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年限葡萄园根区土壤养分变化及对再植葡萄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9
1
作者 郭修武 李坤 +5 位作者 郭印山 李成祥 谢洪刚 胡禧熙 张立恒 孙英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7-481,共5页
研究了种植葡萄30年重茬3次和种植葡萄3年新建葡萄园的根区土壤养分变化,结合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葡萄园根区土壤对再植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葡萄园土壤有机质及大量元素N、P、K、水溶性Ca、Mg含量并未减少,表现出显著增... 研究了种植葡萄30年重茬3次和种植葡萄3年新建葡萄园的根区土壤养分变化,结合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葡萄园根区土壤对再植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葡萄园土壤有机质及大量元素N、P、K、水溶性Ca、Mg含量并未减少,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而微量元素变化较为复杂,随着葡萄种植时间延长,Fe、Mn含量减少,Zn、Cu含量增加,Zn/Mn、Zn/Fe、N/Fe、P/Fe、Zn/K等比例失调,其中Zn/Mn、Zn/Fe比例失调最为严重。与新植园土盆栽葡萄相比,连作园根区土盆栽葡萄的株高、茎粗、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均较低,分别比新植园土盆栽葡萄降低39.80%、5.82%、47.97%、30.17%、30.36%和21.22%,表现出明显的重茬障碍症状。连作土壤中Fe含量减少,Zn/Mn、Zn/Fe比例失调可能是葡萄连作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根区 土壤养分 葡萄园 连作障碍
下载PDF
连作土灭菌对葡萄生长及根系分泌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郭修武 李坤 +3 位作者 谢洪刚 孙英妮 胡禧熙 张立恒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3,共5页
为探讨葡萄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采用盆栽模拟试验,对葡萄连作土壤进行蒸汽灭菌,研究连作土灭菌后葡萄植株生长及根系分泌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连作土灭菌显著增加了葡萄植株的株高和茎粗,其中以7月份的增加幅度最大,分别比连作土增加了... 为探讨葡萄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采用盆栽模拟试验,对葡萄连作土壤进行蒸汽灭菌,研究连作土灭菌后葡萄植株生长及根系分泌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连作土灭菌显著增加了葡萄植株的株高和茎粗,其中以7月份的增加幅度最大,分别比连作土增加了1.51倍和0.14倍,地上和地下鲜质量随着生长期的延长也表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以9月份的增加幅度最大,分别增加了1.18倍和1.09倍。并且连作土壤灭菌后葡萄叶片SOD酶活性增强,MDA含量降低,根系活力随生长期的延长,表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另外,研究发现连作土壤灭菌后葡萄根系分泌的还原糖及氨基酸总量显著降低,分别比连作土壤降低了72.60%和91.10%;氨基酸的种类及其含量也发生改变,其中Ile、Leu和Tyr3种氨基酸未达到检测水平,其他氨基酸含量降低。可见,对连作土壤进行有效的灭菌后,可以改变根际微生态的核心因素即根系分泌物的成分及含量,促进植株的生长,减轻葡萄的连作障碍,进而证实了土壤生物因素是葡萄连作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连作土 灭菌 生长 根系分泌物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连作土壤中葡萄生长及根系分泌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郭修武 李坤 +3 位作者 郭印山 张立恒 孙英妮 谢洪刚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2-395,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简称G.V)、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简称G.M)和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简称G.E)]对连作土壤中贝达(V.vulpina×V.labrusca Beta)葡萄扦插苗生长及根系分泌特性的影响... 为了研究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简称G.V)、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简称G.M)和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简称G.E)]对连作土壤中贝达(V.vulpina×V.labrusca Beta)葡萄扦插苗生长及根系分泌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将连作土灭菌后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测定贝达葡萄地上部及根系生理指标,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根系分泌的物质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3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葡萄的株高、茎粗、地上及地下鲜重均增加,叶片SOD活性增强,MDA含量降低,根系活力增强。其中G.V处理和G.M处理效果最显著,叶片SOD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23倍和2.18倍,MDA含量比对照低12.83%和17.51%,根系活力比对照提高17.07%和20.33%。接种菌剂后,葡萄根系分泌的物质种类及其含量也发生变化,其中G.V处理葡萄根系分泌的物质种类较多,并且含有特异性成分橙花叔醇。连作土灭菌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促进了葡萄的生长,其中G.V处理和G.M处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连作土 葡萄 生长 根系分泌物
下载PDF
施入有机物料对葡萄连作土壤速效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郭修武 张立恒 +2 位作者 李坤 孙英妮 胡禧熙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47-151,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入不同比例的稻草和玉米秸秆对葡萄连作土壤速效养分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稻草和玉米秸秆后并没有增加连作土壤中速效N的含量,但不同程度的增加了速效P和速效K的含量。对微生物的影响表现为,增加了连...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入不同比例的稻草和玉米秸秆对葡萄连作土壤速效养分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稻草和玉米秸秆后并没有增加连作土壤中速效N的含量,但不同程度的增加了速效P和速效K的含量。对微生物的影响表现为,增加了连作土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稻草处理使细菌、真菌比值增加,放线菌比值降低;秸秆处理后,真菌比值下降,且随着玉米秸秆含量增加,下降幅度越大,除99.5%连作土+0.5%玉米秸秆处理之外,细菌比值增加,放线菌比值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稻草 玉米秸秆 养分 微生物
