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四川本土人文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堂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莎岚 李忠伟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8,共4页
挖掘本土人文资源,将其转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资源,是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加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四川本土人文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之必要性、可能性及具体路径三个层面逐一剖析,以... 挖掘本土人文资源,将其转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资源,是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加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四川本土人文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之必要性、可能性及具体路径三个层面逐一剖析,以期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四川人文资源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提供系统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人文资源 思政课堂
下载PDF
和平的崛起与我国的南海政策 被引量:2
2
作者 孙莎岚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2-55,共4页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但近年来东南亚邻国却频频染指这片海域。为了全局的利益 ,综合考量了经济、军事以及外交的多方因素 ,我国在南沙问题上始终坚持务实的外交方针 ,以“睦邻、富邻、安邻”为出发点 ,坚持“主权在我 ,搁...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但近年来东南亚邻国却频频染指这片海域。为了全局的利益 ,综合考量了经济、军事以及外交的多方因素 ,我国在南沙问题上始终坚持务实的外交方针 ,以“睦邻、富邻、安邻”为出发点 ,坚持“主权在我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的原则 ,以期在“和平的崛起”的框架下找寻妥善解决南海问题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 务实外交 和平崛起
下载PDF
试论心理图式于异质文化交流的影响--从明清之际圣像艺术在中国的遭遇谈起
3
作者 孙莎岚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0-142,共3页
明清之际,圣像画进入国人视野。在强大且顽固的心理图式影响下,国人难以接受耶稣受难像,却与圣母像保持亲近,甚至一度将之混同为观音。面对此情,奉行适应性传教策略的耶稣会士唯有做出妥协,暂弃耶稣受难题材,选择圣母像,以期为未来国人... 明清之际,圣像画进入国人视野。在强大且顽固的心理图式影响下,国人难以接受耶稣受难像,却与圣母像保持亲近,甚至一度将之混同为观音。面对此情,奉行适应性传教策略的耶稣会士唯有做出妥协,暂弃耶稣受难题材,选择圣母像,以期为未来国人接受天主教文化做好前期的铺垫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受难 圣母像 观音 心理图式
下载PDF
突发性社会矛盾研究综述
4
作者 孙莎岚 龚秀勇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3期65-67,共3页
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突发性社会矛盾是一项重大课题,近年来,政界学界都对其高度关注、深入研究,成果颇丰。文章从突发性社会矛盾的性质与特点、产生机制及化解路径等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梳理,并且指出虽然目前对该课题的研究已... 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突发性社会矛盾是一项重大课题,近年来,政界学界都对其高度关注、深入研究,成果颇丰。文章从突发性社会矛盾的性质与特点、产生机制及化解路径等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梳理,并且指出虽然目前对该课题的研究已进入基本成熟阶段,但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应用范畴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拓展,对于突发性社会矛盾的发展趋势、特点、应对策略、解决方案等也有待于进一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社会矛盾 研究综述 产生机制 化解路径
下载PDF
就《拿骚协定》看戴高乐政府时期英法对欧洲共同体(EEC)定义上的分歧
5
作者 孙莎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156-158,共3页
196 1年英国第一次申请加入EEC ,主要是侧重在经济方面 ,以摆脱经济困境 ;而戴高乐更多关心的是政治联合 ,以形成强大的欧洲 ,实现法兰西的复兴。在戴高乐看来 ,《拿骚协定》证明英国倾向于大西洋集团 ,而非欧洲。因此他否决了英国的申... 196 1年英国第一次申请加入EEC ,主要是侧重在经济方面 ,以摆脱经济困境 ;而戴高乐更多关心的是政治联合 ,以形成强大的欧洲 ,实现法兰西的复兴。在戴高乐看来 ,《拿骚协定》证明英国倾向于大西洋集团 ,而非欧洲。因此他否决了英国的申请。对EEC定义的分歧造成了英国申请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高乐 EEC 《拿骚协定》
下载PDF
试论张澜救国方略的思想变迁
6
作者 孙莎岚 龚秀勇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52-156,共5页
张澜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坚守爱国恤民的核心要义,依据不同历史时期变化的政治形势调整其救国之志在中国的实现方略:从清末民初的省内自治,到抗战时期的团结抗战,再到解放战争前期的中间路线,直至解放战争后期定格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协... 张澜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坚守爱国恤民的核心要义,依据不同历史时期变化的政治形势调整其救国之志在中国的实现方略:从清末民初的省内自治,到抗战时期的团结抗战,再到解放战争前期的中间路线,直至解放战争后期定格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协商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澜 救国方略 思想变迁
下载PDF
就印度问题看二战时期的英美特殊关系
7
作者 孙莎岚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56-59,共4页
二战时期,英美结成战时同盟,开始步入特殊关系的成形时期。战争初期出现的印度独立问题成为试探英美同盟坚固程度的试金石。英美双方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各持已见,在印度问题上出现分歧,一度有伤及英美战时同盟的可能。然而在全球民主... 二战时期,英美结成战时同盟,开始步入特殊关系的成形时期。战争初期出现的印度独立问题成为试探英美同盟坚固程度的试金石。英美双方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各持已见,在印度问题上出现分歧,一度有伤及英美战时同盟的可能。然而在全球民主受威胁的大背景下,通过两国领导人的共同促进,这点分歧最终让步于英美战时同盟这一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英国 英美战时同盟 印度独立问题
