经冠脉造影确定... 目的探讨SPECT心肌血流定量技术测得的心肌血流储备(MFR)对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经冠脉造影确定为临界狭窄病变(狭窄程度为≥50%且≤80%)的患者,均在冠脉造影后3个月内接受一日法静息-药物负荷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和SPECT心肌血流定量。MPI根据标准5分法获得负荷总分(SSS)和负荷-静息差异总分(SDS)明确是否存在异常。利用ROC曲线获得MFR的预后最佳阈值。研究终点为心血管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预后分析。不同AUC间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共纳入314例患者,其中男194例、女120例,年龄(59.4±8.6)岁,中位随访时间754(628~914)d。54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ROC曲线显示MFR对终点事件的预测能力明显优于传统MPI(AUCs:0.713和0.512;z=3.76,P<0.001);MFR预测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最佳阈值为2.04。Cox多因素分析示MFR[风险比(HR)=0.434(95%CI:0.282~0.669),P<0.001]为发生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FR≤2.04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25.4%,43/169)明显高于MFR>2.04组(7.6%,11/145;χ^(2)=21.27,P<0.001)。结论SPECT心肌血流定量技术测定的MFR对冠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心肌灌注显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预后
原文传递
A multicenter study on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SPECT myocardial blood flow quantitative technique in 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 stenoses of coronary arteries
4
作者 孙若西 《China Medical Abstracts(Internal Medicine)》 2024年第2期67-67,共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myocardial flow reserve(MFR)measured by SPECT myocardial blood flow(MBF)quantitative technique in 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 stenoses of coronary arteries.Methods From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myocardial flow reserve(MFR)measured by SPECT myocardial blood flow(MBF)quantitative technique in 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 stenoses of coronary arteries.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9 to May 2021,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 stenoses(50%to 80%)identified by 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Fuwai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Fuwai Center China Cardiovascular Hospital,and TEDA International Cardiovascular Hospital were prospectively included.All patients underwentaone-dayrest/stress SPEC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and SPECT MBF quantification.The radioactivity distribution of each segment of the MPI bullseye polar maps wer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5-point method to obtain the summed stress score(SSS)and the summed difference score(SDS)to determine the existence of abnormality.ROC curve analysis was used to obtain the optimal prognostic cut-off value for MF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IENTS CORONARY ARTERIES
原文传递
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右室心肌血流SPECT定量研究
5
作者 杜艳 韩凯 +3 位作者 张宗耀 孙若西 汪蕾 方纬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12-417,共6页
目的采用动态SPECT心肌灌注显像右室心肌血流定量技术,探讨肺动脉高压猪模型的右室心肌灌注变化,以及心肌血流量与血流动力学和右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11头中华小型猪(均雄性,6~8月龄;体质量25~30 kg),经结扎肺动脉主干、栓塞右下肺... 目的采用动态SPECT心肌灌注显像右室心肌血流定量技术,探讨肺动脉高压猪模型的右室心肌灌注变化,以及心肌血流量与血流动力学和右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11头中华小型猪(均雄性,6~8月龄;体质量25~30 kg),经结扎肺动脉主干、栓塞右下肺动脉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造模后行静息/腺苷负荷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SPECT动态心肌血流灌注显像,获得左、右室的心肌绝对血流值,包括负荷心肌血流量(SMBF)、静息心肌血流量(RMBF)和心肌血流储备(MFR;即负荷与静息的心肌血流量之比)。所有动物在显像后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心功能指标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并根据TAPSE结果分为右心功能保留组(n=5,TAPSE≥17 mm)和右心功能降低组(n=4,TAPSE<17 mm)。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成功构建肺动脉高压猪模型9头。实验猪造模后mPAP为(38.1±11.6)mmHg(1 mmHg=0.133 kPa);心肌灌注显像示猪右心显像清晰,心肌肥厚;右室心肌RMBF[(0.71±0.13)ml·min^(-1)·g^(-1)]与mPAP呈正相关(r=0.94,P<0.001);右心功能降低组的SMBF显著低于右心功能保留组[(1.66±0.35)与(2.24±0.30)ml·min^(-1)·g^(-1);t=2.68,P=0.032]。结论SPECT心肌血流定量技术可用来评估肺动脉高压猪模型右室心肌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心肌灌注显像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心室功能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原文传递
99Tcm-MIBI全身骨骼弥漫性摄取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孙若西 朱文佳 罗亚平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56-758,共3页
患者女,70岁,主诉前胸后背疼痛3个月余,左上臂疼痛10余天。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前胸部及背部疼痛,后逐渐加重并出现胸锁关节肿大,伴双上肢上抬受限,无肌肉疼痛、皮疹、关节痛等。半个月前患者出现左侧肱骨干骨折,外院行外固定处... 患者女,70岁,主诉前胸后背疼痛3个月余,左上臂疼痛10余天。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前胸部及背部疼痛,后逐渐加重并出现胸锁关节肿大,伴双上肢上抬受限,无肌肉疼痛、皮疹、关节痛等。半个月前患者出现左侧肱骨干骨折,外院行外固定处理。实验室检查:超敏反应蛋白升高,类风湿因子及磷酸肌酸激酶未见明显异常,乳酸脱氢酶307(0~250;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下同)U/L,血红细胞沉降率25(0~20)mm/1 h,血钙2.94(2.13~2.70)mmol/L,碱性磷酸酶185(50~135)U/L,肿瘤标志物大致正常,促甲状腺激素6.78(0.35~4.20)mU/L,余甲状腺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因子 全身骨骼 固定处理 胸锁关节 前胸部 左上臂 促甲状腺激素 肌肉疼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