下载PDF
根茬残体对葡萄自身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郭修武 孙英妮 +2 位作者 李坤 张立恒 胡禧熙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2-306,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将不同质量比(1∶100,3∶100,5∶100)的贝达(V.vulpina×V.labrusca Beta)葡萄粉碎根系混入土壤中,研究其对葡萄植株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根茬残体显著降低了葡萄的株高、茎粗及地上和地下鲜重。随着... 采用盆栽试验,将不同质量比(1∶100,3∶100,5∶100)的贝达(V.vulpina×V.labrusca Beta)葡萄粉碎根系混入土壤中,研究其对葡萄植株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根茬残体显著降低了葡萄的株高、茎粗及地上和地下鲜重。随着根茬残体加入量的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减少,根呼吸速率下降;叶片的酶活性也发生改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随着残体加入量的提高分别比对照降低了6.6%,9.7%,29.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了1.2%,2.5%,2.9%,而丙二醛(MDA)含量则增加了12.7%,25.4%,37.3%。可见,葡萄根茬残体具有显著的自毒作用,是葡萄连作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根茬残体 生长 生理指标
下载PDF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27例临床及心电图表现特点分析
6
作者 孙英妮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22期3443-3444,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及心电图表现特点,以提高对HCM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并经超声心动图(UCG)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的27例HCM患者临床及心电图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患者... 目的探讨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及心电图表现特点,以提高对HCM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并经超声心动图(UCG)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的27例HCM患者临床及心电图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患者中有家族遗传史4例(14.8%),临床表现有胸闷或心悸27例(100.0%),胸痛14例(51.9%),憋气10例(37.0%),劳力性呼吸困难9例(33.3%),头晕7例(25.9%),晕厥6例(22.2%);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15例(55.6%),ST段改变21例(77.8%),T波改变17例(63.0%),异常Q波11例(40.7%),传导阻滞8例(29.6%)。结论 HCM患者的临床与心电图表现复杂、多样,但缺乏特异性,诊断HCM时应以UCG及MRI检查结果为依据,以防漏诊与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诊断 心电描记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磁共振成像 误诊
下载PDF
不同连作葡萄园土壤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胡禧熙 郭修武 +2 位作者 李坤 张立恒 孙英妮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9年第2期22-24,29,共4页
以不同连作年限葡萄园土壤为对象,研究其微生物数量及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在葡萄整个生长季内,根际土壤的真菌数量明显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明显减少;连作30年及连作3年的葡萄园根际土壤细菌及放线菌数量均在6... 以不同连作年限葡萄园土壤为对象,研究其微生物数量及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在葡萄整个生长季内,根际土壤的真菌数量明显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明显减少;连作30年及连作3年的葡萄园根际土壤细菌及放线菌数量均在6月份最高,真菌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呈下降趋势,11月份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连作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老年痴呆生物标志物的转化医学研究
8
作者 王晓良 王玲 +1 位作者 孙英妮 荣先芳 《中国药理通讯》 2013年第2期19-19,共1页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在我国目前约有600万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加剧,我国老年性痴呆患者还将明显增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但AD的发病机理和早期诊断仍是基础和临床上的难题。因而生物标...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在我国目前约有600万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加剧,我国老年性痴呆患者还将明显增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但AD的发病机理和早期诊断仍是基础和临床上的难题。因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由于患者组织标本取材困难;动物模型与临床病人差距较大,难以反映人类疾病的真实情况。因而,用动物模型开展的研究虽然较多,但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不大。如何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结合,有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新药评价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医学研究 老年痴呆 老年性痴呆 转化 临床病人 早期诊断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连作土壤中贝达葡萄的生长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立恒 郭修武 +1 位作者 李坤 孙英妮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2年第6期14-17,共4页