下载PDF
二战期间的中印关系探析
8
作者 孙莎岚 《史志学刊》 2016年第1期24-29,共6页
二战期间,中印两国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压迫的抗争中相互扶持,从政府到民间协同一致,共御外侮:在政治层面,彼此声援;在文化层面,携手并进;在民间层面,守望相助。中印关系在二战期间得到良好发展:在患难与共中得以密切,在交流互通中得以加... 二战期间,中印两国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压迫的抗争中相互扶持,从政府到民间协同一致,共御外侮:在政治层面,彼此声援;在文化层面,携手并进;在民间层面,守望相助。中印关系在二战期间得到良好发展:在患难与共中得以密切,在交流互通中得以加强,在雪中送炭中得以亲近,这为战后两国亲密伙伴关系的形成构建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 中印关系 反殖民压迫
下载PDF
张澜救国方略的思想变迁
9
作者 孙莎岚 《宜宾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15-21,共7页
张澜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他依据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形势的变化调整其救国之志在中国的实现方略:从反封建专制行省内自治,到敦促国内各方力量团结抗战,再到自行组党对抗国民党专政,直至选择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民主协商建国的方式实现救国... 张澜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他依据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形势的变化调整其救国之志在中国的实现方略:从反封建专制行省内自治,到敦促国内各方力量团结抗战,再到自行组党对抗国民党专政,直至选择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民主协商建国的方式实现救国恤民的理想抱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澜 救国方略 思想变迁
下载PDF
浅析二战时期英美在印度问题上的分歧
10
作者 孙莎岚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1-74,共4页
二战时期,英美结成战时同盟,开始步入特殊关系的成形时期。战争初期,印度独立问题的出现成为试探英美同盟坚固程度的试金石。在印度问题上的小分歧最终还是让步于英美战时同盟的这一大背景。
关键词 美国 英国 印度
下载PDF
简析长征期间党在四川的统战工作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莎岚 龚秀勇 《毛泽东思想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8-103,共6页
长征期间,共产党在四川分别对地方实力派、少数民族以及宗教界人士展开统战工作:对地方实力派的统战以力促共同抗日为核心;对少数民族的统战以倡导民族平等为要旨;对宗教界人士的统战以尊重宗教信仰为关键。正确有效的统战工作扩大了革... 长征期间,共产党在四川分别对地方实力派、少数民族以及宗教界人士展开统战工作:对地方实力派的统战以力促共同抗日为核心;对少数民族的统战以倡导民族平等为要旨;对宗教界人士的统战以尊重宗教信仰为关键。正确有效的统战工作扩大了革命的群众基础,凝聚了民族力量,促成了红军长征的最终胜利,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 四川 统一战线
原文传递
明清之际中西绘画的第一次“对话”——非我·主体性·误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莎岚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7年第12期25-29,共5页
明清之际,中西绘画开始展开第一次"对话"。面对强势的中国文化,传教士在客观现实的强迫下做出妥协,将中西画法进行一定程度的结合。由于双方均站在各自的立场去看待对方非我的绘画,纠缠于笔墨与透视之争,无法正视他者的价值,... 明清之际,中西绘画开始展开第一次"对话"。面对强势的中国文化,传教士在客观现实的强迫下做出妥协,将中西画法进行一定程度的结合。由于双方均站在各自的立场去看待对方非我的绘画,纠缠于笔墨与透视之争,无法正视他者的价值,导致了这场对话仅在粗浅的技法层面上交流,这亦是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绘画 西方绘画 笔墨 透视 非我
原文传递
圣母乎? 天主乎?——明清之际圣像画传播中的耶稣会士文化适应策略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莎岚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8年第9期74-78,共5页
明清之际,圣像画开始大量传入中国。面对强势的中国文化,耶稣会士在客观现实的强迫下做出妥协,采取适应性策略,主动避开中国人难以接受的耶稣受难题材,而选择了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人相对亲近的圣母子像,以期提供一个天主教可被接受的&qu... 明清之际,圣像画开始大量传入中国。面对强势的中国文化,耶稣会士在客观现实的强迫下做出妥协,采取适应性策略,主动避开中国人难以接受的耶稣受难题材,而选择了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人相对亲近的圣母子像,以期提供一个天主教可被接受的"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策略 圣母子像 耶稣受难像 拟态环境
原文传递
十六至十八世纪中国绘画在欧洲的遭遇
14
作者 孙莎岚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7-91,共5页
十六至十八世纪中国绘画在欧洲受到冷遇,其原因在于欧洲画界以理性传统审视以感性抒发为上的中国绘画。然而在"中国热"风潮盛行下,欧洲人亦颇为珍视,将中国绘画作为展现异国情趣的装饰性饰品是其表达对中国绘画兴趣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 中国绘画 审美情趣 前判断
原文传递
漂洋过海的中国风情
15
作者 孙莎岚 《中华遗产》 2011年第5期126-139,共14页
十八至十九世纪的广州街头,开始盛行一种名为外销画(trade paintings或export paintings)的艺术品。这种主要销往国外市场的新画种。由中国画师不同程度地采用欧洲绘画技术与材料绘制。
关键词 中国 风情 十九世纪 国外市场 绘画技术 外销画 艺术品
原文传递
郎世宁的几幅宫廷画
16
作者 孙莎岚 《中华遗产》 2009年第8期16-21,共6页
清朝宫廷中传世名画之一的《百骏图》,作者为著名宫廷洋画师郎世宁。它绢本,设色,纵94.5厘米,横776.2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雍正二年(1724)三月,郎世宁奉旨开笔创作这件大幅作品,画了4年才全部完成进呈给皇帝。乾隆八... 清朝宫廷中传世名画之一的《百骏图》,作者为著名宫廷洋画师郎世宁。它绢本,设色,纵94.5厘米,横776.2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雍正二年(1724)三月,郎世宁奉旨开笔创作这件大幅作品,画了4年才全部完成进呈给皇帝。乾隆八年(1743),郎世宁又奉命画了《十骏图》,现在人们很容易将它们对比起来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世宁 宫廷 台北故宫博物院 绢本 设色 欣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