采用槽栽方式,在连作土壤中接种不同比例的淡紫拟青霉(DZ)、木霉菌剂(MM)和EB菌剂(EB),研究其对贝达葡萄幼苗叶片及根系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有益微生物后贝达葡萄长势明显增强,并且降低了... 采用槽栽方式,在连作土壤中接种不同比例的淡紫拟青霉(DZ)、木霉菌剂(MM)和EB菌剂(EB),研究其对贝达葡萄幼苗叶片及根系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有益微生物后贝达葡萄长势明显增强,并且降低了贝达葡萄幼苗叶片和根系中PAL和PPO酶活性,其中PAL活性以DZ<MM<EB趋势变化,PPO活性则呈现MM<DZ<EB的趋势,说明有益微生物菌剂在特定浓度配比上能够有效减轻连作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达葡萄 淡紫拟青霉 木霉菌剂 重茬EB菌剂 苯丙氨酸解氨酶 多酚氧化酶
下载PDF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英妮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49-50,共2页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是肥厚型心肌病(HCM)的特殊类型,是以左心室乳头肌水平以下的心尖部心肌肥厚为病理特征[1],临床较为少见,其在心电图(ECG)和超声心动图(UCG)等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因而有别于其他类型的HCM。本文对近...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是肥厚型心肌病(HCM)的特殊类型,是以左心室乳头肌水平以下的心尖部心肌肥厚为病理特征[1],临床较为少见,其在心电图(ECG)和超声心动图(UCG)等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因而有别于其他类型的HCM。本文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24例AHCM患者的ECG和UCG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AHCM的ECG和UCG特征及在AHC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临床价值 心电图 诊断 AHCM 左心室乳头肌 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33例临床及心电图表现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英妮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67-68,共2页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临床少见的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和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特征的一组心肌病变;HCM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有胸闷、憋气症状等,且病情轻重差别较大,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本文对2011年...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临床少见的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和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特征的一组心肌病变;HCM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有胸闷、憋气症状等,且病情轻重差别较大,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本文对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3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HCM的诊断水平。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22~54岁、平均(45.3±4.7)岁,病程4周至18年、平均(6.7±0.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 临床表现 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特点 非对称性 心肌病变 诊断水平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英妮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75-176,共2页
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RVOT-VT)是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体表心电图QRS波呈左柬支传导阻滞(LBBB)图形,多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l_】]。近年来,我院收治RVOT—VT患者ll例,均经体表心电图、电生理检... 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RVOT-VT)是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体表心电图QRS波呈左柬支传导阻滞(LBBB)图形,多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l_】]。近年来,我院收治RVOT—VT患者ll例,均经体表心电图、电生理检查证实,并在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标测指导下行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本文就RVOT—VT的心电图特征及其RFCA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治疗 右室流出道 心电图特征 电解剖标测系统 射频导管消融术 体表心电图 RVOT
原文传递
葡萄连作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31
13
作者 李坤 郭修武 +2 位作者 孙英妮 张立恒 胡禧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09-3114,共6页
分别采集种植葡萄30年的连作园和3年的新植园根围土、非根围土及葡萄园周边的空地土壤,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葡萄连作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种群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并对分离出的优势种扩增条带进行测序.结果表明:葡萄连作后土壤细菌和真菌... 分别采集种植葡萄30年的连作园和3年的新植园根围土、非根围土及葡萄园周边的空地土壤,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葡萄连作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种群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并对分离出的优势种扩增条带进行测序.结果表明:葡萄连作后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增加,且根围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高于非根围土壤.聚类分析显示:葡萄长期连作后根围与非根围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种群结构趋于一致,两者不同于空地土壤;而短期种植葡萄的根围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种群结构不同于非根围土壤和空地土壤.与新植园相比,连作园根围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细菌中Flavobacterium sp.(DQ339585)和Bacillus sp.(AY039821)种群数量减少,Pedobacter sp.(AJ871084)种群数量增多;真菌中Omphalina fari-nolens(EF413029)出现,Pestalotiopsis sp.(DQ657877,DQ657875,DQ657871)、Phacidium lacerum(DQ470976)和Lecythophora decumbens(AF353597)种群数量减少,Pilidium acerinum voucher(AY48709)种群数量增多.其中Bacillus sp.、Flavobacterium sp.和Pestalotiopsis sp.对病原菌具有颉颃作用,连作园根围土中上述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减少,不利于葡萄对病原菌的颉颃;Pilidium acerinum voucher数量的增加可能与葡萄连作后病害加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连作 细菌 真菌 种群 PCR-DGGE
原文传递
葡萄根系浸提液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34
14
作者 李坤 郭修武 +5 位作者 郭印山 李成祥 谢洪刚 胡禧熙 张立恒 孙英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79-1784,共6页
以晚红(Red Globe)葡萄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葡萄根系浸提液对葡萄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采用LC-MS技术对其中的主要化感物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0.02g.ml-1(风干根质量/浸提液体积,下同)、0.1g.ml-1、0.2g.ml-1的葡萄根系浸提液显著抑制了葡... 以晚红(Red Globe)葡萄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葡萄根系浸提液对葡萄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采用LC-MS技术对其中的主要化感物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0.02g.ml-1(风干根质量/浸提液体积,下同)、0.1g.ml-1、0.2g.ml-1的葡萄根系浸提液显著抑制了葡萄幼苗的生长,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葡萄根系浸提液中含有对羟基苯甲酸、水杨酸、苯丙酸和香豆酸4种酚酸类物质.盆栽模拟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0.1、1、10mmol.L-1)水杨酸和苯丙酸显著抑制了葡萄植株的生长,随着作用浓度的升高,葡萄的株高、茎粗、地上和地下鲜质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降低,叶片可溶性糖、MDA含量升高,淀粉含量降低,而叶片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根系浸提液 化感作用 化感物质
原文传递
葡萄根系分泌物的化感效应及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9
15
作者 郭修武 李坤 +3 位作者 孙英妮 张立恒 胡禧熙 谢洪刚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1-868,共8页
采用室内组培苗(‘晚红’葡萄,Vitis vinifera L.‘RedGlobe’)和室外盆栽苗(‘贝达’葡萄,V.riparia×V.labrusca‘Beta’),研究了葡萄根系分泌物的化感效应,并利用LC-MS技术对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室内试验表明... 采用室内组培苗(‘晚红’葡萄,Vitis vinifera L.‘RedGlobe’)和室外盆栽苗(‘贝达’葡萄,V.riparia×V.labrusca‘Beta’),研究了葡萄根系分泌物的化感效应,并利用LC-MS技术对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室内试验表明:0.01、0.10、0.50g·mL-1(根系干质量/培养基体积)浓度的根系分泌物显著抑制葡萄组培苗的生长,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盆栽试验显示葡萄根系分泌物在低浓度的情况下促进植株生长,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及蛋白质含量增加,苯丙氨酸解氨酸(PAL)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丙二醛(MDA)含量减少;而在高浓度的情况下植株生长抑制显著,PAL和SOD活性被激活,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9.16%和10.35%,MDA含量增加。LC-MS检测结果确定葡萄根系分泌物中含有对羟基苯甲酸和水杨酸两种酚酸类物质,推断含有软脂酸、1–二十一醇、柠檬酸、乌头酸、β–谷甾醇、邻苯二甲酸和没食子酸。采用‘山河二号’葡萄(V.amurensis×V.riparia‘Shanhe2’)组培苗检测证明对羟基苯甲酸和水杨酸对葡萄具有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根系分泌物 化感作用 化感物质
原文传递
连作葡萄对土壤中脲酶活性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郭修武 胡禧熙 +4 位作者 李坤 郭印山 张立恒 孙英妮 李成祥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0-322,共3页
对葡萄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中脲酶及速效氮、磷、钾含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葡萄根际土壤中脲酶活性增强,速效氮、磷含量增加,各养分比例变化不大,并未表现出养分亏缺或失调现象。
关键词 葡萄 连作 脲酶 养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